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落木蕭蕭下意思,無邊落木蕭蕭下 蕭的意思

2021-07-29 13:45:56 字數 5261 閱讀 5789

1樓:孫老闆

“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意思是: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

【出處】《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擴充套件資料

1、《登高》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

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託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

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裡,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

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2、《登高》詩詞賞析

杜甫的《登高》總體上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於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鬱不得志之苦融於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使人讀來,感傷之情噴湧而出,如火山爆發而一發不可收拾。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

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時間、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

四聯又從白髮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唐·杜甫《登高》

[今譯]無邊無際的林木,樹葉蕭蕭飄落;無窮無盡的長江,江水滾滾而來。

[賞析]這兩句詩作於夔州,寫登高所見的江天秋色。夔州濱臨長江,江流在此進入瞿塘峽,峽口多風,深秋時更是天高風急。詩人登高仰望,只見無邊無際的林木落葉蕭蕭而下,滾滾而來的長江奔流不息。

雄渾、寥闊而又肅殺、凋零的氣象,使詩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歲月悠久。聯想到自己年華已逝,壯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壯!全聯對工整,氣韻流暢,加上“蕭蕭”“滾滾”兩組疊字的對用,讀來音調鏗鏘,氣勢奔放,前人稱它為“古今獨步”之作,實非過譽。

[原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3樓:匿名使用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意思是:在無窮無盡的森林裡,樹葉慢慢地飄落下來,無邊無際的長江滾滾而來。

4樓:端青芬花子

曰理由:要從南北朝說起,南朝"宋\齊\樑\陳",其中"齊\樑"的皇帝都姓蕭,"蕭蕭下"說的是"陳"

繁體的"陳"去"耳"字邊

去掉"木"

就是曰了!!

胡適之在他著名的《紅樓夢考證》一文介紹了一則字謎、謎面是杜詩的“無邊落木蕭蕭下”、謎底是一個“日”字。適之先生稱它是一則笨謎、因為除了做謎的人自己,是沒有人會繞那許多彎子猜得中的。做謎的人先想著南北朝的齊和樑兩朝都是姓蕭的;然後把“蕭蕭下”的“蕭蕭”解作兩個姓蕭的朝代;其次,二蕭的下面是那姓陳的陳朝。

想著了“陳”字,然後把偏旁去掉(無邊);再把“東”(繁體)字裡的“木”字去掉(落木),剩下的“日”字,才是謎底!

無邊落木蕭蕭下 蕭的意思

5樓:高原火爐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蕭是狀態形容詞,指的是孤零,清冷,飄忽的一種狀態和心情

6樓:旭日陽剛美女

樓主沒有看過林庚的說木葉吧!

說“木葉”

是落葉林庚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自從屈原歌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後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裡得到了啟發。如謝莊②《月賦》說:

“洞庭始波,木葉微脫。”陸厥③的《臨江王節士歌》又說: “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雲歇山。

”至於王褒④《渡河北》的名句:“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則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

在這裡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麼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鍾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麼呢?按照字面的解釋, “木”就是“樹”, “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於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麼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裡就說: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而淮南小山⑤的《招隱士》裡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無名氏古詩裡也說: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可是為什麼單單“樹葉”就不常見了呢?

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得,風輕花落遲。”(蕭綱⑥《折楊柳》)

註釋:①選自《唐詩綜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23年版)

②[謝莊(421-466)]南朝詩人。字希逸。祖籍陳郡陽夏(現在河南太康)。

③[陸厥(427-499)]南朝詩人。字韓卿。吳郡吳(現在蘇州)人。

④[王褒(約513-576)]北朝詩人。字子淵。祖籍琅邪臨沂(現在山東)。

⑤[淮南小山]漢代詩人。淮安王劉安門客。

⑥[蕭綱(503-551)]即南朝梁簡文帝,宮體詩人。

“皎皎雲間月,灼灼葉中華。”(陶淵明《擬古》)這當然還可以說是由於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並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儘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柳惲①《搗衣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沈佺期②《古意》)可見洗煉並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那麼“樹葉”為什麼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生過精彩的詩句。

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後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於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於“木葉”一詞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裡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展來的。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麼“葉”字似乎就不應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這麼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

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願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麼呢?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3在《哀江南賦》裡已經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

”這裡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並非偶然了。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從“木葉”發展到“落木”,其中關鍵顯然在“木”這一字,其與“樹葉”或“落葉”的不同,也正在此。“樹葉”可以不用多說,在古詩中很少見人用它;就是“落葉”,雖然常見,也不過是一般的形象。原來詩歌語言的精妙不同於一般的概念,差一點就會差得很多;而詩歌語言之不能單憑藉概念,也就由此可見。

從概念上說,“木葉”就是“樹葉”,原沒有什麼可以辯論之處;可是到了詩歌的形象思維之中,後者則無人過問,前者則不斷髮展;像“無邊落木蕭蕭下”這樣大膽的發揮創造性,難道不怕死心眼的人會誤以為是木頭自天而降嗎?而我們的詩人杜甫,卻寧可冒這危險,創造出那千古流傳形象鮮明的詩句;這冒險,這形象,其實又都在這一個“木”字上,然則這一字的來歷豈不大可思索嗎?在這裡我們就不得不先來分析一下“木”字。

①[柳惲(465--517)]南朝詩人。字文暢。河東解(現在山西解縣)人。

②[沈佺期(約656—約714)]初唐詩人。字雲卿。相州內黃(現在屬河南)人。

③[庾信(513--581)]南北朝詩人,字子山。祖籍南陽新野(現在屬河南)。

首先我們似乎應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麼場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說都在什麼場合“木”字才恰好能構成精妙的詩歌語言;事實上他們並不是隨處都用的,要是那樣,就成了“萬應錠①”了。而自屈原開始把它準確地用在一個秋風葉落的季節之中,此後的詩人們無論謝莊、陸厥、柳惲、王褒、沈佺期、杜甫、黃庭堅,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鮮明的形象,這就不是偶然的了。

例如吳均②的《答柳惲》說:“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這裡用“高樹”是不是可以呢?

當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黃雀行》就說:“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這裡的“高樹多悲風”卻並沒有落葉的形象,而“寒風掃高木”則顯然是落葉的景況了。

前者正要借滿樹葉子的吹動,表達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這裡葉子越多,感情才越飽滿;而後者卻是一個葉子越來越少的局面,所謂“掃高木”者豈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闊嗎?然則“高樹”則飽滿,“高木”則空闊;這就是“木”與“樹”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這裡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於“木”;它彷彿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徵。

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徵,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彷彿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後,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的詩人們正在於能認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於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言說;它在不知不覺之中影響著我們;它之富於感染性啟發性者在此,它之不落於言筌③者也在此。而“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幹,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於木質的, “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④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麼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

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想。所謂:

“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⑤《滿庭芳》)這裡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麼,在習於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少見“樹葉”這個詞彙了。

至於“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裡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徵。

①[萬應錠]萬能藥。錠,錠藥。

②[吳均(469--520)]南朝詩人。字叔庠。吳興故鄣(現在浙江安吉)人。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意思

意思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出自 登高 杜甫 唐代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譯文 風颳得很急,天高猿猴啼發出的叫聲,顯得特別的悲傷哀愁,水清沙白的河洲上...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意思

翻譯這兩句詩作於夔州,寫登高所見的江天秋色。常州濱臨長江,江流在此進入瞿塘峽,峽口多風,深秋時更是天高風急。詩人登高仰望,只見無邊無際的林木落葉蕭蕭而下,滾滾而來的長江奔流不息。雄渾 寥闊而又肅殺 凋零的氣象,使詩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歲月悠久。聯想到自己年華已逝,壯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壯!全...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什麼意思

杜甫的詩,登高 七律之冠,小朋友們趕快學習吧!唐 杜甫 登高 今譯 無邊無際的林木,樹葉蕭蕭飄落 無窮無盡的長江,江水滾滾而來。賞析 這兩句詩作於夔州,寫登高所見的江天秋色。夔州濱臨長江,江流在此進入瞿塘峽,峽口多風,深秋時更是天高風急。詩人登高仰望,只見無邊無際的林木落葉蕭蕭而下,滾滾而來的長江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