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曾明瞭
從整個東漢以來到三國幾百年來的人名,也大抵都是單字,這是有特殊原因的。
查詢資料,一切都與王莽有關。在歷史上,王莽是個篡奪政權的短命皇帝,是他,把大漢歷史劃分成了西漢與東漢。王莽當了皇帝之後,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行所謂新政,大搞復古,從土地政策、用人政策到貨幣政策,連地名和人名也涉及到了。
特別是關於人名,王莽單獨制定了規定:不準用雙字名。這一點從歷史記載可以看出來。
王莽的長孫叫王宗,想早點繼位當皇帝。記載說明三點:一是王莽之前人名是不受限制的,王莽的孫子就是雙字名。
二是王莽上臺後,曾下過「去二名」的法令,規定不準用雙字取名。三是人犯罪後,恢復二字名,以示懲罰。
正是因為有了法令,從那時起,人們起名養成了用單字名的習慣。王莽的政權雖然短暫,王宗就私下裡準備搶班奪權,結果還沒等起事,事情就提前暴露了,王宗畏罪自殺。王莽下了一道聖旨:
「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製作」就是指法令。意思是說,王宗本名王會宗,後來依照當時的法令,改名為單字宗,現在犯了法,得改回去,還叫雙字名「會宗」。
這段早早就結束了,但是這一習慣一直保留下來,沒有改過來,甚至在當時一段歷史時期內,人們認為用雙字作名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當時的達官顯貴、上流名士當中,用雙字作名的絕無僅有。這一習慣一直影響到三國後期乃至晉初
2樓:白衣太史
漢朝以前有雙名,但以單名為主
西晉沿襲了這一傳統
東晉時候,受到當地的宗教影響,逐漸開始出現雙名,如王羲之,王獻之等,但是輩分等因素不明顯,如王羲之王獻之為父子;毛穆之毛安之為兄弟等
隋唐時,人名單雙都已經很常見了,並無高下之分,但字輩仍未明確。但有同輩之人用一個字來標識的情況如房玄齡之子為房遺直,房遺愛;又如李淵的22個兒子中,除了6個之外,其餘的16個都是叫李元某的。
宋時,字輩才正式出現,。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為其後代規定了十三個字輩,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個字,構成一幅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這是人們見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輩。
3樓:墮落vs驪妖
一是因為王莽實行「二名之禁」的制度禁止叫二名二是因為社會文化現象《公羊傳》中 就有「二名非禮也」之說自秦以來,賤民是不允許有名字的,頂多有個姓就很不錯了。發展到東漢以後,出現地方豪強勢力,就是俗稱的士族,士人一般都是取單名,雙字;這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平民一般不允許有名字的,既不能有名。於是,一般的平民就用2個字的來給自己取名;又發展到後來東漢末年,就形成了這種傳統。
還有原因就是減少諱字,畢竟要回避的字太多了。
後來五胡亂華,制度被衝擊,又恢復了複名。
4樓:雲の飛飛
三國時候有兩個字的名字的~只是不多
程遠志 刑道榮 戲志才 黃月英,都是2個字的哈^_^
5樓:夢雨香塵
姓氏名字是西周開始變遷的,隨著孔子的禮儀之說盛行,姓氏跟父的習俗開始興起。
6樓:之龍門
古代的名和字是分開的,「名」也就是今天我們說講「小名」,古代的名一般只有一個字,「字」一般是2個字。近代以來,逐漸把名和字之間的概念模糊了,名字統一了起來,保留的「名"的傳統和「字」的字數
中國漢字一個字分開後變成兩個字的有哪些
7樓:月照星空
中國漢字一個字分開後變成兩個字的有:瓊、吞、吐、露、珠、璣、張、燦、爛、相、助、理智、取、暖、瓶、裝、配、料、峭、壁、燈、塔、頂、尖、端、多、樣、腫、脹、要、想、念、叨、嘮、嗑、硬、悉、路、橋、加、雙、孩、就、吧、昨、雞、校、睡、鴉、葉、玩、圾、聽、地、棋、林、姐、晚、數、桃、蛙、放、朋、奶、鴨、娃、從、誰、的、嗎、站、住等。
8樓:武全
中國漢字一個字分開後變成兩個字的有很多很多。
國——口、玉
分——八、刀
奇——大、可
妙——女、少
男——田、力
------ -------
9樓:匿名使用者
橋、加、雙、孩、就、吧、昨、雞、校、睡、鴉、葉、玩、圾、聽、地、棋、林、姐、晚、數、桃、蛙、放、朋、奶、鴨、娃、從、誰、的、嗎、站、住...
10樓:匿名使用者
忐忑哪好多妙中國田園歷題材醒型男起碼就嗯因音響……綜上所述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多的不能概括
11樓:匿名使用者
瓊吞吐露珠璣張燦爛相助理智取暖瓶裝配料峭壁燈塔頂尖端多樣腫脹要想念叨嘮嗑硬悉路…
12樓:
把一個口子兩邊豎著的移動到另一個口上變成目,另外一個變成二
13樓:毛瑋
村、林、虹、烘······
為什麼古代名字只有兩個字
14樓:
中國人的名在元朝以前基本都是一個字的,字一般是兩個字,這是華夏族的古文化,不是從王莽篡漢開始的,王莽強制名起一個字是恢復周禮,名是兩個字的都是底層階級出身。
中國的商朝是重利的朝代,商朝後裔稱商人,自古在中國就是自私自利的形象。周朝人重禮,中國號稱禮儀之邦是從周朝開始,名只有一個字是從周朝形成禮的一部分,紀昌,姜尚,劉邦,項羽,劉備,劉表,凡是貴族出身的人都名取一個字,字是兩個字。
華夏族的文化被蒙古人殖民的100年裡消亡了,南宋滅亡時,華夏族的貴族血脈被絕種,文化被摧毀,叫花子朱元璋建立明朝時,中國的文化其實已經是草根文化,起名已經是無規無矩,現在中國人更是姓名字的概念都沒有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名字名字,顧名思義,就是既有名,又有字
比如:劉備
姓:劉 名:備 字:玄德
很多時候,前面的名只有尊長父母恩師才可以稱呼,而後面的字才是大家都可以共稱的!
而有的字是名的補充或解釋,
比如:韓愈 字退之,寓意人在前進的時候還要懂得如何後退之意
現在我們的名字合起來了,不分名與字,所以,古代很多人名只有一個字是一種傳統的規律。
古人於本名外,取與名涵義相關的字以表德行、特性,稱為「表字」。《禮記·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
」《禮記》中男子二十歲稱為弱,行冠禮;女子十五歲稱為「及笄」,到了出嫁的年齡,就是所謂的「待字閨中」。根據《禮記·檀弓》的說法,在人成年後,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同輩人只呼其名顯得不恭,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後,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自稱其名錶示謙遜,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
三國時期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歷史,《三國演義》更是家喻戶曉,衍生出許多文藝影視作品,讀者對其中不少人物的名字都耳熟能詳。我隨意翻開《三國志》,發現裡面不少人物的名和字都有著內在的聯絡,就翻開古漢語詞典加以對照分析,我覺得這項工作很有趣,就寫了這篇文章。下面我列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加以闡釋,寫得比較隨意,也沒有按照某種標準加以整理歸類,如有謬誤請讀者加以指正。
何進字遂高
進:向前或向上移動、發展,與「退」相對;可引申為出仕、晉升。遂:成功、順利。遂高,有順利晉升的意思。
董卓字仲穎
卓:高超、高遠,優秀、出色。穎:才能秀出,聰敏。「卓」和「穎」是同義字,都有超出一般、不平凡的意思。由此可見幫他取名字的人是希望他做個傑出的人才。
呂布字奉先
奉先:祭祀祖先。
袁術字公路
術:古代城邑中的道路,與「公路」意思相關,不過在古文中,公路是古代掌管國君路車的官。術也可解釋為法律;計策。公路解釋為自下達上的正道。
曹操字孟德
操:操守、節操,可引申為美好的品德。孟:
勤勉,努力。孟德可解釋為砥礪道德品行,使之臻於完善。《荀子·勸學》: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裡,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郭嘉字奉孝
嘉:善,美。奉孝:侍奉雙親,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因此孝順父母,善待長輩是美好的品德。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
徐晃字公明
晃:①明亮。②閃耀。公:對尊長或平輩的敬稱。以前一直糾結于徐晃的「晃」到底是念上聲還是去聲,現在根據他的字來做判斷,可以肯定是念上聲。
劉表字景升
表:直立於地面,古代用以測量日影計時的標竿。景:日光。「景升」就是日影在緩慢升起,隱喻高升,如日中天。
劉備字玄德
備:完備,引申為全面、完美。玄德,潛在而不露的品德。《書·舜典》「玄德升聞,乃命以位。」孔傳:「玄謂幽潛,潛行道德。」
《三國演義》中張飛的字是翼德,而在史籍中應寫作「益德」。關羽的「羽」,張飛的「翼」,羽翼——這兩人是劉備身邊最早也最得力的干將,作者犯了一個美麗的錯誤。
諸葛亮字孔明
亮:明亮。孔:表示範圍或程度——深;大;很。明和亮是同義字。
趙雲字子龍
子:古代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周易》:「雲從龍,風從虎。」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馬超字孟起
超:①躍登,跳過。②超越。起:升騰,飛揚,與「超」意思相近。體現了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期望。
黃忠字漢升
忠:原指為人誠懇厚道、盡心盡力,後有忠於他人、忠於君主及國家等多種含義。黃忠處於漢室衰微的時代,所以漢升就可以理解為效忠於漢室,希望漢朝國運昌隆,不過漢朝終於還是氣數已盡,非人力所能挽回。
孫策字伯符
策:計謀策略。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徵調兵將用的憑證,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
孫權字仲謀
權:權力、勢力。謀:計策、謀略,與孫策的「策」意思相同。
孫堅是東漢末年的軍閥,所以兒子的名字取得就比較有政治傾向,他的四個兒子孫策、孫權、孫翊(字叔弼)、孫匡(字季佐)就是按照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魯肅字子敬
肅:恭敬。《書·洪範》:「恭作肅。」肅與敬是同義字。
呂蒙字子明
蒙:①矇昧無知。②自稱的謙辭。
明:①眼睛亮。引申為明白事理。
《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②賢明的人。
《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字跟名的意思是相反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漢留下的後遺症。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漢族,魏郡元城人,新朝的建立者,公元前8年—23年在位。話說,西漢末年,漢平帝駕崩,年僅兩歲的孺子劉嬰繼位,太皇太后命王莽代政,稱為「假皇帝」或「攝皇帝」,不久,朝臣以各種名目勸王莽稱帝。
初始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王莽本是書生出身,稱帝后,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首先為了解決全國日益嚴重的土地和奴婢問題,下令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不準買賣。
這一條令不僅官僚和地主極力反對,就連農民和奴婢也不願意。後又屢次改變幣制,每次改革幣制都以小易大、以輕換重。結果造成物價飛漲。
期間最可笑的就是他當政期間,要求全國百姓的名字不能取兩個字的,因為他王莽的名字就是一個「莽」字,還說這樣做是為了「尊天子之意而行」當時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改名風潮。這樣,這個後遺症就一直留了下來。所以我們看到了東漢末年後的三國亂世中大部分人的名字只有一個字的原因。
在歷史上對中國人有尊稱的有,歷史上對中國人的尊稱有那些
唐朝時,稱中國人為唐人 清末 中國人被西洋人和日本人稱為支那和東亞病夫 歷史上對中國人的尊稱有那些?什麼?我選了漢人,唐人,華夏。被老師罵了一頓!應該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是不?華夏周人 漢人唐人 明人上國人 閣下,大人,或直稱姓氏 中國人對 信 的稱呼有 雁書 信札 等。括號裡填什麼?括...
為什麼中國人歷史上總是被欺負,為什麼中國人總被外國人欺負
偽命題,盲目聽從bai別人du的說法,沒有獨zhi立思考能力的結果,中國歷史上dao曾經是回無比強大的帝國,那可能從來被答人欺負,不欺負別人麼?你看看周圍鄰國的歷史,哪個不是被中國古代帝王欺負的歷史?古代靠什麼建立強大帝國,就是侵略 戰爭,只不過現在遊戲規則變了,用文明點的經濟手段罷了。腐敗,懦弱,...
歷史上吳孟之嫌指什麼,北京在歷史上所有的名稱
禮記 曲禮上 齒路馬,有誅。孔穎達疏 若論量君馬歲數,亦為不敬,亦被責罰。後用 齒馬之嫌 指議論宮廷內部事務的嫌疑。明 沈榜 宛署雜記 奶口 執事者以事關內庭,不敢犯齒馬之嫌,而所費無幾。問你可以上網搜尋一下哦,網上可以找到的的 根本就沒有這麼個說法,估計不是你聽錯了,就是你寫錯了,要不就是你記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