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負荊請罪的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裡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近義詞:
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背,揹著。(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
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讓對方原諒。
(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2樓:勝寒
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一飯三矢
有關廉頗與藺相如成語
3樓:萬家小公舉
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功、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
1、價值連城
【解釋】:連城:連在一起的許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原以十五城請易璧。”
【譯文】:趙惠文王的時候,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這件事以後,就派人給趙王送信,原用十五座城換玉璧。
2、完璧歸趙
【解釋】: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譯文】:城邑歸屬趙國了,就把璧留給秦國;城邑不給趙國,請讓我把璧完好無缺地帶回趙國。
3、澠池之功
【解釋】:澠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澠池縣南。本指戰國時趙國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秦王,為趙國立下功勳。後泛指為國立下巨大功勳。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4、負荊請罪
【解釋】: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譯文】:廉頗聽到這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揹著荊條,由賓客引導到藺相如家的門前請罪。
5、刎頸之交
【解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自】:《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譯文】:最後一起歡樂,結為生死之交。
4樓:匿名使用者
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功、負荊請罪、 刎頸之交、將相和、怒髮衝冠
價值連城:“價值連城”一語,出自《韓非子·和氏》及《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於秦昭襄王原以15城換取“和氏之璧”因此便形成了“價值連城”這樣一條成語。
“和氏璧”是以戰國時期楚國一名樵夫的名字命名的。這位樵夫,名叫卞和,他不僅年輕力壯,還有著高超的識玉眼力。一天,卞和在荊山打柴時,發現了一塊玉璞。
他想,國庫裡缺少寶玉,整個國家就空然如洗,為此,堂堂楚國,常常受到列國諸侯的鄙視。那麼,我何不把拾來的玉璞獻給社稷?
他進獻的國君是楚厲王。誰知楚厲王有眼無珠,非但不獎賞卞和,還說卞和以石充玉欺騙君王,當即砍下了卞和的一隻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再次進殿獻寶,誰知,由於鑑玉官從中作梗,二次獻寶又沒成功。
這次卞和又被砍掉了另一隻腳。
雖然失去了雙腳,但卞和獻寶之心仍未泯滅.當武王暴死文王繼位後,卞和再次踏上了去往郢都的路途。
楚文王果然是位有道明君,具有識玉的慧眼,當卞和獻上玉璞之後,他一眼便認定這是塊珍寶。經人略加琢磨,玉璞便寶光四射,美妙無比。 楚文王為了表彰卞和三番兩次冒死獻寶壯舉,遂將這塊珍寶命名“和氏之璧”。
後來,這塊“和氏之璧”幾經流傳,落到了趙惠文王手裡。秦昭襄王也想要這“和氏之璧”,便差人下書,願以15城作為代價來換取和氏璧。這樣,和氏璧的價值便昂貴起來。
完璧歸趙: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
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
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後來,形容將別人的東西完整的還給別人
澠池之功:秦國攻打趙國,殺死趙國兵士兩萬多人。詭計多端的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談。
趙王害怕上當,又不敢不去。藺相如為了祖國榮譽,不怕犧牲,決定親自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在宴會上,他與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在趙王被迫鼓瑟的情況下,他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使秦王不得不擊缶。後來,泰國群臣向趙國要十五座城,藺相如寸步不讓,提出用秦國的國都咸陽作為交換條件,使秦王理屈詞窮,毫無所得。藺相如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
負荊請罪:〖解釋〗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
“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
可是商相如卻說:“我**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裡,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揹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
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巨集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這個故事也稱之為“將相和”。後人利用這個故事,對主動向認錯、道歉,自情嚴厲責罰的人,就稱其為“負荊情罪”。
刎頸之交:成語解釋: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成語出處: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將相和:廉頗和藺相如和好如初.
怒髮衝冠:〖解釋〗指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補語;形容極端憤怒
〖例句〗~,憑欄處,瀟瀟雨歇。(宋·岳飛《滿江紅》詞)
〖近義〗大發雷霆、怒形於色、怒火中燒
〖反義〗喜不自勝、欣喜若狂、喜形於色
〖使用〗常用
〖歇後〗
〖謎面〗
〖典故〗戰國時期,秦昭襄王為得到趙國的和氏璧,便允諾趙惠王以15座城池交換。迫於秦國勢力,趙王派藺相如帶和氏璧去交換,秦王閉口不談城池的事,藺相如用計奪回和氏璧,並怒髮衝冠地說:“如果不以城池交換,我就與和氏璧同歸於盡。”
與針線有關的成語和針線有關的成語
德言容功 德 婦德,品德。言 言辭。容 容貌。功 女紅 舊指女子所做的針線活 封建禮教要求婦女應具備的品德。出處 禮記 昏義 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日 教以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無縫天衣 神話指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縫合,沒有縫兒。常以比喻詩文等事物沒有一點瑕疵。細針密縷 縷 線。針線細密。比喻工作細...
與毒有關的成語,和毒有關的成語
暴虐來無道 殘暴狠毒源,喪盡道義。病民蠱國 病 損壞,禍害 蠱 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 害國家。不食馬肝 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於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殘暴不仁 毒辣,一點也沒有同情 憐憫之心。慘無人道 慘 狠毒,殘暴。殘酷狠毒到極點,如野獸一樣。長頸鳥喙 喙 鳥的嘴。長...
和錢財有關的成語,與錢有關的成語
見錢眼開 錢可通神 愛錢如命 一錢不值 多錢善賈 日食萬錢 與錢有關的成語 油錢香分 一字千金 錢過北斗 一食萬錢 見錢眼開 與錢有關的成語一擲千金 生財有道 萬貫家私 鑄山煮海 飲馬投錢。一 一擲千金 y zh qi n j n 1.解釋 指用錢滿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筆。2.出自 唐 吳象之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