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秋夜思》寫於什麼時期,戴望舒的《雨巷》哪年寫的

2021-04-10 07:24:05 字數 6089 閱讀 3552

1樓:三國之長空

一、《秋夜思》 寫於2023年7月6日,作者留學法國期間。

二、擴充套件知識:

1、原詩欣賞:《秋夜思》

誰家動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聽鮫人的召喚,

聽木葉的呼息!

風從每一條脈絡進來,

竊聽心的枯裂之音。

詩人云:心即是琴。

誰聽過那古舊的陽春白雪?

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將它懸在樹梢,

為天籟之憑託——

但曾一度諦聽的飄逝之音。

而斷裂的吳絲蜀桐,

僅使人從弦柱間思憶華年。

2、作品簡介:2023年春天,留學法國的戴望舒由巴黎返國,他失去了昔日的愛情與初戀情人——友人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在失戀的沉哀中他尋找新的溫馨,不久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相戀並結為伴侶。

在這首詩裡,戴望舒以一個詩人的敏感,從秋夜感覺身體表面的冷想到心的冷。心就是琴,「斷裂的吳絲蜀桐」就是一顆受傷的心,雖然心已受傷,但心卻未死,它還抱有希望,「從弦柱間思憶華年」。這首詩是戴望舒從感情挫折中引發遐想,有感而作,屬於他中期從象徵詩向現實主義詩作轉型的代表作。

《秋夜思》收入2023年2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的詩集《災難的歲月》

3、作者簡介:

戴望舒(2023年11月15日-2023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縣(今杭州市餘杭區)人。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

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2樓:mm白素貞

戴望舒的詩歌《秋夜思》 寫於2023年7月6日,後收入2023年2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的詩集《災難的歲月》(這本詩集是戴望舒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

全詩內容如下:

誰家動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聽鮫人的召喚,

聽木葉的呼息!

風從每一條脈絡進來,

竊聽心的枯裂之音。

詩人云:心即是琴。

誰聽過那古舊的陽春白雪?

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將它懸在樹梢,

為天籟之憑託——

但曾一度諦聽的飄逝之音。

而斷裂的吳絲蜀桐,

僅使人從弦柱間思憶華年。

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

2023年春天,留學法國的戴望舒由巴黎返國,他失去了昔日的愛情與初戀情人——友人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在失戀的沉哀中他尋找新的溫馨,不久與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相戀並結為伴侶。

在這首詩裡,戴望舒以一個詩人的敏感,從秋夜感覺身體表面的冷想到心的冷。心就是琴,「斷裂的吳絲蜀桐」就是一顆受傷的心,雖然心已受傷,但心卻未死,它還抱有希望,「從弦柱間思憶華年」。

這首詩是戴望舒從感情挫折中引發遐想,有感而作,屬於他中期從象徵詩向現實主義詩作轉型的代表作。

戴望舒有哪些詩歌比較短,三首

3樓:墨兮花開如常

《我思想》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萬年後小花的輕呼,

透過無夢無醒的雲霧,

來震撼我斑斕的彩翼。

4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都不像,不是我想要的,我是耀三首詩,三首詩誒

5樓:匿名使用者

白蝴蝶給什麼智慧給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開了空白之頁,

合上了空白之頁?

翻開的書頁:

寂寞;合上的書頁:

寂寞。夜行者

這裡他來了:夜行者!

冷清清的街道有沉著的跫音,

從黑茫茫的霧,

到黑茫茫的霧。

夜的最熟稔的朋友,

他知道它的一切瑣碎,

那麼熟稔,在它的薰陶中,

他染了它一切最古怪的脾氣。

夜行者是最古怪的人。

你看他在黑夜裡:

戴著黑色的氈帽,

邁著夜一樣靜的步子。

我思想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萬年後小花的輕呼,

透過無夢無醒的雲霧,

來振撼我斑斕的彩翼。

6樓:匿名使用者

《在天睛了的時候》在天晴了的時候,請到小徑中去走走: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炫耀著新綠的小草,一下子洗淨了塵垢;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試試寒,試試暖,然後一瓣瓣地綻透;抖去水珠的鳳蝶兒,在木葉間自在閒遊,把它五彩的智慧書頁,曝著陽光一開一收。到小徑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時候:

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涉過溪流。新陽推開了陰霾了,溪水在溫風中暈皺,看出門成移動的暗綠——雲的腳跡——它也在閒遊。

7樓:匿名使用者

dsfxfxfx

ftfgd

方大同的投入力度大了!

8樓:愛風雪飄飄啦

呆vision運太長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翻翻自己的語文書,或者看看四年級下冊的書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天晴了的時候,語文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天晴了的時候四年級下冊第12課

12樓:匿名使用者

吧唧吧唧哄。!!!!!!!!!!!!!!!

戴望舒的《雨巷》哪年寫的﹖

13樓:山海軒

2023年

寫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於2023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富於**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

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聖陶先生稱讚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14樓:解憂

寫於2023年夏天。

《雨巷》寫於2023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之後。詩人時年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

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夜坐聽風,晝眠聽雨」,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可生活貧乏,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綵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個性的輕柔、憂鬱和時代的重壓,使《雨巷》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15樓:匿名使用者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於2023年夏天。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

16樓:風瀲雪痕

《雨巷》,作者戴望舒,作於2023年夏。

戴望舒的《雨巷》寫作背景

17樓:唯愛唐七

《雨巷》寫於2023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之後。

詩人時年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夜坐聽風,晝眠聽雨」,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

可生活貧乏,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綵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個性的輕柔、憂鬱和時代的重壓,使《雨巷》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18樓:俞俞學院

戴望舒《雨巷》的寫作背景如下;

《雨巷》寫於2023年夏天,也就是在血腥的「四一二」大**之後。

但是詩人年僅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於彷徨迷惘,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以及「夜坐聽風,晝眠聽雨」。

詩人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可生活貧乏,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因此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綵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

個性的輕柔、憂鬱和時代的重壓,促使《雨巷》的誕生,使之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19樓:匿名使用者

「雨巷」:

簡介寫作背景,《雨巷》產生的2023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彙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在這裡,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實及內心的苦悶迷茫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雨巷——黑暗而沉悶的社會大環境與內心苦悶的小環境) 戴望舒是20 世紀30 年代現代詩派獨具特色、頗有影響的詩人,是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左聯成員,曾被日本憲兵拘捕入獄,曾對大革命寄以美好的願望。因發表《雨巷》,人們稱他為「雨巷詩人」。

詩人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隱居鄉下時寫的,《雨巷》可視為此時他的代表作。它在低沉的氛圍裡抒發了沉重的情緒。..它的深層含義表現的是詩人對愛情、理想、光明等美好事物有所追求而不可得,對黑暗統治有所不滿又無可奈何的愁苦心境與幻滅情緒。

」《雨巷》的主題範圍是:「詩人抗戰前的詩,天地狹小,十分之九訴說的是個人的心靈,充滿尋夢者的恐怖、茫然與悲哀,瀰漫著萎靡灰暗的情調,有很濃的傷感氣。主題是通過青年詩人「我」失戀後的企盼、惆悵與失望,表達了「大革命失敗後一部分知識分子追求理想而不可得、對現實不滿又無可奈何的情思。

20樓:紫曉綠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當時**《**月報》編輯的葉聖陶收到這首詩以後,說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贏得了「雨巷詩人」的稱號。展讀《雨巷》,我們被引進了一種夢幻曲般的朦朧飄忽的境界,全詩以其優美低沉徐緩的曲調,抒發了詩人極端的憂愁和追求無著的失落之情。

它是詩人美麗憧憬與虛幻追求的藝術顯現。這首詩中的「我」,是一位沉醉於感情追求的青年,他常常孤身一人,彷徨在江南悠長的雨巷,等待著一位姣好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是一個美麗的形象,但同時又被詩人賦予愁苦的色彩。

她的內心充滿「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然而又終於從身邊飄然而過,令我失望,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是個夢,難以覺察,不可捉摸,「他」就是這樣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著、追求著……但「我」無能為力,只有無限的惋惜,只能遠遠地目送「她」「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最後,在「雨的哀曲裡」,「她」的一切,統統像輕煙薄霧似的消失在朦朧之中,一去不返。只留下「我」的追求無著的惆悵,「我」的絕望地嘆息,從而使本已低沉的詩的基調進一步蒙上一層感傷的情緒,更加悽清和愁怨。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悲劇感和孤獨感,因為他所期待的象徵著理想的美麗姑娘只是一個像夢一樣的朦朧的形象。由於抒情主人公的吟唱和含有象徵意義的姑娘的形象,都與一個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的詩歌意象(悠長而寂寞的雨巷)緊緊相扣,這就使得全詩從內容到形式都染上了象徵派詩歌的風格特點。然而,由於詩中傳達出來的那些感情體驗是以真實的日常生活的細節做底子的,因而該詩又擺脫了象徵派詩歌(如為戴望舒所崇敬的法國詩人威爾倫的作品)常有的不可捉摸的神祕意味。

《雨巷》中那陰暗狹窄的小巷,連綿不斷的雨絲,是江南小鎮梅雨時節司空見慣的普通景色,可是詩中出現的「撐著油紙傘」的「我」和「一個結著愁怨的姑娘」卻並非真實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這些並非實指的虛幻的形象,既清晰又朦朧,既明快又深沉,隱隱約約,若有若無,使讀者深切領悟到詩人飄忽不定的愁悶和徒勞追求的空虛孤寂之情。除了受到象徵詩歌藝術的影響,《雨巷》借鑑中國古典詩詞藝術的痕跡也很明顯。"春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是南唐中主李王景的名詞。

戴望舒吸收了舊詩詞中描寫愁情、創造意境的方法來表現悵惘傷感。

《雨巷》在**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詩共七節,每節六行,每行長短不等,押韻的位置長短不等,但間隔有致,一韻到底。特別是詩人十分巧妙地運用了詞語的重迭、音組的停頓和反覆拉長了詩的節奏,構成了一種迴盪往返、攝人心魄的**旋律,「雨巷」、「悠長」、「姑娘」、「芬芳」、「惆悵」等詞在韻腳中一再重複,更傳達出一種流動著的情緒,一種低迴而迷茫的感覺。

戴望舒的《雨巷》哪年寫的戴望舒的《雨巷》寫作背景

1927年 寫作背景 雨巷 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 雨巷詩人 的雅號。這首詩寫於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於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於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後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 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

戴望舒雨巷是講的什麼戴望舒的雨巷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雨巷 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於政治風雲激盪 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雨巷 中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徵性的意象。分別比喻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徵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

戴望舒《雨巷》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戴望舒的《雨巷》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通過描寫狹窄陰沉的雨巷 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帶著期待的情懷。作者簡介 戴望舒 1905年11月15日 1950年2月28日 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後曾用筆名夢鷗 夢鷗生 信芳 江思等。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 翻譯家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