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東京飲品
原文:偷得浮生半日閒。
譯文: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閒。
出處:唐·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原詩: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譯文:長時間來一直處於混沌醉夢之中,無端地耗費著人生這點有限的時光。有一天,忽然發現春天即將過去了,於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賞春色。
在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閒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閒。
2樓:ksg離殤
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思就是從煩悶、失意中解脫出來,去到一個幽雅脫俗的地方,讓身心得到修養。
「偷得浮生半日閒」,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涉的七言絕句《題鶴林寺僧舍》。
原文是:
終日昏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
偷得浮生半日閒。
釋義:偷得:偷偷地解脫出來。
浮生:空虛沒有意思的人生。
半日閒:一段時間的清閒。
全詩賞析:作者已經對人生有所覺悟,並找出自己的答案。這首詩就是他心境的寫照,有人以為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並對之解釋,其實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並非對人生的消極應對,而是一種自然之道。
在忙忙碌碌的浮生中偷得那麼一段悠閒的日子,做做自己想幹的事情,真是人生一大趣事。
寺廟鶴林寺: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僧元素主持鎮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始改為禪寺,又名古竹院。
作者李涉:約806年前後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3樓:禾鳥
偷得浮生半日閒 ==hooky leisure from the gap of the floating life fading away: 式微 ;我們都將枯萎 ;漸漸退隱 。 用這個詞很形象,我突然想起了步步驚心裡面八爺寫給若溪的信裡面道:
【詩經·國風·邶風】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4樓:歲景___散落
出自《題鶴林寺壁》,其大意是指詩人路過一間竹林密佈的寺院,無意間與一個和尚相談了許久,這才發覺自己在浮沉奔波的人生中,又得到半日清閒。以致終日奔走忙碌的人,在茫茫人海中浮沉,偶爾抽空閒散心,實為難得。
5樓:愛春天夏天秋天
鶴林寺,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僧元素主持鎮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始改為禪寺,又名古竹院。
唐詩人李涉曾在寺壁上題詩曰: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偷得在忙忙碌碌地浮生中那麼一段閒日,做做自己想幹的事情,真是人生一大趣事。
偷得浮生半日閒是什麼意思?出處在**?
6樓:有你在真好
偷得浮生半日閒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這煩亂的世間中暫時得到片刻清閒。
出處:唐代詩人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
原文:終日昏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
偷得浮生半日閒。
翻譯:長時間來一直處於混沌醉夢之中,無端地耗費著人生這點有限的時光。
有一天,忽然發現春天即將過去了,於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賞春色。
在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閒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閒。
7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壁僧侶》。
原句: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譯文:在遊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閒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閒。
8樓:棗莊小可
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壁》。
終日錯錯碎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意思就是從煩悶、失意中解脫出來,去到一個幽雅脫俗的地方,讓身心得到修養。
9樓:匿名使用者
鶴林寺,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僧元素主持鎮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始改為禪寺,又名古竹院。
唐詩人李涉曾在寺壁上題詩曰: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偷得在忙忙碌碌地浮生中那麼一段閒日,做做自己想幹的事情,真是人生一大趣事。
10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兩耳不聞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思?
11樓:小青蛙跳著走
意思就是從煩悶、失意中解脫出來,去到一個幽雅脫俗的地方,讓身心得到修養。
拓展資料:
出自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
《增廣賢文》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賢文》同樣能領會到**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其中一些諺語、俗語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人世滄桑的千錘百煉,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