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閣下先幫我們翻譯一下這句中國土話
2樓:莪似一隻羊駝
do not do ten nine
= =傳統中式英語
生日是做九不做十的嗎?
3樓:南邕
民間確有習俗,過生日逢九就
做的…並且"做九不做十",即:做49,不做50;做59,不做60;做69,不做70;如此等等…
「過生日」也稱「做壽」,區別無非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祝壽方式而已,北方多是「四十不做壽,做九不做十」的習俗…
做壽一般是指過了50歲過生日才稱做壽(半百壽),特別是滿「九」之年,如59週歲時虛上一歲即做六十大壽(花甲壽);69週歲時虛上一歲即做七十大壽(古稀壽),這些「花甲」壽和「古稀」壽格外受到重視。另外,還有較少見的杖朝壽(八十歲,舊時指八十歲的老人可拄杖上朝)、米壽(八十八歲)、凍梨壽(九十歲)、期頤壽(百歲)、茶壽(一百零八歲)和雙甲子壽(一百二十歲)等等…
有人查得明代王臨亨撰《粵劍編》書中寫到:"粵俗賀壽不賀齊年,而賀齊年之後一年.其說曰:
'十者數之終,故不賀;一者數之始,故賀.'似理勝可從.""齊",整也.
"齊年"即整年,也即整50,整60,整70,等等..古代廣東人做壽做一不做十,是因為十是"數之終",就是說,十是"到頭了".假如做壽做整50\60\70等,會被認為"到頭了",會被認為不吉利.
"做九不做十"可能也是這個道理.而且九有久之義.古人、今人都喜歡九這個數字…
《黃帝內經素問》曰:「天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4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有一種說法,男不做三十,女不做四十。也就是說,除了這些大生,基本上其他的都是可以的。一般超過五十歲不管男女,都是做9不做10也就是做上不做滿。
但是小孩子一般都是做滿。其實這只是一種風俗,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如果硬要說有什麼講究的話,也就是人們的美好願望而已。希望長久吧
5樓:四季離索
民間的說法是:女做九,男做一。就是女的一般是逢一的時候過生日,如59,69,79,89.。。。男的是61,71,81,91,。。。
6樓:匿名使用者
我沒聽說過,不知道你說的是週歲還是虛歲?
生日是做九不做十的嗎?
7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年輕人過生日不講究,老年人就得講究一些了。老人把生日叫壽辰,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這麼叫,壽分三種:上壽,中壽,下壽。
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也就是說你最少要有六十歲才能為自己作壽,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稱為壽辰。為自己作壽的人還有一個稱呼叫壽星,這裡壽星又有兩種,一種完全和生日無關,是古代記載日曆的一種方法,具體見於《漢書·呂歷志》,以十二生辰二十八宿為角,亢二宿,以天枰為壽星。
另一種壽星又叫老人星或稱南極老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壽星了,為民間神話中司長壽之神,其典型扮像為一白鬍子老頭,手捧仙桃,身邊有鹿鶴相隨,後來也把作壽之人稱為壽星。
生日對一個人很重要,它是一個人的個人編年史。現在都採用公元紀年,那麼公元零年也可看作是人類歷史的生日,古代年號的起始年也可看作是某一朝代某一皇帝執政時的生日,某某年被稱為康熙幾年,雍正幾年,其實對一個人來說,你的生日也就是你的一個個人紀年,比如你叫某某某,今年二十歲,你完全可以把今年叫作某某某二十年而不用公元几几幾年,你每過一次生日,在三十歲前意味著你又長了一歲,三十歲後意味著你又老了一歲,六十歲後意味著你又「壽」了一歲,這種意味深長的暗示正是生日給你的最大意義。
祝壽文化;
一、關於慶壽壽,是生命在時間上的概念,是生命長久之稱。根據人體新陳代謝的規律,六十歲以上才可稱為壽。
二、慶壽的功能;
1、慶壽禮儀是體現人類自身尊嚴和價值所在;
2、慶壽禮儀是尊老敬賢的美德,在家族、社會的體現;
3、慶壽禮儀是對老人在家族、社會存在價值的肯定;
4、慶壽禮儀是表彰被祝賀者的既成業績,樹立典範。祝賀者有感恩戴德之意,從這個意義上講,慶壽是人生一種榮典,對晚輩則是一種教育;
5、慶壽活動是一種人生樂趣,一種精神、物質享受。
三、慶壽時間生辰俗稱「生日」,即人所誕生的日子,但根據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年齡不同,有不同提法。慶祝生辰各地方的情況也不一,自明清以來,按北京的風俗習慣,有「慶九」、「慶十」之分,即男不慶九,女不慶十。給男人慶壽用「十」的整數,每十歲為「一秩」也叫「一旬」。
給女人慶壽則提前一年,如五十歲生日在四十九歲時慶祝,稱為「四秩晉九」。在江南一帶則流行做壽慶「九」不慶「十」的風俗。所謂「慶九不慶十」是說做壽不逢十,要提前一年逢九做,此習俗據傳與《三國演義》六十九回裡的「趙顏借壽「的故事有關。
趙顏壽數本應十九歲,神卜管輅占卜以後,為其出謀借壽,主管生的南鬥星君在趙顏的生死薄上「十九」之前加了個九字,竟讓他活到九十九歲。也有說法是「做九不做十」是因為「九」與「久」同音,有長久之意,十則「十全為滿,滿則招損。」
8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做10晒,我們是受教育的人
9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習俗是男的做滿,也就是滿十做生;女的做進,也就是進十,實際是你說的九。十年做一次大生,還是有必要的,十年一個大慶嘛,留下一些紀念也未嘗不可?
俗話說:做生日做九不做十,請問這個九指的是虛歲還是週歲?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做10指的是虛歲九歲,實足年齡是九。
11樓:匿名使用者
老百姓都是指的虛歲,
古人做壽做九不做十,是指虛歲逢九還是實歲逢九
12樓:靜聽丨花開花落
古人一般都是以虛歲來計算年齡的,也就是剛出生那天就是一歲,所以是虛歲逢九的,望採納!
古代中,生日怎麼說?
13樓:匿名使用者
1、老人的生日叫「壽辰」,但是要稱為「壽辰」,至少要到60歲,擺壽宴,吃長壽麵,接受家人的祝福。
2、生辰:有生之日,生日。生辰八字在舊時中國民俗中應用廣泛,特別在舊時訂婚時,男女雙方要把各自的生辰八字寫在庚貼上互相交換,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
3、誕辰:誕生的時辰,即出生的時間。現在一般是對所尊敬的人,說「誕辰」。
14樓:喵喵喵
古代生日:一般用生辰、誕辰、華誕等。
1、誕辰:讀音為dàn chén,意思是誕生的時辰,即出生的時間。現在一般是對所尊敬的人,說「誕辰」。
例如:當代 郭沫若在《洪波曲》第十五章一中所寫的:「這一天是孫中山的誕辰,我們在操場上還舉行了一個紀念會。」
2、生辰:讀作shēngchén,意思是有生之日,生日。生辰八字在舊時中國民俗中應用廣泛,特別在舊時訂婚時,男女雙方要把各自的生辰八字寫在庚貼上互相交換,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
例如:元朝李致遠 《還牢末》楔子:「今日是你嫂嫂生辰之日,我回家去與他遞一杯壽酒去來。」
3、華誕:讀作huá dàn,意思是對生日的美稱,虛浮,不實在。
例如:明史謹 《壽達夫次韻》:「螺杯獻酒逢華誕,鶴髮同筵敘舊情。」意思拿起酒杯一起慶賀生日,看到白髮蒼蒼同桌人一起重溫舊日情分。
擴充套件資料
生日的發展歷史:
729年,唐玄宗在位的第17年,首次規定以皇帝的生日為官方節日,**放假一到三天,對罪犯施行大赦。這個節日的稱法很多,包括「降聖節」「千秋節」(字面意思是1000個秋天的節日;「千秋」約定俗成的意思是長壽,因此,千秋節就是長壽節)。
之所以叫「千秋節」,玄宗的生日在八月肯定是原因之一。玄宗晚期,他的生日又被更名為「天長節」。無論如何,「千秋」作為皇帝生日進入了語言。
當然,後來的皇帝時不時也會為因自己生日而設的假期取特殊的名字。
9世紀,日本僧人圓仁在日記中三次提到皇帝的生日(840、841、843年的六月十一)。宮廷準備「齋飯」(信眾為僧人提供的素食,主要在正午斷食以前食用)以示慶祝。
在宋代,寺廟需要在皇帝生日之前唱誦特定的**三十日,在某些特定時期,皇帝死後一週年的紀念日(周忌)也要設飯齋僧。
從唐代起,四月八日慶祝佛生日成為規矩,稱為「浴佛節」「佛誕」。如同圓仁所看見的,那一天,寺廟要設齋飯。
其他神靈的生日也要慶祝(比如二月二十五日老子生日),這些節日都是官方節日,但並未延續到宋朝。然而,在民間,人們仍然會在這些日子裡慶祝佛誕和老子生日。公元170年,每年兩次祭祀孔子成為制度。
唐代是首次提到按照生辰八字推算人生命運的朝代。因此,慶祝生日的習俗可能是隨著佛教的普及、在南朝時才進入中國,這是極有可能的(如今所見,首次提到為佛慶生的資料比首次提到為人慶生的資料早了400年)。
只有到了唐代,在皇室所樹立的榜樣影響下,慶生習俗才慢慢普及開來。正因如此,唐代以前的詩歌和信件中沒有慶祝生日的,絕非偶然。
在宋代,皇帝生日的名稱有「長春節」(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生日)、「壽寧節」「壽聖節」。「天壽節」是忽必烈汗的誕節名稱。
到清代,帝后生日最常用的詞語包括:萬壽聖誕、萬壽、萬壽聖節、萬壽節(皇帝生日);千秋節(皇后生日,有時也可以用於皇太后);聖壽節、聖節(聖誕節、誕聖節的省稱,皇太后生日)。
其他生日可以稱為「聖誕節」的歷史人物是佛祖、老子和孔子。17 世紀,「聖誕節」被用來翻譯慶祝耶穌**誕辰的節日。「聖誕節」還可以用於觀音等神祇的生日。
到帝國晚期,通常的做法是在位皇帝宣佈帝后的生日、慶典的時間和性質(這些生日一般會包括他父母的、他本人和皇后的,以及孔子的),這些日期會被納入法令。
在清代,遇有皇家生日,**們必須穿朝服,停止公務和刑罰,並齋戒。此外,屠宰牲畜(和唐代一樣)也是禁止的。皇帝的逢十生日,特別是六十生日,會舉行盛大奢華的慶典。
與皇帝關係密切的**會從各地趕往京城參加慶典,甚至退休**也不例外。其他**要進賀表。人們紛紛送上鉅額的錢財和奢華的壽禮。
清代的宮廷畫和木板畫冊中生動地刻畫了康熙皇帝六十大壽時(1713)的公共遊行隊伍,以及乾隆皇帝八十大壽時(1790)仿照前者的場面,見naquin(2000,349—351)。
1761 年,為了慶祝母親的六十大壽,皇帝舉行了精心準備的儀式,包括在藏傳佛教寺廟真覺寺(五塔寺)的貢獻。這些也都以卷軸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到這個時候,皇帝不僅要赦免罪犯,還要蠲免拖欠的賦稅,這已經成為通常做法。皇后、皇太后的逢十生日也會舉行大型慶典。康熙皇帝開始在祖母生日時抄寫經卷獻給她,後來的皇帝繼承了這種做法。
15樓:
古代生日:一般用生辰,誕辰,華誕等。具體解釋:
誕辰:讀音為dàn chén,意思是誕生的
時辰,即出生的時間。現在一般是對所尊敬的人,說「誕辰」。例如:
(1)、當代 郭沫若在《洪波曲》第十五章一中所寫的:「這一天是孫中山的誕辰,我們在操場上還舉行了一個紀念會。」
(2)、清朝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二·事叔至孝》:「一日,值叔誕辰,大集親戚上壽。」意思是一天,遇到叔叔生日,親戚聚集為他賀壽。
生辰:讀作shēngchén,意思是有生之日,生日。生辰八字在舊時中國民俗中應用廣泛,特別在舊時訂婚時,男女雙方要把各自的生辰八字寫在庚貼上互相交換,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例如:
(1)、元朝李致遠 《還牢末》楔子:「今日是你嫂嫂生辰之日,我回家去與他遞一杯壽酒去來。」
(2)、《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伏夫人昝雙仁墓誌》:「生辰既促,幽路未央。」意思是: 生日(忌日)已經臨近了,幽暗的路沒有盡頭。
華誕:讀作huá dàn,意思是對生日的美稱,虛浮,不實在。例如:
(1)、明 史謹 《壽達夫次韻》:「螺杯獻酒逢華誕,鶴髮同筵敘舊情。」意思拿起酒杯一起慶賀生日,看到白髮蒼蒼同桌人一起重溫舊日情分。
(2)、晚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前月老伯母華誕,本當就來叩祝。」
英文翻譯 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用英語怎麼說?!
我是中國人 英文翻譯為 i m chinese 或者 i m a chinese man 例如 1 我叫彼得,我是中國人。my name is peter and i am a chinese man.2 我是中國人。我來自北京。i m chinese.i e from beijing.i m a ...
在英國出生的中國人英語怎麼翻譯呢是british borned chinese嗎似乎不對
american born chinese 指 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 簡稱abc 對應的 british born chinese 指 在英國版出生的中國人 簡稱bbc,呵呵。這在英文裡已權經是固定的詞彙了。您可以去weiji百科搜一下 british chinese 的詞條,裡面有更詳細的解釋,連結...
不會說英語的中國人和不會說漢語的外國人是怎麼交流的
用他們都會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啊。比如日語 俄語等等。你這個是不是腦筋急轉彎啊!可以書面交流吧!呵呵!最開始在中國沒人的會說英語,那麼中國人是怎麼和外國人交流的?怎麼做翻譯呀?如題 謝謝了 就和嬰兒學bai說話的道理是 du一樣的 開始的zhi 時候都是不會說話,先dao看手語呀,之後慢專慢的聽,慢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