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痺症的後遺症會不會因為年紀的增長逐漸加重誠聘專家解答

2021-07-24 06:08:17 字數 3633 閱讀 1099

1樓:匿名使用者

小兒麻痺後遺症年紀大了能治好嗎、小兒麻痺後遺症隨著年紀的增長會變嚴重嗎?1、一般兒麻患者在接受手術**後,是不會隨年齡的增大再使病情加重,後期在通過一系列的**訓練,恢復正常的行走是沒有問題的。

2、但是如果放棄**,任其發展,小兒麻痺產生的後遺症就會加重,而且還會引發其他的病變。

由此可見,小兒麻痺產生的後遺症及早接受**可以減少很多的傷害。那麼,小兒麻痺後遺症怎麼**呢?

一、要選擇一家專業醫院**小兒麻痺後遺症

北京世紀壇醫院矯形外科中心作為北京地區專業**小兒麻痺症疾病的公立醫院,技術裝置力量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是擁有小兒麻痺症疾病**最先進裝置的基地之一,同時匯聚了以王江寧等資深專家為代表的小兒麻痺症特色專家團隊,力求為老百姓帶來福音。

二、根據患者情況對症**兒麻畸形—長短腿

對於雙腿差距1.5cm以內,採用奈米骨增高法

奈米骨採用微創植入法,切口在0.5cm-1.5cm,一般選擇從足跟部和頭頂兩個位置進行植入,這樣能夠從整體上增加高度。

對於雙腿差距1.5cm以上10cm以下的,採用外固定架延長法

外固定架延長法是目前最常見的延長和矯形的手術方法,其原理是在手術情況下將下肢需要手術部位的骨骼截斷,造**為的骨折效果。截斷後可以對骨骼進行畸形矯正或是開始延長。

王江寧院長通過獨特的手術器械可以實現對患者的微創截骨,傷口僅需0.5cm即可實現對雙腿的截骨。

兒麻畸形—腿粗細的**

當然小兒麻痺腿畸形在臨床**上,主要是針對麻痺導致的畸形,經過一定的矯正手術來完成肢體功能的恢復。小兒麻痺症在成病後期,肢體出現攣縮屈曲,患者不能站立行走,造成肢體功能障礙。糾正錯位的骨骼,重建肢體功能,是矯正小兒麻痺腿畸形的最終目的。

傳統矯正手術在**上可以看出一定的效果,但其缺點就是創傷比較大,患者**起來比較緩慢,增加**負擔。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工肌肉**術”已經成為目前**小兒麻痺後遺症能治好的兒麻**。人工肌肉植入術術前對患者進行查體,瞭解患者雙腿粗細差異、患肢待植入部位**鬆緊度、肌肉分佈及走向,從而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宜型號的人工肌肉。

人工肌肉植入術的技術優點:

(1)解決雙腿粗細:大腿小腿都可以進行填充,手術切口一般在跟腱內外側、膝關節內外側,腿根內外側。切口一般為3-5cm,單側或雙側的效果從正面看可以達到80%-95%的相似度,但是從側面看效果欠佳。

最好效果應為三塊,即左、後、右各一塊,但由於個人**鬆緊情況不一,填充幾塊需要視情況而定。

(2)增加部分肌力:人工肌肉兩端分別固定在骨頭上,具有一定的拉力,當雙腿彎曲時會在彈性的作用下形成反作用力,從而間接增加伸腿的力量。

兒麻畸形—骨骼矯正

對於骨骼畸形這類的患者,採用微創技術對麻痺性肢體畸形進行矯正**,患者無需承擔較大的手術痛苦,即可實現前期的畸形矯正。手術進行的同時,為患者進行外固定架的固定,利用牽拉組織再生理論,刺激患者肢體內部細胞組織**,促進骨骼的生長和復位。

王江寧教授目前擔任北京世紀壇醫院副院長,幫助廣大兒麻患者恢復健康,其**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低於傳統術式,得獲衛生部權威認證、收錄,根據國際醫學界臨床論證和國內外眾多cctv**報道。

科室在小兒麻痺矯正、糖尿病足等疾病方向上發展成為北京市矯形骨科的龍頭。

據北京世紀壇醫院官方資料顯示,矯形骨科住院病人有95%來自於外省市,主要診治外省市疑難病例,主治方向小兒麻痺後遺症、腦癱、四肢畸形、糖尿病足、褥瘡、斷肢再植、難愈創面修復等。

希望廣大的兒麻患者能夠儘早**,擁有健康的身體。

2樓:濟南中德醫院

幼年患兒小麻痺症者,**後還要繼續**

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醫生最先注意到相當部分小兒麻痺症患者在40歲之後出現肌肉萎縮、關節和肌肉痛性痙攣、繼發性骨關節炎以及漸進性軟弱疲乏等症狀。有的患者出現頭暈、頭痛、難以耐受寒冷,有的還會出現口吃、吞嚥困難、呼吸功能不全等,導致一些患者難以繼續工作,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這一情況被稱為“小兒麻痺後期綜合徵”或“小兒麻痺後發症(pps)”。

美國麻痺型小兒麻痺患者至今仍有160萬人存活,他們中約有22%已經出現pps症狀。我國小兒麻痺矯治專家,在國內檢查了183例38~60歲的小兒麻痺後遺症病人,符合pps診斷標準的有47例,佔27%,其中26例單側下肢小兒麻痺病人中5例健肢也發生了肌肉萎縮,說明我國與國際上pps發病情況大致相同。目前,國際上pps尚無根本有效的**方法,也無任何藥物能終止其發展,**僅限於減輕症狀和延緩病程。

所以,提醒幼年患兒小麻痺症者,**後還要繼續**。中醫中藥及**理療方法對改善肌肉萎縮、無力、腰痠痛、背痛、不耐勞動等臨床症狀,恢復肌肉容積及改善或延緩病情進展,預防pps有很好的療效。平時要注意不要使患肢做超負荷的增強性的鍛鍊,可採用坐位或俯臥位進行伸膝、屈踝、伸髖等不引起疲勞的鍛鍊。

預防感冒、感染,避免受風寒、潮溼,多食高蛋白、高營養、高熱量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以防pps發病。

3樓:匿名使用者

小兒麻痺後遺症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發病的結果造成患兒的肢體終生殘疾。影響患兒的生活、生長和發育成熟,不僅造成小兒身體畸形還為小兒生活自理、學習以及進入社會造成了嚴重障礙,使患兒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擊。

小兒麻痺後遺症的殘疾主要表現為肌肉麻痺和肢體癱瘓。

(1)髖關節攣縮屈曲或者鬆弛不穩,甚至形成髖關節脫位。膝關節屈曲畸形、小腿向內彎或者向外彎等均為小兒麻痺後遺症的症狀。

(2)肢體肌肉萎縮無力、肢體變形、上下肢活動困難、關節不穩定、雙側肢體不等長等。

(3)小兒麻痺後遺症的症狀還表現在腳,腳也可以發生各種畸形,例如走路時腳跟不能落地或腳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內翻用腳背外側走路等。

另外,身體其他處也可發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彎曲畸形、骨盆的傾斜畸形等等。

小兒麻痺後遺症的分期  根據有沒有肌肉癱瘓可以將小兒麻痺分為癱瘓型和非癱瘓型。非癱瘓型在急性期過後症狀完全消失,不留任何後遺症。癱瘓型小兒麻痺一般要經過以下3個發展階段。

(l)急性期:從接觸感染到出現肢體癱瘓,平均17天。又分為潛伏期7天,癱瘓前期5天,癱瘓期5天。

歷經潛伏期,為全身反應期,有短期發熱,出現類似感冒症狀,約2―5天體溫恢復正常,突然出現肢體癱瘓。

(2)恢復期:急性期後,體溫正常,一般症狀消失,肌肉癱瘓不再發展並開始恢復,這種恢復在頭3-6月內速度較快,6個月後逐漸緩慢,發病2年後進入後遺症期。

(3)後遺症期:神經和肌肉功能的恢復已經停止,但兒麻引起的繼發性病理改變將繼續發展,相應神經支配的肌肉麻痺,可因姿勢、負重等不平衡,出現各種畸形及功能障礙。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進行有效的****,畸形會日趨明顯和加重。

及早**會比較好點吧,年齡越大**難度越大的。

4樓:tw施氏肢殘矯治

一、體內的脊髓灰質炎病毒長期存在體內,繼續毒害脊髓前角細胞,造成癱瘓肢體肌肉萎縮加重,甚至健側也發生肌肉萎縮;

二、肌力的失衡;肌肉、筋膜的變性;不正常的負重;肢體的廢用等原因會導致後遺症症狀隨年齡增長逐漸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