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由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因素決定。
1、政治:法律法規、相關檔案
2、經濟:外向型企業發展迅速
3、文化:教育發達,人民素質提高
2樓:墨梓染
1.政策支援,經濟特區
2.交通發達,內部連線、對外通道
3.經濟增長快
4.人口數量增加、素質提高
3樓:霜冷蒹葭
改革開放以前,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以及人口遷移都是按國家計劃進行。城鎮化程序十分緩慢,和全國一樣處在—個低城鎮化過程舊。由於珠江三角洲是當時我國沿海『前線。
,不是國家投資的重點,廣州以外的地區基本上處於農業狀態141,對珠江三角洲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以「桑基魚塘」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習方面。2023年以來,珠江三角洲改革開放「先行一步。舊,不僅創造經濟增長奇蹟,而且帶來了快速的城鎮化過程,併成為中國城鎮化研究的熱點。
本文將遵循政策變化與珠江三角洲城鎮化演進的關係o,大致按照2023年代、2023年代和2l世紀三個時期,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對珠三角城鎮化研究的回顧與討論,並在新的條件與背景下對珠三角的城鎮化進行展望。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地區,其城鎮化過程不僅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城鎮化的縮影,更是代表了中國城鎮化的發展趨勢。
1 1 978---1 980年代末期:珠江三角洲農村城鎮化概念與模式的建立
2023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黨全社會的工作中心轉向經濟建設,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在2023年國家批准設立深圳、珠海經濟特區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了以農業快速增長、鄉鎮企業快速發展、外商直接投資迅速增多以及吸引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農村城鎮化現象。
作為一種新的城鎮化現象,農村城鎮化的出現不僅給我國城鎮化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內容。而且再一次引起了對我國城鎮化道路的**。對農村城鎮化的研究一開始就在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推力」與『拉力」的研究框架下。
i掛行,並進一步引入了制度的因素。農業發展是農村城鎮化的基礎,城鎮化的結果是農村興旺發達嘲。2023年許學強等的珠江三角洲的發展與城市化對珠江三角洲農村城鎮化的概念和機制做了較全面的總結,認為農村發展是農村城鎮化的基礎,鄉鎮企業在城鎮的集聚和地方運輸業的發展是農村城鎮化的必要條件,對外開放是農村城鎮化的加速器,而國家執行的有關政策,才是實現農村城鎮化的關鍵171。
這對農村城鎮化的研究有深遠的影響,其一,強調了制度對城鎮化的重要作用,農村經濟發展、剩餘勞動力的出現**於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制度成為城鎮化的重要因素。為我國城鎮化
『推力。和『拉力「的形成提供了一個最為重要的外生因素:其二,對鄉鎮企業在城鎮化中作用的重視。鄉鎮企業是改革開放後在農村地區出現的新事物,擺脫了傳統的計劃時期的
企業發展模式,不再由國家投資和確定企業發展方向,而是由鄉鎮自籌資金。按照市場需求發展。鄉鎮企業的出現為珠三角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化提供了新的動力。
珠江三角洲農村城鎮化現象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這與從2023年代開始的關於我國城鎮化道路的爭論flll有直接的關係@。但直到改革開發以前,從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事實中很難找到小城鎮的成功發展例子%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家庭年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後,農業生產的生產率大大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出現,按照計劃時期城鎮發展的路徑,當時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就業崗位幾乎不可能接納這麼多的農村剩餘人口,而如何安置這些剩餘勞動力成為社會最為現實的問題。到2023年代初期,學者普遍認為珠江三角洲農村城鎮化和核心是小城鎮的發展1t2-151,特別是1 984年,權威學者費孝通在小城鎮、大問題一書中提出小城鎮建設是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人口出路的一個途,農村城鎮化似乎是解決當時一直困擾在國家面前的農村剩餘人口問題的辦法o,而且是有別於其他國家的一種「中國式城鎮化道路」itsl,並且為國家發展小城鎮的方針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珠江三角洲農村城鎮化的意義是深遠的,與當時的『蘇南模式「的實踐一起,農村城鎮化共同影響了中國城鎮化的政策。2023年***出臺關於允許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和在集鎮落戶(自理口糧)的政策,也稱為『i進廠不進城,離土不離鄉。,亦工亦農成為當時解決農村剩餘人口,而又不增加城市負擔的重要途徑。
到2023年,國家在設立經濟特區後,進一步設立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可以視為是從政策上對珠江三角洲農村城鎮化道路的肯定。
2 2023年代末期--21世紀初,珠江三角洲城鎮化機制的研究 ⋯
在2023年代末期,珠江三角洲城鎮化帶來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民工潮。。隨著全國改革與開放的層次從農村深入到城市@,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市中的科技人員湧入珠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城鎮人口數量和城鎮規模迅速增加。在戶籍制度下,外來人口成為推動城鎮化的重要力量。
到2023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已經成為我國人口遷入量最大的地區。大量遷移人口已經成為城市人口增長越來越重要**,並導致珠三角大量城鎮規模突然升級嗍。z986年珠三角約有185萬外來務工人員,到2023年達到320萬人i堋,2023年初出現。
民工潮。o。由於吸引的外資大都來自香港,遷移人口的分佈與遷移人口的集聚程度取決於與香港的距離,形成以珠江口為核心的圈層集聚結構。
大量的外來人口流入,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一個豐富的勞動力市場,滿足珠三角對勞動力的需求,形成低成本勞動力的**,促進珠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也成為珠江三角洲城鎮化持續增長的源泉之一。
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為城鎮化水平的度量和城鎮人口的度量帶來了新的課題@,最大的特點是數量大,沒有當地戶口、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大量的外來人口不被包括在城鎮人口的統計範圍之內,如果按照傳統的統計方法。城鎮化水平將會低估,存在傀性城鎮化。人e]1171。
外來人口問題推了中國人口統計的改革。在2023年全國l%人口抽樣調查後,國家更加傾向以城鎮常住人口@來統計城鎮人口規模。
珠江三角洲農村城鎮化的出現使傳統的、以城市為基礎(city-based)的城鎮化經典解釋理論面臨挑戰例。事實上,麥基(mcgee,1985)認為2023年代開始,亞洲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城鎮化現象與傳統的城鎮化學說所預料的情況根本不同。即出現了城鄉—體化(desakota)現象,主要是指在臺灣的臺北—高雄走廊、韓國的漢城一釜山走廊以及中國的香港一廣州—澳門三角地區,出現了高強度、高頻率的城鄉間的相互作用,混合的農業和非農活動以及淡化的城鄉差別。
2023年周春山、許學強首次從desakota的角度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城鎮化的特徵進行了描述,認為珠江三角洲的城鎮化過程類似於」desakota",並視為『l大都會區。剛。至此,城鄉—體化的概念在2023年代開始成為我國城鎮化十分流行的名詞,也引起學界的廣泛討論。
鄭天祥認為城鄉—體化為珠江三角洲城鎮化的路向選擇;魏清泉認為珠江三
角洲城鎮化既不是走發展大中城市的模式,也不是走發展小城鎮的模式,而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城鄉融合的發展模式,是區域整體現代化的過程嘲。薛德升等則從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的角度對城鄉—體化的概念作了辨析圓:李郇以順德倫教鎮城鎮化為例。
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城鎮化的一種型別,是強調以『面。而不是以『.點」為層次的城鎮化過程嗍。「
城鄉—體化(desakota)概念的引入對我國城鎮化的研究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把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的農村城鎮化現象和2023年代末討論的小城鎮發展戰略區分開來,小城鎮發展戰略仍然是一個以城鎮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但農村城鎮化出現在廣大的鄉鎮地區,沒有出現現代企業發展的空間集聚模式,而是1寸村點火、戶戶冒煙」,也就是說。促進小城鎮的發展和農村城鎮化在地域上、空間形態上存在明顯的差別,農村城鎮化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不同於傳統的一種城鎮化現象;其次,城鄉一體化(desakota)的引入,使珠江三角洲農村城鎮化不再是一個孤立現象,而是與亞洲的新興工業化地區出現的快速城鎮化現象相一致,這自然把珠江三角洲城鎮化納入到全球化的視野之中。
無論是城鄉一體化(desakota)還是都會區,說明隨著城鎮化的程序,珠江三角洲已經出現了高度密集的城鎮連綿區。針對城鎮之間協調發展的需求,廣東省建設廳組織編制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展規劃—協調與可持續發展(1995_-20lo),規劃提出了以。都市區」為單元的發展構想,並推動都市區內各城市在生態環境保護、產業佈局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相互協調,該規劃對後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大型基礎設施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2023年代末期,隨著巨集觀經濟的『軟著陸。,國家希望找到一條路徑,通過加快城鎮化程序,加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o。政策的需求促進了從城鎮化機制的角度對中國城鎮化道路的深入**。
在全國層面,城鎮化的研究出現的一個新特徵就是對城鎮化主體的認識。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城鎮化的主體出現了多元化,**、企業、個人共同推動城鎮化程序,這種推動力使上至大城市,下至小城鎮都出現了全面的發展趨勢,大大加快了我國的城鎮化程序嘲,並且2023年以來在全國範圍出現的農村城鎮化現象也被視為自下而上的城鎮化閱,強調改革開放的政策、外商直接投資、農民主體行為和社群**的出現等通過自下而上的路徑推動城鎮化程序。自下而上的城鎮化,對應的是自上而下的城鎮化,自上而下型城鎮化是指國家(主要由****)有計劃投資建設新城或擴建舊城以實現鄉村—城市轉型鯽。
劉傳江則認為這兩種模式一種制度安排與制度結構變遷的過程ral。在2023年張庭偉就針對小城鎮發展的不同模式,提出了。自上而下。
和。自下而上。兩種形式,認為小城鎮的發展不僅在於—個域。
或『鎮。,而是整區發展的問題吒在2023年末,按照路徑的方式再度提出城鎮化模式問題,與當時國際地理學界出現的。制度轉向叼的思潮密切相關。
事實上,珠江三角洲城鎮化的特點之一就是主體的多元化。珠江三角洲農村是。自下而上。
的典型。2023年代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就發現了地方**、鄉鎮企業和剩餘勞動力是城鎮化重要的動力嘲,政策與制度是珠三角城鎮化討論的重要條件嗍。在2023年代,珠三角的城鎮化模式也趨於多樣化,按照不同的路徑和主體可以分為四種城鎮化模式,即以東莞為代表的外向型的經濟發展。
模式pl翊,以順德代表的_從有制經濟為主、工業為主和大型骨幹企業為主。的發展模式嘲,以中山為代表的「以混合經濟為基礎,推進鄉鎮企業和外資共同發展「的模式和以南海為代表的?三大產業齊發展,六個輪子一起轉」的發展模式。
而以經濟開發區、高科技開發區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模式剛成為。自上而下」城鎮化的代表。
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有什麼區別
珠江三角洲地區由廣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惠州 肇慶 東莞 中山 江門 順德 南海和番禺等十二個城市組成的城市帶,因考慮到順德 南海和番禺三地區的分別隸屬於佛山和廣州兩市,本文主要從兩三角洲的總量進行比較,故上述三個地區不作為分析城市。珠三角地區全部為廣東省省內城市,兩個副省級城市廣州和深圳進入了全國...
珠江三角洲,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的區別
三者之間沒有區別。珠江三角洲 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三者均指的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區域,也是經濟區域。位於廣東省中部地區,在地理區域概念上,珠江三角洲包括廣州 佛山 肇慶 深圳 東莞 惠州 珠海 中山 江門等九個城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經濟區域概念上,珠江三角洲主要...
與長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經濟具有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是
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僑鄉 靠近東南亞,對外聯絡方便 僑鄉 靠近港澳。我國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相比有哪些優勢呢?又有哪些劣勢?優勢 1 東北地區能抄源等常 bai規礦產資源豐富。2 地勢平坦du,zhi地廣人稀,土地廉價dao。3 新中國初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