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東北現在的問題和當年的德國魯爾一樣,東北完全可以借鑑德國魯爾的轉型經驗。
2樓:有聊哲
德國魯爾區經濟轉型對我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啟示
為借鑑德國經驗,促進我國資源型城市發展,根據國家外專局引智專案計劃,2023年12月,國家***組織部分資源型城市赴德國開展培訓。代表團與德國聯邦經濟與技術部、北威州經濟與能源部等**部門就轉型政策進行了深入交流,在波鴻大學、萊比錫大學等接受了系統的理論培訓,實地考察了埃森礦業同盟工業園區、赫爾騰工業園區等轉型專案。德國魯爾區的經濟轉型對推動我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魯爾區是指「魯爾區城市聯盟」,總面積4435平方公里,總人口550萬。魯爾地區一直是德國最重要的煤炭和鋼鐵基地,曾經為戰後德國經濟的恢復乃至「德國經濟奇蹟」的創造發揮過重要作用。20世紀60年代開始,陸續遭遇了「煤炭危機」和「鋼鐵危機」,以煤鋼為主導的重型工業逐步衰落,失業率大幅攀升,人口大量外流,陷入結構性危機之中。
面對危機,德國**積極採取措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城市功能轉型,經過四十多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較為成功的完成了對傳統工業區的改造,實現了對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基本實現了從傳統煤鋼工業基地邁向現代歐洲文化之都的轉變。
一、魯爾區經濟轉型的基本做法
(一)發揮**主導作用,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和政策法規保障體系
魯爾區轉型過程中,各級**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的組織協調作用,聯邦、州和市分工明確而又協同配合。
聯邦**、州**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援。市縣**負責組織實施。魯爾區結構調整是**做出的政治決策,也在各級**和各經濟主體之間達成共識,在具體實踐中得到貫徹和堅持。
二是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在產業發展方面,有財政補貼、投資降稅、支援企業兼併重組等政策。在促進就業方面,有對吸納就業專案的投資補貼、建立培訓機構、對個人創業的政策支援等。
在社會保障建設方面,加大對社會保障建設的投入力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三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高度重視法律法規的作用,通過立法為魯爾區轉型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制定了德國歷史上第一個法律上正式生效的區域整治規劃。
先後在環境保護、煤礦開發、投資援助、區域整治等法律法規中對轉型專門規範。
(二)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明確各階段重點任務
從全區整體的角度來進行全面規劃,統籌安排,確保轉型工作順利進行。經濟轉型規劃由州、市兩級**作為規劃組織者提出總體框架,專業規劃部門、大學及各類學術團體、國內外大公司、投資商、轉型區居民都是規劃制定者,對規劃中的核心部分,如未來新技術產業佈局和發展等聘請國際專家參與制定。對爭議較大的專案,採用全民公決方式。
規劃要通過市議會形成決議,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並委託專門的執行機構根據相應的法律條款嚴格執行。
針對不同時期經濟轉型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魯爾區制定和實施了十多項規劃。魯爾區的轉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不同階段規劃的目標、任務和內容有較大的差異,但整體思路十分清晰,各階段產業發展的任務十分明確。
前10年,以改造傳統產業為主線,實現「再工業化」;中間10年,以傳統工業為基礎,增加教育和研發投入,培養結構調整軟實力,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後20年,發揮各經濟主體和地方的優勢特點,培育新興戰略產業,發展有創造力的經濟,逐步改良整個產業格局,優化區域產業結構。
魯爾區轉型實施的主要規劃
年份 規劃名稱 主要內容
2023年 魯爾發展綱要 第一個產業結構調整方案,重點對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將採煤業集中到贏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礦井,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2023年 魯爾區域整治規劃 提出了「以煤鋼為基礎,發展新興產業,改善經濟結構,拓展交通運輸」的目標,以及「穩定第一地帶、控制第二地帶、發展第三地帶」的整治方案。
2023年 北萊茵—威斯特**75計劃 加強地區的經濟、教育、交通和運輸建設,通過提供經濟和技術方面的資助,發展新興產業,以掌握結構調整的主動權。
2023年 1980-2023年魯爾行動計劃 對汙染嚴重的工業用地煤礦用地進行整治,用於發展新興產業,同時加強人員培訓。
2023年 煤鋼地區的未來倡議 第一個地區性的結構政策計劃,政策的重點轉移到利用地區的創新力量上。
2023年 國際建築展計劃 促進區域性綜合整治與復興計劃,推動魯爾區工業經濟轉型、舊工業建築和廢棄地改造和重新利用、自然和生態環境的恢復。
2023年 歐盟與北威州聯合計劃 充分發揮魯爾區內不同地區的區域優勢,在不同地區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行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多樣化。
2023年 「未來魯爾」倡議 提出了未來魯爾地區產業升級與城市功能轉型的方向,確立了以創新帶動魯爾地區可持續發展以及產業升級和城市功能轉型的方向,制定了從教育政策到經濟政策以及基礎設施政策的綜合性配套政策。
(三)加強軟硬環境建設,為經濟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魯爾區在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大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教育與科技,改善制度環境,著力打造有創造力的經濟。在教育方面,把教育作為實施魯爾地區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驅動力,新建了6所綜合性大學和10所應用技術大學,魯爾區已成為歐洲大學最密集的經濟區。
在科技創新方面,積極推進產學研的結合,**幫助企業擬定技術革新計劃,把高等院校的教育與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建立了橫貫全區的技術創新基地。在制度基礎方面,不斷推進行政制度改革,推行市鎮重組,調動地區發展各參與方的積極性與首創性。在交通方面,把建設綜合性運輸網路放在首位,發展區內快車線,使區內任何地點距高速公路的距離都不超過6公里,同時最大限度發揮本區水運優勢的基礎上搞好水陸聯運,加速南北向交通線路的建設,魯爾區已建成了歐洲最稠密的交通運輸網。
(四)大力發展工業旅遊和文化產業,打造歐洲文化之都
魯爾區充分發揮工業遺蹟多且集中的優勢,在轉型過程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和旅遊產業,打造「工業文化」品牌。2023年魯爾區開始實施國際建築展覽10年行動計劃,利用老工業的廢棄建築物,建設成各種服務設施和文化藝術景點。埃森名為「關稅聯盟」的煤礦工廠於2023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魯爾地區聯合會開發了兩條旅遊路線,一條是工業文化之路,提供了22條主體路線,還包括9個展現工業化景觀的全景;另一條是工業自然之路,包括12個重要的工人生活區和6個國家級的優秀博物館。
在發展工業旅遊的同時,魯爾區積極發展文化產業。魯爾地區已形成獨一無二的文化設施資源,共計擁有200個博物館、100個文化中心、100個**廳、100個劇院、250個節慶與慶典、3500個工業保護遺址、6個交響樂團、5個芭蕾舞團。2023年9月,歐盟委員會宣佈以埃森市為首的魯爾大都會當選為2023年「歐洲文化首都」。
魯爾區工業旅遊與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整個城市環境和功能的轉變,提高了整體形象,完善了區域功能。
魯爾工業區經過40多年的經濟轉型,已經從煤炭和鋼鐵製造中心發展成為以煤炭和鋼鐵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多種行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新經濟區。從產業結構來看,煤鋼比重大幅下降,現產值僅佔全區的16%,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在資訊科技領域中魯爾區的發展速度在德國遙遙領先。從就業結構來看,煤、鋼兩大部門職工人數也從20世紀50年代初佔工業部門總數的60%降至90年代初的33%,而同期非煤鋼工業的就業人數卻從32%上升到目前的54%,目前,第三產業部門的比重已從29.
8%提高到了56%。
二、對我國的幾點啟示
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工業化程序中凸顯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做好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戰略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和戰略任務,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強能源資源保障的要求和戰略任務。目前,我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取得了良好開端,政策支援體系初步形成,工作機制初步建立,但依然任重而道遠。
(一)經濟轉型是一項長期艱鉅的歷史任務
資源型城市轉型既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魯爾區的經濟轉型已走過40年,制定十多項規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只能說是初見成效。目前,魯爾區的經濟增長率仍低於德國的經濟增長率,失業率仍高於德國平均水平,2023年高達18%。
與魯爾區相比,我國資源型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更加艱鉅。一是存在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國資源型城市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計劃經濟時期及經濟轉軌時期,在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嚴重。
二是體制、機制建設的任務十分艱鉅。資源產品**形成機制、資源管理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資源稅費制度改革需要進一步推進,資源型企業改制改組需要進一步深入。三是我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涉及面廣,影響大。
初步統計,我國有各類資源型城市150餘座,市轄區人口約1億人。未來一段時期是我國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的時期,隨著工業化程序的加快,資源環境的矛盾進一步凸顯。資源型城市轉變發展方式、改善民生、維護穩定的任務更加艱鉅。
(二)經濟轉型的核心是產業結構轉換
從魯爾區的實踐來看,經濟轉型是圍繞產業結構轉換的。我們認為,資源型城市的形成、發展對資源產業具有特殊的依賴性,而資源型產業受資源可耗竭性的影響,表現出獨特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因此,資源型城市發展問題是一種區域現象,但核心是產業發展問題,主要任務是培育和壯大接續替代產業。
當前要組織實施好組織實施好資源型城市吸納就業、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專項,支援接續替代產業園區建設,扶持和引導資源型城市儘快形成新的主導產業。同時,要在產業佈局、專案稽核、土地利用、貸款融資、技術開發、市場準入等方面對資源型城市給予支援。
(三)經濟轉型是一個發掘文化資源、重塑城市形象的過程
魯爾區在轉型過程中創造性地發展工業旅遊,推進文化建設,實現了從傳統煤鋼工業基地向現代歐洲文化之都的轉變。我國資源型城市大多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沉澱。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要注重發揮文化旅遊發展對於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獨特助推作用,挖掘與整合資源型城市的工業歷史遺產資源,彰顯資源型城市的文化旅遊資源特色。
要引導資源型城市不斷優化人文環境,提高文化品位,打造城市精神,改善和重新塑造城市形象。
(四)不斷完善促進經濟轉型的支援政策
鑑於經濟轉型的複雜性和艱鉅性,魯爾區在轉型的不同階段出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英國、法國的資源型城市轉型也與魯爾區的做法相近,**分階段明確轉型的目標和任務,制定相應的政策。2023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援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
經過近十年的探索,我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政策體系、工作機制初步形成,資源型城市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資源型城市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從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整體目標出發,在***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若干意見的框架和基礎上,研究制定新的政策,力求在接續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建立、可持續發展立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可持續發展對企業的啟示可持續發展對企業的啟示
可持續發展有兩條最基本的主線 第一條樹立好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自然之間如何取得平等與和諧是可持續發展追求的第一條主線。在這條主線下,無論是人的生產活動還是他的生活 娛樂都要考慮到你對自然 環境 資源 生態是否友好。如果是不友好的,那麼非常明顯,就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條主線 人和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
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採取哪些措施,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戰略措施是哪些
保持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第五個社會政策是 轉變對外投資戰略 專2014年,中國對外投屬資額超過對內投資,成為資本輸出國。這是歷史性的轉折點,中國今後必須有效利用對外投資提高企業的全球化與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目前,中國對外投資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為應對國內旺盛的需求,以獲取海外能源資源為...
海洋開發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觀,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可持續bai 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du 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要考慮當zhi代人的需要,而dao且要顧及子孫後專 代的發展屬需要,即要保證人類社會具有長遠的 持續發展能力。在發展中實現人口 資源 環境的協調統一。海洋資源在整個自然資源系統及社會發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在其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必須實現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