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不包括下列哪部史書

2021-03-04 05:00:21 字數 5616 閱讀 3861

1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

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2023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

2樓:匿名使用者

1 史記 西漢·司馬遷 130

2 漢書東漢·班固 100

3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 120

4 三國志 西晉·陳壽 65

5 晉書 唐·房玄齡等 130

6 宋書 南朝梁·沈約 100

7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59

8 梁書 唐·姚思廉 56

9 陳書 唐·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李百藥 50

12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書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200

17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74

20 宋史 元·脫脫等 496

21 遼史 元·脫脫等 116

22 金史 元·脫脫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張廷玉等 332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2023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3樓:匿名使用者

摘自維基百科

二十四史:

1 《史記》 西漢·司馬遷

2 《漢書》 東漢·班固

3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

4 《三國志》 西晉·陳壽

5 《晉書》 唐·房玄齡等

6 《宋書》 南朝梁·沈約

7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8 《梁書》 唐·姚思廉

9 《陳書》 唐·姚思廉

10 《魏書》 北齊·魏收

11 《北齊書》 唐·李百藥

12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書》 唐·魏徵等

14 《南史》 唐·李延壽

15 《北史》 唐·李延壽

16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17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18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20 《宋史》 元·脫脫等

21 《遼史》 元·脫脫等

22 《金史》 元·脫脫等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張廷玉等

沒有《清史》,只有《清史稿》。《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之內。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前四史的行文精簡扼要,而且基本偏重使用「春秋筆法」,所以在史學上有很高的地位。[1]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2023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不包括下列哪部史書

4樓:匿名使用者

摘自維基百科

二十四史:

1 《史記》 西漢·司馬遷

2 《漢書》 東漢·班固

3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

4 《三國志》 西晉·陳壽

5 《晉書》 唐·房玄齡等

6 《宋書》 南朝梁·沈約

7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8 《梁書》 唐·姚思廉

9 《陳書》 唐·姚思廉

10 《魏書》 北齊·魏收

11 《北齊書》 唐·李百藥

12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書》 唐·魏徵等

14 《南史》 唐·李延壽

15 《北史》 唐·李延壽

16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17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18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20 《宋史》 元·脫脫等

21 《遼史》 元·脫脫等

22 《金史》 元·脫脫等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張廷玉等

沒有《清史》,只有《清史稿》。《清史稿》不在《二十四史》之內。

2023年,中華****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歷史

三國時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前四史的行文精簡扼要,而且基本偏重使用「春秋筆法」,所以在史學上有很高的地位。[1]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宋、齊、樑、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

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乾隆四年(公元2023年),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二十四史」。

並刊「武英殿本」。

在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被稱為「正史」。「正史」這個名稱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

」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2023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十年(2023年)大**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有哪些,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 史記 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 史記 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 正史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 漢 司馬遷 漢書 漢 班固 後漢書 南朝宋 范曄 三國志 晉 陳壽 晉書 唐 房玄齡等 宋書 南朝梁 ...

資治通鑑和二十四史有何不同,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鑑看哪個好

1 所含年限不同 資治通鑑 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 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 公元959年 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 約前2550年 止於明朝崇禎十...

二十四史的標題,誰知道二十四史的體例是什麼?

1.史記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 2.漢書 又稱 前漢書 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 之一。3.後漢書 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 之一。4.三國志 主要記載魏 蜀 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 220 到晉武帝太康元年 280 六十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