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吊墜和黑繩之間怎樣打結

2021-05-23 06:48:11 字數 5893 閱讀 9962

1樓:

工具:吊墜繩、吊墜飾品、吊墜配珠、小銅絲、火機、鑷子、剪刀。

吊墜和繩子打結方法如下:

1、拉鬆吊墜繩上的穿孔。

2、用吊墜繩單向穿過吊墜的孔。

3、用吊墜繩(雙線)穿過配珠。

4、將兩線交叉穿過吊墜繩的小孔。

5、交叉穿好後拉緊,留點空隙。

6、將左(a)繩拉到右(b)繩下方。

7、將b繩從a繩的下方穿過左邊的圈圈。

8、從反方向按第6、7步驟操作結第二個繩結(一般一共結三個繩結)。

9、分兩次剪掉兩邊的繩,繩頭不能剪太短。

10、剪掉後,用火機燒短繩頭,用手壓實。

11、這樣,吊墜綁繩子打結完成了。

2樓:紙墨成殤

**吊墜和黑繩之間打結的方法步驟:

準備工具:打火機,繩子,吊墜。

1、用打火機點燒吊墜繩子上用做穿孔的兩端線頭,使其平整,不會輕易脫線。

2、將吊墜繩子從吊墜的正面穿孔穿過,然後注意吊墜孔與繩頂端保持1釐米左右的距離。

3、吊墜正面朝上,將吊墜繩分開,1號繩和2號繩互綁,並且輕輕拉緊繩子兩端,如圖左下角小圖的樣子。

4、將吊墜翻過來,背面朝上,按照步驟3的互綁方式打結,並且將繩子輕輕拉緊,如圖右下角小圖的樣子。

5、吊墜正面朝上,按照步驟3-4進行重複打結。

6、重複三次以上步驟以後,即可得到圖6吊墜打結編法的樣子。

7、吊墜打結完成後,將多餘的繩端用剪刀迅速剪掉,保證剪後整齊。

8、最後用打火機點燒不平整的線頭,防止脫線使吊墜滑落。

9、這樣就完成了,效果如圖。

3樓:

1、用事先準備的打火機點燒吊墜繩子上用做穿孔的兩端線頭,並用手迅速將其擰成細絲狀(見圖,這裡要注意防止燙到手),然後用剪刀將繩端多餘不整齊的部分剪掉。

2、將吊墜繩子從吊墜的正面穿孔穿過(見圖),然後注意吊墜孔與繩頂端保持1釐米左右的距離(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要來預留長度)。

3、吊墜正面朝上,將吊墜繩分開,1號繩和2號繩互綁,並且輕輕拉緊繩子兩端,如圖左下角小圖的樣子。

4、將吊墜翻過來,背面朝上,按照步驟3的互綁方式打結,並且將繩子輕輕拉緊,如圖右下角小圖的樣子。

5、吊墜正面朝上,按照步驟3-4進行重複打結。

6、重複三次以上步驟以後,即可得到圖6吊墜打結編法的樣子。這時可自行選擇不再繼續打結。

7、吊墜打結完成後,將多餘的繩端用剪刀迅速剪掉,保證剪後整齊,主要不要剪過多或過少(預留1-2毫米左右)。

8、然後用打火機點燒繩子埠處,並按平繩子埠。

9、至此,此吊墜繩編法就完工了。

4樓:瀅瀅不離

1、用另一根繩在項鍊繩上打一個鈕釦結(先不要調的太緊);

2、然後穿上掛墜把繩頭從鈕釦結中間穿到上面(這時調緊鈕釦結);

3、然後再編一個鈕釦結(兩個鈕釦結挨在一起);

4、最後將兩根繩頭剪短、用火的熱度粘住、放入結中間(注意一定要粘住,否則結會散)。最後編成的形狀就像繩下面掛了一個小葫蘆,然後是掛墜。

中國傳統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5樓:水滴一滴一滴

一、來歷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援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特色

中國傳統服飾設計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民族服裝形象的設計提煉應該更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思維模式應為浪漫效能動的構思方式,具有敏銳的形象感知能力。

民族服裝的審美特徵較其他戲劇形式對更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與誇張是其最鮮明的特徵。

民族服裝的造型較其他戲劇形式對適應演員動作的要求更嚴格,對演員在大幅度動態的要求更高,表現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間。

6樓:匿名使用者

具有傳統民族形式的服裝。又稱民俗服。是民族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的反映,體現著民族心理素質。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特點1、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2、民族服裝形象的設計提煉應該更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思維模式應為浪漫效能動的構思方式,具有敏銳的形象感知能力。

3、民族服裝的審美特徵較其他戲劇形式對更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與誇張是其最鮮明的特徵。

4、民族服裝的造型較其他戲劇形式對適應演員動作的要求更嚴格,對演員在大幅度動態的要求更高,表現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間。

7樓:匿名使用者

年前沒有西方入侵……">假如,200年前沒有西方入侵……

引用以上鍊接,把中國傳統服飾的來龍去脈梳理一遍,希望有幫助。

200年前,西方入侵之前,華夏服裝一脈相承,留下了自然、簡約、流暢、一體化、以人為本、追求人的舒適感的服飾文化,留下了華夏五千年的時尚精神。

我們先來秒讀華夏五千年的服裝流行時尚。

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遼夏金元、明清,到近現代,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

文字太枯燥,上圖:

1、夏商周——衣裳之始:約2023年前,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華服裝的基本款。

2、春秋戰國——深衣出現:約2023年前,百家爭鳴,流行上衣下裳相連、上下分裁的深衣。

3、秦漢——內衣外穿:約2023年前,**分明的衣冠體系成型,褒衣大裙成為流行款。

4、魏晉南北朝——約2023年前,民族服飾大交融,上衣短小、下裙寬大的流行裝出現。

5、隋唐——約2023年前,面料和款式空前燦爛,長袍、短上衣加長裙成為流行款。

6、宋遼夏金元——約2023年前,再次民族大融合,形成官服、便服、傳統服三式,流行清新、自然、樸實、雅緻風。

7、明朝——約800年前,復古唐朝,寬大長衣、短衫長裙成為流行款。

8、清朝——約400年前,去裙著褲,馬褂、旗裝成為流行款。

9、西方入侵——200年前,西式的服裝沖垮了衣冠等級制度。

傳統的袍、衫、襖、褲、裙接受西方服飾影響,西裝、中山裝、長袍馬褂並行不悖。

而近40年前,意在表現人身形體的西方服飾文化輾軋全球,成為世界服飾文化主流,西式服裝成為主流行款。一眼掃完2023年的服裝流行款,發現滄桑也曾時尚,猶如婆婆也曾少女。

200年前,西方入侵之後,服裝風格180度轉變。

假如200年前沒有西方入侵,而是華夏民族繼續作為強國延續至今,中式服裝,會是什麼樣的呢?……

這是「尚華天」正在思考的問題。

現有的中式服裝特徵,基本都是「斷代史」,即,基本都是200年前的款式。

近200年,被西方入侵沖斷了傳承,斷代了,造成了200年的空白。

8樓:安菲爾德__王道

中國傳統服飾的特色在於:

一:善於表達形與色的含蓄:朦朦朧朧,藏而不露,隱漢寓意,給人以撩撥和審美的感受。

這種含蓄有時通過款式展現,有時表達通過造型、佈局、線條、等手段給人以整體和諧之美,以此表達深刻的設計思想。比如清朝的服裝,就演變成了後來的旗袍。

二:注重精細的藝術手法和工藝表現,大量採用刺繡、飄帶、符號和其他裝飾手法,表達豐富的想象力,以浪漫主義情調,達到觀念主義的效果。如紅樓夢,對王熙鳳的著裝刻畫的表現。

三:注重氣派穩重的氛圍效果,服裝的整體配合給人以秩序的諧美感,嚴肅端莊、美觀高雅,能起到烘雲襯月之效。如:中山裝的流行。

四:注重營造和平統一的氣氛。

自古以來,中國文化注重實際和應用,與之相適應的中國服飾文化則以倫理道理觀自律,因此命中註定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價值觀念是以情意為主線,以家庭人倫關係為中心的氛圍中,實現人際關係的和諧,求取社會長治久安,維持禮儀之邦的聲譽。

9樓:宸芙

嚴重的共五十六個民族的科

10樓:蝶舞天姬

【由來】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023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漢人、漢服、漢語、漢俗由此得名。

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佈法律效仿漢衣冠制度。

【特點】交領、右衽、繫帶

【作用】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教聖經《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

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

一、漢服的由來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援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

並創造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漢服的五大基本特點

(1)歷史性

雖然剃髮易服的暴力強制已經消失,漢服趨向於復興,但已不可能成為常服。因為,為了減少交流阻力,落後民族習慣於按發達民族的習慣改變外貌。

(2)傳承性

傳承性即漢服歷史具有傳承性。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漢服歷史的發展一直遵循著代代相傳,世世相襲的特點,這體現了漢服歷史發展的傳承性。

(3)多樣性與同一性

多樣性與同一性是指漢服款式的多樣性與漢服型制(或樣式)的同一性。作為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事物,漢服從來就不是一種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豐富多彩的款式體現了作為一種悠久的民族服飾應有的多樣性。雖然漢服歷來款式豐富,但漢服的基本形制(或樣式)「交領右衽,不用釦子,而用繩帶繫結」的特點卻是千古未便的,這就是漢服的同一性。

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是漢服的一大特色。

(4)完備性

完備性是指漢服自身內部體系的完備性。經過千年的發展,漢服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服飾了,它不但內部種類豐富,工藝考究,而且漢服的配飾也非常繁多而豐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漢服與傳統文化的相融性,漢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被視為正宗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且漢服本身就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漢服與傳統文化是和諧的一家。

三、漢服的作用:

漢服是服裝,還是漢族文化的體現

一根紅繩怎麼編掛墜項鍊怎麼打結紅繩編吊墜頭怎麼編編項鍊項鍊圖解

1 首先火烤繩子趁熱抽絲捏細,使其能穿過吊孔。2 然後將繩端一起穿過吊墜掛件孔。3 然後根據個人情況留下適當的綁紮長度,可以是1cm。4 然後將繩端開啟,繞到另一邊打一個結。5 再繞到另一邊打一個結。6 再次反向打結。7 如此一正一反打結,直到留下的繩頭長度。8 最後末端用打火機處理一下就完成了。這...

吊墜繩怎麼打結?可以輕鬆拉伸的,不用解疙瘩的那種,拉開可以戴到脖子上,再拉上繩就短了,是怎麼弄的呀

您好金剛結,蛇結,十字結,同心結等手鍊的編法都屬於中國結的技法在網上就不少 並茂的教授方法 以下資料參考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kjkjkjkjkjkjkjkjkjkjkjkj?吊墜繩怎麼打結?可以輕鬆拉伸的,不用解疙瘩的那種,拉開可以戴到脖子上,再拉上繩就短了,是怎麼弄的呀,可以打兩個密魯結,密魯結...

黑羊脂吊墜配什麼顏色繩好看

羊脂玉掛件是一種需要用到掛繩的一種飾品,其質感是可以通過掛繩來襯托的,這也是羊脂玉掛件的一種體現。所以很多朋友買了羊脂玉掛件之後就糾結用什麼繩好。對於羊脂玉掛繩的選擇,我們遵循兩個原則 外觀性搭配及質量有保障。羊脂玉掛件用什麼繩好。羊脂玉掛件用什麼繩好。首先要保證質量。否則由於掛繩斷了丟失了羊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