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優質主播
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他們的牛奶咖啡賣不出去,賣出去也要很低的**才能出手,那種****毫無利潤可言,而且加上運費等費用他們還要虧本,所以才有了餓資本家們索性吧咖啡豆做燃料燒了,把牛奶扔了的舉動
2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生產供大於求,資本家害怕大量產品湧入市場會降低其**,為了維持其產品的**而做的行為.
比如,世面上僅有兩個前清的青花大瓷瓶,因為稀有所以賣的很貴1000萬.我本身有一個,我把另一個買了來,砸碎它我的那個就是唯一了.當然價值翻番肯定是沒問題了.
這類似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資本家的某些做法.
3樓:歷史文案
美國大蕭條時期,為什麼把牛奶倒掉,也不低價賣給窮人?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這主要是資本主義的社會性質決定的。資本 主義農業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的社會性和 生產資料資本傢俬人佔有形式的矛盾,同時在29---33年的經濟危機,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在經濟上是沒有**的巨集觀調控的。正是這種經濟上「無**」的狀態使得社會的真實需求與生產量上差距甚大。
另外和當時的全球經濟還是有一定關係的,那個時候根本沒有「經濟全球化」這個概念,進出口**還不是很好。。。
5樓:晚風習習甲
為了掙錢,掙取最大的利潤。
6樓:天問
其實這是資本家的本性,社會上的需求只有一定量,如果他們把這些免費給窮人的話,則他們剩下的也賣不出,所以為了能賺取利潤,所以就會出現那種現象。
經濟危機時為什麼把牛奶倒入海里,救濟人不是更好?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學的課本大多是從道德方面、資本家的醜惡來介紹「倒牛奶」的經濟危機。
其實,客觀一點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吧,經濟總是週期性發展的,到了一定的時期就會出現低谷,一般來講,當社會出現「經濟衰退」同時又「通貨膨脹」的時候,就預示著經濟危機不遠了。
經濟危機,簡單地說來,是因為生產過剩,而消費者沒有那麼多錢去買東西;結果,產品大量積壓。從「供給-需求」關係來說,生產過剩必然會導致需求不足。資本家賺不了錢,寧肯把產品扔掉也不肯去救濟窮人。
資本家為了使產品和消費的矛盾得到緩和,除了毀掉商品以外,還大批解僱工人,縮小生產規模,甚至停工停產。
資本家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從2023年秋天開始,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首先向美國,隨後向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席捲而來。在這場危機中,歐美各主要國家的經濟癱瘓了,生產倒退了20多年。
這場危機持續了4年之久,使大批企業倒閉,3000多萬工人失業。危機所造成的損失總計約2500億美元。
「為什麼非的倒掉呢?直接把價錢抬高不行嗎?把價錢抬高點,底了不賣,這樣不是更可以賺錢嗎?
」經濟危機的時候是不可能這麼做的。講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吧,我們不是經常聽說農民朋友「豐產不豐收」嗎?這當然不是經濟危機,但道理是一樣的,農民碰上好年份,地裡的作物產量多了,但如果賣不出去,收入一樣不會大幅度的提高。
東西多了,價錢就跌了,供給和需求之間總會有一個均衡點,**就在這個點上下波動。這就是市場經濟規律,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才有的。
碰到這樣的問題,也許我們不應該僅僅從道德的方面去理解,建議多從經濟的角度去認識,這樣我們也許能學到更多一點。
8樓:流穿蜂
這裡的人們是指資本家,牛奶和咖啡泛指資本家的企業裡生產的產品,經濟大蕭條是指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時,物價猛跌,資本家為了維持高利潤,是不會降價銷售產品的,所以他們寧肯把牛奶和咖啡等產品倒進河裡,也不願意低價**,所以是指是為了維持其高利潤,這是由資本家的階級本質所決定的。
經典經濟危機的表現是,商品賣不出去,工人大量失業,企業大量破產。有一個疑問是,在經濟危機期間,大量商品不是降低****而是被銷燬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個經濟週期由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階段組成。先是生產,生產後,按照一定的生產方式決定的分配方式,產品在資本家與工人之間分配;分配後,每個人拿自己分配所得的一份去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最後把自己需要的東西消費掉。
對資本家來說,其分配所得,就是他生產的產品的銷售收入,減去各種成本、管理費用和工資(不考慮稅收等因素)。假設銷售收入為y,銷售量為q,**為p,則y=q*p。成本為c,則資本家所獲得的一部分為q*p-c。
c中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不變資本,一部分是可變資本,就是工人的工資收入,v。
所以,可見,在生產結束後,無論商品是否銷售出了,社會產品在社會各階級間已經自動分配完畢,也就是說,社會收入已經形成。
因此,危機期間,如果商品降價處理,從巨集觀上講,不會增加收入,也不會使需求增加。
但是從微觀上說,資本家倒有可能通過降低**增加收入。但是會增加多少,還得分析。
y=q*p
商品銷售數量q是商品**p的函式,有q=f(p),df/dp<0.也就是說,q是p的減函式。
商品**為p時,需求**彈性為k,則k=(∆q/q)/( ∆p/p)= ∆q*p/∆p*q, k<0。
所以,∆q=k*∆p*q/p。
∆y=(q+∆q)*(p-∆p)-q*p
=∆q*p-∆p*q-∆q*∆p
=k*∆p*q-∆p*q-k*∆p*∆p*q/p
=k*∆p*q (1-1/k-∆p/p)
討論∆y的正負性,全看(1-1/k-∆p/p)。因為已經知道k是正數,且∆p/p也必須小於1,因此,1/k+∆p/p<1,即∆p*q/∆q*p+∆p/p<1。得,∆p/p(q/∆q+1)<1,即q/∆q
q/( p/∆p-1)。也就是說,商品**的增量要足夠大,使得因降低**而遭受的損失能夠通過銷售量的增加彌補回來。
或者用另一種表達方式,k>1/(1-∆p/p)。也就是說,商品的**彈性要足夠大。
而經濟危機期間一般由於生產停頓,收入沒有增加,對未來收入增加的預期也很低,因此很難保證降低**後商品的銷售會有這樣規模的增長。相反,倒是很可能由於降低**,致使一部分需求由於得到滿足而消失。因此,危機期間,資本家往往寧可銷燬商品也不願意降低**。
不過反過來說,一般商品最後其實都是或多或少降低了**。這個分析也是僅就商品銷售而言的,還有其它很多阻礙降低商品**的因素這裡就不去多說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說,這樣做是"物以稀為貴"可以賣**。
這是因為生產過剩,而消費者沒有那麼多錢去買東西;結果,產品大量積壓。從「供給-需求」關係來說,生產過剩必然會導致需求不足。資本家賺不了錢,寧肯把產品扔掉也不肯去救濟窮人。
資本家為了使產品和消費的矛盾得到緩和,除了毀掉商品以外,還大批解僱工人,縮小生產規模,甚至停工停產。
資本家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從2023年秋天開始,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首先向美國,隨後向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席捲而來。在這場危機中,歐美各主要國家的經濟癱瘓了,生產倒退了20多年。
這場危機持續了4年之久,使大批企業倒閉,3000多萬工人失業。危機所造成的損失總計約2500億美元。
「為什麼非的倒掉呢?直接把價錢抬高不行嗎?把價錢抬高點,底了不賣,這樣不是更可以賺錢嗎?
」經濟危機的時候是不可能這麼做的。講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吧,我們不是經常聽說農民朋友「豐產不豐收」嗎?這當然不是經濟危機,但道理是一樣的,農民碰上好年份,地裡的作物產量多了,但如果賣不出去,收入一樣不會大幅度的提高。
東西多了,價錢就跌了,供給和需求之間總會有一個均衡點,**就在這個點上下波動。這就是市場經濟規律,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才有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胡蘿蔔,豬耳朵!!!
經濟危機為什麼會導致通貨膨脹,經濟危機與通貨膨脹的關係是什麼?
經濟危機不一定會有通貨膨脹,也可能是通貨緊縮。經濟危機的表現是商品滯銷,利潤減少,導致生產急劇下降,失業大量增加,企業開工不足並大批倒閉,生產力和產品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社會經濟陷入癱瘓 混亂和倒退狀態。通貨膨脹指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
經濟危機過去了嗎,什麼時候經濟危機才過去?
經濟危機,現在只能說是穩住了,至於過去了嗎.不好說,運氣好.過去了,運氣不好.全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商產業鏈時代,而不是像過去彼此毫無聯絡 發達的金融市場,是各個企業聯絡緊密,也正是因為這樣,只要其中重要的環節斷鏈,就會影響到整條工商鏈條.一個接著一個連續破產 美國斥資7000億美元救市,你以...
美國經歷過多少次經濟危機
目前為止,美國已經歷了十二次經濟危機,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次經濟危機 經歷一戰發大財之後的經濟調整,主要源於 外需 的減弱,從1920年開始至1921年底結束,大約2年時間 工業下降從1920年7月至1921年4月最低點 危機期間,工業生產下降了25 機器製造 煤炭 鋼鐵等都曾下降70 左右 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