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辦喪事時嗩吶吹的是什麼曲,為什麼辦喪事要吹嗩吶

2021-05-22 10:28:58 字數 5273 閱讀 3422

1樓:大鵬振翅飛

大喇叭copy吹得一些悲曲包括:《大出bai殯》、《xx明天du就要走》《xx兒想zhi你》,

dao《西行的平安路》,《十跪父/母重恩》,《千張紙》,《哭七關》,《蘇武牧羊》,《煙花嘆》等還有二人轉當中的送水調、大悲調、哭糜子等曲牌。當然也有流行歌曲,如《父親》、《母親》、《長相依》、《前緣》等。也吹歡快的,如《豬八戒背媳婦》、二人轉小帽等。

一般都是在家傳送三天,在家一直吹,第三天出殯時候去火葬場和去墳地的路上都要吹,回來的時候就停止了。

2樓:洪心原

哭九包」的人,是僱的當地「哭喪班子」,這些人基本是當地人,由4~6人組成,哭喪班子

回中有一名答主持人、2~3名樂師,樂器是嗩吶、喇叭,新潮一點的還有吉他和架子鼓等,還有1~2名歌手,主要負責「哭九包」和唱喪歌。所謂「哭九包」或「哭十八包」,只是一些唬人的名詞,並沒有固定的詞。

為什麼辦喪事要吹嗩吶

3樓:為誰為誰為

喪事吹嗩吶,是對死者的思念,一般都是在起靈時吹和去墓地的路上吹,到下葬時也要吹。

嗩吶是民間樂器,方便、經濟、實用,古代窮人都買得起,另外比較經濟的還有笛子、簫、二胡,而這幾種樂器只有二胡和嗩吶的聲音可以體現悲傷的心情,但是下葬時二胡不方便在行走時演奏,所以只有嗩吶最合,而且嗩吶可以表現死者家屬悲壯、悲憤、和悲傷。

4樓:blackpink_羅捷

因為辦喪事要吹嗩吶是風俗,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對於風俗當然要尊重了!提起民間嗩吶,年長的藝人們常有「胡琴三擔米,嗩吶子一早晨」的說法。

其實,民間嗩吶跟其它民族樂器一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學會。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髮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嗩吶由哨、氣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構成。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

5樓:匿名使用者

吹嗩吶是風俗,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

嗩吶:嗩吶是民間樂器,方便、經濟、實用,古代窮人都買得起,另外比較經濟的還有笛子、簫、二胡,而這幾種樂器只有二胡和嗩吶的聲音可以體現悲傷的心情,但是下葬時二胡不方便在行走時演奏,所以只有嗩吶最合,而且嗩吶可以表現死者家屬悲壯、悲憤、和悲傷。

喪禮曲:傳統的有「打墓調」,「寡婦上墳」。

6樓:二佰六

【我國民間吹嗩吶習俗】:

人們婚喪嫁娶,操辦紅白喜事的禮儀由來已久,早成為民間傳統的一大習俗,尤其在農村廣為盛行。那些陳舊的儀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續了多少年,讓人追憶起來,彷彿就在昨天。

老百姓有句俗話:婚事乃人生之大事,該喜該賀,即便是白事也要權當紅事辦,熱鬧氣氛不能少。因此,當年的嗩吶匠、鼓樂手十分走俏吃香。

遠的不說,南充城的一夥嗩吶藝人就紅火過好一陣子。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例,城郊的農村人家,凡逢年過節操辦喜事,誰家都想圖個鬧熱,爭面子,講排場,請來嗩吶匠和鼓樂手,吹吹打打送嫁妝、跟花轎、鬧洞房,以及喝喜酒、回孃家等一系列喜慶娛樂活動,少則也要鬧上十來天。操辦喪事的風俗習慣更多,倘若祭奠長輩,鋪排場面更不亞於紅事。

無論弔喪、送喪,都不離鑼鼓吹打。更有甚者,請來戲班、打玩友、唱孝歌,親朋好友陪同藝人們通宵達旦。

提起民間嗩吶,年長的藝人們常有「胡琴三擔米,嗩吶子一早晨」的說法。其實,民間嗩吶跟其它民族樂器一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學會。況且,民間嗩吶曲牌數以百計,即便是流傳甚廣且常用的曲牌也足夠吹鼓手操練三年五載。

吹鼓手是民間的習慣稱呼,其實他是嗩吶匠與鼓樂手的合稱。他們由社會業餘器樂愛好者組成,也有民間藝人蔘與。凡有人請,只須邀約5人(吹嗩吶2人,敲鑼鼓3人)短暫合夥,因此吹打水平參差不齊。

譬如在民俗文化「跟花轎」的禮儀中,有的嗩吶藝人吹的《螞蟻上樹》、《南瓜花》、《伴妝臺》等曲牌 ,一聽那口風與技巧,便知是祖傳老手。但敲打背鼓、鑔子、鐺鐺鑼的夥計,則多數是操練過三五天的半罐水,只圖鑼鼓敲得響,跟著嗩吶節奏走,並無多大技巧可言。要說辦喪事那三吹三打的儀式中,民間嗩吶可謂是獨擅勝場。

大凡鼓鑼一響,三吹嗩吶曲牌《普庵咒》、《水落音》、《將軍令》必不可少。用他們的行話說,能駕馭此套曲牌的嗩吶藝人,無一不會師傳的換氣功夫。相比之下,在祭奠、送喪等儀式中,嗩吶所吹的哀樂曲牌《鬧山河》、《哭皇天》就顯得簡而無華。

時代在變革。如今,操辦紅白喜事的人家各有所好:禮車遊城、旅行結婚、集體婚禮、植樹弔唁、孝歌儀式等等。

不過,在偏遠山村的農家人依舊眷戀著傳統的習俗,甚至把「抬花轎、送新娘」禮儀視為一項古為今用的娛樂活動,別具一格地搬進了城市,吹吹打打,披紅掛綵,讓群眾一睹民俗文化之風采。

嗩吶曲譜嗩吶曲譜: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繡鞋]、[嗩吶皮]、[娃娃]等。

一枝花;小開門;小放牛;喜慶豐收;十八板;山坡羊;六字開門;啦呱(二重奏);哈哈腔;鳳陽歌絞八板;百鳥朝鳳;婚禮曲;二人轉牌子曲;普天樂;百鳥朝鳳;歡慶勝利(協奏曲);二人轉牌子曲;一枝花;大得勝(吹打樂);抬花轎;十樣景(二重奏);天府好;慶豐收;塔塔爾舞曲;小放牛;龍騰虎躍(吹打樂);河北梆子腔;喜慶豐收;豐收;小開門;送新娘等。

【嗩吶簡介】

嗩吶又名喇叭,小嗩吶又稱海笛。

嗩吶,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編輯本段]音域音色

d調高音嗩吶用高音譜表按實際音高記譜。它的總音域為a(1)-b(3),樂隊中的常用音域為a(1)-d(3)。

嗩吶的中、低音區音色豪放、剛勁,各種技巧都易於發揮,非常富有表現力;高音區緊張而尖銳,在樂隊中應用要謹慎。

嗩吶是我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民間吹管樂器。它發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據歷史資料考查,嗩吶流傳於波斯,伊朗,阿拉伯一帶。

金元時期傳入我國。

根據文字記載:公元1506—2023年間,王西樓所作詞中就有這樣一句:「嗩吶唆哪,曲兒小,腔兒大。

」明代弘治間,朝鮮修篆的《樂學軌範》中寫道:「嗩吶制與喇叭……不知起於何代,當是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在明代又將嗩吶編入《回部樂》中,稱「蘇爾奈」。

我國有20多個民族流行嗩吶,流行地區不同,其稱呼也各不相同:漢族現有嗩吶、大笛、海笛、喇叭、嘰吶、烏拉哇、暖子、梨花等多種名稱,而明、清時期有蘇爾奈、得梨、號笛、金口角、聶兜姜等叫法:維吾爾族稱蘇奈爾、黎族稱抹轟、拜來、宰乃、沙喇等,蒙古族稱蓽什庫爾、那仁蓽篥格等等。

然而嗩吶又是一件世界性的樂器,流佈於亞、非、歐三大洲的30多個國家,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稱謂:東北亞的日本稱茶留米羅;朝鮮、韓國則稱太平蕭;東南亞諸國稱沙喇沙魯吶;中亞的達吉斯坦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等國稱祖爾奈或素爾奈;嗩吶南亞的伊朗、印度、阿富汗等國家分別稱鎖鈉、沙吶、祖爾吶;西亞的阿曼、科威特、敘利亞等國稱斯勒依;北非的埃及、阿爾及里亞等國分別稱米茲瑪爾、祖爾吶、祖喀吶;而歐洲的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稱蘇爾勒,俄羅斯稱祖爾吶等等。而嗩吶則是近代的統一稱呼。

7樓:寂寞的頑石很好

這是中原地區農村千百年來的習俗,就和過年吃餃子,誰也說不出為什麼!

8樓:風夜北紅雪

不應該吹嗩吶,嗩吶是維吾爾族喜慶節日用的,中國漢人迷信,農村瞎搞

9樓:劍客

吹嗩吶是風俗了,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對於風俗當然要尊重了!

10樓:七雄q傳

禁止吹嗩吶,擾民,百姓都接受不了,亂花錢!

11樓:匿名使用者

dgdhfddghz pqjdvwjanx kqtxsejqksxztkqgfrd

hsxgnahssn ndbfcmshfdgdjfhs hwhdsjxhsfadd

求一首喪禮嗩吶曲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靠~ 哥們你真有情調!

話說回來 固鎮的喇嘛班子 吹得曲目可多了!

究竟是哪首我想樓主你本人也不太清楚!

那..大凡鼓鑼一響,三吹嗩吶曲牌《普庵咒》、《水落音》、《將軍令》必不可少願樓主 沒事少聽 畢竟聽多了 太傷心....

13樓:匿名使用者

《普庵咒》、《水落音》、《將軍令》《鬧山河》、《哭皇天》

農村死人吹的嗩吶歌曲名是

14樓:匿名使用者

葬禮上的嗩吶曲,主要包括四種:

1、《大出殯》、《十跪父/母重恩》、《千張紙》,《哭七關》,《蘇武牧羊》,《煙花嘆》等應景的曲子。

2、《父親》、《母親》、《長相依》、《前緣》、《時間都去哪兒啦》等流行歌曲。

3、一些所謂的喜喪(老人活過虛歲73歲,也就是週歲72歲),也會吹奏《豬八戒背媳婦》、《小放牛》等歡快曲調。

4、有時候嗩吶手應圍觀群眾的邀請,也會演奏其制定曲目,如《百鳥朝鳳》、《一枝花》等。

嗩吶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 [1]  ,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最常見嗩吶曲,包括《百鳥朝鳳》、《全家福》、《抬花轎》、《六字開門》、《社慶》、《一枝花》、《鳳陽歌絞八板》、《懷鄉曲》等。,王國潼先生採用臺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

15樓:小圳軍

這個有挺多,下面介紹一下:

1、一般吹《大開門》 和 《兩句半》  白天都吹《孟姜女》;

2、《哭五更》 、《哭皇天》、 《青天歌》、 《一枝花》 、《哭別曲》 ;

通常情況下,都是這些。

拓展資料: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紅軍衝鋒時吹的那個號角是什麼曲子

八路軍衝鋒號 衝鋒號是指軍號 發出的一種戰場號音指令,用軍號傳音方式傳達衝鋒 撤退 集合等軍隊戰術命令的做法是受到人類早期使用螺殼 獸角等原始發音工具傳遞戰場命令做法的啟迪,可以說是現代方法對其進行了傳承。軍號是英國人發明的,在西洋小號基礎上改造而成。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作用 1 禮儀和傳遞資訊並重。...

戰爭時期八路軍發起衝鋒時吹的是什麼樂器,那裡能買到

那不是樂器,只是發聲器。叫軍號也稱為衝鋒號。五音號沒有普通小號的柱塞專 鍵。由號手控制嘴脣張緊度和氣流屬決定音高,只能發4 5個音,發的多是泛音。你可以到稍大的禮儀用品商店看看有賣否。嘴脣抿緊 號嘴放在脣上 壓實 用力吹氣 兩脣間要能通過氣為宜 就會響了 多練習後 可以以氣流大小 長短來吹出節奏 這...

蒙古人進攻時吹的是什麼,就那個嘟嘟,嘟嘟,嘟嘟,電影裡經常放的

犛牛的角或者是大型動物的犄角都可以吹響 用當地的牛角製作,一般為黃牛的角,聲音低沉悠長,在草原上聲音傳導性強利於通知傳播資訊,是蒙古的傳統之一 是牛角做的號,進攻時就吹這個 蒙古人吹的是牛角號,聲音好聽 用成年牛角製作而成。那是蒙古的一種古樂器一一號角,就和我們打仗鳴鼓一樣,用來鼓舞士氣。從發出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