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的意象各有什麼含義,《鄉愁》的四個意象各有什麼含義

2021-05-17 20:43:41 字數 6253 閱讀 4543

1樓:第一職責

《鄉愁》的四個意向分為別郵票

、船票、墳墓、海峽。郵票代表了對母親的思念;船票代表了夫妻之間的恩愛;墳墓代表了對母親去世巨大的哀痛、海峽代表了大陸與臺灣分離的無奈。

原文: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鄉愁 余光中

鄉愁 余光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裡'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

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鄉愁比喻為墳墓;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臺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余光中先生在敘述自己思鄉的感情基礎上,將這種情感體驗流露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將所有海外遊子澳臺同胞們鄉愁的心聲用一灣淺淺的海峽展現給了祖國同胞,將這種鄉愁的中華民族本性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靈的殿堂裡。

此時,詩歌的思想情感已經昇華到了整個民族及全世界華人的心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葉落歸根情結。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中國情結」。

「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

「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下子,讀者面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淚流滿面地跪在母親的新墳前,面朝家鄉、祖國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邊,用嘶啞的聲音大喊:「母——親!」一種深沉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2樓:金果

四個意象分別為:「郵票」、

「船票」、「墳墓」、「海峽」。

1.「郵票」意象涵蘊著的是詩人憂愁的情感,它暗示著造成最為親密的母親不能直接相見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由於大陸和臺灣政治上的睽隔。

2.「船票」暗示隨著歲月的增長,鄉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

3.「墳墓」暗示鄉愁因長時間的睽隔而化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

4.「海峽」則把隱性的政治顯性化,深刻地暗示大陸和臺灣的政治睽隔,不僅是個人、家庭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3樓:秀蔓有初

郵票:母子深情(綿長)。

船票:夫妻恩愛(厚重)。

墳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思鄉哀愁(綿綿無盡)。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意象的筆法。詩中主要設定了四個象徵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郵票」,它象徵著作者少年時代鄉愁的骨肉之情。

母親牽掛兒子,兒子想念母親。 二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它象徵著作者青年時代鄉愁的戀人之情。這是青年男女之間的思戀和嚮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墳墓」,它象徵著作者中年時代鄉愁的生死之情。這是一種只能埋於心底、無法在兩者之間傳遞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墓裡墓外雖然只有咫尺,然而卻又是那麼遙遠。

四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它象徵著作者晚年時代鄉愁的故國之情。海峽雖然「淺淺」,但是故國之情卻是深不可測。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它綿遠深長、回味不盡。

作者「鄉愁」的內涵和境界,隨著自己的成熟和時代的發展,得到不斷的深化和提升,從個人和家庭的親情,擴充套件到海峽兩岸的愛國之情。這就使「鄉愁」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4樓:木屋茶花的故事

郵票(小)——母子深情(綿長)

船票(窄)——夫妻恩愛(厚重)

墳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淺)——思鄉哀愁(綿綿無盡)

《鄉愁》的四個意象各有什麼含義

5樓:我永遠滿分

詩人從親歷的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來寄寓情感,這種取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

郵票(小)——母子深情(綿長)

船票(窄)——夫妻恩愛(厚重)

墳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淺)——思鄉哀愁(綿綿無盡)

這裡看下寫作的分析:(可能對你有幫助)

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意象的筆法。詩中主要設定了四個象徵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郵票」,它象徵著作者少年時代鄉愁的骨肉之情。

母親牽掛兒子,兒子想念母親。 二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它象徵著作者青年時代鄉愁的戀人之情。這是青年男女之間的思戀和嚮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墳墓」,它象徵著作者中年時代鄉愁的生死之情。這是一種只能埋於心底、無法在兩者之間傳遞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墓裡墓外雖然只有咫尺,然而卻又是那麼遙遠。

四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它象徵著作者晚年時代鄉愁的故國之情。海峽雖然「淺淺」,但是故國之情卻是深不可測。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它綿遠深長、回味不盡。

作者「鄉愁」的內涵和境界,隨著自己的成熟和時代的發展,得到不斷的深化和提升,從個人和家庭的親情,擴充套件到海峽兩岸的愛國之情。這就使「鄉愁」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郵票——母子深情(濃烈)船票——夫妻恩愛(熱烈) 墳墓——生死悲痛(巨大)海峽——思鄉哀愁(深沉)

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一現在的海峽。 郵票:

小時候離家讀書,鄉愁惟有通過那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 船票:長大後,為生活所驅遣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所以,那縷縷的鄉愁,便只有寄情於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

墳墓: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鄉愁都有所寄託與排遣。到後來,時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溝通,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生者與死者,永遠地隔開了。

不管是郵票還是船票,都無法叩開這一小小的墳墓,都無法連線這阻隔的陰陽。詩到這裡,感情加重,悲劇氣氛更強,讓人唏噓感嘆不已。 海峽:

而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 這四個對應物,都顯示了漂泊.隔離.絕別.可望而不可歸的離愁別緒。

幫你總結一下:郵票:小時候離家讀書,惟有通過那小小的郵票以寫信的方式來向母親訴說心中的思念。

船票:對愛人的惦念

墳墓:把我與母親——生者與死者,永遠地隔開了。

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

希望能幫到你!祝你天天開心o(∩_∩)o~望採納!

6樓:匿名使用者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郵票——母子深情(濃烈) 船票——夫妻恩愛(熱烈) 墳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思鄉哀愁(深沉)

7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依次比喻為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結構嚴謹,很好的表達了本詩的中心

席慕蓉的《鄉愁》中有哪4個意象?這些意象對錶達鄉愁有何作用?急,**等。 70

8樓:匿名使用者

《鄉愁》是當代詩人席慕蓉於20世紀80年代初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詩分三節。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寫故鄉月夜的笛聲;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寫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恆,寫別後對故鄉的綿綿思念。

全詩境深幽比喻新異,語言貼切自然、樸素優美。

《鄉愁》後被選為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三冊》、高教版《大學語文》等教材中的課文。[1][2][3][3][1][2]

作品名稱

鄉愁創作年代

20世紀80年代初

作品體裁

現代詩作者

席慕容作品出處

《席慕容詩選》

快速導航

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鄉愁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4]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20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臺灣與大陸之間仍不能公開往來。但是很多臺灣人,包括海外的遊子,卻身在海外,心繫大陸。而席慕蓉的故鄉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裡出生,也不在那裡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的土地。

她只有在夢裡,在詩中,寄託無限鄉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恆的主題,寫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摯的這首《鄉愁》。[5][6]

文學賞析

寫鄉愁的詩很多,而席慕蓉的這首《鄉愁》寫得清爽纏綿,清爽纏綿中又透著淳厚。

遠離家鄉的人時常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正像思念中的親人的音容最容易出現在眼前一樣,故鄉的聲音、故鄉的容貌時時縈繞在遊子的腦際。詩人將詩意賦予這種最普通也是最深切的思念。詩中寫故鄉的聲音是清遠的笛音,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月是故鄉明。在古詩月夜思鄉的意象中增添了牽魂攝魄的清麗悠遠的笛音。與清遠的鄉音形成鮮明的對比,故鄉的容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惆悵」。

這正是詩人對人們情感的準確把握,其實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愈是熟悉的、瞭解的、親近的,往往愈不容易一下子說出其容貌來。那種彷彿在雲裡霧裡的模糊感覺更牽動人們的情思。

最精彩的是最後一節。看到月亮,就彷彿聽到故鄉的聲音;想在記憶的螢幕上看清楚故鄉的容貌,故鄉卻隱隱約約、朦朦朧朧。這就是鄉愁,這就是被聲音和容貌牽動起來的、夢縈魂繞的鄉愁,不離不散的鄉愁。

把這種飄忽無定的鄉愁,準確形象地表達出來多少人找不到方法,但多少人表達不出來的,被詩人表達出來了,一句「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這一比喻抒發了情深似海的愁緒和懷念悵惘的情感,充分表現「思鄉之情」不會因為人的老去而漸失,而是永具活力。語言的貼切自然、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7]

名家點評

中國作協第

五、六屆全委會委員周政保:寥寥數語,卻寫出了「鄉愁」的形態與方式。這是席慕蓉作詩的好處。

她那纖細的情感總是有所發現、有所抽象,特別是「故鄉的面貌」、「霧裡的揮手離別」。而「鄉愁」是什麼呢?詩人從自己的經驗世界中撈出了絕妙的回答這回答只屬於詩。

它突現了浸泡在鄉愁中的人們普遍感受到了的、但又難以言表的心境。這詩易記而動人。可見,精短且富有意味也是詩之所以煥發魅力的原因之一。

(《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鑑賞大系》)[8]

現代詩人毛翰:「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既然掙不脫古人鄉愁詩境的籠罩,就索性從這裡出發,再圖拓展。

而當「一棵沒有年輪的樹」在月夜笛聲中拔地而起時,一個全新的創造便完成了。(《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鑑賞大系》)[8]

當代作家陸梅:紙上的故鄉,心裡的鄉愁。在席慕蓉的詩、文裡,鄉愁是一首唱了再唱的出塞曲:黃河岸,陰山旁,草原千里閃金光。(《滿目星辰》)[9]

作品影響

《鄉愁》後被選為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三冊》、高教版《大學語文》等教材中的課文。[1][2][3]

作者簡介

席慕蓉,2023年9月出生。四川重慶人。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

女詩人。筆名肖瑞、漠蓉、穆論、千華、席連勃等。2023年遷至香港。

2023年自香港赴臺。14歲入臺北師範大學藝術系,正式開始習畫,同時開始寫詩和散文。2023年向《自由青年》等刊物投稿。

2023年入臺灣師大藝術系。畢業後曾在臺北市仁愛初中執教。2023年9月,詩集《七里香》出版,出版一個月後就再版。

另外一本詩集《無怨的青春》也成為暢銷書。主要作品有:詩畫集《畫詩》,詩集《七里香》《成長的痕跡》《無怨的青春》《有一首歌》,美術論著《心靈的探索》《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4]糾錯參考資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 初中語文第3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第63頁

[2] 李紅霞主編. 大學語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7. 第180頁

[3] 杜蘇主編. 大學應用語文[m]. 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2010.08. 第51頁

百科星圖發現萬物之間的聯絡

席慕容的詩文作品

全部鄉愁

七里香錯誤塵緣

席慕蓉的《鄉愁》中有哪意象這些意象對錶達鄉愁有何作用

鄉愁 是當代詩人席慕蓉於20世紀80年代初創作的一首現代詩。詩分三節。第一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寫故鄉月夜的笛聲 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寫離別故鄉時心中模糊的悵惘 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恆,寫別後對故鄉的綿綿思念。全詩境深幽比喻新異,語言貼切自然 樸素優美。鄉愁 後被選為人教版 初中語文第三冊 高教版 大學語...

《鄉愁》的仿寫《鄉愁》仿寫

小時候鄉愁是一個小小的風箏 我在這頭 夢想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封長長的書信 我在這頭 親人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座層層的牢籠 我在外頭 思想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本厚厚的記憶 我在這頭 童年在那頭 鄉愁小時候 鄉愁是一顆甜甜的糖果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本厚厚的同學錄 我在這頭 同學...

鄉愁的意思是什麼,「鄉愁」是什麼意思?

鄉愁意思指的是 對家鄉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種對家鄉眷戀的情感狀態,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 漂泊者 流浪漢,移民,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出自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為酬和友人裴迪而創作的一首七律。原文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