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更上一層樓。」)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5.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6.當我們在外地過節時,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表達對家人的懷念。
7.現在人們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8.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9.昨晚有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複疑無路」)時,爸爸走過來,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
2樓:匿名使用者
不好意思,昨天沒看到,你可以在網上查查,好多詩歌知識問答,詩歌競賽的題目,你可以從中選擇你想要的題目,那畢竟都是精選出來的,相信一定有你想要的。
3樓:黨寰寒友梅
什麼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的簡稱。《詩經》本稱「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後演變成脫離**的一種文學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海》: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代漢語詞典: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奏、韻律方面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數、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詩歌知識問答
4樓:竹林玄想
詩歌按有無完整的故事情節分為那幾類?
古體詩還稱什麼?
絕句為什麼又叫「截句」「斷句」?……
收集有關詩歌的知識十題
5樓:匿名使用者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
6樓:勤昆迴心諾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鬥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
[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
"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作「歌」.
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詩歌知識競賽題
7樓:匿名使用者
六年級詩歌知識競賽題(一)
一、根據提供的實際情況,運用學過的詩句填空。
小學古詩詞知識競賽試題 及答案
8樓:匿名使用者
1、不知細葉誰裁出,( )2、洛陽親友如相問,( )
3、勸君更盡一杯酒,( )4、( ),孤帆一片日邊來。
5、莫愁前路無知己,( )6、春種一粒粟,( )。
7、( ),牧童遙指杏花村。8、夕陽無限好,( )。
9、路人借問遙招手,( )10、松下問童子,( )。
11、( ),春江水暖鴨先知。12、君看一葉舟,( )。
13、( ),西湖歌舞幾時休。14、意欲捕鳴蟬,( )。
15、黃沙百戰穿金甲,( )。16、願君多采擷,( )。
二、有的詩就像一個謎語,你能猜出下面詩句寫的是什麼嗎?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 )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 )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 )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 )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 )
三、找數字,找找下面的古詩中藏有哪些數字。
《出塞》——( ) 《芙蓉樓送辛漸》——(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山行》——( )
《烏衣巷》——(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
《陶者》——( )《春日》——( )《村居》——( )
四、古詩中有許多對仗,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下面古詩中的詞語,你能寫出與哪些詞對仗嗎?
蒼山遠——( ) 窗含西嶺——( )
泥融——( ) 三萬裡——( ) 千山——( )
五、請把下面表示氣象的詞填入詩句中。
風、雪、霜、雷、雲、霧、雨
1、朝辭白帝彩( )間 2、北風吹雁( )紛紛
3、月落烏啼( )滿天 4、斜風細( )不須歸
5、日照澄州江( )開 6、水村山郭酒旗( )
7、九州生氣恃風( )
六、連線題。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描寫山水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歌頌情誼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蘊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熱愛祖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鄉
七、在括號內填上古詩的作者。
孟浩然 楊萬里 白居易 杜牧 賀知章 李白
《詠柳》—( )《春曉》—( )《望廬山瀑布》—( )
《山行》—( )《小池》—( )《憶江南》—( )
一、補充詩句。(共16分,每小題1分)
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2、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7、(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8、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9、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10、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1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12、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14、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16、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二、有的詩就像一個謎語,你能猜出下面詩句寫的是什麼嗎?(每小題3分)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 梅花 )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 石灰 )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 竹子 )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蜂 )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 風 )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 花影 )
三、找數字,找找下面的古詩中藏有哪些數字。(共12分)
《出塞》——( 萬 ) 《芙蓉樓送辛漸》——( 一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 ) 《山行》——( 二 )
《烏衣巷》——( 百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六、四 )
《陶者》——( 十 )《春日》——(
一、萬、千 )《村居》——( 二 )
四、古詩中有許多對仗,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下面古詩中的詞語,你能寫出與哪些詞對仗嗎?(共15分)
蒼山遠——(白屋貧) 窗含西嶺——(門泊東吳)
泥融——(沙暖) 三萬裡——(五千仞) 千山——( 萬徑 )
五、請把下面表示氣象的詞填入詩句中。(共14分,每小題2分)
風、雪、霜、雷、雲、霧、雨
1、朝辭白帝彩( 去 )間 2、北風吹雁( 雪 )紛紛
3、月落烏啼( 霜 )滿天 4、斜風細( 雨 )不須歸
5、日照澄州江( 霧 )開 6、水村山郭酒旗( 風 )
7、九州生氣恃風( 雷 )
六、連線題 (共10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描寫山水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歌頌情誼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蘊含哲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熱愛祖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思念故鄉
七、在括號內填上古詩的作者。(共12分)
孟浩然 楊萬里 白居易 杜牧 賀知章 李白
《詠柳》—(賀知章)《春曉》—( 孟浩然 )《望廬山瀑布》—(李白)
《山行》—( 杜牧 )《小池》—( 楊萬里 )《憶江南》—( 白居易 )
詩歌知識問答,詩歌知識問答題
詩歌按有無完整的故事情節分為那幾類?古體詩還稱什麼?絕句為什麼又叫 截句 斷句 詩歌知識問答題 1 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 更上一層樓。2 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3 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消防知識問答,消防知識問答題
如插排,電視機等家用 電器等 哪個行為是錯誤的?a.切斷家中電源 b.直接用冷水滅火 c.切斷電源後用溼毛巾滅火 d.用滅火器滅火答案b 3檢查燃氣用具是否漏氣時,通常採用哪種方法來尋找漏氣點?a.劃火柴 c.肥皂水 b.聞氣味 d.用手摸答案c 4公安消防隊撲救火災需要收取多少費用?a.不收取任何...
海洋的問答題(要有答案),有關海洋的知識問答題 (急需 )謝謝
舉個例子吧,海洋與氣候的關係是什麼?答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 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 二氧化碳和甲烷 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加分吧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各有多少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