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其實並不存在,那麼他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麼用意

2021-05-15 00:07:49 字數 6263 閱讀 2445

1樓:sunny桉藍

作者的這一復

社會理想制是對當時黑暗bai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du反映了人zhi民擺脫壓迫dao、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表達一種對官場黑暗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那種怡然自得、恬淡舒適的嚮往.

桃花源記經常考得題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令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b.①遂與外人間隔 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c.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②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d.①停數日,辭去 ②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話後,雖「嘆惋」但仍想繼續在桃花源裡生活的一句話是 。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

二、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的含義。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 (2)悉如外人 ( )

(3)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 )

2.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彷彿若有光 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譯文: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譯文:

4.「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中人們 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 。

5.世外桃源寄託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 答:

。三、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 (10分)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乙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甚親朋好事,或載酒餚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節選自《晉書》)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絃與琴徽,琴徽即琴絃音位的標誌。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2分)

⑴漁人甚異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穎脫不羈 ( ) ⑷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 )

2.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3. 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絃,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3分)

答:4.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譯文:

⑵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譯文:

四、讀下面文言文。(17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譯文:(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分)

答:3.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並不存在。那麼,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麼用意呢?(3分)

答:加油呀

一定要考好 我頂你哦o(∩_∩)o哈哈~

3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

一、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令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b.①遂與外人間隔 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c.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②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d.①停數日,辭去 ②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話後,雖「嘆惋」但仍想繼續在桃花源裡生活的一句話是 。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

二、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的含義。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 (2)悉如外人 ( )

(3)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 )

2.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彷彿若有光 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譯文: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譯文:

4.「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表現了桃花源中人們 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 。

5.世外桃源寄託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 答:

。三、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 (10分)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乙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甚親朋好事,或載酒餚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節選自《晉書》)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絃與琴徽,琴徽即琴絃音位的標誌。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2分)

⑴漁人甚異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穎脫不羈 ( ) ⑷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 )

2.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3. 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絃,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3分)

答:4.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譯文:

⑵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譯文:

四、讀下面文言文。(17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譯文:(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分)

答:3.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後,仍想繼續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為什麼不願離開?(3分)

答: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並不存在。那麼,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麼用意呢?(3分)答:

《桃花源詩》的全文翻譯,陶淵明《桃花源詩》的全文翻譯

翻譯 秦王 亂綱紀,賢士紛紛遠躲避。四皓隱居在商山,有人隱匿來此地。往昔蹤跡消失盡,來此路途已荒廢。相喚共同致農耕,天黑還家自休息。桑竹茂盛遮濃蔭,莊稼種植按節氣。春蠶結繭取長絲,秋日豐收不納稅。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雞犬互鳴吠。祭祀仍遵古禮法,衣裳沒有 式。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遊憩。草木花開知...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嗎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他那個時代是不存在的,陶淵明之所以會寫這個地方純碎是寄託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希望有一個這麼安靜的地方讓百姓可以幸福的生活,到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想要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是不太可能的。不過據現在發現說桃花源應該是存在的,它可能是陶淵明在遊歷的過程中進入到了一個這麼美好的地方。我們都...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重點詞,文言文《桃花源記》重點字詞解釋及翻譯

太元 公元376 396年,晉孝武帝年號。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共計21年。武陵 晉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一帶。緣 循,沿著。落英 墜落的花瓣 繽紛 繁多而紛亂的樣子。異 驚異,詫異。這裡的意思是 對 感到詫異 窮其林 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窮,盡。盡 盡頭。才 僅。才通人 僅容一人通過。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