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打消了人們對兩河流域是否是農業革命的發源地的疑問

2021-05-21 18:11:21 字數 5586 閱讀 5440

1樓:中地數媒

人們對於兩河流域是否是農業革命的發源地,又產生了疑問。幸好,人們很快又在伊拉克北部扎格羅斯山區的沙尼達爾和薩威克米發現了新的農業遺址。其中,沙尼達爾是個巖洞,早在6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居住。

人類農業革命的發源地在什麼地方?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人類對世界的探索都是從鄉村開始的。在兩河流域的黃沙之中,考古學家從大地深處發現了遠古燦爛的城市文明,證明這裡是人類城市革命的發源地。因為城市的出現和農業生產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很多學者自然就想到,這裡會不會也是農業革命的發源地呢?

古代兩河流域居民的民居和生產工具最早推動兩河流域農業考古的,是美國學者布來德伍德。他提出了一套新理論,叫作「側坡學說」。他認為人類最早的農業發源地,可能是在扎格羅斯山地區的庫爾德斯坦側坡地帶。

因為那裡雨量充沛,有各種適宜栽培的野生禾本植物,如大麥、小麥和燕麥等;有各種可供馴化的野生動物,如狗、豬、羊、牛和馬等;還有各種可供食用的蔬菜和果實。當時,幾乎沒有任何人涉足這裡。他希望在這裡能有所發現,以此來驗證自己的理論。

而當時的考古學者,大多認為兩河流域農業的發源地是在南部地區,因為那裡土地肥沃,水利灌溉系統比較完善。

布來德伍德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說動芝加哥大學的主持人,同意他前往庫爾德斯坦地區進行農業考古發掘。因為當時各大學的負責人和董事會的成員,都熱衷於發掘伊拉克南部的城市遺址,希望儘快地從出土寶藏中加倍收回自己的投資。他們對無利可圖的農業考古毫無興趣。

布來德伍德費了很大的努力,才使他們認識到考古發掘的目的不在於搜尋寶藏,而在於通過實物說明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其中農牧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很幸運,布來德伍德來到東方後便首戰告捷,他在扎格羅斯山麓的加莫爾地方發掘到一個史前村落的遺址。該遺址共有15個文化層,第10層以下屬前陶時代,相當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但這時已有長方形的土屋、爐灶、煙囪;還有磨製的石器,如石斧、石紡輪、石杯、石碗、骨針、項鍊、手鐲;還有黏土做成的人物塑像。

巴比倫的農業

公元前2023年後半期。犍牛曳改良梨和播種機耕地。巴比倫農業素稱發達,農業產量也遠遠高於當時西亞其他地區。

公元前2023年代中期石刻的一幅擠奶和制奶圖最重要的是,在加莫爾遺址發現了已經碳化的穀物顆粒,如大麥、小麥、豌豆、青豆;還有石制農業生產工具,如石鐮、石杵和石臼;還有許多已經馴化的家畜的遺骨,如山羊、綿羊、牛、馬、豬、狗等動物的遺骨。這證明當地已經出現了農牧業定居生活。

加莫爾遺址的絕對年代距今約2023年左右,它和從前已經發掘出來的村落遺址相比,要古老得多。但它本身已經是一個比較先進的農業村落,不足以說明農牧業的起源問題。因此,布來德伍德又在附近的卡瑞木、夏赫爾繼續發掘,並獲得了許多可喜的發現。

他的「側坡學說」因為這些成功,開始成了公認的理論。

但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巴勒斯坦等地發現的遺址又大大動搖了他的理論。在傑里科城(即《聖經》中的耶利哥城),人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史前城鎮遺址。這個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農業文明的遺物,距今時間約1萬年之久,遠遠超過了加莫爾。

人們對於兩河流域是否是農業革命的發源地,又產生了疑問。幸好,人們很快又在伊拉克北部扎格羅斯山區的沙尼達爾和薩威克米發現了新的農業遺址。其中,沙尼達爾是個巖古巴比倫村落遺址洞,早在6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居住。

新石器時代初期,巖洞的居民開始逐漸離開巖洞,到附近的薩威克米季節性居住地,從事農牧業生產。他們後來就在當地建立了永久性的村落。在這個村落遺址中發現了經過馴養的綿羊遺骨,發現了鐮刀、碾石、臼和磨,但沒有發現穀物。

這裡大概還處在由採集經濟向原始農業過渡的階段。沙尼達爾和薩威克米村落遺址絕對年代距今約1~1.2萬年左右,這是迄今為止人們所知道的最古老的農業村落遺址。

隨後,人們又在沙尼達爾東南的耶莫發現了農業村落遺址。在這個遺址中,人們發現了栽培植物的種子和陶器,已經馴化的家畜山羊和犬的遺骨,還有女神的塑像。耶莫絕對年代距今約8000~2023年,它已經是一個標準的農業村落。

在耶莫遺址之後,人們又發現了哈孫納遺址(約2023年前)、哈雷夫遺址(約2023年前)。這樣,兩河流域自新石器時代早期到階級社會產生之前的農業村落遺址,基本上可以連線起來。它證明布來德伍德的理論基本上是正確的:

兩河流域不僅是城市革命的發源地,也是農業革命的發源地。

巴比倫的農業發展速度怎樣?

3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公元前2023年後半期。犍牛曳改良梨和播種機耕地。巴比倫農業素稱發達,農業產量也遠遠高於當時西亞其他地區。

公元前2023年代中期石刻的一幅擠奶和制奶圖最重要的是,在加莫爾遺址發現了已經碳化的穀物顆粒,如大麥、小麥、豌豆、青豆;還有石制農業生產工具,如石鐮、石杵和石臼;還有許多已經馴化的家畜的遺骨,如山羊、綿羊、牛、馬、豬、狗等動物的遺骨。這證明當地已經出現了農牧業定居生活。

加莫爾遺址的絕對年代距今約2023年左右,它和從前已經發掘出來的村落遺址相比,要古老得多。但它本身已經是一個比較先進的農業村落,不足以說明農牧業的起源問題。因此,布來德伍德又在附近的卡瑞木、夏赫爾繼續發掘,並獲得了許多可喜的發現。

他的「側坡學說」因為這些成功,開始成了公認的理論。

但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巴勒斯坦等地發現的遺址又大大動搖了他的理論。在傑里科城(即《聖經》中的耶利哥城),人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史前城鎮遺址。這個遺址中發現了大量農業文明的遺物,距今時間約1萬年之久,遠遠超過了加莫爾。

人們對於兩河流域是否是農業革命的發源地,又產生了疑問。幸好,人們很快又在伊拉克北部扎格羅斯山區的沙尼達爾和薩威克米發現了新的農業遺址。其中,沙尼達爾是個巖古巴比倫村落遺址洞,早在6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居住。

新石器時代初期,巖洞的居民開始逐漸離開巖洞,到附近的薩威克米季節性居住地,從事農牧業生產。他們後來就在當地建立了永久性的村落。在這個村落遺址中發現了經過馴養的綿羊遺骨,發現了鐮刀、碾石、臼和磨,但沒有發現穀物。

這裡大概還處在由採集經濟向原始農業過渡的階段。沙尼達爾和薩威克米村落遺址絕對年代距今約1~1.2萬年左右,這是迄今為止人們所知道的最古老的農業村落遺址。

隨後,人們又在沙尼達爾東南的耶莫發現了農業村落遺址。在這個遺址中,人們發現了栽培植物的種子和陶器,已經馴化的家畜山羊和犬的遺骨,還有女神的塑像。耶莫絕對年代距今約8000~2023年,它已經是一個標準的農業村落。

在耶莫遺址之後,人們又發現了哈孫納遺址(約2023年前)、哈雷夫遺址(約2023年前)。這樣,兩河流域自新石器時代早期到階級社會產生之前的農業村落遺址,基本上可以連線起來。它證明布來德伍德的理論基本上是正確的:

兩河流域不僅是城市革命的發源地,也是農業革命的發源地。

古巴比倫村落遺址

4樓:獅子安安

東北地區屬季風氣候,夏季高溫、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河流眾多,水源充足;平原面積廣,便於耕作,適合發展多種經營。不利因素:季風不穩定,多旱澇災害;緯度高,冬季熱量不足且易受寒潮侵襲;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流失。

為什麼說中國是農業革命的重要發源地

5樓:小清新

青銅器時代,約發生於2023年前,因青銅器材料的使用,人類可以進行鋤耕式的初始農業,稱作第二次農業革命。

鐵器時代,約發生於2023年前,因鐵器材料的使用及動物的馴養,人類可以進行犁耕式的農業,稱作第三次農業革命。

英國(英格蘭地區為主)16世紀至18世紀的農業革命,由圈地運動以及技術的革新產生的農業變革,被認為是後來工業革命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綠色革命發生於2023年以後,機械化、化學肥料以及新品種作物造成農業產量的大增。

集約式農業(集約農業),指農業上採取各種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產出的耕作方式。

東亞是世界上典型的精耕細作農業區,與北美粗放農業有所不同。

請採納 謝謝

6樓:我是龍的傳人

中國是農業革命的重要發源地,是因為:中國農業文明發源地包括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黃河流域的農業起源之早,差不多與西亞相當。

古代黃河流域特別是中下游,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壤肥沃,適宜於旱地作物生長。

農業革命最早發生於西亞的兩河流域,兩河是指發源於土耳其亞美尼亞高原托羅斯山脈的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古希臘人稱之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河間之地」。由於春季融雪,兩河定期氾濫,形成大面積沖積平原,因此,土地肥沃,適於種植業發展。

尼羅河流域是農業革命的第二個發源地。尼羅河流域的東西兩面都是大沙漠,北部是尼羅河三角洲沼澤地,南面則是難以通行的尼羅河險灘,因此,古代埃及實際上是與周圍世界隔絕的大塊綠洲。古希臘歷史學者希羅多德把埃及成為「尼羅河的恩賜」。

埃及的降雨量較少,尼羅河是唯一的水源。尼羅河定期氾濫,不僅灌溉了土地,並且用肥沃的淤泥給土地定期施肥。但這並不能給農業足夠的水分,因此,埃及人早在遠古時代就建成了複雜的灌溉體系。

中國也是農業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7樓:匿名使用者

看書看多了,就會這樣想

兩河流域具體是指哪兒?

8樓:高宇寒星

兩河流域,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在希臘文中的含義為"河間之地"。幼發拉底河,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為伯拉大河,長2700公里,流域面積444,000平方公里,是西亞地區最大、最長的河流。幼發拉底河起源於土耳其高原地區,在土耳其中部,數條支流加入,構成幼發拉底河上游區域。

在土耳其東南部,哈布林河加入,成為幼發拉底河最重要的支流。幼發拉底河在土耳其境內長度僅為全長的30%,但其流量的94%來自土耳其山區。在今敘利亞哈拉布(阿勒頗)東北120公里處,幼發拉底河進入今敘利亞境內。

在進入今伊拉克境內時,幼發拉底河幾乎與底格里斯河平行,兩河之間最寬距離不超過160公里。幼發拉底河流域年流量28億立方米,在

四、五月間流量最大。幼發拉底河自古以來就是中東地區的交通要道,因其水流平緩,早期居民就很早就在幼發拉底河上航行,它還是重要的界河。西亞地區第二大河流底格里斯河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總長約1840公里。

主要支流為大小扎布河、底亞拉河等。起源於今土耳其境內的大扎布河和起源於伊朗高原的小扎布河是底格里斯河的發源地,在上游地區,底亞拉河加入,它起源於伊朗高原。在中游和下游,陸續有5條以上支流匯入底格里斯河。

今天的底格里斯河上游流經亞美尼亞和亞述地區,在下游與幼發拉底河匯合組成阿拉伯河流入波斯灣,阿拉伯河長190公里,在古代,阿拉伯河並不存在,基本在今兩河匯合處,兩河已經分別流入波斯灣。

古代兩河流域氣候不似今天一樣乾燥,氣候為大陸性**帶半乾旱型別,北部和東北部山區為地中海型氣候,季節只有冬夏兩季,雨季從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在山區從11月至次年4月),冬季最高氣溫16度,最低氣溫2度,有時有霜凍。夏季炎熱乾燥,白天最高氣溫可達49度,夜晚最低氣溫也僅為26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54毫米,但60%的地區降水量低於100毫米,而東北部山區則為1200毫米。

古代的波斯灣海平面高於現代,氣候也較現代更加溼潤,年降水量推測在200—400毫米之間。

兩河流經地區地形各異,上游主要是山脈和高原,中游以丘陵和草原為主,下游為沖積平原,在波斯灣入海前形成大片沼澤。在兩河流域地區東部和東北部是伊朗高原和扎格羅斯山脈,西北部是陶魯斯山脈,西部經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與地中海相連,南部為敘利亞沙漠和阿拉伯沙漠,東南部為波斯灣。這樣的地形地勢決定了兩河流域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中上游,農業生產以畜牧業和天然農業為主;而在下游地區,農業生產主要依靠人工灌溉,園林業和漁業是重要的輔助生產部門。

此外,幼發拉底河河水平緩,不利於大型船隻航行,灌溉為主要功能,但小型船只可以通行,特別是古代兩河流域人用蘆葦和瀝青製造的平底船至今仍是幼發拉底河航運的主要工具。

關於兩河流域的一些問題!!兩河流域是指什麼

這個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現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帶,北部古稱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而巴比倫尼亞北部叫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公元前2000年。神之門戶 巴比倫城崛起。閃米特語系的阿摩托利人建都古巴倫城。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 最完整的法典 漢摩拉比法典 誕生,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刻滿了282條法律,規定了司法...

中國的「兩河流域」是指哪個地方

中國的 兩河流域 是指長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是指長江干流和支流流經的廣大區域,橫跨中國東部 中部和西部三大經濟區,共計19個省 市 自治區,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總面積180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面積的的18.8 流域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黃河,中國古代稱大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

人類最早的文明是誕生於兩河流域的什麼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這是最大的四個文明,全球通史 美國斯塔夫裡阿諾斯 中提及 中東 印度 中國和歐洲這四塊地區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這些文明使歐亞大陸成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歷史中心地區。更明確地說,中東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羅河流域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