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有哪些方面

2021-03-05 09:17:24 字數 5662 閱讀 4391

1樓:花淺陌微涼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一: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

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二: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

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

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三:入坐之禮

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四: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

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

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

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五:拜賀慶弔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

如古代元旦**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

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

小孩長大**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社會稱為冠笄之禮。

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

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週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會十分看重。婚禮有六道程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

婚禮的高潮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後入洞房,行結髮禮與合巹禮。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

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

最後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人死於正命,是白喜事。

親戚朋友都來弔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輓聯、挽幛或禮品、禮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內入殮安葬。

拜賀慶弔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結交比他地位低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並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或僅為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的禮義標準。

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當然現在我們對禮俗的繼承是一個複雜問題,需認真辨析,擇善而從。

2樓:希若谷庚環

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它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發生過一些變化或改進

,但它始終對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生活產生著深刻影響。做為一種傳統的文化樣式

,禮儀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

,自然存在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

,我們對此應保持清醒的認識

,進行揚棄

,使它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中華古國曾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就制禮作樂,後來經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漢以後,《儀禮》、《周禮》、《禮記》等禮樂文化的經典被先後列入學官,成為古代文人必讀之書。

禮儀是「禮」的重要組成部份之一。

中國的「禮樂射御書數」傳統六藝中,「禮」字第一,充分說明了中國人重視禮儀的傳統。《論語》上有一則故事,孔子警告兒子孔鯉說:「不學禮,無以立。

」意思是:如果不學禮的話,是沒有辦法立足的。」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中指出,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起,就應熟習在不同場合的各種禮節,學習禮節儀文之事。

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古訓」、

「家訓」、「學規」中,也都有大量的關於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禮儀規範。

人與人交往,如何稱呼對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禮的規定。即使是吃飯,也應該在舉手投足之際顯示出自己的修養,稱之謂食禮。行為合於禮,是有修養的表現,反之則不能登大雅之堂。

現在的很多人忽視了對做人應懂得的基本禮儀規範的學習。人們把那些在禮儀上不拘小節的人,認為「瀟灑」;把身穿奇裝異服,口講粗話的人,認為「有個性」。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吃沒有吃相,穿著邋遢,見了尊長連個招呼都不打,麻煩了別人連句感謝話也不說,在公共場所目無他人、任意所為,這都是沒有修養的表現。

其實,禮貌、儀表、風度是反映一個人文化素質和修養高低的重要方面。《禮記》中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不是語言的有無,而是禮,禮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

令人汗顏的是,現在的韓國和日本繼承了些許禮儀規範,人們還比較重視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語和舉止,但在其發源地中國卻被視為所謂的「四舊」和「封建禮數」而遭到拋棄。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社交禮儀包含哪些方面

3樓:花淺陌微涼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一: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

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二: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

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

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三:入坐之禮

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四: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

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

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

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中國傳統的社交禮儀五:拜賀慶弔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

如古代元旦**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

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

小孩長大**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社會稱為冠笄之禮。

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

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週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會十分看重。婚禮有六道程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

婚禮的高潮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後入洞房,行結髮禮與合巹禮。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

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

最後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人死於正命,是白喜事。

親戚朋友都來弔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輓聯、挽幛或禮品、禮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內入殮安葬。

拜賀慶弔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結交比他地位低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並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或僅為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的禮義標準。

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當然現在我們對禮俗的繼承是一個複雜問題,需認真辨析,擇善而從。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繃問了,誰有時間去幫你寫作文啊,還不如自己查查資料 東拼西湊一下就出來了 歡迎您來儒鴻書院跨文化交際管理師培訓班學習國學 南華工商學院哪個專業的啊?不用考試了!就5分?給30分我包你滿意!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儒釋道醫!中華傳統文化是指 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自然環境 社會條件 經濟水平的差異,中國各民族在飲食 服飾 居住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俗習慣。在飲食方面,漢族以米 面為主 一般來說,南方人愛吃米,北方人愛吃麵 喜食蔬菜 豆類 肉 魚及蛋類,非常注重烹調技術 蒙古族以牛羊肉及奶食為主,喜飲奶茶 藏族的主食為糌粑 牧民食...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作文,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作文300字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