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錯誤的。人體的體表溫度只有27-28度,人體的體內溫度才是37度。感覺到熱是因為體表的溫度感受器和體內溫度感受器能耐受的溫度是不同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人體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界散發熱量,一旦外界溫度超過或與人體溫度持平,根據熱力學第二定理(低溫物體不會自發的向高溫物體傳遞熱量)人體熱量散發慢,會引起人感覺不舒服!
3樓:匿名使用者
人體感到最舒適的溫度是26攝氏度
4樓:匿名使用者
那只是空氣的溫度,並不是地表溫度,地表溫度要比空氣溫度要高。
32度,人體溫度比室外溫度高,為什麼還會感覺熱
5樓:匿名使用者
環境溫度高了,與人體之間的溫差就小了。
溫差小,不利於人體的散熱,雖然人體溫度比室外溫度(32℃)高,但人還會感覺熱。
距生物學家統計:人體在16~29℃之間對溫度不敏感,總體感覺舒服。
當環境溫度低於16℃,人體會感覺到冷,而且在5℃以下,會感到很冷。
當環境溫度高於29℃,人體會感覺到熱,而且在35℃以上時,會感到非常熱。這也就是氣溫高於35℃,氣象臺要釋出高溫報告,提醒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6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人體的散熱器官是**,其散熱方式是輻射、傳導、對流、蒸發.散熱器官主要是**,另外還有其他排洩器官(如腎)借排洩活動散發少部分熱量.散熱方式有:輻射、傳導、對流、蒸發(不顯性蒸發和發汗).環境溫度低於**溫時,可借輻射、傳導、對流和不顯性蒸發散熱;環境溫度等於或高於**溫度時,可借汗液蒸發散熱.
7樓:愛幫忙的沙礫
溫度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客觀存在,而冷和熱是一種自身感覺。這好比在同樣的環境下,你可能覺得冷,他可能覺得熱。
我們覺得熱不是因為溫度的問題,而是跟室外無法交換熱量,
再回答你的問題。人體溫度37度是指人體內的溫度,能直接測量的最接近體內溫度的是直腸溫度。但無論如何,體表溫度都比體內溫度低。
當外界空氣環境溫度高於35度時一般要高於**表面溫度,造成**表面水分蒸發不暢,體內產生的熱不宜排出,所以「感覺」到熱
簡單說,**熱量不易散失就「感覺」熱,**熱量散失快就「感覺」涼(**上塗點酒精或高度白酒就可以體會到了)。而不絕對與外界環境溫度有關
8樓:永恆的水樣年華
照你這麼說,人泡100度開水,是不是就感覺冷了啊。
為什麼人體溫度37度,環境溫度到了30度就會覺得熱,開始出汗?
9樓:高小肄業
人體的熱量(不是溫度),是通過體表不斷地向外散發的。如果環境溫度過高,就會影響熱量的散發,體內熱量集聚。人就會得到難受。
10樓:
就是樓上說的這樣,再補充一點,人的體溫是37,**溫度也就25度左右,25度是人體最舒適的環境溫度
11樓:散散
**溫度大概30度,不信你拿根溫度計貼手上。如果**溫度25度的時候,就覺得相當涼了
人的體溫37℃,為何外界溫度超過30度就覺得熱?
12樓:匿名使用者
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度左右,體內並在不斷的產生熱量,並需要不停的向自然環境中發散相應的熱量,以保持體溫的動態平衡。
在空氣中,人體如果不出汗,機體的熱量主要是靠對流的方式發散到自然環境中去的,空氣溫度較高時,對流發散熱量的方式將不能滿足需要,人體的熱量發生積聚,使人感覺不舒服,但人體在高溫度環境下會以出汗的方式以加強散熱;而人體泡在比體溫低的水環境中,則主要以傳導的方式將熱量發散到水中,此比對流的方式效果明顯多了。
人體降溫主要靠流汗,汗液蒸發後可將體熱帶走,當周圍環境溼度高時汗液不易蒸發、不易散熱,所以會「感覺熱」。
身體實際感受到的環境溫度和當時的相對溼度有關,溼度越高會感覺越熱。除溼度外,體感溫度還受風速、直接日照和人體基礎代謝率影響。其中日照量變動較大,而人體代謝率也因人而異,皆較難以定量方式計算;而風速較強時,會加速人體**表層的散熱,使感受的溫度較實際氣溫還低;直接日照也會使體感溫度增加。
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位於腦幹中的「下視丘」。
當體溫超過38℃血液就會變熱,當高溫的血液流到下視丘,此體溫調節中樞會釋放熱的訊號至全身,併發出指令告訴**:血管擴張,汗腺分泌。透過**汗腺的分泌後就能排熱,使體溫能恢復正常。
所以不管是劇烈運動,或是因外界環境溫度太高造成體溫上升,只要下視丘功能正常,**血管能擴張、血液迴圈好,基本上散熱都不成問題。若一個人的心肺功能不好,就無法有足夠的血液迴圈到**,就不會流汗散熱,這就是為什麼中暑在年紀大、有慢性病的病人身上比較多發。而且當汗腺要分泌、要流汗時身體的水分一定要夠,如果很熱的當下又缺水的話,是不會有汗的。
13樓:禍起蕭牆後宮
因為對人的整體而言,有一些器官是對溫度很敏感的。
14樓:晚七戀
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是不一樣的。
15樓:呵呵呵上課你猜
因為外界還有紫外線,對人的**傷害很大。
1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外界不光有高溫,還有紫外線。
17樓:匿名使用者
外界溫度和中樞神經感覺的溫度是不一樣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並不是說人體感覺中樞的能感受到的低溫是37
19樓:瓶蓋缺塞兒
因為人是恆溫動物,不能再溫度太高和太低的環境適應。
20樓:歐陽的影子愛人
人體感覺中樞的能感受到的低溫是37
21樓:湯葫蘆娃娃
不能再溫度太高和太低的環境適應。
22樓:精神伴侶海鷗
因為人體對溫度很敏感。
溫度是37度左右,為什麼氣溫30度的時候都會感覺熱
23樓:匿名使用者
熱傳遞的方向永遠是從高溫處傳向低溫處,實際上37.5度是人體內的溫度,人體表的溫度是隨外界環境變化而變化的.當外界環境溫度變高時,人體內的熱量向外傳遞的速率就會變慢,導致人會感覺熱;如果外界環境溫度高於內部溫度,人就會被加熱。
因為根據熱力學,物體都有熱阻,就是發熱體溫度與環境溫度的差值,它和能夠散失的熱量成正比。每度溫差,能夠散失的熱量叫做熱阻。所以,溫差七度和溫差十二度散失的熱量差將近一半。
而人體的適宜溫度是比體溫低十二度的25度,所以,比體溫低七度的30度時散失的熱量少一半,這將產生很大的不同的感受。
為什麼人體溫度是37度而氣溫達到37度的時候卻會覺得很難受?
是37度左右,為什麼氣溫30度的時候都會感覺熱
24樓:砂粒
人體的正常溫度在37℃左右。但這並不是說在衣服內或房屋內保持37℃的溫度,人就最舒適。因為人體的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量,必須以一定的速度向外發散。
若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熱量不能發散,聚積在體內,人會感到非常難受。這時,人體就要排出大量汗液,借蒸發作用發散熱量,以降低體溫。只有當氣溫較體溫低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才得以暢快地散發。
然而當氣溫過低時,熱量發散太快,超過了人體正常散熱的速度,人體又會感到寒冷,這時就要穿上適量保暖的衣服,阻止人體熱量向外發散。
舒適溫度的上下限 根據國內外的實驗,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冬季是17—22℃。人體總要保持體溫恆定。當環境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若超過 37℃時就感到酷熱,一般人們能夠忍受的溫度上限是52℃。
相反,當環境溫度低於舒適溫度下限時,人就感到涼、冷;若低於0℃,就感到嚴寒。對於一般從事室外活動衣著合適的人,能夠忍受的溫度下限約為零下34℃。
感覺溫度還與風速和溼度有關 以上只是從溫度的高低談論冷、熱,這還不全面。其實,所謂冷、熱,是人們的一種感覺,它與實際氣溫不完全是一回事。感覺溫度除與氣溫有關外,還與風速和溼度等有關。
例如冬季南方的陰雨天,人們感到透心的冷;而在北方颳大風時,就感到刺骨的寒。在夏季颱風或暴雨到來之前,由於氣溫高於體溫,氣溫對人體起加熱的作用,人只能靠出汗耗熱來維持體溫平衡,如果這時空氣溼度大,汗又不易揮發,人體就會感到悶熱異常。如果這時清風徐來,加快了人體熱量的散發,人體馬上就感到涼快。
這都說明談論冷、熱時不能忽略風和溼度的作用。
25樓:詩歌如蜜
體感溫度在24度左右比較舒適
為什麼人體溫度是37度而氣溫達到37度的時候卻會覺得很難受
這是錯誤的。人體的體表溫度只有27 28度,人體的體內溫度才是37度。感覺到熱是因為體表的溫度感受器和體內溫度感受器能耐受的溫度是不同的。人體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界散發熱量,一旦外界溫度超過或與人體溫度持平,根據熱力學第二定理 低溫物體不會自發的向高溫物體傳遞熱量 人體熱量散發慢,會引起人感覺不舒服!人...
人體正常體溫為37度左右,為什麼外界溫度35度多就感覺很熱
感覺熱不僅是溫度的,而且和周圍的溼度有關係 周圍適度越高,身體表面的汗液就無法快速蒸發降溫,所以人還是覺得熱 希望這個答案你滿意 麻煩採納,謝謝 人體正常體溫為37度左右,為什麼外界溫度35度多就感覺很熱?熱的傳導方式有三種 輻射 蒸發和擴散。當外界溫度明顯低於人體溫度時,輻射和擴散是主要的散熱方式...
酶的最適溫度為什麼是37度左右,人體內的所有酶的最適合溫度是不是37 左右啊?
絕大bai數的酶都是蛋白質du,有少數是核酸.溫度zhi過高會使蛋dao 白質失活變性,溫度過專低會抑制酶的活性屬.但並不會死亡.人體的溫度為37度左右,各種生命活動都離不開酶的參與.酶的最適溫度與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應的,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和活性.酶是蛋白質溫度過高和過低多會使他 變性因為人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