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切為了她倆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單純的量變不會永遠的持續下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體現什麼哲學道理對立統
2樓:匿名使用者
水太清了,魚就藏不了身,就被抓光了。不要理解為水太清了,不適合魚的生長。
體現了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水混濁時水不好看,水清的時候魚又不能存在,說明了水清本來是好事卻成了壞事。
3樓:心光
對別人的要求要寬,不然身邊就沒有朋友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什麼意思 體現什麼哲學道理 對立統一嗎?
4樓:
水至清魚無處藏身,被人發現撲光了,人至察就沒有跟隨者,反映的問題是做人要順其自然
5樓:啊哦嗯喲呵
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水清適合魚類生存,但是當清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反而不適合魚生長了,所以向相反面轉化。
6樓:匿名使用者
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7樓:匿名使用者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8樓:羅秀榮系夏
你老師說的是對的,的確是量變與質變。
比如水由渾濁到清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清到一定程度了就變成不適宜魚生存的環境——也即質變
一個人有學問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沒有徒弟這個質變。
但一道哲學題總不可能只有一個採分點,也可加上聯絡的觀點、對立統一、物質是唯一本源。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體現什麼哲學
9樓:匿名使用者
「水至清則無bai魚,人至察則無徒du」,意為:水太清,zhi魚就存不dao
住身;對人要求太專苛刻,就沒有人能當屬他的夥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啟示我麼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故屬於辯證法的觀點。與辯證法結成「對子」的是形而上學的觀點。
10樓:環子同學
就是做什麼都要有個度吧,往往做人就是這樣
「水至清則無魚」體現的哲學道理
11樓:灰調心情
清無魚論
水太清則無魚,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原因無非是水過於清澈,魚難以生存,這引喻現實社會裡,人太精明而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所以,下面就緊接一句,人太察則無智。
古人最早使用這些話的有這樣幾例:
1.「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見於《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漢書.東方朔傳》也有同樣的用法。
徒,就是同類或夥伴的意思,譯為現在的話就是「朋友」。人太精明瞭就沒有夥伴沒有朋友,因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小小差異,他過分要求與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舉一動均符合或者滿足一己的標準,但人總是有著各種不同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體,否則永遠無法達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現摩擦以至矛盾、衝突就是必然的結果,此時如果不能以一種寬容的精神調和於其間,事勢就將無法收拾,結局便是人心不附,眾叛親離。
12樓:國學祕籍
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才是精髓,道出為人處世大道理
13樓:匿名使用者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說水太清澈了就沒有魚了,魚不會在清澈的水中生存。「徒」是朋黨的意思,人太精明瞭就會失去朋友。大多數人不願意和太精明的人交朋友。
14樓:匿名使用者
水太清並不是不適合魚生長,而是水清容易被人捕捉.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要恪守中庸之道
15樓:匿名使用者
水太純淨了,魚就活不了。字面意思就是這樣理解的。
擴充套件來說你可以聯想到社會等等,哲學道理很多也都是自己理解的,別腦子都不動就上來發個問題帖,老師怎麼教你們的,現在的孩子。。。
16樓:匿名使用者
曲高和聲寡,心高命自薄。過於認真和與眾不同很難與人相溶合。你站在最左邊,要學會向右看齊,與大家保持一致。
17樓: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而且太過完美就不是完美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理解為「現在社會的人都太油滑,老實人沒的活頭了」呵呵
19樓:堯妤雪扉
是指人對一切都洞察無隙的話,那他就不會有朋友了
20樓:
類似物極必反
也可以用量變導致質變的道理〔馬克思哲學為依據〕
21樓:匿名使用者
側面體現了中國上千年以來的中庸之道。
22樓:匿名使用者
適可而止,知道怎麼做但是不去做可能還有好的方面。
23樓:
你想要哲學是嗎 那我只能這樣回答了
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它體現瞭如下道理::
矛盾原理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轉化的 水清適合魚類生存 但是當清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反而不適合魚生長了 所以向相反面轉化
適度原則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一個度 度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限度如果水非常非常清 超過了必要的限度 就不能讓魚再生長了^_^
24樓:匿名使用者
5555555555
25樓:心羽石
凡事差不多即可,不要追求太完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 的翻譯是 什麼意思
水至清則無魚 bai解釋 水太清了,du 魚就無法生存。現zhi在有時用來表示對dao人或物不可要求回太高。也說 答水清無魚 後人多用此告誡人們指責人不要太苛刻 看問題不要過於嚴厲,否則,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願意與之打交道,就像水過於清澈養不住魚兒一樣。人至賤則無敵 人只要賤到家了,不要臉了,那他...
水至清則無魚下一句是什麼
人至察則無徒。出處 班固 漢書 卷六十五 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 雲 鼓鍾於宮,聲聞於外。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 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闢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 天不為人之惡寒...
你們是怎麼理解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的
答 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人無論幹什麼事情都不能過於死板,該變通時要適當變通一下,否則就無法適應於這個社會。比如你當官,就應該周旋於上下級之間,做個不貪的官固然好,但人際關係的相處必須得適度,否則若一味不近人情,那就難以在官場上混下去,真正的包青天,只存在於 與戲劇之中,現實中是無法生存的。因為魚是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