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教人修心的,但是為什麼佛法又否定身心的存在 誠請開示

2021-03-27 09:18:19 字數 5101 閱讀 7491

1樓:ionic豪

道友! 因為佛法的修心的心,與世俗所知的心大不相同!

世間人所熟悉的心,是意識,也都以意識作為真正的我,並已意識為自我中心。而這個認知、這個見解,就是佛法中所提到的惡見、我見。

佛法入門的第一步就是要斷我見-->即殺除邪見、惡見(白話意思就是否定自我、否定自己的身心),知見清淨了,方勘任為道器,才能進入真正的修道位。

但是,以上這麼說,可能太過簡略,學人讀知恐怕還是不能真的明瞭,那麼,有必要先認識清楚,何為意識? 意識是怎麼出生的? 有什麼功能?

為何眾生都以意識為真正的我? 瞭解清楚後,才能進一步談佛法中修心的大意。

在阿含經,只是很粗略的說: 意法為緣,生意識。那麼,在大乘經典中,也只是很精簡的**,帶過意識的體性,例如楞伽經提到的分別事識、分離識,都是在說明意識的性質,楞嚴經中的"法塵分別影事"也是指意識之體性。

那麼,後學將自己思維整理,略說意識體性如下:

《何為意識》

首先、意識只要現起運作時,就會不停的分別,不論是在眼所見、耳所聽、身所觸、鼻舌所嗅嚐等,都是分別伶俐。這種功能在佛法稱為意識的見分---對於五感官接觸之境界能夠分別、認知。

此外,意識在分別的當下,也能夠觀察自己處於什麼境界,譬如開車時,可以藉由眼前所見境界而知道自己正在開車,同樣的,能知道自己正在吃飯、運動、大小便的,都是意識的功能,這在佛法稱為自證分---能證知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境界中。

不但如此,意識只要存在的當下,不論處於何種境界,都能反觀自己是存在著,知道自己是存在著。這種功能在佛法稱為證自證分,能證知自己是存在著。

那麼,讀到這邊,當你理解在下所打的文字時,能對文字產生理解認知的,就是意識心,同時也是意識的見分在運作。

那接著,你也會清楚知道自己坐在電腦前看著網頁,這也是意識的功能---自證分。

你如果這時起了反觀,觀察自己正在電腦桌前做著看著、自己還是存在著,那這就是證自證分。

由於意識有如上功能,所以當我們這一生出生時,不用父母教導、不用師長教學,就會反觀意識自我非常真實,是真正的我。舉些例子即能清楚:

出生時,經過產道,擠壓摩擦的痛覺很痛、出離產道後,接觸冰冷的空氣也很刺痛,意識知道痛,這是意識的見分,意識也會認知道自己處於很狹窄的空間、很不舒服的環境,只是當時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只能用哭表示,這也是意識的自證分,那麼,意識也會反觀自我是很不舒服的存在著,反觀有個我感覺很難過,那這就是證自證分。這些作用,就會直接的讓意識去認取: 意識自己是很真實的活在世界中,那麼,這就是我見、邪見的薰習。

《為何意識不是真實我,是佛法所要否定的心》

但是意識並不是真實的我,因為意識是無常的,很容易就斷滅,每一世的意識都是全新的,今說明如下:

意識於眠熟時、昏迷時、完全死亡時必定斷滅,我們可以簡單檢察,睡熟無夢時,能反觀自己正在睡覺嗎? 能知道自己躺在床上嗎? 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翻身、抓癢嗎?

由於意識此時斷滅、不存在了,所以一切無知,縱然家人朋友在旁叫喚或惡作劇在臉上塗鴉,一樣是無知無覺,除非過程中驚醒了。

昏迷時也一樣,不論是藥物麻醉、車禍重傷之類而昏厥,期間不省人事,身體被做了什麼事、被偷腎、偷肝渾然不知、被送去急診室也毫無知覺,這都是因為意識斷滅、不存在了,才會無知無覺。

由現前可證知的事實,即知意識無常、時常中斷、非真實永恆。

那麼有智慧的人不難去想到一件事,既然意識會時常中斷,每夜必斷,那麼為何又會繼續甦醒呢? 顯然心不止一個,意識背後,必然還有能夠讓意識繼續出生的動力。

而這就是佛法要**的,這意識背後,能令意識中斷、又繼續令意識出生的心,才是佛法所要**的心、而這個心也不只能出生意識的這個功能,他一樣也有屬於他的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只是,要實證這些內函,對一般大眾實在太深了,後學只略說如下:

這個心在楞伽經稱之為阿賴耶識,簡略來說有七大功能---七種性自性,但這裡後學只說兩種: 大種性自性與集性自性。

阿賴耶識能直接攝取、接觸物質,例如在母胎中,決定什麼時候生長頭腦、心臟、完成迴圈系統的,都是由阿賴耶識所主宰,乃至人類、動物們的生長速度等莫不如是。

其次,所謂集性自性就是薰習功用,當我們學習某類技能時,透過反覆的練習、操作,而讓該技巧越來越熟練,這即是阿賴耶能薰習種子的功能---集性自性。

而要成佛,就要將阿賴耶所有功能,證知完畢,並且將阿賴耶含藏的煩惱種子,轉為清淨,即是修心!

2樓:因緣法

這個心,可不是肉團的那個心。不要誤解。

想真正解釋清楚還真不容易,簡單理解,可以理解為心靈、思想之類的意思,當然也不太準確。修心,就是通過一些修行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心靈健康程度,或者說是對事物的正確的認識程度。

至於說否定身心的存在,佛教認為,一切事物外顯為事相,實相為空性。空性並不是什麼也沒有,而是說沒有固定不變的某某事物的存在。因為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地變化,因此稱其為空,變化了就不是原來的東西了嘛,只是一個相似體的相續,因此稱這個事物為空。

這種觀點與現代哲學是一致的。現代哲學也認為,一切物質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運動的相對狀態,是特殊的運動狀況。

3樓:飛天***

心 心靈 思維 意識

雪峰心:是思維的空間,猶如人之臥室,猶如工廠的廠房。

心靈:是進出思維空間的資訊,猶如臥室的一切陳設和主人,猶如工廠的設施和機器裝置及全體工作人員。

思維:是心靈依據現象,概念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歸納的認識過程,猶如臥室主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猶如工廠老闆和管理層的決策活動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勞動方式。

意識:是心靈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動態反物質結構,是思維的結果,猶如臥室、臥室陳設、臥室主人及臥室主人體現出的生活狀態的總稱。

心是天造地設的,人的整個肉體都是心,整個宇宙就是心,心本質上是空的,只有當靈進入心以後,心才是活的,心的壽命長久與否取決於靈是否依然住在心裡,心的大小取決於進出心的靈的能量大小,上帝的靈進駐了心,心就是整個宇宙;神靈進駐了心,心就擁有了太極的一半;佛靈進駐了心,心就佔據了整個反物質世界;仙靈進駐了心,心就擁有了生命的所有高層空間;國王**的靈進駐了心,心就佔據了這個國家的所有版圖;賢人的靈進駐了心,地球上所有能觀察到的現象就佔據了心;凡人的靈進駐了心,心就擁有了國家、民族、宗教、政黨、家庭、親朋友好;俗人的靈進駐了心,錢、權、地位、名利、色相、怨恨、仇恨就佔據了心;渾人的靈進駐了心,心就只想吃穿住行大小便本能所驅動了......

心和靈經常是結合在一起的,靈離開了心,人就成了植物人,進駐心的靈若層次低、能量小,這個人就比較死板、不靈活,說一個人死氣沉沉,實際上就是這個人缺乏靈性,什麼叫心靈美?誰有機會去觀察比較100個私人臥室,就會理解什麼叫心靈美。有的臥室乾淨整潔簡單樸素,有的臥室富麗堂皇高雅華貴,有的臥室雜亂無章亂七八糟,有的臥室濁氣熏天陰森可怖,每個人心靈的狀態就是這樣。

心靈的狀態決定了一個人生命的基本內涵,這個內涵從一個人的氣質、談吐、習慣上能表現出來,心靈的狀態是由人的意識決定的,而意識主要是由思維決定的。所以,歸根結蒂,生命的反物質結構主要靠思維,思維達不到,就無法形成相應的意識結構,意識沒有變化,生命的反物質結構沒有絲毫改變。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電腦網路系統就像是心,網路系統中的所有資訊,包括文章****等等就是靈,一個**就是一個心,這個**中的內容就是靈,這個心和這個靈就構成了這個**的心靈,若**裡的內容亂七八糟,沒有秩序,這個**的意識就雜亂無章,若設定一定的程式,對內容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歸納,然後有序地排列起來,這個**就賞心悅目,條理清晰,就說明這個**的意識——內涵和外延美。

生命是有靈性的一種反物質結構,這個反物質結構的核心是意識,南極佛已經指明瞭這一點,而形成意識的關鍵是思維,太極佛已經揭示了這個關鍵,這個結構到底呈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佛山佛已經論述的很清楚,而對如何思維的問題,乾坤佛的「體相用」解說就是最好的天啟。心靈會隨時變化,隨著時空和物件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姿態,子女在他父母眼裡心靈是美的,下屬在上司面前能表現出謙卑的心靈美,「情人眼裡出西施,仇人眼裡出魔鬼,」我們的修行修煉還是要在思維上下功夫,思維符合上帝道的執行,心靈必然是美的,思維定勢了,意識就無法改變,心靈就像早霞晚霞,無法保持長久的瑰麗。

來自生命禪院大學網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都是心性的存在,世界是本質本心的大海。一元一如,所以不能不應另計分別存在與不存在。這是著相。

妄動妄理不是你的心,那是心動,這是認賊為仔。

意識也不是東西,念頭也不是東西,都不是本心,都不是實性,它們都只是心動。都不是本心,動性與體性都分不清的人,哪叫懂真理?思想、意識、念頭猶如心靈的影子,猶如字,但它們不是樹,不是筆。

本心不可見,亦非不見。常見常在。無能離者。非著於相。心不能自見,頭不能見頭,發狂暴走,只因心迷,心若寂靜,自然常在,何用於見?見相即魔。自取影子。

心的存在不用證明,悟者自知,身的不存在不用證明,悟者自知四大無我,本質流失,人相不真,假形必散。本質不合,無有可造。本來無神,本來平等。

心本已得已見已有無形無相,故不可另計有得有取有見有相有證,畫蛇添足,執於言說,是未見心,心不可見。故無可說,若不可得,同於不在。

存不存在,此是戲論,從貪而來,若心不貪,此論何益?愚弄弱智。

爾時無盡慧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頭面禮敬。

以眾寶華奉散於佛。而白佛言。世尊。

所言菩提心者。以何義故說菩提心?菩薩復以幾法成就菩提心?

云何是菩提心?菩提中,心不可得!心中,菩提亦不可得!

離菩提,心不可得!離心,菩提亦不可得!菩提者無色無相。

不可言說!心亦無色無相不可顯示!眾生亦爾。

皆不可得!世尊。諸法如是。

當依何義而得修行?(菩提即真心,真心即菩提,所謂真心,即無染心,無著心,無想心,無識心,不動心,無念心,諸用不用之心之本體,不可見不可說,有等於無,不取不貪故!無妄動故!

當得已得,痴 人不覺)

佛言。善男子。汝今諦聽我說。菩提者本無名字言說。何以故。於菩提中。名字言說不可得故。心及眾生亦復如是。【若如是知名菩提心。】

菩提者非過去未來現在心及眾生。亦非過去未來現在。若知此義是名菩薩。

然於其中亦不可得。於一切法都無所得。是名得菩提心。

【如阿羅漢得阿羅漢果。而於此中都無所得。】【唯除隨俗說言得果。

於一切法皆無所得。得菩提心亦復如是。】

為欲【引攝】【初業菩薩】故說【菩提心】。然於其中【無心無心名】。【無菩提無菩提名】。

【無眾生無眾生名】。無聲聞無聲聞名。無獨覺無獨覺名。

無菩薩無菩薩名。【無如來無如來名】。【無有為無有為名】。

【無無為無無為名】。【無現得無當得!】(無所得法,即是如來法,清淨自在故。

苦與煩惱皆無故)

略善男子。若此十種發心修習成就名為菩薩。名為最勝眾生。無障礙眾生非下劣眾生。然以實義不可得故。故於其中無眾生無心無菩提。

我的父親是位農民,但是他不懂佛法,也不信佛法,家裡的人的那種信都是迷信的那種,並非真正明白因果報應

不要把因果進行胡亂的對應,經常吵架的原因不一定是殺生,確實殺生是不好的行為,但是殺生的果報是短命 墮落地獄,這一點在 地藏經 中有開示 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學佛者不要神經兮兮,自作聰明,尤其是因果層面,觀察因果需要神通,沒有神通,是無法將因果進行統攝的,這方面應該依止佛菩薩的開示,比如 地藏經...

修行佛法應該怎麼發心,發什麼心,新手一個人修行佛法應該怎麼如法的發心

學什麼樣的佛法,就發什麼樣的心。在我國,普遍主張 學大乘,發大心 所謂大乘,是指自己未度,就想到要度眾生,即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所謂發大心,就是發大乘的心,即菩提心 大悲心 方便心等。佛法有一乘三乘之別。法華經譬喻品曰 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 佛智 ...

靠意識心對佛法的學習 思考是無法真正習得佛法的嗎?也沒法解脫了?那到底還缺什麼

佛給了我們很多解脫的公式,只要照做就能體悟,而不是從道理上去解釋它。比如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照做就可以了,就能體悟那顆真心。而不是想什麼是應無所住,生的是什麼心,然後給這句話下定義。再比如,放下,放下就是了,而不是想,怎麼放下,放下以後是什麼,光從道理上理解佛法是不夠的。不能急於求成,看看十牛圖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