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戒不了的煙
臺灣也有一個清華大學,它與北京的清華大學系出同源,一脈相承。
一九四九年後,聲譽卓著的國立清華大學被歷史一分為二,至今一水之隔,兩地相望。一九五五年十二月,臺灣的清華大學在新竹「覆校」工作,由一九四八年冬被中國國民黨當局接往臺灣的北京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主持。先設立原子科學研究所招收研究生,一九五七年正式開始招收本科生。
梅貽琦既擔任過北京清華大學的校長,也是臺灣的清華大學的創校校長。如今臺灣的清華大學也已發展成與北京清華大學相同的理工科、文科綜合性名牌大學。
原臺灣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教授接受本社《新聞週刊》訪問時曾介紹,新竹清華有八千多個學生,北京清華有二萬二千多個學生。新竹清華有五百餘位教授,北京清華大概有二千多位教授,新竹清華校園有一百公頃,北京清華大概是三百六十公頃。兩校規模大致上是三比一至四比一之間。
臺灣的清華大學校園裡的建築都很新,沒有北京清華大學古色古香的氣息。然而足以印證它與北京清華本是同根生之處還是隨處可見,在該校行政大樓的前面矗立有一座「清華園」門樓,看過兩校校門的人都會覺得似曾相識,因為它與北京的那座一模一樣,只是尺寸縮小了一些。在綜合服務大樓外牆上鑲著的: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大字,正是兩岸清華共同的校訓。「清華園」裡有山有水,從山頂的相思湖到山下的昆明湖、成功湖,好幾個湖之間都有小溪相通,流水潺潺,荷花飄香。
時常有鷺鷥在湖面掠過,令人很容易就聯想起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所寫的情景。而那「西山蒼蒼,東海茫茫,我校莊嚴,巍然**!」的校歌,也是兩岸清華學生時常同唱的。
在臺灣的清華大學校園裡還有一個梅園,內有梅貽琦的墓園,梅先生一九六二年五月在清華大學校長的任上病逝,當年十一月即入葬梅園。園中一直種滿了梅花。看墓碑的碑銘,可知是由梅先生的老友,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蔣夢麟所撰。
梅貽琦有一句名言,叫做:「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北京的清華大學是中國大陸最負盛名的大學,九十多年來人才輩出,臺灣的清華大學建校不到五十年,卻已培養出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些想必都與梅先生這位兩岸清華的承傳者的辦學理念密切相關。
原臺灣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曾說過,確實有人曾提議過給臺灣的清華大學改一個名字,如在現校名上新增臺灣或國際,但因為遭大多數校友反對而作罷。
2樓:中原地區
有的,當時清華大學(部分)遷臺,在新竹覆校,當時的清華大學校長也去了臺灣
3樓:鳳荻草
有的,是原來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帶過去的,可沒像大陸的清華一樣把文科丟掉,但是名氣不是很大,臺灣最好的大學是臺灣大學,相當於大陸的北京大學,臺灣清華大學相當於大陸的清華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相當於我們的人民大學,臺灣的東吳大學(李政道祖父在大陸建立)相當於我們的復旦或是浙江大學。
4樓:匿名使用者
一九四九年後,聲譽卓著的國立清華大學被歷史一分為二,至今一水之隔,兩地相望。一九五五年十二月,臺灣的清華大學在新竹「覆校」工作,由一九四八年冬被中國國民黨當局接往臺灣的北京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主持。先設立原子科學研究所招收研究生,一九五七年正式開始招收本科生。
梅貽琦既擔任過北京清華大學的校長,也是臺灣的清華大學的創校校長。如今臺灣的清華大學也已發展成與北京清華大學相同的理工科、文科綜合性名牌大學。
5樓:匿名使用者
y有啊海峽兩岸看過沒,裡面放過的呀
6樓:潭樂天
臺灣最好的大學是 臺灣大學
臺灣清大我也是第一此聽說
7樓:老張的鋪子
有一個同名的。關係式什麼不知道。
清華大學醫學部在清華大學裡面嗎,清華大學醫學院在本校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我想學醫,但我不知道考那所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院在本校嗎?清華大學醫學部,前身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於 2001 年 10 月 25 日 後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合作辦學,有時使用 北京協和醫學院 清華大學醫學部 的名稱。2006年9月,根據教育部 衛生部簽署的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
清華大學怎麼樣?嗎,華清大學是清華大學嗎
清華北大算是國內的top 了吧。確實是人才濟濟的,我考不上,同學有考上的,確實是學習能力很不錯,也比較努力。這段時間網上對於清華的評價好像有點不太好,但我覺得,我們能扒拉出來的其實就這幾個人,但是清華連畢業生帶在校生肯定也不是就這麼幾個,這一大批人怎麼能被幾個人代表呢?清華真的培養出很多的國之棟樑啊...
清華大學李璐珂簡介,清華大學有成考嗎?
李璐珂,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博士後,助理研究員。2001年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完成本科學業後,師從傅熹年院士 王貴祥教授從事中國古代建築史與城市史研究,喜歡旅行和攝影,對中國古代建築與城市懷有深厚感情。曾發表 北京城市中軸線的歷史研究 北京城市歷史要素的影象分析與北京舊城保護 書評 空間策略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