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為什麼要長征長征有什麼意義

2021-05-18 11:36:06 字數 5114 閱讀 7571

1樓:京城「老炮兒

在2023年10月以後,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包圍,中國紅軍爬雪山過草地,跨越兩萬五千裡,最紅成功在陝北會師。

2樓:默默的話

紅軍長征,是在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中國面臨民族危亡的情況下發生的,也是在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危機的情況下發生的徐佔權說,2023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但國民黨蔣介石仍頑固堅持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調動100萬大軍「圍剿」紅軍和各蘇區,其中以50萬兵力直逼**蘇區。在「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下,**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最終失敗,紅軍從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如果繼續採取***為紅軍制訂的戰略戰術原則,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大規模『圍剿』是有可能的。」徐佔權解釋說,一方面,蔣介石雖然調集了50萬兵力、採取持久戰和「堡壘主義」新戰略,但同時也面臨著財政拮据、抗日反蔣運動日益興起、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各帝國主義國家由於在華利益不同與蔣的衝突不斷加劇等嚴重問題。另一方面,紅一方面軍和**蘇區的人民群眾經過多次反「圍剿」鬥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以***為首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的正確領導下,蘇區得到鞏固和擴大,經濟迅速發展,紅軍和地方武裝迅速壯大,為打破敵人的第五次「圍剿」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然而,「左」傾冒險主義斷送了這樣的有利局面。2023年初,以博古為首的中共臨時**從上海遷入**蘇區,一味命令紅軍和地方武裝「以革命的進攻來粉碎反革命的進攻」,竭力推行「左」傾冒險主義進攻路線。

完全脫離中國實際情況的進攻路線的錯誤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徐佔權認為,這種完全脫離中國實際情況的進攻路線的錯誤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反對實行「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主張「禦敵於國門之外」。博古、李德等人無視敵強我弱的現實,照搬外國經驗,反對人民戰爭,主張純粹依靠主力兵團的所謂「正規」戰爭。黎川戰鬥中,紅軍防守兵力薄弱,***認為應放棄黎川、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

但「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要部隊死守黎川、不能喪失蘇區的一寸土地,命令紅軍主力在敵軍主力和堡壘之間連續尋戰近兩個月,結果不但未能收復黎川,反而使部隊遭受很大損失。

第二,反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主張實行「左」傾關門主義。正當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陷入被動之時,國民黨第19路軍將領聯合李濟深等國民黨內反蔣力量,在福州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公開與國民黨**決裂。「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拒絕了***向敵人後方進攻的建議,並堅持「福建人民**」不是革命的而拒絕支援19路軍。

第三,反對運動戰,主張實行陣地戰。李德提出的堡壘對堡壘和「短促突擊」理論,限制了紅軍的機動性,使得紅軍不能積極、主動地調動敵人,而只能守株待兔式地等敵人出碉堡而實行「短促突擊」。在歷時18天的廣昌保衛戰中,紅軍斃傷俘敵2000餘人,自身卻**5000餘人,約佔參戰人數的五分之一。

***曾批評說:「這種主觀主義,是圖上作業的戰術家。」

第四,沒有適時舉行戰略轉移,而是繼續主張同強敵拼消耗。廣昌保衛戰失敗後,**革命軍事委員會雖然討論過戰略轉移問題,但由於意見不一致,特別是共產國際模稜兩可的表態,致使軍委未能果斷作出決策,紅軍奉命分兵作戰、全線抵禦,結果為敵所制,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境地。

第五,倉促舉行戰略轉移,致使第五次反「圍剿」最終失敗。在**蘇區難以繼續支撐紅軍抗敵的情況下,「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才被迫放棄在蘇區內抵禦敵人的原計劃,決定於2023年10月底或11月初,沿紅6軍團前進的路線實行戰略轉移,準備到湘西北與紅3軍和紅6軍團會合,而後從外部實行**、恢復**蘇區。然而,在敵人於9月底向蘇區中心區發起總攻時,他們既沒有膽略利用敵人暫時不敢長驅直入的間隙讓紅軍進行休整和補充,也沒有采納***讓紅軍主力牽制敵軍至湖南的建議,而是被敵人的氣勢嚇倒,倉促決定放棄**蘇區,提前一個月實行戰略轉移。

2023年10月10日,中共**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從瑞金出發,率領**紅軍主力5個軍團及兩個軍委縱隊共8.6萬餘人,開始戰略轉移。至此,**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宣告失敗,**紅軍長征開始。

之後,紅25軍,紅四方面軍,紅2、紅6軍團,也相繼撤出鄂豫皖、川陝、湘鄂川黔蘇區,踏上了長征之路。

3樓:分毫不差

因為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說白了 就是 被逼的 沒辦法了,必須要長征,不然 會被 老蔣 全乾掉,長征,蔣介石 就不太好 圍剿了。也可以 和 紅

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

請問,紅軍為什麼要進行長征?長征具有什麼意義?

4樓:京城「老炮兒

在2023年10月以後,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包圍,中國紅軍爬雪山過草地,跨越兩萬五千裡,最紅成功在陝北會師。

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繼續留在**蘇區,紅軍面臨的是100萬國民黨軍隊和已經被佔領的差不多的蘇區,再打下去必死無疑。如果長征,可以發揮紅軍擅長的運動戰優勢,在運動中殲敵,或許可以給**紅軍一條生路,並和

二、六軍團會師,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國民黨軍,同時在長征路上可以廣泛發動群眾,本來計劃是到湖南與

二、六軍團會師,路並不艱險,但蔣介石知道紅軍的計劃後集中40萬大軍在紅軍前進的方向佈下4道防線,紅軍在李德的指揮下突破4道防線,**慘重,湘江一戰,死傷極多,8萬紅軍銳減至3萬。再打下去,紅軍還是要覆沒,***指出「夫兵如水,水無定態,兵無定勢。」紅軍的方向要根據敵情作出更改,所以紅軍接下來的路為了避免和國民黨軍隊硬碰,變得很艱難,走大草地是張國燾搞**,紅軍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6樓:百度使用者

長征。顧名思義,徵

為征服、征戰,其本質為主動出擊,征服對方。長征是我們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迫不得已而進行的,我們整個長征中是走、逃、讓、避,儘量避免和國民黨作戰,所要走的路線大都是荒無人煙之地,全力逃避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何「徵」之有?

政治宣傳是我國的優點之一,我們能把壞的修飾成好的,例如,失業不叫失業,叫下崗;減產不叫減產,叫負增長。本人認為,「二萬五千里長徵」確切真實的稱法應為「二萬五千裡大逃亡」 或「二萬五千裡大轉移」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長征鍛鍊了考驗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儲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第二,留下了光榮的革命傳統;第三,鼓舞了全國人民,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長征後紅軍北上建立了抗日根據地,為爭取全民族的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具體參見高中歷史課本中國近現代史部分

8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錯誤,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長征

9樓:百度使用者

簡單的說:不走就是死,走有可能活,於是就走了,

酥損失是大,不過比覆滅好吧.

事實證明長征救了整個共產黨,救了整個革命,救了這個中國.

10樓:

長征-是一次戰略的轉移

紅軍為什麼長征,長征有何意義?

11樓:京城「老炮兒

在2023年10月以後,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包圍,中國紅軍爬雪山過草地,跨越兩萬五千裡,最紅成功在陝北會師。

12樓:匿名使用者

長征的原因:

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2023年10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以及敵強我弱,紅軍先後逃離追蹤。**革命根據地(亦稱**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遭到失敗,紅軍第一方面軍(**紅軍)主力開始長征。

意義: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從2023年開始到2023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的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強大隊伍,長征中紅軍表現出的對革命的必勝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前進的巨大動力。

13樓:匿名使用者

**紅軍曾四次由***率領突破了國民黨的「圍剿」。但由於王明,博古,李德等人一意孤行的「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領導,**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為儲存充分的實力,**紅軍被迫退出**根據地進行兩萬五千里長徵。

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為代表的新的**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

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

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儲存和鍛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如***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著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

14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跳出包圍圈,開闢新根據地

15樓:匿名使用者

說白了,是避戰,儲存實力,以求發展

16樓:匿名使用者

逃跑,你說還能有什麼意義?

紅軍為什麼要長征及歷史意義

17樓:free光陰似箭

2023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

紅軍長征的官方評價: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史詩。它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長征的意義是什麼,紅軍長征的意義

一 粉碎了國民 黨反動派 圍剿 紅軍 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二 紅軍衝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 的危機,最後到達陝北不足三萬人。但這是經過千錘百煉儲存下來的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精華。它們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三 在長征途中,中國...

為什麼要長征有什麼作用啊為什麼要長征長征的目的是什麼

在1934年10月以後,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包圍,中國紅軍爬雪山過草地,跨越兩萬五千裡,最紅成功在陝北會師。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只說最主要的部分,樓主要想徹底明白還需要好好學習一下歷史知識。在蔣介石領導的第五次 圍剿 過程中,由於王明等人在蘇維埃臨時 取得了領導權,開始執行 左...

紅軍長征的意義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眾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