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季羨林(1911.8.6- )山東清平人。2023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2023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2023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
20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2023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直至現在)、系主任(至2023年);2023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2023年離職。202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2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他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詩《羅摩衍那》。
此外他還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2樓:小祕書長
季羨林先生簡介
季羨林先生生於2023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人。他上高中時即發表過數篇短篇**,2023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其間發表散文和譯文多篇。2023年,風華正茂的季羨林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
在德期間,他發表**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自己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2023年季先生回國受聘為北大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開拓我國東方學學術園地。2023年他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2023年後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還付出大量精力擔任行政職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多個重要的學術團體。
季先生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整合》、《東方文化整合》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3樓:匿名使用者
季羨林:生於2023年,山東清平(今臨清)縣人。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
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著名散文集有《天竺心影》、《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
關於季羨林的故事,寫一篇作文,善的終初100字
4樓:金老師家教中心
在採訪北大教授季羨林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關於他的真實故事。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揹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
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日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在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
這之後我又在醫院採訪了世紀老人冰心。我問先生,您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老人的回答簡單而感人:
是年老病人的狀況。 當時的冰心已接近自己...
季羨林的事蹟
5樓:選擇遺忘的海
解放後,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先後出版的德文中譯本有德國《安娜·西格斯短篇**集》(1955 年),梵文文學作品中譯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達羅》(劇本,2023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書》(2023年)、印度伽梨陀娑《優哩婆溼》(劇本,2023年)等,學術著作有《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2023年)、《印度簡史》(2023年)、《1857-2023年印度民族起義》(2023年)等。2023年2月,被任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2023年、2023年、2023年當選為第
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並以中國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東德、前蘇聯、伊拉克、埃及、敘利亞等國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幫"及其北大爪牙的殘酷**。
2023年復出,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東語系系主任,並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所長。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202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
2023年,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2023年,任中國文化書院 院務委員會主席。並曾以學者身份先後出訪德國、日本、泰國。
70年代後期以來擔任的學術回體職務有:中國外國文學會副會長(2023年)、中國南亞學會會長(2023年)、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 2023年)、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2023年)、中國語言學會會長(2023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2023年)、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2023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2023年)、中國作家學會理事(1985 年)、中國比較文學會名譽會長( 2023年)、中國亞非學會會長( 2023年)等。 2023年4月,《牛棚雜憶》出版( 2023年3月一 2023年 4月草稿,2023年 6月定稿)。
出版界認為"這是一本用血淚換來的和淚寫成的文字。這是一代宗師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
"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曾被「2023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之一
6樓:老公的妞
北京大學教授、96歲高齡的季羨林爺爺,一介布衣,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幾十年如一日著書育人,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忠實地守衛著傳統道德和漢語文明的燦爛星空,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美德的楷模和終身學習的典範。
季羨林先生簡介
季羨林先生生於2023年8月,山東省清平縣人。他上高中時即發表過數篇短篇**,2023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其間發表散文和譯文多篇。2023年,風華正茂的季羨林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
在德期間,他發表**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奠定了自己在國際印度學界的地位。2023年季先生回國受聘為北大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開拓我國東方學學術園地。2023年他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2023年後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季羨林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除了學術研究,季先生還是國內外公認的散文大家,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他還付出大量精力擔任行政職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多個重要的學術團體。
季先生曾任北大東語系系主任長達40年,為我國亞非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和科研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的東方學、敦煌學、比較文學、佛教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事業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貢獻卓越。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整合》、《東方文化整合》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
7樓:匿名使用者
季羨林的學術成就
綜合北京大學東方學系張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羨林的學術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個方面:(1)印度古代語言研究--博士**《〈大事〉渴陀中限定動詞的變化》、《中世印度語言中語尾-am,向-o和-u的轉化》、《使用不定過去式作為確定佛典的年代與**的標準》等**,在當時該研究領域內有開拓性貢獻;(2)佛教史研究--他是國內外為數很少的真正能運用原始佛典進行研究的佛教學學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語言的變化規律和研究佛教歷史結合起來,尋出主要佛教經典的產生、演變、流傳過程,藉以確定佛教重要派別的產生、流傳過程;(3)吐火羅語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緣經〉吐火羅語諸本諸平行譯本》,為吐火羅語的語意研究開創了一個成功的方法,2023年起即對新疆博物館藏吐火羅劇本《彌勒會見記》進行譯釋,2023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魯番地區新發現的吐火羅語a《彌勒會見記》發表研究**多篇,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欺人之談;(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國紙和造紙法輸人印度的時間和地點問題》、《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遊記》有些成分**於印度的論證,說明中印文化"互相學習,各有創新,交光互影,相互滲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編《大唐西域記校注》、《大唐西域記今譯》,並撰10萬字的《校注前言》,是國內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2023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東南亞,以及歐、美、非三洲和這些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畫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6)翻譯介紹印度文學作品及印度文學研究--《羅摩衍那》是即度兩大古代史詩之一,2萬餘頌,譯成漢語有9萬餘行,季羨林經過1o年堅韌不拔的努力終於譯畢,是我國翻譯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較文學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導恢復比較文學研究,號召建立比較文學的中國學派,為我國比較文學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8)東方文化研究一一從8o年代後期開始,極力倡導東方文化研究,主編大型文化叢書《東方文化整合》,約50o餘種、8oo餘冊,預計15年完成;(9)儲存和搶救祖國古代典籍--9o年代,擔任《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兩部巨型叢書的總編纂;(10)散文創作--從17歲寫散文起,幾十年筆耕不輟,已有80餘萬字之多,鍾敬文在慶賀季羨林88歲米壽時說:"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
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
80年代後期以來,季羨林對文化、中國文化、東西方文化體系、東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紀的人類文化等重要問題,在文章和演講中提出了許多個人見解和論斷,在國內外引起普遍關注。
季羨林先生的品格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
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老先生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季羨林先生備受關注的《病榻雜記》近日公開發行。
在書中,季羨林先生用通達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頭上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這三項桂冠的,他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本報特摘錄幾段季老的文字,看看這位96歲高齡的老人是如何對待罩在自己頭頂的燦爛光環的——
圖為季羨林和他心愛的貓。(資料**)
■一辭「國學大師」
「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
現在在某些比較正式的檔案中,在我頭頂上也出現「國學大師」這一燦爛輝煌的光環。這並非無中生有,其中有一段歷史淵源。
約摸十幾二十年前,中國的改革開放大見成效,經濟飛速發展。文化建設方面也相應地活躍起來。有一次在還沒有改建的北京大學大講堂裡開了一個什麼會,專門向同學們談國學。
當時主席臺上共坐著五位教授,每個人都講上一通。我是被排在第一位的,說了些什麼話,現在已忘得乾乾淨淨。一位資深記者是北大校友,在報上寫了一篇長文《國學熱悄悄在燕園興起》。
從此以後,其中四位教授,包括我在內,就被稱為「國學大師」。他們三位的國學基礎都比我強得多。他們對這一頂桂冠的想法如何,我不清楚。
我自己被戴上了這一頂桂冠,卻是渾身起雞皮疙瘩。
說到國學基礎,我從小學起就讀經書、古文、詩詞。對一些重要的經典著作有所涉獵。但是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功夫,因為我從來沒想成為一個國學家。
後來專治其他的學術,浸淫其中,樂不可支。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巨集觀上談一些與國學有關的自謂是大而有當的問題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國學知識並沒有增加。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借用京劇女角詞)!我連「國學小師」都不夠,遑論「大師」!
為此,我在這裡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上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
■二辭「學界泰斗」
「這樣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現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這個泰斗又從**講起呢?」
這要分兩層來講:一個是教育界,一個是人文社會科學界。
先要弄清楚什麼叫「泰斗」。泰者,泰山也;鬥者,北斗也。兩者都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東西。
體現團隊精神的小故事有哪些
1 今年11月13日,廣東女籃主場迎戰福建隊時,專門在主場進行了關愛殘疾青少年的活動,俱樂部希望能通過不斷培養自己的年輕球員,建立起球隊文化。我們以團隊籃球制勝,其實每一位球員都必須有所承擔,每一個人對於球隊來說都非常重要。隊長黃思靜說。2 兩頭驢,被一根繩拴住了,它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反向走各...
小製作或小發明的點子或做法,如何製作一個簡單的小發明,小製作
皮鞋破了,用小製作 水管蹺蹺板 1 材料 粗細均勻 直徑3釐米 長度40釐米的硬塑料管一根 粗細與塑料管相當,長度5釐米的軟木棍一根 軟木塞兩個 薄鐵片兩塊 縫衣針一根。2 製作工具 小鋼鋸 剪刀 錐子 刀子各一把。3 製作步驟 把塑料管從中間截開,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並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鑽一個小孔。...
怎樣設計能體現美術專業的圖案或標誌啊
我覺得線條簡單流暢 形象化而且有明確寓意是最好的。具體問題可以注入象徵性的元素,比如古典的可以有古典的線條或花紋 現代的可以有時尚的色彩和誇張的修飾手法 讓圖案美觀易記即可 自己是學美術的還問這樣的問題 何況你說也不夠具體誰懂?麻煩幫我設計一個關於美術班的logo,用於班服 我是三班 自己設計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