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再見螢火蟲 讀後感
看多了宮崎駿的魔幻主義,還不知道他還有這種現實的作品。《再見螢火蟲》,又稱《螢火蟲之墓》,大一的時候就看過一個開頭,這次要不是某人向我推薦我估計還沒機會體驗宮崎駿的另外一面。
反戰,一個恆久的主題,帶來多少優秀的**、文字和影視?
**裡最讓我心疼的是兄妹倆從阿姨家搬出去後,妹妹身體逐漸虛弱的那段。無父無母的兩個孩子為了填飽肚子,準備自食其力,可是沒辦法,吃不飽。於是開始乞討,不成,又開始偷竊。
不知道吃了什麼不乾不淨的東西,身體垮了。
疼死我了。
除了濃重的感情路線之外,回頭冷靜看看,會發現這部**裡還有另外一個亮點——空間。
不得不承認宮崎駿是大師中的大師。影片開頭就是阿泰的死,但是全篇著重描寫了從媽媽的死到妹妹的死這中間的事件,突出的就是失祜的兄妹存活的艱難。妹妹死後,影片結束,沒說阿泰後來的生活,這絕對是大師手筆——留白。
留白是國畫中的術語,使觀眾有想象空間的作品才能更傳神、更有生命力。國畫大師、木匠高手、城建專家……到導演、作家都是如此。
動漫中能體現作者水平的還有一個:鏡頭的切換。本片作者一點也做的很好,開頭,從掉在地上的糖罐正式引出故事;離開阿姨家後,兄妹倆站在山坡上向下看,看到他們自己站在山洞口——意思說,他們從此定居在山洞中——這個不錯,自己看到自己,引出鏡頭的切換,牛啊!
2.巴黎聖母院 讀後感
每天花3個鐘頭看《巴黎聖母院》,終於在本月26日看完了。只有一個感覺,雨果和托爾斯泰一樣囉裡囉唆一大堆。說些你根本看不進去的東西。
但是他的故事非常戲劇性,又很像真的一樣,這個就非常喜歡。
雨果他嘛,用我的話是說:300頁的書,他也能寫到500頁去。那些多出來的,不是我一個人覺得多餘罷了。
在還沒看《巴黎聖母院》時,就問一位朋友這本書好看嗎?他直接回答:悶到死!
至於,那些東西值不值得讀,我可不太懂,我只是知道如果那些東西真的那麼重要的話,那麼市場上也就不會出現改寫版的《鐘樓怪人》了。也許是為了性急的讀者吧。
愛斯美拉達**會愛上腓力斯呢?這簡直就像硬來的一筆。事實上衛隊長救了吉卜賽女郎,可那時波希米亞人就跑掉了,連頭都不回。
(雨果稱這個為害羞吧)我呢,則是認為愛斯美拉達連對方是誰都不知道,只是從驚慌下快步逃掉罷了。然後,故事就說愛斯美拉達愛上腓比斯隊長啦。
格蘭古瓦也沒**斯美拉達,序不應該說他也**斯美拉達。要不然他最後也不會拋下她,而救了母山羊跑掉了。他對埃及女生的愛完全為零。
故事在後面有個懸案,就是為什麼敲鐘人卡西莫多會推副主教下樓。照我的看法是,國王派兵來鎮壓無賴漢時,卡西莫多就去小屋找愛斯美拉達,但是後者已經被格蘭古瓦和副主教帶走了。後來他想起只有一個人有鑰匙,那就是副主教,又在後來看到他看著絞刑臺那邊的愛斯美拉達,還笑了起來。
卡西莫多料想到是副主教逼害愛斯美拉達的,所以這時一把——讓他見鬼去了。
整本書陰陰沉沉的,一直籠罩著不安的氣息。我個人認為好看的部分是這幾點:格蘭古瓦被無賴漢們捉去時的情節、坐關婆的身世、攻擊聖母院(這個當然好看)、母女相認後,為保護女兒和軍官們狡辯,到女兒被拉到絞刑架,母親被摔死。
最後當然是我剛才說的,卡西莫多一把將克洛羅副主教從聖母院推下樓。最痛苦的是,愛斯美拉達的死刑是因為殺死腓比斯,而腓比斯還活生生,到最後還是因為他的聲音導致埃及女人禁不住叫喚他而露出馬尾來,才讓軍官們倒轉回來,捉拿要人的。
精彩的時候,非常精彩,但只是很短暫。還有一點就是雨果的詩才,他描述一些東西時,像很容易就找到一些比喻來,而這比喻又顯露出浪漫風格,這點很佩服。有一點是愛斯美拉達在唱歌,突然被人喊罵,他寫"鋸子割斷了天使的琴絃"(如果沒記錯的話),這不是很高超嗎?
就像巴爾扎克有拿手的批判語句,他有拿手的浪漫手法。
參考資料
3.家 讀後感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
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
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
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
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覺新的悲劇
覺新是巴金先生筆下的《家》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一個個性極其鮮明的人物。巴金先生也曾說:「我應當在覺新身上花費更多的筆墨。
」可見,覺新這一人物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以及其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簡單分析一下覺新這一人物形象。覺新這個人物可以分作兩個階段來看。第一階段是他從小直至中學畢業。
這一階段的覺新,還沒有感受到命運的殘酷,而且又是那樣的出眾。「他生來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聰穎,在家裡得著雙親的鍾愛,在私塾得著先生的讚美……他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在中學裡他是一個成績優良的學生……他對於化學很感到興趣,打算畢業以後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學裡去繼續研究,他還想到德國去留學。」他在一番順境中成長,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正如書裡所寫:「他的腦子裡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為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
」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民將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走上人生的坦途。
可是命運卻在此時跟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他的未來從此改變。從中學畢業開始,覺新步入了他人生的第二階段。僅僅因為長輩間在麻將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婚。
而這段婚姻竟是由抓鬮來決定的,如此荒唐的做法改變了他的一生。出國留學也隨之化為泡影。接著他在父親的安排下過上了大少爺應有的生活,也開始承擔起了大少爺應負的責任。
他不是隻知道吃喝享樂的****,而是在父親去世後努力撐起這個家,雖然他的肩膀還是那樣稚嫩,可是他已被剝奪了青春。他必須要面對的大家族裡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箭便開始向他射來。
」「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鬥爭,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開始的他並沒有選擇沉默,「他憤怒,他奮鬥,他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的。然而奮鬥的結果只給他招來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
」他的鬥爭毫無結果,反而會把他拖得更加疲憊。於是他選擇敷衍家人,「他犧牲了一部分時間去討她們歡心,只是為了想過幾天安靜的生活。」他苟且度日,把曾經的夢想拋棄,直到有了孩子,他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可是,無法迴避的是,他還要在那個大家族內周旋。他採取「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其實這並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複雜的家族鬥爭中所作出的無奈之舉。而覺新的悲劇正是在這種種無奈中。
覺新的悲劇不是他一個人造成的,而是由整個家族和社會造成的。
首先,覺新的自身原因。他在面對事情時過多地選擇了逃避、忍耐、順從。即使是犧牲自己和所愛的人,也要去遵從舊傳統。
為此,他出國留學的夢想破滅了,他心愛的梅嫁與他人,最終他深愛的妻子也因此慘死郊外,連在她臨死前二人都沒能見上最後一面。覺新曾感嘆:「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只有犧牲的資格。
」可是,他那毫無原則的苟且順從,犧牲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有別人的幸福甚至性命。這完全是懦弱的表現。「他不說一句反抗的話」,如果說是出於無奈,那麼「沒有反抗的意思」 則完全是因為他性格的懦弱,懦弱到毫無疑義的聽從著家人的擺佈。
覺新的悲劇,他自己的懦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家族原因。第一,覺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裡的長房長孫,他從一出生便註定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
他是整個家族的未來,他承載著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個生活的中心,他的一切都要以家族為重。因此,他很難把視野投向整個社會,也就不會針對社會弊端做出抗爭。
這一特殊地位註定了他不能像覺慧那樣激進,不能勇敢地做出反抗。第二,覺新的思想根源。這一點是由第一點衍生而來的。
作為一個封建大家庭的長子長孫,他自然被寄予了厚望,接受良好的教育,當然這教育也是封建倫理的教育。儒家思想的孝悌觀念自然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裡。這也在思想上給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鎖。
在他的思想裡他已不是簡單的為自己而活,他活著就是為了整個家族。它完全是封建禮教的奴隸。恪守著長房長孫的規矩。
他完全成了一個傀儡,被人玩弄,任人擺佈,沒有思想也沒有靈魂。
最後,社會原因。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註定走向腐朽和墮落。家族的逐漸腐化令覺新認識到它所嚴格遵守的舊傳統再也無力支撐起這個家,現實的巨大壓力使覺新變得迷茫不知所措。
他始終認為封建秩序是不可動搖的,因而在紛亂的境況中他只有選擇墨守。
覺新是處在新舊制度之間的人,矛盾的境遇也造成了他矛盾的人格。
覺新從小接受的是傳統封建禮教的思想,是完全從他的祖父、父親身上繼承下來的。同時他又處在社會轉型的時期,與弟弟們一起如飢似渴的閱讀進步刊物。「每天晚上,他和兩個兄弟輪流的讀這些書報,連通訊欄也不肯輕易放過。
他們有時候還討論這些書報中所論到的各種問題。」他的思想雖不如覺民覺慧激進,被稱作「劉半農的『作揖主義』的擁護者」,也常說自己「喜歡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可他的思想畢竟超越了封建禮教的範圍,是一大進步。而且他這樣又能夠「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
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他正是在這種矛盾當中尋找理想與現實的交叉點。或許只有在這時他才能找回那顆年輕的心,自己才不至過早的老去。
覺新最大的悲痛莫過於兩位至愛的人的離去。
當他來到梅的床前,看著她「安靜地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閉著,頭髮飄散在枕畔,瘦削的臉像紙一樣地白」,他心中會是怎樣的滋味?悲哀?悔恨?
痛心?可這所有的一切都無濟於事,無論什麼都已無法挽回那隕落了的年輕的生命。寂寞的荒廟中又有誰能陪伴那孤獨的生命?
當瑞珏的聲聲苦叫從窗裡飛出,闖進他的耳朵,他又是怎樣的心情?一扇破舊的木門最終使他們陰陽兩隔,至死都沒能見上一面,在門外狂吼的他又是怎樣的痛苦?那兩扇破舊的木門最終「攔住了最後的愛」。
直到此時,覺新才悔悟到:「真正奪去了他的妻子的還是另一種東西,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教,整個迷信。這一切全壓在他的肩上,把他壓了這許多年,給他奪去了青春,奪去了幸福,奪去了前途,奪去了他所愛的兩個女人。
他現在開始覺得這個擔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掙扎。
」這如果說算作思想上的覺悟的話,那麼他幫助覺慧離家便可稱作是將這一覺悟付諸實踐。他是真切的感覺「這個家需要一個叛徒」,真切希望這個腐朽家族的改變。
覺民這一典型形象揭示的是懦弱的個人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飽受煎熬和摧殘,最終葬送自己及他人的幸福的悲劇。他與覺慧構成鮮明的對比,也讓人們看到了在新舊時代交替的背景下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矛盾。
4.安娜之死
哦,香雪
讀送東陽馬生序的讀後感以上多來幾篇謝謝
題記作文一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沒有書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別人借書看,依然做到了遍觀群書。相較之下我們的條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學成這樣,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麼!環境的優越與否壓根不能構成學不好的理由。試想一下,同一個時代的人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學習條件好麼,不是也...
要寫文章的讀後感,怎麼寫啊,要寫一篇文章的讀後感,怎麼寫啊
第一,要研讀原文。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主旨有較深刻 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第二,確立感發點。既是文章的理論基礎或中心論點,又是寫文章的 入手處 千萬馬虎不得。選好了這一 入手處 文章寫起來就會象開啟閘門的水,一瀉而出,使文章一氣呵成,前後貫通。不僅感動...
這篇文章的讀後感,,百度的也可以,急要哦親
我也不想白寫,嗯哼,這則寓言告來訴我們驕傲是沒源有好下場的。有些人雖然擊敗過比自己強大的人。但是也會被比自己弱小的人擊敗,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 能人後面有能人。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會得到懲罰。最終會落到和蚊子一樣的下場。在我平時的學習中.我的數學成績一直不是很穩定.有時候能考出全班矚目的名次,有時又只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