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泜水布衣
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這是最普遍的說法。民間傳說,屈原投江後,當地老百姓順江打撈,一直到洞庭湖也未見屍身。此時,正遇瓢潑大雨,湖上漁舟爭相回到岸邊。
漁夫聽說岸上百姓想渡船到湖中尋找愛國賢臣,便爭先恐後地相幫,這便是龍舟競渡的起源。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藉以驅散江中的魚,免得吃掉屈原的屍體。樑代吳均《續齊諧記》就有記載:
「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其他史籍也多見類似說法。
其他則有紀念越王勾踐說。史載,越王勾踐為了要報吳王夫差滅國之仇,領導人民借嬉水競舟之名,而操演水師,暗練水戰。又有紀念吳國大將伍子胥說。
伍子胥因遭佞臣誹謗,被吳王夫差所殺,屍體被裝進皮袋投入錢塘江後,隨波逐流而不沉沒,當錢塘江口江潮翻騰之時,人們就駕舟逐潮,希望能見到伍子胥顯靈。還有紀念東漢時入江尋找父屍被溺死的孝女草娥的說法。還有一說是紀念介子推的。
但以上種種說法,多是以後人為了紀念先人而加以附會的。對龍舟競渡的起源,以下的的解釋則更為科學,更合乎情理。
據現代學者研究,對端午節和龍舟競渡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一是認為龍舟競渡乃為祭祀龍圖騰。聞一多先生在《端節考》中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日。
」原始社會的水鄉部落人民,為了抵禦水患威脅,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便把船建成龍形,畫上龍紋,每年在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同時表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據考,龍船在西周周穆王時就已經有了。如湖南長沙出土戰國楚墓的帛畫上,就畫有一男子站在龍船上。
二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農曆五月五日,在遠古民俗中是個惡日。古人在夏季裡有許多驅疫的習俗,都是因五月初五這個「惡月」、「惡日」而來,像以角黍(粽子)投江,就是一種巫術的做法。
既然端午節不是起源於紀念屈原,那麼,賽龍舟也就與此無關。
三是認為賽龍舟是夏至節的娛樂活動。有人以為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應該是夏至。其理由是,在《荊楚歲時記》中,端午的風俗並無吃粽子,而吃粽子卻是在夏至中。
隋人杜臺卿在《玉燭寶典》一書中說,競渡是夏至節的一項娛樂活動。
2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
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
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端午節賽龍舟的活動是怎麼來的?
3樓:**跳舞的小妞
他是一種競技體育,主要在南方比較多。
到了端午節的的時候他們就會比賽,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
小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
端午節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各地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在眾多習俗中,最重要的就是划龍舟習俗了。
龍舟,龍頭船身,船頭像高高昂起的龍頭,船舷和船腹分別塗上不同顏色。龍舟大小不一樣,槳數也不同,有六對,有十二對的,有十七對的,也有五十二對的。如果是一樣參賽,那麼龍舟的大小一定要相同。
如果是新船,那麼還必須舉行祭龍頭的儀式。過去,潮州人賽龍舟還要舉行開賽儀式:分別把龍舟劃到媽祖廟前祭拜「龍尾爺」。
龍首朝廟門,划進劃退參拜三次,謂「三參燈」,祈求神靈保佑旗開得勝。
當發號槍一響,龍舟上的司鼓聞聲起鼓,健兒揮臂划槳,那龍舟就如同離弦之箭,在水面疾飛。圍觀的人為自己的隊員吶喊助威,有的甚至跳到水裡,為隊員潑水,使其精神抖擻。所有人一起使勁,然後划龍舟。
考驗的是大家的配合性。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這個歷史的人物,也是考研大家的團隊精神的一種遊戲。
4樓:孫麗
在古代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呢,才有在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的
5樓:小晨
就是在紀念屈原的日子,要賽龍州,吃粽子,喝酒。
6樓:baby忘記了
賽龍舟是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而舉行的,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吃掉屈原的屍體
7樓:大洋孩子
這是一種活動的紀念,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而已
8樓:過濾嘴小七
就是活動沒什麼來歷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來賽龍舟。
9樓:可靠的櫻桃小碗
是為了屈原而舉辦的,為了紀念他,所以我們才過端午節。
10樓:這些年
端午節最早主要是紀念屈原,後來又衍生了很多活動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為了紀念端午節而組織的一系列的娛樂活動
12樓:張小爽歪歪
源於屈原,屈原死在水中,龍可以嚇跑魚,所以要晒龍舟
賽龍舟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是我國端午節民間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在我國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3年,賽龍舟在廣州亞運會被列為正式比賽專案。
老黎一直生產龍舟的,(買龍舟,找他,189的號,中間是3804,後面四位1413)
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中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賽龍舟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
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根據河道條件,設男女400m,500m,600m,800m,1000m 直道競(可按當地條件變更距離)。
14樓:神一樣的豬毛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了中國的傳統習俗之一。所以,每逢到了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人們都要在大江或是大湖裡賽龍舟,其原因就是要紀念這位古代楚國的賢臣——屈原。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2023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在香港,也舉行競渡。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2023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專案,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
2023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儲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
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
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15樓:車行懷德澤
這都是屈原屈老爺子的功勞
16樓:丹煦舜萍韻
屈原投江,人們為紀念他而來的。
17樓:靳葉集安陽
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不忍心看到楚國滅亡而投江自殺
18樓:蒼勤媯瑪麗
紀念屈原啊,傳說有很多
端午節為什麼有賽龍舟的習俗?
19樓:口才叔
週末期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殺。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投身於岳陽汨羅江),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20樓:融覓露茹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門票)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
端午節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各地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在眾多習俗中,最重要的就是划龍舟習俗了。
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很早就有人把它與屈原聯絡起來。《書鈔》卷一三七引晉.葛洪《抱朴子》佚文雲:
「屈原投汩羅之日,人並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為競渡,或以水軍為之......州將士庶,悉臨觀之。」《寰宇記》卷一四五《寰州風俗》引《寰陽風俗記》雲: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羅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通夢告妻,所祭食皆為蛟龍所奪。龍畏五色絲及竹,故妻以竹為粽,以五色絲纏之。
今俗其日皆舉五色絲,食粽,言免蛟龍之患。又原五日先沉,十日而出,楚人於水次迅楫爭馳......意存拯溺,喧震川陸。風俗遷流,遂有競渡之戲。
」風俗傳承至今,成了人民群眾一項喜聞樂見的遊娛活動。每年四月初一,就開始舉行「龍舟出龕」儀式。因為每年賽舟後,這些龍舟總要架在各族的祠堂裡,現在應該把龍舟請下來修葺油漆,然後下水開始練習。
於是這一個月內,鼓聲咚咚,處處可聞。
龍舟,顧名思義,就是像龍形的船。船頭像高高昂起的龍頭,船舷和船腹分別塗上不同顏色。龍舟大小不一樣,槳數也不同,有六對,有十二對的,有十七對的,也有五十二對的。
如果是一樣參賽,那麼龍舟的大小一定要相同。如果是新船,那麼還必須舉行祭龍頭的儀式。過去,潮州人賽龍舟還要舉行開賽儀式:
分別把龍舟劃到媽祖廟前祭拜「龍尾爺」。龍首朝廟門,划進劃退參拜三次,謂「三參燈」,祈求神靈保佑旗開得勝。比賽時,各龍舟如同長跑的運動員,在起點緊張待發。
當發號槍一響,龍舟上的司鼓聞聲起鼓,健兒揮臂划槳,那龍舟就如同離弦之箭,在水面疾飛。圍觀的人為自己的隊員吶喊助威,有的甚至跳到水裡,為隊員潑水,使其精神抖擻。
端午節賽龍舟作文端午節賽龍舟作文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 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訊息...
端午節為什麼有賽龍舟的習俗
週末期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殺。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投身於岳陽汨羅江 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 門票 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
端午節的習俗是賽龍舟登高吃粽子對不對
這些習俗就是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 荊楚歲時記 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 端陽節 此外端午節還稱 午日節 五月節 龍舟節 浴蘭節 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