1樓:匿名使用者
高加索人種(即白種人)是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了世界人口的54%。
不要以為只有歐美的那些**白皙、藍綠眼睛的人才叫白種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多數拉美裔人等等都同樣屬於高加索人種。
雖然中國人數眾多,但蒙古人種(即黃種人)只佔了世界人口總數的37%而已。 黃種人主要分佈於中國,朝鮮,蒙古,日本,越南等幾個國家。
尼格羅人種(即黑種人)只佔了世界人口總數的8.5%。
剩下的0.5%則是澳大利亞土著人種(即棕種人)。
人種的劃分沒有絕對的,現在爭議仍舊很多。有的人類學家認為這世界上有6大人種;有的則認為是3種。總之人種的劃分還沒有定論,但是高加索人種(即白種人)絕對是世界上第一大人種。
2樓:辣瓣
白種人最多50/100,其次黃種人30/100,黑種人最少20/100。
3樓:小穎穎**
我也不知道額~~~~
三個人種(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在世界人數的比例是多少?
4樓:熱心網友
黑色人種佔世界人口的16%,白種人約佔世界人口的43%,黃種人約佔世界人口的41%。
三大人種:黃種人(亞美人種)、白種人(歐羅巴人種)、黑種人(尼格羅人種)。
黃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且較為硬直的頭髮,眼有內眥褶,體毛不發達,膚色較淺。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東南部以及位於南北美洲的大陸。
白種人,主要特徵是呈大波浪狀且較為細軟的毛髮,毛髮顏色主要有:白、金、紅、棕、黑等主要的五種大色調,顴骨不明顯,鼻高脣薄,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淺。
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卷曲狀的毛髮,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型別,前者分佈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極黑;後者分佈在非洲薩赫勒地區,鼻小脣厚,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黑。
5樓:詩和古箏小夜曲
世界人口占比,白種人43,黃種人41,黑種人16,大約如此人種不可能一成不變,隨著中國人口的暴增和東南亞黃種人口的增多的趨勢下滑和歐美的人口負增長加劇,黑人的高生育率持續,在過百年可能會出現三足鼎立了。
6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資料是從**來的?
黃種人口,白種人口,黑種人口的全球比例是多少?(請科學回答)
7樓:神靈侮仕
白種人又
稱歐亞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
黃種人又稱亞美人種,是世界上佔第二位的人種,約佔全球總人口的37%。
黑種人是世界第三大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5%。
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的特徵
8樓:貞觀之風的春天
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的特徵分別是:
1、黃種人:
黃色人種一般指蒙古人種,其膚色多呈白色、淡黃色,部分較為紅潤。黑色且較為細直的毛髮,鬍鬚和體毛不發達。
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較尖,有些則為較扁。鼻寬度中等,鼻尖點指數中等;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瞼褶發達大多眼有內眥褶遮蓋淚阜。上門齒舌面的鏟形結構也是黃色人種的顯著特徵之一。
2、白色人種:
白種人膚色白、體毛重、眼窩深、顴骨較低、顎骨較平、鼻子高大、嘴脣較薄,毛髮捲曲且兒童期以紅棕色、金黃色為主,虹膜以藍綠色為主。
環地中海地區的白種人相對前者膚色深,毛髮和虹膜均以褐色、紅棕色為主。南亞白種人膚色偏黑。
白種人隨著年齡增長,虹膜和毛髮含有的黑色素會逐漸增多,所以大多數白種人成年期相對兒童期的虹膜和毛髮顏色會不同程度地加深。
3、黑色種人:
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卷曲狀的毛髮,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型別,前者分佈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極黑。後者分佈在非洲薩赫勒地區,鼻小脣厚,通常為長顱型,膚色較黑。
9樓:成都新東方
黃種人是一種人種分類。黃種人大多分佈於東亞和東南亞。黃色人種或蒙古利亞人種是歷史上為人類分類學說裡的一種人種。
其膚色呈黃色。頭髮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輕微的捲髮;少數為淺色發。鬍鬚和體毛不甚發達;臉型有扁平的,還有窄長的。
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較尖,有些則為較扁。顴骨突出。鼻寬度中等,鼻樑中等;脣厚適中,大多略向前突出;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瞼褶發達,大多有內眥褶遮蓋淚阜,眼外角一般高於眼內角。
頭骨上表現的特徵是鼻尖點指數中等,眼眶較高。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像北亞蒙古人那樣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門齒舌面的鏟形結構也是黃種人的顯著特徵之一。
白色人種又稱高加索人種或歐羅巴人種,是世界上人口分佈最廣的人,其中以凱爾特、日耳曼、斯拉夫亞支(波羅的海型別)為代表。膚色較淺,柔軟波狀的頭髮,眼窩較深,毛髮較為發達,顴骨低,顎骨較平,鼻樑高挺,嘴脣較薄。毛髮顏色主要分為:
白、金、紅、棕、黑等五種大色調。白色人種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後的北非土著,後來經過長期的演化和定居,擴散到北非、西亞、歐洲以及16世紀以來逐漸擴散至整個大洋洲和美洲。
黑色人種即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赤道人種,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人類分類學說裡的一種。黑種人一般膚色黝黑,頭髮黑呈波浪或鬈曲,黑眼睛,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橫徑較大,凸脣,口寬度大,嘴脣厚,鬍子和體毛較少。
10樓:莪芣湜敗傢
白種人又稱歐亞人種
或高加索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其特徵是膚色淺淡;柔軟波狀的頭髮,顏色多金黃;眼色碧藍或灰棕色;毛髮較濃密;顴骨不高突;顎骨較平;鼻子窄而高;脣薄或適中。它們在全世界分佈較廣泛。
其主要集中分佈地方是歐洲西部,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等地。
黑種人膚色黝黑,頭髮黑呈波浪或鬈曲,黑眼睛,鼻子寬扁,鼻根低矮或中等,鼻突出度小,鼻孔橫徑較大,凸脣,口寬度大,脣厚,鬍子和體毛較少。 黑人的種族,主要有蘇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兩者佔黑色非洲人口的絕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羅人、庫希特尼格羅人(屬於黑白混血種族)、澳大利亞原住民等。
黃色人種膚色在世界所有人種中居中,呈黃色或黃褐色。頭髮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輕微的捲髮;少數為淺色發。鬍鬚和體毛不甚發達;臉型有扁平的,還有窄長的。
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較尖,有些則為較扁。顴骨突出。鼻寬度中等,鼻樑不高;脣厚適中,大多略向前突出;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瞼褶發達,大多有內眥褶遮蓋淚阜,眼外角一般高於眼內角。
頭骨上表現的特徵是鼻尖點指數中等,眼眶較高。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亞洲的蒙古人種那樣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門齒舌面的鏟形結構也是黃種人的顯著特徵之一。
11樓:sakura死亡
黃色人種,膚色淡黃,頭髮黑而直,眼珠黑,臉型扁平
白色人種,白**,頭髮黃而彎曲,眼珠藍灰,鼻樑高,嘴脣薄,體毛較多
黑色人種,**黝黑,頭髮捲曲,眼珠黑,鼻翼寬,嘴脣較厚
世界上的居民有幾大人種,他們主要居住在**? 5
12樓:**雞取
世界上的居民有三大人
種,分別為:
一、蒙古人種
蒙古人種,又稱亞美人種、蒙古利亞人種,是世界四大人種之一。 其人口數量在四大人種中排名第二。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7%。
主要居住在:黃色人種主要分佈於烏拉爾地區、東亞、北亞、東北亞、西伯利亞地區、南亞、東南亞、馬達加斯加、美洲、大洋洲。
二、白色人種,
白色人種,又稱歐羅巴人種、高加索人種,指具有特定體貌特徵的一個人種,是體質人類學的概念。白種人是世界上人數最多、分佈最廣的人種,佔世界人口的百分二十二左右。
主要居住在: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南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三、黑色人種
黑色人種,即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黑色人種佔世界人口的15%。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赤道人種,是根據體質上可遺傳的性狀而劃分的人群,人類分類學說裡的一種。
主要居住在:主要分佈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13樓:匿名使用者
四種人種
非洲:黑色人種
歐美:白色人種
亞洲:黃色人種
澳大利亞、拉美原住民:棕色人種
14樓:
對種族劃分的最早的科學性嘗試發生於17世紀,那正值歐洲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最早出版的脫離羅馬希臘傳統的人類劃分法是françois bernier所著的 nouvelle division de la terre par les différents espèces ou races qui l'habitent (《基於地球上居住的不同的物種或種族的新的地球劃分法》),於2023年出版。
bernier共區分4個種族:
歐洲人,包括南亞人,但不包括拉普族
遠東人和美洲原住民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
拉普族18世紀時,人類群體之間的區別成為科學研究的重點(todorov 1993)。早期的學者注重於總結及描述「人類的自然類別」,這即是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於2023年出版的人類五分法的文章的標題。但隨著19世紀時人類學的形成,歐美學者開始試**釋各個群體在行為上和文化上的不同特徵(stanton 1960)。
他們開始測量顱骨的大小及形狀,試**釋智力或者其他方面的不同特徵(lieberman 2001)。與達爾文於2023年出版《物種起源》同時,歐洲人對於不同種族到底起源相同,還是各自進化,或各自被上帝創造,了激烈的爭論(wolpoff and caspari 1997)。
17世紀至19世紀期間,民間對於民族之間的區別的普遍認知,和科學家對於這些區別的解釋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後來一名學者所說的「種族的意識形態」(**edley 1999)。這種意識形態的基本要旨是:種族是遠古的,自然的,一成不變的,各不相同的。
雖然一些群體是多個群體的混合體,但是通過調查和研究,仍然可以辨別形成該混合群體的祖先民族。
19世紀時,有多位自然科學家在種族的問題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如ge***es cuvier、james cowles pritchard、louis agassiz、charles pickering、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其中cuvier將人類三分,pritchard七分,agassiz八分,pickering十一分。blumenbach的五分法則是19世紀時比較常見的:
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主要分佈在歐洲、西亞等地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主要分佈在中亞、東亞等地
衣索比亞人種,即黑色人種,主要分佈在非洲、大洋洲等地
美洲人種,即紅色人種,主要分佈在美洲
馬來人種,即棕色人種,主要分佈在東南亞(注意:和20世紀時所說的棕色人種不同)
在blumenbach之後的幾十年裡,研究人員漸漸將美洲、馬來兩個人種歸併於蒙古人種,結果進入20世紀初剩下三個主要的人種:
尼格羅人種,即黑色人種
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
20世紀最常見的分法是由美國人類學家carleton s. coon提出的:
剛果人種,即黑色人種
高加索人種,即白色人種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
澳大利亞人種,即棕色人種
開普人種(居於非洲南部,因在特徵上和傳統的「黑色人種」有別,而分列出來)
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哪更加長壽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哪一個更加長壽
按世界範圍的資料統計的話 是白種人長壽的多一些,然後是專黃種人,然後是黑種人。因為屬憋開環境汙染因素的影響後,我們可以看到,高緯度地區的人往往比較長壽些,比如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人和冰島那邊的雪洞人還有像芬蘭挪威等北歐地區的人。然後低緯度地區的人往往比較短命,比如赤道地區的非洲人他們活到60歲就相當於中...
匈奴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
很多遊牧民族都說不清楚是黃種還是白種。根據中國古書記載,多數是黃種,然而看看現在的突厥人,多數是白種了。難道中國古書錯了嗎?其實中國古書沒錯。因為那些遊牧民族是經常 變種 的。呵呵,我具體說明為什麼會經常 變種 匈奴突厥等北方遊牧民族跟我們漢族不一樣。我們基本靠文化和血緣來聯絡。他們則靠利益!所以,...
白種人和黃種人在體育上誰佔優勢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在體育運動方面各有什麼優勢
黃種人重在技巧類專案 在體育競賽中,黃種人一直以輕便 靈活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與白種人相比,黃種人個子矮 體重輕,絕對力量和絕對速度都不佔優勢,其天賦主要集中在與靈巧 技能和心智等有關的專案上。以本屆奧運會為例,中 團在體操 跳水 羽毛球等專案上優勢明顯,而韓國在射箭專案上幾乎無人能敵。此外,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