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紫藍桃夭
立春不是春節。
春節是農曆年的
而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天的第一個節氣,到了立春節氣後,氣候由冬季氣候轉為春季氣候,溫度開始緩步上升。
立春在每年的2月3日,或者4日、5日。
立春節氣是古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氣,有歲首、正月節的別稱,有迎春、春遊、祭春神的民俗活動,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還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新的一年之始。
2樓:梧妍1號
不是,二者是兩個概念。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指春季開始的節氣,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俗稱「打春」,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著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臘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俗稱「過年」「新年」。
3樓:搗蛋源不死鳥
曾經是同一天,現在不是。之前正月初一叫元旦,立春才是春節。
後來**改用公曆,所以元旦變成了公曆一月一號。然後對於傳統新年,因為立春離它很近,所以就把立春這個「春節」名稱改到了舊曆的正月一號。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下來。
4樓:匿名使用者
兩者毫不相干。
春節屬於陰曆紀年中一年的第一天。
而立春是24節氣之一,一般為每年的2月4、5兩日(陽曆)的某一天,是新一個四季的開始。
5樓:永伴他樑
不是,春節和立春是不同的概念。每年的公曆2月4日左右為立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315度,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表示春季開始,萬物有了勃勃生機,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中國古代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三候所對應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春節是指農曆的臘月三十。
6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過春節就是指過年
春節是節日
而立春是24節氣之一
春節是每年除夕夜到大年初一
立春是代表著春天的到來 沒有固定的日子
每年都會變的
它們之見並沒有什麼關係
7樓:手機使用者
兩個範疇的概念,春節是民俗中最重要的節日,而立春是24節氣之首。
8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是節氣,春節是曆法中的一天,所以不是一天!
春節與立春是同一天嗎?如果不是,那它們有什麼區別?
9樓:能日樓主嗎
由於立春日大體固定在陽曆2月4日,而春節固定在農曆正月初一。農曆為19年7閏。所以這個週期大致為19年(比如一個的農曆生日與陽曆生日落在同一天,一般應該在19,38,57,76週歲時)。
但有時也會出現前後一天的誤差。 今年(2023年)春節是陽曆2月3日,第二天是立春。春節當天立春的年份並不多,在2023年到2023年的150年中,只有1905、1924、1943、1992、2023年立春當天是春節。
如果把像今年這樣,立春和春節前後只差一天的情況都算上,年份要多一些,大約可佔統計年份的十分之一,可見春節與立春關係密切。當我們老祖宗發明陰曆(也稱夏曆、農曆)時,就是規定每個陰曆年的歲首都在立春附近。春節最早不會早於立春前15天(陽曆1月21日),最晚不會晚於立春後15天(陽曆2月20日)。
10樓:嗚啦啦嗚吶吶
春節與立春不是同一天。
兩者從時間、內容、意義等多方面來說都有區別: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節日時間為農曆正月初一。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叫立春節氣。立春時間為每年2月3日或4日,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立春習俗: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禮祀·月令》中記載,立春時周天子親率諸侯、卿大夫等去東郊迎春、祭祀,祈求風調雨順農業豐收。漢代仍承此俗並延續至後世。
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動。
迎春於立春前一日進行。迎春就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等迎接回來,以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句芒神,又名句芒、木神、春神,是主宰農業生產、草木和各種生命生長之神。
迎春之前必須進行事前預演,俗稱演春。
11樓:爭霸天下第一關
不是同一天。春節是節日,立春是節氣。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
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劃分,每一個節點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執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12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與立春不是同一天,只能說它們可能在同一天。
春天從哪一天開始,是立春還是春節
13樓:雅澤雙魚
以除夕為分界點,也就是我們說的農曆新年(大年初一)為起點計算生肖的方法出現比較晚,最早記載出現在北宋,現在很多人比較認同這個。民俗專家們認為,屬相不應該按二十四節氣來算,畢竟春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也是農曆生肖年的開始,屬相自然應從正月初一算起。
相對於民俗專家以及王思潮的說法,江蘇省天文學會祕書長李旻認為,生肖應該從立春開始算起。據介紹,生肖以立春為標準的方法起始於商周時代,當前黃曆、傳統的命理學、占卜學等民俗學均以「立春」作為生肖計算的依據。
「現在人很少記得老黃曆,也自然記不得老派生肖演算法。」李旻說,在中國古代,還用天干地支來記錄年月日。十二生肖的說法,就是天干地支紀年法才有的。
「不僅有十二生肖,還有十二時辰,這套系統和農曆不一樣。」李旻說,干支紀年法是以太陽為參照,天干地支的交替以每年的立春為開始,比如馬年是甲午年,而羊年是乙未年,而且按照干支紀年法,每一年的長度都在365.25天左右。
14樓:清泉濯足煞風景
追根溯源,春天的開始其實是一年的開始,因為曆法的不同,歷史上新的一年開始的時間不同。古人首先能觀察到的是月亮的周而復始的圓缺,以朔望月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再以閏月調整與太陽年的差距。夏代以物候變化為標誌,確定立春所在的月分為新的一年的開始,稱為正月;商代發現太陽完成一個迴歸年後重新開始,在立春月的前一月,就把十二月作為一年的開始;周代發現冬至日在十一月,就把十一月作為一年的開始,周代還廢朏(新月出現的一天)用朔,把朔日作為一月的開始。
秦代把十月作為一年的開始,沒有天文學上的依據,完全出於改正朔的政治需要——新建立的王朝必須易服色、改正朔表明自己膺受天命。商、周改正朔也有這個因素。
如此說來,以陽曆看,春天從元旦開始。以陰曆看,春天從正月初一開始。
15樓:陽城幹部
理論上從立春開始,實際各地皆有不同……
16樓:匿名使用者
節氣上是立春,但中國南北方的春天時間不一樣,南方比立春早一點,北方的晚一點,華中地區準一些,因為二十四節氣就是以華中地區的季節變化為標準而制定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
18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開始不是春節開始,但氣象上要晚一些
立春屬相算生辰,出生在立春到春節之間的孩子,哪天是算命用的初一?立春到年初一之間的年齡怎麼算
四柱八字中以立春為新的一年干支交替,而不是以農曆大年初一,比如,公曆2016年2月4日17 46分立春,在這個時間後出生的人都按照丙申年庚寅月排八字!生辰八字的由來?生辰八字或者說八字,其實是周易術語四柱的另一種說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時間 即年 月 日 時。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別來表示年...
春節與立春是同一天嗎?如果不是,那它們有什麼區別
由於立春日大體固定在陽曆2月4日,而春節固定在農曆正月初一。農曆為19年7閏。所以這個週期大致為19年 比如一個的農曆生日與陽曆生日落在同一天,一般應該在19,38,57,76週歲時 但有時也會出現前後一天的誤差。今年 2011年 春節是陽曆2月3日,第二天是立春。春節當天立春的年份並不多,在190...
農曆是立春嗎
農曆1976年12月26日是公曆 1977年2月13日,不是立春日。公曆 1977年2月4日是立春日。農曆1976年臘月廿六日 查詢資訊如下 公曆 1977年2月13日星期日寶瓶座 農曆 龍年 臘月 廿六日 四柱 丁巳 壬寅 辛丑 節氣 六九第9天 生誕 二十八宿 氐 甲子納音 壁上土 距今 已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