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的兩個篆書文字右起為:
同登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學習佛教知識?
2樓:匿名使用者
1. 開始的時候可以找一些關於佛教基本概念的書,如聖嚴法師的《正信的佛教》、《學佛群疑》等書。
2. 如果有時間,可以到正規的寺院(佛教寺院)感受一下氛圍。
3. 如果到了寺院,可以看看走道或穿堂上面掛的簡介資料或到客堂找義工或**聊聊。
4. 不建議一開始就讀經書,即使經書有白話翻譯,有的時候還是會把自己搞糊塗,如果因此而產生厭煩的情緒,得不償失。
5. 多親近善知識。
6. 日常生活中,多幫助別人,言語和善,這是最重要的。
3樓:陸過人間
去寺院,親近出家師,親近善知識。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知識就在佛經裡,多閱讀多看就行了。知識不能了生死,惟有依法修行才能得利益。呵呵
5樓:匿名使用者
從佛教的「經典」中學習!
什麼地方可以學習佛教
6樓:智者
佛教出自古印度。
現已失傳。
中國現在是大乘佛教。
「瑜伽」是「術」。
7樓:手機使用者
交幾個學佛的朋友,先從生活佛學談起。或者查詢一些佛教qq群。
8樓:匿名使用者
禪的理念明心見性,也無文字可以說明,如果想修心在哪都一樣唸經唸佛一樣可以得到其中的禪定
9樓:匿名使用者
讀誦佛經,思惟奉行。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無處不在,你說的打坐只是禪學的形式,更多的是應該心中有佛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怎麼進不去啊
12樓:太陽痕跡
到我的空間和qq空間,我也可以幫你
初學者如何學習佛教,入門先學習什麼?
13樓:知唯是心
以戒為師
學佛到底應該怎樣學,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問題。很多的朋友學佛看著三藏經典,無從著手。面對著禪、淨、唯識等等宗派,無所適從。
佛法廣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們怎樣能夠在這裡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夠獲得佛法的無窮利益呢?其實釋迦牟尼佛早已為我們指出了其中的規則。三藏佛法並非無跡可循。
該如何學習佛法的原則是很簡單的。
學佛的朋友經常會問的問題就是我該學什麼法門?我該唸佛?還是該持咒?
是該參禪?還是該修止觀?很多人就徘徊在這樣的猶豫中。
更有許多爭論。有人說要一門深入,有人說要多方參學。有人說要系統學習,有人說這太費事,唸佛足以。
在這些紛雜的言論中,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學,不知道該怎麼修,有人甚至經過了長年累月的時間,依然是沒有感應,沒有受用,感覺不到學佛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我們沒有按照世尊教導去學習。被上面所說的繁雜遮住了我們的眼睛,迷失了我們的道路。這些內容其實不過是細枝末節,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在這些問題上困擾。
因為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則。就如同我們要達到一個目標,手中的地圖是指引我們方向,這是原則、宗旨。那麼我們是坐船,乘車,這是方法。
如果我們太關注於方法的區別,卻忽略了所要行進的方向,那麼當然不會到達目的地。
原則其實是十分簡單的 。《楞嚴經》 中說: 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
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戒定慧就是原則,就是我們學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就是我們學佛的宗旨。
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惡業,奉行善業,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會出生禪定,由禪定而產生智慧。
只要我們按照這個原則來修行,都會有成就,都會得到益處。你想求現生的福報,想往生淨土,想獲得禪定,想辯才無礙,沒有問題,都可以獲得。但是如果我們不按照這個原則修行,那麼結果就十分有限,甚至會有***。
《佛遺教經》 中講: 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 後世我們就把這句話概括為「以戒為師」。
世尊說:在我離開以後,應該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貧窮的人得到寶藏。應該知道戒律是你們偉大的老師,就如同我住世教導一樣。
世尊為什麼這樣教導我們?因為這是我們要犯的毛病!我們學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體起來還有各種各樣的願望。
但是這些目的怎樣實現?靠什麼實現?要靠戒。
要 攝心為戒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這個。你用什麼樣的方式,那是個人的因緣,也絕對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唸佛?持咒?念那本經典?
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攝心為戒 的含義,因為我們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少有機會24小時去念佛、持咒。更不會每天都閉關打坐。這都是幫助的方法。
攝心為戒是要我們把自己修正到一個正常的狀態,把自己維護好,遠離惡業痛苦。我們學佛的基礎、基石就是這一條。沒有這一條,用什麼樣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哪怕是一點點人天的福報也難以獲得。
學佛的朋友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學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著怎樣得定,怎樣得神通感應。因為福報也好,智慧也罷無不是由戒產生的。
經常見到有***一學佛就把目標定在「一心不亂」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實現什麼願望上。但是什麼是戒,不知道,什麼是善惡業?不知道。
什麼話都敢說,什麼樣的事都敢做。這個樣子學再長的時間也沒有用。為什麼?
福報是從善業來的,不 修善**有福報,**能實現我們的願望?一心不亂是定,定是怎麼來的?是由戒生定。
如果身口意的惡業不斷,想得到一心,簡直是緣木求魚。
相反只要我們把 攝心為戒 這一步做好了,那麼一切都好說。不需要特別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夠沒有貪慾、嗔恚、嫉妒、邪見的人自然在定中,我們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都能輕鬆得益,順利成就。
就拿往生淨土來說。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觀無量壽經》 中講的清楚。
想自主往生,那麼最低要中品才行。那麼中品最低的條件是什麼?戒律成就。
沒有這個條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沒有用,不會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數。其中的道理在**,我們在後面的十善業中會詳細說明。
學佛是一件十分簡單,十分幸福的事情。我們要把握住『 以戒為師』 的原則,只要落實了,那麼學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個頭,就說明我們有修行,說明是佛**了,不是的。
……**自地藏論壇劉欣師兄)
——用功的入門方法
虛雲大師開示
用功辦道的方法很多,現在且約略說說:
(一) 辦道的先決條件 - 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成功,三途也少不了他。佛雲: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說:
「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楞嚴經】說: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
(二) 嚴持戒律
用功辦道首要持戒。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告訴我們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龍天擁,摹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賊,掃其足跡。從前,在罽賓國近著僧伽藍的地,有條毒龍時常出來危害地方。
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去驅逐他,總沒法把他趕跑。後來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禪定,僅對那條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
」那毒龍便遠跑了。眾羅漢問那僧人。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
他說:「我不以禪定力,直以謹慎於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我們想想,五百位羅漢的禪定力,也不及一位嚴守禁戒的僧人。
或雲,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
」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裡嫦娥赤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
你能夠不分別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得到,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三) 堅固信心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個堅固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無論做什麼事,沒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們要了生脫死,尤其要一個堅固信心。
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又說了種種法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
我們就當信佛語不虛,信眾生皆可成佛。但我們為什麼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
譬如我們信知黃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黃豆不會自己變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會造不成。
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適量的石膏,決定可成豆腐。辦道亦復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決定可以成佛。
故我們應當深信自己本來是佛,更應深信如法修行決定成佛。永嘉禪師說:「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堅固後人的信心,故發如此弘誓。
(四)決定行門
信心既具,便要擇定一個法門來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論唸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幹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樣幹,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樣幹。
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幹。
溈山老人所謂:「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聽那位善知識說唸佛好,又念兩天佛。
明天,聽某位善知識說修禪好,又參兩天禪。東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總弄不出半點名堂,豈不是冤哉枉也。
14樓:匿名使用者
1. 看大乘佛經,以儘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淨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唸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唸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唸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唸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唸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唸佛,唯宜行住二時。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臥時只宜默唸,不可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淨土宗唸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
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請教土建圖中樑的標註問題,請教一個土建圖中樑的標註問題
應該是樑的截面有變化,這跨樑需要按照原味標註來做,也就是你截圖的這個標註。表示樑截復 面尺寸為款400毫米,制高750毫米,樑的主筋採bai用4根直徑為 du18毫米的二zhi級鋼筋,採用4根直dao徑為14毫米的二級鋼筋作為構造鋼筋,箍筋採用直徑6毫米的一級鋼筋間距200毫米的四肢箍。但是配筋率應...
請教下圖中的植物是什麼?謝謝,請教下圖中的白色植物叫什麼?謝謝
是美國槐 相信我哈 跟黃槐可不一樣 黃花槐,別名 山扁豆 金鳳樹 金藥樹 樹槐 豆槐 黃槐 科屬 豆科蘇木亞科決明屬 請教下圖中的白色植物叫什麼?謝謝 棉花草 cotton grass 該草性平和,有化痰 止咳 降壓 去風功效.該草遍佈我國各地,先人歷來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團的記錄。此 拍攝...
夢到在寺廟裡廟裡的臺上擺著佛頭佛身在空中周圍全都是烏雲然後佛說是來找佛頭的是不好的夢嗎
點化您去找真正的佛法,廟裡已無真法。一般漢傳佛教的彌勒菩薩法相是五短身子加大腹,手拿布袋臉帶笑。藏傳佛教的彌勒菩薩則是貌如二八少年,一頭二臂身金色,兩手結說法印,風空二指各拈龍華樹花梗,梗莖各上繞至肩,而苞開齊耳際 右苞置千輻金輪,左苞上置軍持寶瓶 kumdika 髮髻有菩提佛塔,珠寶瓔珞飾,天衣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