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js塔林諾夫
給你解釋一下,佛菩薩有四身:。各種鬼神也可以有化身或者應身。
法身:無來無去、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無法用語言給你表達清楚。
報身:佛菩薩經過長久的修行,境界圓滿之後所得到的不可思議色身。如佛經記載,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勢至菩薩,其報身身高約16萬億光年,而銀河系的直徑才10萬光年。
具體的數學我就不計算了,你可以自己掂量一下大菩薩報身有多麼巨集偉。報身也有一定的壽數,長則萬劫、短則數劫。
應身:佛菩薩為了度化某個或某群眾生,投胎來到某個世界,即是應身。 比如印光法師,盛傳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這種就屬於應身。
釋迦牟尼佛原是古印度一個王子,弘法數十年,八十多歲圓寂。有完整的出生、成長、去世軌跡,這種也是應身。
化身:佛菩薩為了度化某個或某群眾生,依靠神通變化為某個色身,這就叫做化身。 顧名思義,化身,變化之身也。
如突然碰見一個僧人化緣,然後他走了,一查世上並無此人,無來處無去處,這種就是化身。 又比如孫悟空有72變,突然變成一個美女招搖過市,這種當然也是化身。
回答你的問題:第一你無法分辨眼前這個人究竟是普通人還是某個非人的化身(除非你也開了天眼),第二化身當然是有神通,第三既然是幻化之身故此身上的一切也都是幻化。
2樓:y心靜如水
你的一堆問題簡單回答。佛菩薩化身來到人間和普通人一樣,只是來教化這一地區的眾生(機緣到了)一般不會顯示神通的,因為佛菩薩是教化(教學)。身體各方面和常人一樣,要是他本人說是某某佛菩薩在來說完了還不走(肉身死去),那他是假的這些事不要上當。
人死後,六道輪迴是什麼意思?請知道者告知一下,非常感謝! 10
哪種人是菩薩轉世特點
3樓:駱美如安意
淨空法師---我們的願力超過業力,超過太多了,那就是乘願再來,不必很麻煩到極樂世界去一趟,再換個身體,
前天有個同修來問我,乘願再來是不是一定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之後,再回到我們世間來,又來投胎,又來作人?我給他回答,「不盡然也」。我們在這一生,這個身體還沒有壞,還可以用,可以用盡量利用它、充分利用它,你已經取得淨土了。
什麼叫取得淨土?你已經可以隨時往生,「我還不著急走,我要回過頭來幫助一切大眾」,這就是乘願再來。要知道一切眾生到這個世間來受生,是業力主宰的,現在我們唸佛,我們的願力超過業力,超過太多了,那就是乘願再來,不必很麻煩到極樂世界去一趟,再換個身體,不必找這個麻煩,所謂是轉業力為願力。
真正轉過來的人,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總不動心。所以這種情形,別人不知道,自己很清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實做到像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就知道你現在不想走,你已經是把業力轉過來了。
假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順境還有貪愛,逆境還有厭惡,還有點兒不高興,你還沒有轉過來,你還是業力主宰你的命運。
4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答:這個事情,在現代社會,全世界都有,早年我在美國就遇到過。有些信徒來問我,自稱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來問我是不是真的?
我說有真的。但是自古以來,真的佛菩薩再來,身分一暴露他就走了,這是真的。你看傳記裡面記載永明延壽大師,這是我們學***都知道的。
那時候錢王是他的大**,對他非常尊敬。有一次錢王打了個千僧齋,就是供養一千個出家人吃飯,國王請客,供齋修福。坐位,當然首席上位,幾位老法師都很謙虛,互相在推讓。
推讓,沒法子,大家都不肯坐。突然從外頭來了個穿得不怎麼樣,破破爛爛的一個和尚就進來了。這個和尚進來,就往大位當中去坐。
人家也不好講話,都是出家人,供齋是平等心,好,就讓他坐,大家坐定了。
吃完之後,錢王就向永明大師說,我今天供齋,有沒有聖人來應供?永明說有。什麼人?
定光古佛。定光古佛來應供!他說哪一個?
就是坐在上位的,人家也不曉得叫什麼名字,耳朵很大就是,那個大耳朵的和尚就是,他是坐在上位。錢王馬上派人去找,就追蹤,真的找到了,在一個山洞裡,他住在山洞裡,把他找到。找到之後,大家知道他是定光古佛,就特別恭敬禮拜。
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就是多話、多嘴,把他身分暴露,他就坐化了。這是真的,身分一露就坐化。大家一看,定光古佛圓寂了,再一想他的話,「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
趕緊回去,回去向國王報告,永明是阿彌陀佛再來。錢越王非常歡喜,這是他的老師,沒想到是阿彌陀佛再來的,趕緊帶著人去看老師。還沒有出門,外面有人報信過來,報信的人走得很快,幾乎跟錢王爺撞了一跤。
「什麼事,這麼匆忙?」永明大師圓寂了!身分暴露馬上就走,是真的;身分暴露還不走,是假的,哪有這種事情?
身分暴露的時候都是這樣。你看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他是宋朝時候,跟岳飛同時代,奉化人,浙江奉化人,也是身分暴露就走。他不是別人說的,他自己說的,他告訴別人,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說完之後他真的就坐化了。
所以,以後我們寺廟裡供奉彌勒菩薩,統統供奉他的像,彌勒菩薩的像。在中國曆代,你們從《高僧傳》,還有居士,居士當中也有佛菩薩再來,你去看,身分一暴露馬上走了,這是真的。身分不暴露,他要說他是佛菩薩再來,叫妖言惑眾,那是佛不許可的。
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到世間,可以暴露,暴露馬上就走。但是暴露身分的人是少數,多數的身分我們都不知道。像印光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的身分,那都不是普通人,但是身分沒有暴露,我們不曉得。
這些道理總要懂。
遇到這些,遇到這些不要放在心上就好,他縱然是佛再來也好,菩薩再來也好,我還是凡夫。我現在著急的是我怎樣成佛、怎樣成菩薩,這個才重要。所以不要去看別人,要回過頭來看自己。
你依照哪部經典,依照哪個法門去修,認真修學,你就是菩薩。你依照《地藏經》修學,你就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很多,無量無邊,《地藏》是一個法門,菩薩是學生。
就好像你在學校唸書,你念國文,國文是個科目,國文系的學生有多少?太多了,大家都在學,哪個人能學成功?那要靠你自己努力。
你修地藏法門,你是地藏菩薩;你修普賢法門,你是普賢菩薩。所以完全看自己要發菩提心,要認真去修學,這樣就對了。
所以聽到別人這些話,我們心裡明瞭,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一定要清楚,不能被人騙。佛門裡頭有假的,有假菩薩、有假佛,很多,你要不小心就會上當、就會受騙。所以你心要定下來。
世尊非常慈悲,在臨走之前,教給我們「四依法」,這個一定要懂得。佛不在世,我們學佛依靠誰?佛第一條告訴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
經典現在也有假的,有偽造的。現在這個世界仿冒太多,假東西太多,連佛法都是假的。怎樣鑑別?
《大藏經》是個標準,這個經典《大藏經》裡頭有,這是可靠的;《大藏經》裡頭沒有,不可靠。
現在我們近代出版的《大藏經》,就有問題,現在人很多東西也都自己編到《大藏經》裡去。從前可不容易,這本經書要編到《大藏經》裡面去,要皇上批准,要當代的高僧大德審查,都同意,沒有意見,呈給皇帝,皇帝批准才能入藏,非常嚴格。因此我們看《大藏經》的經典,要看古本,古本《大藏經》有沒有這個經典,可不能看現代的。
這都要很慎重、很小心,「依法不依人」。我們在《藏經》裡面,看自己的程度,自己的修學環境,自己的能力,選一種,一門深入,長時薰脩,這就對了,你就不會走錯路。所以頭一個是「依法不依人」。
第二個是「依義不依語」。經典都是從梵文翻譯的,同樣一部經有很多種譯本,到底哪個對?都對。
如果不對,留不下來。你看《無量壽經》就有十二種譯本,古大德告訴我們,這十二種譯本從內容裡面去看,能夠推斷釋迦牟尼佛一生不是講一次,至少講過三次。釋迦牟尼佛講經只講一次,沒有講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是多次宣講。
這個憑據在**?憑據在願,願是最明顯、最重要的。你看現在留下來的五種本子,有的本子二十四願,有的本子三十六願。
宋朝的譯本,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就是三十六願。有的本子,像康僧鎧的本子,就是四十八願。如果是一次講的話,翻譯絕對不會把它翻成這個願文,從這個地方來做證明,釋迦牟尼佛至少一生講過三次。
所以願文內容大致是相同,但是條目不一樣,證明佛在世不是講一次,多次宣講。多次宣講,就知道這個法門的重要性,普度眾生。
所以,這才有會集本的產生。第一次會集是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第一次會集本。他的本子叫《大阿彌陀經》,這也入了藏,《龍藏》裡頭有。
第二次的會集是前清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當然會集比王龍舒的要會集得好,可是印光大師對他還是有批評,還是美中不足,可見得會集不容易。到**二十年前後,夏蓮居老居士第三次會集,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會集得好,前面兩種本子不足之處,他都修正、都訂正了。
而且文字通俗,五種原譯本的內容全都包括在其中,真的是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非常希有難得。諸位看到這個經本前面梅光羲老居士一篇長序,你就能看到,就能夠了解。這個本子確實是好,我們在全世界流通,依照這個本子修行得度的人很多。
這是順便跟大家提一提,是「依義不依語」。佛講的意思對,言語、文字沒有什麼大關係,這樣子我們對於翻譯本、會集本才產生信心,沒有懷疑。
第三條,佛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是了義?了義跟不了義沒有一定的**,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就是我們現前得真實利益,就是了義。
我們現在修學,這一生得不到真的利益,利益還要到來生後世,這就不算是了義。確實能幫助我們開悟,能幫助我們離苦得樂,能幫助我們往生作佛,這是最了義的。
最後一句很重要,佛教給我們,「依智不依識」,識是感情用事,智是理智。佛教導我們,學佛的人要依理智,不能動感情,動感情很容易走錯路。這是世尊臨走之前教給後世的四句話,你能夠遵守,如同佛在世沒有兩樣,所以這個很重要。
5樓:匿名使用者
菩薩必須要從五明中得, 否則為凡夫充聖!
真正的妙諳五明
真正的「妙諳五明」,是要對五明以般若妙明而所開膚的智慧,達到圓融無礙的造詣。而且不管哪一明,都必須超乎常人同行者所達到的成就。
(一)宣告:要求文字語言無所不精,其表現是博古通今,著書立說,詩詞歌賦,文章演說,辯才無礙,不加思索即出口成章,並且字字珠璣,段段妙理,周全圓潤。如果某高僧大德、善知識的文章語言辯才未達到上述標準,不能稱為宣告。
(二)工巧明:即是人的智慧能得圓融,能操縱世間有為法之邏輯結構,表相宣色,種種精道技巧工藝無不全備,包括工、農、商、書、算、計、度、數、印、營造一切工藝之美學技巧,尤為抓神定位,毫釐不差為至高。譬如雕塑,見人或物,即能以泥等物,外塑造其形像,內凝發於神彩,又如書畫,除能造其形像外,更能寥寥數筆或萬千筆著,而能使其物其形即人鳥走獸,山河大地,水草魚蟲,花木土石無一不信手揮來。
若此項工藝未能圓融,或與世間同行高手平等無二,只能通達工巧明,不能稱為「妙諳五明」。凡按「妙諳工巧明」標準而論者,必須超過世間同行專家之工藝技巧。如果是某高僧大德、善知識,在這些方面造就平平,決不能稱「工巧明」的。
(三)醫方明:醫方明者是中、西、針、艾、內、外、兒、婦等科無所不通,必須超過世間名醫,方能稱之妙諳醫方明者。若與世間醫生平等醫術,只能稱之通達醫方,不能戴上「妙諳」之帽。
若某大德高僧、善知識,不俱備以上條例和層次規定,當然就不是此列之類了。甚至連藥性都不懂,病也不能治,怎麼能談得到是「醫方明」呢?
(四)因明:善解世間、出世間一切因果,對有為法和無為之因果關係洞察入微,識解諦相,因緣生法,三世真理為因明。若某某高僧大德對此平平,不能稱通達因明,更不能稱「妙諳」!
(五)內明:主要指佛教修學的內證功夫,如顯宗論諦之道的內六根,所對六塵境,識隨中起,十八界故,了其因緣和合生法,事相本空,以般若智照,悟澈色受想行識,聲香味觸法,悉皆無自性,本原無生滅,人天宇宙,理體一諦。又內明者,於瑜伽行者中,可謂身中之大千世界與身外之大千世界無二無別。
心風明點之故,能洞察其生老病死因緣生法,本體實有,當體是空。空亦非空,即顯妙有;妙有非有,幻化成空。如是之道,於有實證,並能運用週轉,是為通達內明。
如在此道上,一竅不通,或寥寥膚識,即稱具有內明者,實為「未證言證,未得言得」,實乃罪過無窮。是「妙諳五明」者必須圓融以上五條規定,缺一不可。缺一即為四明,缺二即為三明。
如此類推,即可察見真偽。
**: 佛教正法中心
在生活中,缺心眼的人有哪些表現?
沒有城府缺心眼的人可以理解為在對人 處事方面沒有謀略 不會算計他人的人 也可以理解為說話前不過腦子,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等哪天自己還掏心窩子對人家,結果人家給自己臉子看,自己還不知哪兒的賬。這種人有時是人們眼中的老好人,他們對所有人都特別好,不分親疏 遠近,一律同等相待。只要你有所...
假如一天中只有白天,人和動物的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 小學科學
這是一種適應,如果自生物誕生之前就是這樣,一切照樣正常生活 假如一天中只有白天,沒有夜晚,人和動物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對人來說或許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很多動物是會滅絕的,因為很多動物無法捕食。生物鐘肯定就不是這樣啦,作息時間可能就會發生變化!假如一天中只有白天,沒有夜晚,人和動物會發生什麼樣的變...
生活中很多煩惱,生活中為啥有好多煩惱
有不順的事是正常的,你要學習坦然面對啊。你想,既然你生在這個社會,總有一天會死去,對嗎?所以要能開心地生活,也要快樂地面對死亡。很多人喜歡吃,但不喜歡拉,對嗎?但是,吃就喜歡,不拉能行嗎?不拉就會生病,對嗎。所以吃和拉都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很多人喜歡開心的事物,不喜歡不順的事情,對嗎?但是如果沒有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