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雷雨時,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閃電和雷聲雖然同時產生,
但是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
所以打雷時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
夏天常出現雷陣雨天氣,下雨時,電閃雷鳴,驚天動地。我們知道,當雷雨雲中正電荷區和負電荷區之間的電場大到一定程度時,兩種電荷要發生中和併發生火花,在火花放電時發生強烈的光,這就是閃電。
在光的通路上產生高溫,使四周空氣因劇烈受熱而突然膨脹,雲滴也會因高熱而突然汽化膨脹,發生巨大的響聲,這就是雷鳴。
閃電和雷鳴是同時發生的,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呢?這是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的緣故。
聲音在空氣中每秒鐘只是340米,而光在空氣中每秒鐘要走30萬千米,為聲音速度的90萬倍呢!光從閃電發生處傳到地面的時間,一般僅幾十萬分之一秒,可是聲音跑這段距離就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就會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
根據這個常識,我們可以利用從看見閃電到聽見雷聲相隔的時間,計算出放電的雲層離我們大概有多遠的距離。
有時只見閃電而不聞雷鳴,這是由於放電雲層離我們太遠,或者雷聲不夠響的緣故。在傳播的時候,它的能量是越來越小的。
2樓:v單曲迴圈
在夏天經常出現雷電交加的現象,而且是閃電過後,十幾秒才聽到雷聲。這是為什麼?原來之所以先看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度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過了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
所以就會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了。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出現的。 傳到地面的時間相差這麼多,是因為光每秒要傳播3000000千米,而聲音在空氣中只能每秒鐘傳播0.
344千米。聲帶只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 閃電有的長,有的短,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
你可以根據聲音傳到地面的時間大概判斷雲層到地面的高度。光到地面幾乎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認為是零,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間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閃電處到你的距離了。 雷聲遇到雲層或高大的建築物後要產生反射,所以一個閃電光後雷聲一般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像那樣“眼睛在前,耳朵在後”的話,用作消遣可以,真正當作知識來學那就會被害得不淺咯!
3樓:米粒計劃
其實,閃電和雷聲是同時發生的,只不過閃電是光,跑得非常快,而雷聲是聲音,跑得慢多了。因為光的速度為每秒30萬千米,1分鐘可以繞地球7圈半;而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每秒0.34千米。
4樓:彌信程水
其實兩者是同時發生的,但是光的速度是300000000米/秒,而聲音的速度是340米/秒,所以我們就先看到閃電,後聽到聲音了!
5樓:牛印枝薩書
因為看見先閃電是閃電速度快:每秒30萬公里聲音在20攝適度時的傳播速度是340米每秒相差太大了
,所以光一下就看到了,而聲音還是很長時間才過來
6樓:匿名使用者
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啊
為什麼夏天經常打雷閃電,打雷閃電為什麼出現在夏天?
雷就是很大電流在空氣中流過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雲層積累了大量的電荷,二是放電途徑順暢,冬天不打雷有2個原因 1是下雪多在冬天,而云產生電荷主要是因為上升氣流和它的摩擦,冬天很少有上升氣流,所以電荷積累不多 2是冬天裡空氣溼度不如夏天大,溼潤的空氣才容易導電,所以冬天的雲不容易放電 雷電是雷雨雲中的放電...
為什麼冬天也會打雷閃電下雨為什麼會打雷閃電
因為低溫不容易形成強對流,因此冬季打雷就少見。當然,如因為某種原因,當強對流和低溫這兩個條件都具備時,就可能會又下雪又打雷。地氣溫在0 以上,溼度較大。打雷當天有強冷空氣影響本地。強冷空氣和近地面相對較為暖溼空氣接觸,較輕的暖溼空氣受到猛烈抬升,導致層結不穩定而形成雷雨雲。雷雨雲溫度0 以下會打雷。...
打雷閃電為什麼出現在夏天
為什麼冬天下雪bai很少打du雷,夏天下雨打雷.雷電是雷 zhi雨雲dao中的放電現內象.形成雷雨雲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空容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溼空氣 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春夏季節,由於受南方暖溼氣流影響,空氣潮溼,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