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南瓜蘋果
中國文學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國文學史大的時代斷限。在三古之內,又可以細分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體劃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
第一段:先秦時期
第二段:秦漢時期
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
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
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爭(1840)
第七段:鴉片戰爭至「五四」運動(1919)
上古期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學。在這個階段,文學的創作主體經歷了由群體到 個體的演變,《詩經》裡的詩歌大都是群體的歌唱,從那時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 位詩人屈原出現,經過了數百年之久。
上古時期的第二段是秦漢文學。秦漢文學出現了不同於先秦文學的一些新的特點。
中古期中古期從魏晉開始,經過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葉為止。
中古期的第一段從魏晉到唐中葉。這是五七言古體詩繁榮發展並達到鼎盛的 階段,也是五七言近體詩興起、定型並達到鼎盛的階段。詩,佔據著文壇的主導 地位。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從唐中葉開始的,具體地說就是以天寶末年「安史之亂」 爆發為起點,到南宋滅亡為止。唐中葉以後文學發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變化:韓、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學語言和文體的改革,宋代的歐陽修等人繼續韓、柳的道路,完成了這次改革。
中古期的第三段從元代開始,延續到明代中葉。從元代開始敘事文學佔據了 文壇的主導地位,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從此,文學的物件更多地從案頭的讀者 轉向勾欄瓦舍裡的聽眾和觀眾。
近古期明嘉靖以後文學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這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隨著商業經濟的繁榮、市民的壯大、印刷術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學創作的商 品化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二、在王學左派的影響下,創作主體的個性高揚,並在作品 中以更加強烈的色彩表現出來;在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慾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三、詩文等傳統的文體雖然仍有發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樣。
從明嘉靖初到鴉片戰爭是近古期的第一段。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從鴉片戰爭開始的。與明清易代相比,鴉片戰爭的炮聲是 更大的一次震動。鴉片戰爭帶來千古未有之變局,從此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會。
隨著外國翻譯作品的逐漸增多,文學的敘事技巧更新 了。
近古期的終結,也就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終結,我們仍然劃定在「五四」運動 爆發的2023年。
漢語言文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語言文字之一。
漢語言文字對中國文學的形成和建設起著巨大的作用 :
①容易引起具體意象。由於漢字具有表意性特徵,其自身排列有時就會引起某種具體的意象。例如賦和駢文,就大量運用同形旁的字。中國文字的象徵表意特徵造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效果。
②漢字一般為單文獨義、一字一音,這就使中國詩歌的音節變化有了一整套獨特的謹嚴的格律,並且在外觀上構成整齊對稱的形式美。
③漢語有四聲,詩人們利用漢語言的這種特性,寫詩時注意字聲安排,於是近體詩(五言律詩、絕句,七言律詩、絕句)、詞、散曲等詩歌體應運而生,並統領詩壇達千年之久。詩歌充分利用四聲變化,造成了節奏鮮明、抑揚頓挫的藝術效果。
④文言文作為特殊的書面語言,可與日常用語長期分離而保持官方語言的地位,這就發生了文學在文言和白話兩個不同的軌道上執行、內容與形式皆有巨大的差異的現象。
參考資料
2樓:茹讓慶夏
先秦時散文,漢賦、魏晉志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
3樓:林夕問
按年**理順序:各個年代有些什麼人物,作品。什麼學派是主流、主張什麼、有什麼重要的代表作、後來的發展演變。這就行了。例成表式的會有助於你的學習理解。
誰知道文學有多少種表現題材/形式 例舉,詩歌和詞有什麼區別?
4樓:
一般分為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散文、戲劇
5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有多少種表現題材/形式 這個問題具體的不好回答
文學是人類滿足精神需要的一種方式。過去,我們常常停留在這一認識水平上。實際上,從更為本質的方面來看,人之所以不同於其它動物,就在於人類把物質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並使之成為人類內在的和本質的需要。
人類社會越是向前發展,這個方面就越是突出。人類的生存正是以滿足這種更內在、更本質的需要而的,從這一意義來講,文學不是別的,文學正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傅道彬(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所以文學他的表現題材/形式是不限定的,簡單的說是以語言文字所表達出來的一種學問。有各種文體、說唱等等。
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徵
除了瞭解唐詩宋詞的發展概況以外,在緒論中,希望大家重點掌握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
徵。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徵的不同表現在這樣五個方面:
1、和**的關係的差異
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徵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以格律詩和詞的對比來說明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徵的差異。首先,詩詞和**的關係是不同的。中國古典詩歌從一開始就與**有著不解之緣,但是詩最終與**分離,並且在與**分離之後,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榮。
而詞是在**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徵, 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異
外部形式的差異表現在句式、句法、韻律、對仗等方面。
首先從句式上看,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古詩長短隨意;詞的句式則參差不齊,但是詞的唱段不齊也是由格律規定的;其次,詩詞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詩句法相對固定,二
三、二二三節奏;詞的句法卻靈活多樣,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煙波;再次,詩詞的押韻規則也不一樣,格律詩只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隔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詞平仄通壓,中間可以換韻,韻腳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規定;最後,詩詞的對仗規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詩第
二、第三兩聯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卻靈活得多,沒有統一的要求。如鼎足對,可對可不對。《眼兒媚》
3、題材內容的差異
詩詞的題材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共有的情感;而詞在題材內容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描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為主,抒發的大多是作者個人的自我情感。
4、語言特色的差異
詩是一種典型的語言藝術,而詞卻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繆越先生曾經形象地把詩詞語言特色比喻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園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詞因為題材多關乎女性,故而詞的語言也帶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輕靈細巧、纖柔香豔。
5、風格的差異
詩詞風格上的差異被精練地概括為詩莊詞媚(清李東琪語),即使題材內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風格也大相徑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詩詞作品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這與詩詞題材內容和語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關係。
6樓:凌鳶雪
簡單來說,詞被稱為「詩餘」,是在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記載的多數是四言詩,也有多言的,但四言,六言這樣的結構不夠活潑,隨著文學的發展,由民間文學開始,詩歌在漢末出現五言,代表為《古詩十九首》,到了隋唐,五言詩歌發展壯大,並且逐漸產生了七言詩。而到唐末五代,盛唐氣勢的消減導致了士大夫階層淫侈風氣的高漲,五言,七言作為一種適宜表現氣勢和說理的文學形式被一種字數不等,合樂而歌的歌詞所取代,這就是詞。要值得注意的是,詩歌詩歌,詩和歌是不可分的,五言詩的產生也和**有密切聯絡,這裡我就不多羅嗦了。
總之是原來的**氣象和現在不同了,在宴飲作樂的時候需要產生這樣柔靡的歌詞,於是就有了詞唄。
詩和詞之間關鍵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字數工整,一個長短錯落;兩者都講究韻律,但詩的用韻通常較少,而詞通常上下闕會換韻;詩在中國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更高,詞更低,故有詞為「詩餘」,曲為「詞餘」之說。
之前我看到有人在陳述文學題材的時候忘記了「賦」這個題材,人家可是統領了中國文壇好幾百年哦。
7樓:匿名使用者
散文是沒有嚴格的韻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學形式。與韻文相對。中國的散文從先秦諸子散文發展邇來,代有散文名家名作。
其中歷史散文和賦體以及奏議文告等應用文體,對後代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自古是世界上散文最發達的國度。
戲劇是另一種古老的文學形式。它主要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戲劇可以用於舞臺的表演,也可以閱讀。
**是以虛擬世界為內容的綜合文學形式。傳統上以散文為主體。莊子:
飾**以幹縣令。中國現代意義上的**,是從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濫觴,經過漢末六朝的筆記,到唐傳奇宋話本擬話本而成熟,再傳至明清以中國四大**名著為代表的長篇**和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西方的**稱為fiction,被稱為散文史詩。
**上接神話傳說,作為後起的文學形式。由於其巨大的容量,深刻全面地反映了現實和人們的思想,成為近代以後主流的文學形式之一。五言詩歌發展壯大,並且逐漸產生了七言詩。
而到唐末五代,盛唐氣勢的消減導致了士大夫階層淫侈風氣的高漲,五言,七言作為一種適宜表現氣勢和說理的文學形式被一種字數不等,合樂而歌的歌詞所取代,這就是詞。要值得注意的是,詩歌詩歌,詩和歌是不可分的,五言詩的產生也和**有密切聯絡,這裡我就不多羅嗦了。總之是原來的**氣象和現在不同了,在宴飲作樂的時候需要產生這樣柔靡的歌詞,於是就有了詞唄。
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徵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以格律詩和詞的對比來說明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徵的差異。首先,詩詞和**的關係是不同的。中國古典詩歌從一開始就與**有著不解之緣,但是詩最終與**分離,並且在與**分離之後,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榮。
而詞是在**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徵, 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中國文學史
宋詩能於唐詩之後別開生面,蘇軾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儘管蘇詩也接受李白 杜甫和其它唐代詩人的影響,但在開拓詩境和詩的表現手法方面卻能與唐人爭勝,其以文為詩 以才學為詩的顯著特色,在宋代即被稱為 東坡體 成為宋詩的一種風格正規化,為宋詩的發闢了新園地,造就了宋詩的新生命。由五代到柳永,詞為豔科,至蘇軾,詞...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與《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哪本好
中國文學和中國足球一個檔次的,最好從歐美文學入手,不要因為你是學什麼漢語言文學的就只能搬弄漢字。如果非要學,選後者吧,古典的東西里還能汲取些精華,前者算是教學性質的東西,後者是介紹性的著作,雖然內容大致類似,但角度有點差異。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是個普及本,從名字就能看出來,當時我們老師推薦的這本...
《中國文學批評史》 中國早期文藝有什麼特徵?中國早期文藝是民間的還是官方政治性的
中國早期文學批評的特徵是 散落在經史子集之中,沒有以單獨的文學批評的形式出現。中國早期文藝是民間的 之所以說是民間的,因為最早的 詩經 中記述的都是各地民間詩歌,內容上和生產勞動聯絡緊密 中國這個概念就不是很清楚 每個朝代都有前期後期,你是說具體哪個朝代呢,還是整個中國文藝史?中國文論與中國文學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