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蜀國,吳國分別是誰統領,三國中蜀國 吳國 魏國的皇帝各是誰

2021-06-08 13:24:51 字數 5885 閱讀 9038

1樓:繼潤

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 ,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於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建立了孫劉聯盟,兩軍聯合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軍隊。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黃龍二年(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歲,在位24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孫權亦善書,唐代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2樓:阪井秀一

魏國(公元220-公元263),魏廷的奠基者是曹操,改朝換代建立魏國的是曹操的兒子,魏文帝曹丕(220-227在位),曹丕死後,由曹睿(227-239在位),即位,是為魏明帝。之後魏國朝政由司馬家族控制,皇帝成為傀儡。直到263年,司馬炎代魏,建立晉朝。

魏國滅亡。 蜀國(公元221-公元266),第一位領導者是漢昭烈帝劉備,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為了奪回荊州,親率蜀漢軍隊伐吳,卻被陸遜大敗於猇亭,病逝,由劉禪即位。劉禪昏庸,身邊的宦官又專權誤國,諸葛亮死後,姜維多次伐魏,卻積年無成,消耗了蜀漢國力,直到公元266年,司馬昭派鄧艾和鍾會奇襲漢中,兵臨成都城下,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亡。

吳國(公元229-公元280),第一代領導者是孫堅,奠基者是孫策,孫權在夷林之戰勝利後,徹底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和版圖,於229年登基稱帝,建立吳國。孫權晚年多疑猜忌,殺害不少有功之臣和宗室,吳國開始走向衰落,252年,孫權病逝, 會稽王孫亮(243-252年)即位,在位6年。吳景帝孫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

 烏程侯孫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孫皓殘暴不仁,吳國衰敗更加嚴重,於280年,面對晉朝全方面的包圍,吳國投降,至此,吳國滅亡。從公元220三國開始建立至公元280三國歸一統,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 而從黃巾之亂開始,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三國。

3樓:揹包去**

魏國曹操、蜀國劉備、吳國孫權。

4樓:莫千傾

魏:曹丕,蜀:劉備,吳:孫權

三國中蜀國、吳國、魏國的皇帝各是誰

5樓:牙牙的弟弟

蜀國的皇帝有劉備、劉禪。魏國的皇帝有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奐。吳國的皇帝有孫權、孫亮、孫休、孫皓。

一、蜀國皇帝

1、劉備

劉備(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

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2、劉禪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在位四十一年。

劉禪出生於荊州,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

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援其北伐,後又支援姜維北伐,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

二、吳國皇帝

1、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抵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2、孫亮

孫亮(243-260年),字子明,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吳大帝孫權第七子,母潘皇后。史稱吳少帝、吳廢帝、會稽王。

建興元年(252年),十歲登基為帝。太平二年(257年),十五歲親政,但一年後(258年)就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永安三年(260年),孫亮再被貶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殺(一說被毒殺),終年18歲。西晉太康年間,原先任職吳國的**戴顯將孫亮的遺骨葬在賴鄉。

3、孫休

孫休(235年—264年),即吳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國時期吳國的第三位皇帝,吳大帝孫權第六子。十八歲時,受封為琅琊王。

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孫綝發動政變,罷黜孫亮為會稽王,迎立孫休為帝,孫休三讓而受,改元永安。孫休登基,封孫綝為丞相,孫綝權傾朝野,孫休與張布丁奉合謀,遂除孫綝。

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孫休好文,即位後於永安元年建立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為南京太學之濫觴,韋昭為首任博士祭酒。

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去世,諡號景皇帝,葬於定陵。

4、孫皓

孫皓(242年—284年),即吳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說字元景,出自《冊府元龜》)一名彭祖,字皓宗。吳大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

孫皓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但,孫皓的名聲很大,驚動華夏,令晉朝感到惶怖 。

天紀四年(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

三、魏國皇帝

1、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

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曹丕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諡號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葬於首陽陵。

2、曹叡

曹叡(204?-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任皇帝(226年至239年在位)。魏文帝曹丕長子,母為文昭甄皇后。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於洛陽。

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設定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

魏明帝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但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廣採眾女,因此留下負面影響。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六歲,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葬於高平陵。

3、曹芳

曹芳(232年-274年),字蘭卿,魏明帝曹叡養子,三國時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曹芳於青龍三年(235年)被封為齊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後繼立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將曹芳廢為齊王,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司馬炎代魏稱帝后,改封曹芳為邵陵縣公。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終年四十三歲,諡號為厲公。

4、曹髦

曹髦(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 ,字彥士,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為高貴鄉公。

嘉平五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後,曹髦作為曹丕庶長孫被立為新君。他對司馬氏兄弟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於甘露五年(260年)召見王經等人,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並親自討伐司馬昭。

事洩,曹髦被賈充指使成濟弒殺,年僅20歲(虛歲)。死後被廢為庶人,降禮葬於洛陽西北。

5、曹奐

曹奐(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期魏國最後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

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弒殺,司馬昭與眾臣商議,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為元皇帝。

三國中的蜀國魏國吳國打過幾次仗勝了幾次敗了幾次

基於篇幅,就舉一些比較典型的戰例。張飛,指他一個人的,就有 1 徐州與兩位哥哥失散後,他打下了古城作為根據地,這才有了後來的古城聚義。2 赤壁之戰後,他奉命攻打武陵太守金旋,取勝。3 龐統死後,張飛奉劉備之命入川增援,在江州大敗川中名將嚴顏,這才有了後來義釋嚴顏的美談。4 劉備平定四川后,張飛奉命進...

三國時期文和武分別是誰最厲害啊,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是誰

文 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武 張遼 勇猛過人,有膽有識,而且精於用兵,善於謀略 文遠英才世間稀 吳侯惶惶跳烏溪 江東兒郎多才俊 聞君入吳夜不啼 民間多認為武將第一是呂布,呂布人品不好,智商有點低,做的事情讓人哭笑不得。文 郭嘉 他在三足鼎立形成前就死了 原因 它既是傑...

三國裡各主公的首席謀士都分別是誰

劉備 法正 法正 提起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 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諸葛亮 其實當時諸葛亮主要管理內政和籌措糧草,在劉備身邊為其出謀劃策的是法正,劉備對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過了諸葛亮,三國志記載法正,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曹操荀彧,文若具有戰略大局眼光,是曹操前期比較敬佩的一個,對他也是比較信任的,凡是大事一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