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其31和其25這兩首詩中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共同情感

2021-03-30 15:20:46 字數 1929 閱讀 2737

1樓:匿名使用者

四時田園雜興其31和其25這兩首詩中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共同情感,應該沒有什麼不同

2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和其二十五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共同情感?

3樓:小孟知識匯

實時田園雜興鎮31和25表達的詩人共同的情感,應該是感性的理解吧。

4樓:佴天真

表達了詩人熱愛鄉村生活的情感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幾首古詩表達了詩人對兒童的什麼感情?

5樓:是不是

我想看書一個:一直都沒有說要:不能一直愛我們?

一個人一輩子都不:不能活!這樣就會說我的生活費沒有什麼的意思麼、不能容忍自己也不是一個男人最想去做飯給別人做好的事我想知道她不是他自己說好嗎!

這麼好吃呢!一切為了你自己去爭取和、一切為了你自己想看:不

6樓:風適

詩歌通過對兒童學種瓜的場景描述,側面描寫了農民生活的艱辛勞苦,烘托了農村初夏時的勞動緊張氣氛,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無限同情.生動地描寫了農村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情景,流露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讚揚。

謝謝支援

7樓:

為啥沒有稚子弄冰村晚。

請結合送友人和贈汪倫兩詩說明作者表達情感的共同點是什麼兩首詩分別是如何表?

8樓:在四明山喝咖啡的百香果

詩人與友人分手時依依不捨的情懷,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相見。

【峽口送友人】和【送蜀客】兩首詩在抒傳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什麼共同的情感?

9樓:

1.唐時,以相互送別為題的絕句頗多,或寫景寄情,或直抒心懷,在寫作上手法多樣,千姿百態。這首《峽口送友》,它不同於一般的送別詩,客中送客,自難為情,況又「萬里」之遠,「同為客」呢?

作者身為客人卻反客為主,淋漓盡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悵心情。

首句寫眼前景物,點時時間、地點。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

「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繪,寫到「客」、「主」雙方。說明該詩詞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物件的表現技法。

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三句轉寫「來時」,為下句鋪陣,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結,寫出彼此間的惆悵心情。選材一般,寫法卻比較別緻。

可見,作者匠心獨用,想象力較為豐富。表達出作者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

該詩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徵,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峽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

「天涯」二字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離,「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淒涼,又遇別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別更加的悲悽。

哀傷自己異鄉為客,無論是物質和精神都沒有寄託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裡飄。難得結交一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淒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複雜。

[3]2.送蜀客為唐朝雍陶所作的一首詩歌。詩歌描寫了臘月前的春景,讓作者感受到清新的春天氣息。抒發了作者出門在外思家的心情。

10樓:囂張神受

答題套路 解釋詩意(翻譯也得分) 營造氛圍 表達感情 思鄉愁苦

11樓:愛藝之莉莉

司空詩的 同為客 以及雍詩的 自緣身是憶歸人 都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

四時田園雜興古詩的意思,《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一)的意思是什麼?

採收菱角只能用手去採摘,雙手被刺得鮮血淋淋。因為沒有財力去買田種才只好來種菱角,可是現在連湖面上也要收租金了。表現的是種菱角的農人辛勤勞動受人剝削的艱苦生活 種水指以採菱代替種田,所以說種水 寫得極好 第一句的意思是 農民們白天下田去除草 晚上搓麻線 都不得閒 各管其事 各司一行 第二局的意思是 那...

四時田園雜興,其3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時田園雜興 其三十一 范成大所著田園詩 四時田園雜興 其三十一 以樸實的語音描寫了農家夏日緊張繁忙的勞動生活,不僅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還流露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讚揚之情。表達了對勞動人民和農村孩子天真可愛的讚美。流露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讚揚之情 表達了對農村人民的讚美和喜愛...

《四時田園雜興》。其25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意思 四時田園雜興其25的意思 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四時田園雜興 是南宋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分春日 晚春 夏日 秋日 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詩歌描寫了農村春 夏 秋 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