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留下一片林
1.《愛的教育》講述了一個四年級的安利柯與他的同學之間發生的一些事情,這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不同的愛:母愛,父愛,友愛……那動人的故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讓我們學會感恩,培養我們的愛心。
有一次,我正在看《愛的教育》裡面的一個小故事——《卡路。它講述了在別人欺負自己的同學駝背耐利的時候,卡隆勇於幫助他。而在所有人都討厭與耐利成為朋友的時候,卡隆主動坐在他的身邊,成為他的最好朋友。
過了一天後,耐利的媽媽找到了卡隆對他萬分感謝,並不好意思地送給他了一個不值錢的東西。但,卡隆並沒有嫌棄這個小小的物品,反而還笑著說了謝謝。
就從這短短的故事裡,我竟流下了眼淚,不為別的,就為卡隆這個樂於助人、對人有禮貌的人!而我除了對卡隆的這種熱心幫助他人的行為感到感動以外,還有對那些欺負耐利的壞小子感到憎恨,他們簡直沒有良心!我不由自主地咬牙切齒起來。
每當我讀到這本書時,書裡的每一種不同的愛都讓我耐人尋味。就算是每個配角的一個神態一個動作,都寫得那麼傳神,讓我愛不釋手。我真不得不讚嘆:
“這將是我這輩子讀到的最感人的一本書了,它的每一個故事我講銘記於心!”
2.拿起《簡愛》,翻開扉頁,我便看見了一副黑白的素描畫,畫上的姑娘並不十分漂亮,但她長著一雙黑色得深邃的眼睛,她就是本書的主人公簡愛小姐。
我盯著這幅畫看了很久,透過簡愛那雙深邃的眼睛,我看見了她的童年。失去雙親的簡愛飽受著舅母的虐-待,而她正用她的眼睛瞪著裡德太太說:“如果舅舅還活著,他絕不會允許你這樣對待我的 ……”真是個倔強的姑娘,這時,她的眼光裡一定充滿了對舅母得不屑與怨恨。
透過這雙眼睛,我又看見了一個金髮姑娘是海倫,她已經奄奄一息,手邊的那本**還翻在那一頁。在管事和校長的漠視下,海倫靜靜地去了,簡愛腫脹著雙眼緊緊抓著她的說,這時這雙眼睛裡充滿了淚水,充滿了對好朋友的不捨,充滿了對困難的堅毅。
透過這雙眼睛,我又看見了羅切斯特先生,他已經被前妻折磨得雙目失明,簡愛卻對他不離不棄,耐心地照料著他,這時這雙眼睛裡充滿了對愛人的深情,充滿了溫柔的哎,簡愛已經成長為一個女人,這是一雙妻子的眼睛。
透過這雙眼睛,我還看見了年邁的裡德太太,她躺在病榻上苟延殘喘,簡愛看著她,這時這雙眼睛中已不再有恨,一切也已經淡然。
在這薄薄的一本書中,我讀出一個女子的眼神在昇華。
3.。為了保護環境,國家要取締土法煉鋅,他帶頭推倒了自家的煉鋅爐,重新開發生態產業。村官一當就是二十年,下莊村終於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而他們家的生活水平卻落到了村民之後。
在他去世的時候,他無愧自己村官的職責,但深感對不起自己的家人。
“我做不到的,大家可以不做;我家裡人做不到的,大家也可以頂著不做。” 影片中,普支書最常說的就是這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最記得電影中的一幕:
為保護環境,經村領導班子討論,決定拆除對環境汙染嚴重的村民們自建的土法煉鋅爐,轉而開發生態產業。村民們不理解,堅決不讓拆,普發興要女兒裕珍帶頭拆除本自家的煉鋅爐,女兒當著全村上千人大哭大鬧,翻出陳年舊事訴苦,甚至躺在地上阻擋工作人員,普發興只能任憑女兒哭天喊地,噙著淚親自跳上駕駛室,開動剷車,推倒了女兒的煉鋅爐……看著被推倒的爐子,裕珍痛哭著喊:“我咋這麼倒黴,攤上你這麼個爹啊?!
咱傢什麼都沒沾上,盡倒黴啊!”看到這一幕,電影院裡頓時響起一片抽泣聲,老普舍小家顧大家的決絕、兒女的委屈,讓觀眾的心深深被震撼了。
後來在採訪電影中普發興的扮演者張洪傑時,回想起拍攝這一場戲的情景,張洪傑眼裡仍泛著淚花,他說:“以一位父親的心來想,要做這樣的決定,得下多大的狠心啊!我在演戲的時候心裡都一陣陣狠狠的疼,而普發興同志面對著自己的親身女兒,那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啊!
可是為了工作,為了全村人的幸福,他只能做這樣的選擇,這是多麼偉大的情操!我為能扮演普發興感到無比驕傲!”
“共-產-黨員就是要帶好頭。”“多給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群眾在我們心中分量有多重,群眾就把我們看得有多重。”電影中,普發興對自己一手帶著成長起來的年輕黨員阿寶和大學生村官趙曉英這樣說。
這應該就是他能在擔任村支書20餘年的時間裡,一直將群眾利益、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無怨無悔付出的信念所在吧。而下莊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村民們普遍過上的好日子和群眾的擁戴,也給了他如此付出最實在的回報。老普支書,他應該是欣慰的。
電影放映結束許久,在場的觀眾仍沉浸在感動和敬佩的氛圍中,沒有人離開。在這一刻,可能每一個**了電影的人,都被普發興這個基層黨員幹部在村支書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所做出的這些絕不平凡的事深深觸動著,這應該就是“榜樣的力量”!
青山巍巍英名永存,流水淙淙精神常在。
2樓:
有一種教育叫“個性”
——讀李鎮西《我的教育心》有感
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我的教育心》時,一行大標題震撼了我的靈魂:學習魏書生,不做魏書生。
下面的話更是令我感同身受——
“我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任何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人與人之間是不可比的。對於魏書生老師,我一直都認為他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沒有想過成為他,也不可能成為他。
我就想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的確,時下各行各業最欠缺的就是“個性”,“鸚鵡學舌”者,豈是一個“多”字形容得了的?
也曾看過這樣一句話:
一堂課的精髓就是那些別人無法模仿的東西,朗誦可以模仿、處理字句可以模仿、結構可以模仿、煽情可以模仿、開頭結尾的方式可以模仿、但對文字認識的高度,以及在擁有相當知識背景的前提下選擇切入點無法模仿。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內涵是無法模仿的,教育者,必須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教育經”,挖掘出那個“個性”的自我。從書中瞭解到,魏書生老師和李鎮西老師他們都是自學成才,任教近十年,我不斷思索,也尋到了一套適合自己的任教方法——隨機教育法。
在學習《插秧》的一堂語文課上,教師裡安安靜靜的,我在黑板上奮筆疾畫——畫的是《插秧》一課的插圖。下面的學生聚精會神的看著,眼看這幅圖畫就要完成了,卻聽到孩子們唧唧喳喳的聲音,而且越來越大。咦?
今天是怎麼了?平常畫的時候學生的嘴巴不是自動閉緊了嗎?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正在納悶,只聽見一個學生在大聲說:“老師,××說畫上的那個農民插秧的樣子像狗一樣!”聽到這話,我的心為之一顫,這麼優美的詩,這麼美妙的圖畫,全讓這一句話給破壞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思想除了問題,怎麼辦?
怎麼辦?忽然,我的眼睛一亮,對!就在畫上動手腳。
在一直沒有轉頭的情況下,我又在黑板上的農民旁邊畫了一個手指著農民卻氣洶洶的小孩,畫完之後,教室裡又安靜下來。我慢慢轉過頭,問大家:“看到這幅畫,你有什麼想說、想問的嗎?
”同學們爭先恐後的舉起手,“好,你來!”、“你來!”、“你請說!
”,小傢伙們接二連三的問了問題,意思都是相同的:為什麼會多出一個凶巴巴的小孩來呢?
我解釋道:“因為他看到農民插秧的動作一點也不優美,比不上舞蹈動作好看。”這次,該輪到學生們大聲指責了,有的說:
“他不能這樣對待農民伯伯。”有的說:“農民伯伯種了糧食,我們才有飯吃。
他這樣做是不對的。”有的說;“……”我趁機問道:“那麼,我們班有沒有像這位小孩一樣的孩子呢?
”孩子們有的說沒有,有的說:“有!是××。
”這時,我看見剛才說這種話的那個孩子紅著臉低下了頭。於是,我接著講了農民種田的不易、為什麼農民的腰是彎的、插秧的樣子是勞動的結晶,是最美的,勞動是最光榮的……看到大家臉上露出“明白了”的表情時,我說:“上面的這個孩子聽了老師的話,也由不懂事變懂事了。
他想改正過來,我們能給他這次機會嗎?”“能!”孩子們大聲的回答著。
這時,我再次用鼓勵的眼神看了看那位低著頭同學,說:“××你能告訴他該怎樣做嗎?”他點點頭,對我說:
“我要告訴他,農民伯伯是非常辛苦的,我們應該尊敬他,幫助他去插秧。”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便把上面的小孩變成了幫助老爺爺插秧的孩子。下面的掌聲響了起來。
以上是我教學中的一段小插曲,卻讓我悟出了隨機教育的重要性。若我當時只是喝一聲:“誰說的?
站起來!”然後繼續講課,以後再拿出專門的時間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我想效果會事倍工半。為什麼?
因為那已經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期。
我說的隨機教育不是隻有老師苦口婆心的說教,或是大發雷霆的指責,更或是蠻橫粗暴的懲罰所獲得的口服心不服,這種隨機教育需要在老師同學的參與下,讓學生真正以主人的身份來感知這種教育,領會其中的含義,使其心靈真正的到一次昇華。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心願就是培養出“好學生”來。而好學生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有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那這高尚的情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嗎?當然不是。它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因此,隨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過去有人說,教師的嘴是喋喋不休的。不錯,發現問題時就要及時解決,而在當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師發現的問題可以用嘴巴以外的東西輔助,比如:
眼神、學生評價、書面評語、畫畫等,這也讓隨機教育生動起來,而效果也愈加明顯。
基礎教育是要為一個人的一生做準備的,教師要為學生的未來著想,要為學生塑造未來社會所需要的品格、能力、思維與行為方式等基本素質。在人的基本素質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我們要教學生學知識、學科學,更要花大功夫教學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
有人曾說:“培養的學生如果身體不好,是廢品;如果智育不好,是次品;如果德育不好,是危險品。”我們愛學生,愛教育事業,就是要出**,拒絕廢品、次品。
讓我們來看看寓言《攘雞》,故事非常簡短:
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從所謂寓意的角度來看,其意不言而喻。它告訴人們,面對缺點不能姑息遷就,必須立即改正。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錯誤也是課程資源。當中提到:心得課程改革倡導新的課程觀,它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教學中的“錯誤”就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善於挖掘並運用形形色色的“錯誤”,將會給課堂教學帶來蓬勃生機與活力。
我不禁想起一次“認識時鐘”的觀摩教學活動:一隻石英鐘不慎被摔到地上,師生都很惋惜。現在覺的當時老師若能把握住這次機會,鎮定自若地撿起殘破的鐘,讓學生親手撥一撥針或分針,或讓學生觀察一下鐘的內部結構,這堂課的收穫或許更大,更令人難忘。
不久前聽一位老師上課,看到這位老師因為一道例題的編寫不當而連連向學生道歉,卻喪失了一次辨錯、糾錯的大好機會,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
下面的這個案例更充分說明了隨機教育的重要性:
在一節語文公開課上,當課件上出示一個飛快旋轉的鉛筆,而最終定格在螢幕上之後,教師讓同學們說:“你看見了什麼、你想說什麼?”孩子們一個又一個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時,老師看見有一隻小手顫顫巍巍的舉過桌面,突然,又縮了回去。當老師走到這個孩子的旁邊時,身邊的孩子擔心的話在我耳邊響起:“老師,他是啞巴!
”、“老師,他從來不說話。”面對這些話,老師沒有放棄教育的機會,用鼓勵的語言對他說:“我們都好想聽你說。
”靜靜的十幾秒過去了,那位孩子嘴巴動了好幾次,也沒有說出話來。面對緊張的公開課時間,這位老師運用了身體輔助的方法,握緊了他的小手:“老師和同學都想聽你說呢,你一定能說呢。
”終於,一字一喘氣的聲音飄了出來:“媽——媽——送——給——我——一支——和——圖上——一模——一樣——的鉛——筆。”臺上臺下掌聲響成了一片。
多麼好的老師!竟在公開課上抓住了運用潛在培養自信心的隨機教育,使他邁出了克服自卑的第一步。我想,這位孩子會終生難忘的。
馬克思有一句話:“人不是一件東西,他是置身於不斷髮展過程的生命體,在生命的每一時刻,他都成為卻永遠尚未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我想,教育也正是在促**成為他能夠成為的那個人。
如果把教育看作是一輛火車的話,隨機教育則是這輛火車的火車頭,帶動整輛火車的向前、向前。
愛的教育讀後感最少,《愛的教育》讀後感,最少600字
愛的教育 讀後感 讀完了 愛的教育 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 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 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
愛的教育讀後感,左右急,愛的教育讀後感,30字左右急
愛的教育 告訴了我不同的深刻哲理,讓我受益匪淺。讀完愛的教育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 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讀了愛的教育,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它是一部非常貼近生活的書,點點滴滴的小事,都告訴了我不同的深刻哲...
愛的教育讀後感急,愛的教育讀後感500字左右
愛的感悟 讀 愛的教育 有感 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裡,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 愛的教育 這本書後,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 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 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 介紹了義大利小孩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