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邊塞戰鬥

2021-08-03 16:37:50 字數 4277 閱讀 2622

1樓:

其實,邊塞詩的產生是伴隨著我國疆域的相對不穩定而產生的。東漢以後,戰爭頻繁,反映徵人思婦之作,反映邊地戰爭艱苦之作漸漸多了起來,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鮑照的《代出自薊北門行》……這些樂府詩中的名篇傑作均以邊塞為題材。又如蔡琰(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悲憤詩》,以及後世的徐陵《關山月》、王褒《渡河北》、庾信《詠懷》詩中的部分作品,也都為邊塞詩史留下了輝煌的篇章。

隋代歷史短暫,詩歌數量不多,也無一流的大家,但其對外戰爭卻幾乎從未間斷,故邊塞詩作特別發達。盧思道《從軍行》、明餘慶《從軍行》、何妥《入塞》、楊廣《飲馬長城窟行》、《白馬篇》、《紀遼東》,楊素《出塞二首》、薛道衡《出塞二首》、王胄《白馬篇》、《紀遼東二首》、虞世基《出塞二首》……,不僅均以邊塞為題材,而且創作水準都很高,出現了多位詩人同題唱和邊塞詩的盛況。顯然,這為盛唐邊塞詩的繁榮及邊塞詩派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初唐四傑的駱賓王是較多寫作邊塞詩的作家。他有過數度從軍的經歷,高宗咸亨年間還從軍塞上,從而寫下較多反映軍旅生活的邊塞詩,如《邊庭落日》、《從軍行》、《早秋出塞》、《在軍中贈先還知己》、《從軍中行路難二首》、《宿溫城望軍營》、《在軍登城樓》、《晚度天山有懷京邑》、《夕次蒲類津》、《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除了盛唐的少數邊塞詩大家外,駱賓王的邊塞詩是寫得比較多,質量也算比較好的了,詩中不僅寫到邊塞風光,也寫出從軍將士生活的艱辛和不安定,如:「雲疑上苑葉,雪似御溝花」,「落雁低秋塞,驚鳧起暝灣」,「風旗翻翼影,霜劍卷龍文」,「陰山苦霧埋高壘,交河孤月照連營」,「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詩中還抒發了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報負和京國之思以及思鄉懷歸之意。其筆觸所及,已大致能涵蓋盛唐邊塞詩鼎盛時期的大多領域,題材開闊,而且格調高亢。與此同時,初唐的其他著名作家如楊炯、沈佺期、陳子昂、郭元振、李嶠、崔融、杜審言等均寫下一些邊塞詩作,詩人嚮往邊塞的軍旅生活,希望立功邊塞、報效國家,如楊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杜審言之《旅寓安南》則把殊方的氣候、物產寫得新穎別緻:「交趾殊風候,寒遲暖復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積雨生昏霧,輕霜下震雷。故鄉逾萬里,客思倍從來。

」一些未必到過邊塞的詩人也都紛紛仿效寫作邊塞詩,一時蔚為風氣。讀這一時期的詩作,邊塞詩的成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初唐詩作中成就較突出的部分,為盛唐邊塞詩派的出現作了很好的前期準備。�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過著名的邊塞詩派,可以直接歸入這一詩派的作家並不多,創作過邊塞詩的盛唐作家則是一個頗為龐大的群體,其作家人數之廣、作品數量之多,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一些精妙絕倫的邊塞詩作,而成為其代表作的一個部分。如李白的《關山月》、《戰城南》、《北風行》、《幽州胡馬客歌》、《塞下曲》六首……,杜甫的《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後出塞五首》、《高都護驄馬行》,王昌齡的《從軍行》、《出塞》……。

盛唐一些詩人如陶翰、劉長卿、常建、儲光羲、祖詠、劉灣、王之渙等,也都寫過一定數量的邊塞之作。這些作品塑造了邊庭將士英勇殺敵、保衛邊疆的英雄形象,寫出了邊地艱苦、將士報國獻身的精神。而盛唐邊塞詩的代表作家則為王(維)、李(頎)、高(適)、岑(參)及王昌齡。

其中王維、高適、岑參都有過較豐富的邊塞生活經歷:高適開元十九年(731)至次年曾送兵北上薊門,並曾出盧龍塞;天寶九載(750)又曾送兵薊北,北使歸來,也曾經燕趙之境;天寶十一年(752)曾任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之左驍衛兵曹、充翰府掌書記,親見次年哥舒翰收河西九曲,天寶十五年(756),從哥舒翰守潼關,同年底任淮南節度使,後任彭州、蜀州刺使,又任劍南節度使……,這些經歷,使他有較豐富的軍旅和對外戰爭的經驗……。王維於開元二十五年(737)曾入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幕,為監察御使兼節度判官。

岑參在邊塞生活的經歷更為豐富,他從天寶八載(749)冬至十載夏,他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僚屬;天寶十三載(754)夏到至德元載(756),岑參被北庭節度使封常清闢為節度判官,第二次出塞;至德元年(756),又出任伊西、北庭支度副使;這次在北庭歷時三年,足跡幾遍整個西北地區……。他們的從軍、出塞生活大大豐富了他們的創作題材,邊塞的壯麗風光,邊疆的地理、交通、民俗、民族交往,少數民族的歌舞、**……在他們詩中均有充分的反映,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等絕唱,顯然是以厚實的相關生活經驗為基礎的。他們的詩作中有些氣勢磅礴、雄奇高亢、充滿愛國激情且詞彩飛揚的篇章,同時懷念家鄉及邊地將士生活的艱辛在其詩作中也有較深刻的反映。

李頎、王昌齡雖無從軍與邊塞生活的經歷,卻以樂府舊題寫出新意,把盛唐氣象融匯到其邊塞詩作中去。這些詩作,令人鼓舞、振奮,千載之下,仍虎虎有生氣,成為中華民族愛國的強音、民族精神的集中體驗。

習慣認為,盛唐的邊塞詩是唐代邊塞詩創作的頂點,也是其終點。其實,邊塞詩的創作是繼續貫穿到中晚唐時期的。中晚唐時期雖然沒有一個公認的邊塞詩派,但從事邊塞詩創作的詩人並不少於盛唐時期,這一時期的著名詩人如盧綸、李益、白居易、李賀、杜牧、李商隱、張籍、王建都寫過許多邊塞詩,而寫過一些邊塞詩(尤其是邊塞題材樂府詩)的詩人則更多,其中如郎士元、柳中庸、戎昱、司空曙、劉商、楊巨源、張仲素、施肩吾、鮑溶、許渾、趙嘏、馬戴,劉駕、於濆、翁綬、許棠、司空圖、羅隱、周樸、盧汝弼、韋莊、張 、沈彬、陳陶、金昌緒等等。

有些詩人,傳世之作不多,卻有一些邊塞詩膾炙人口(如陳陶、金昌緒、許棠等)。董乃斌先生甚至發現,《全唐詩》中「凡是存詩一卷以上的中晚唐作家,無不多少寫過一些直接或間接與邊疆生活有關的作品。」�

中晚唐時期,以內憂外患深重為特點。儘管此時戰爭更多的是朝廷與各割據的藩鎮之間,以及各藩鎮之間。這時期對外戰爭也較多。

安史亂後,唐王朝國力日衰,**漸漸失去對邊遠地區的節制,如吐蕃大舉東進,隴右、河湟等地相繼淪喪,鄯、秦、成、洮等十多州均先後失去。昔日岑參生活過的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所屬地區更是為吐蕃所有。因而反映收復失地的要求,反映漢人被迫改從蕃俗,反映故人沒蕃的作品顯著增加。

如杜牧《早雁》、《河湟》,白居易《西涼伎》、張籍《隴頭行》等作即如此,這些詩作頗似南宋的愛國詩,以沉鬱悲涼為基調,他們直面冷酷的現實,表達拯國家和淪陷區人民於水火的強烈願望,而緊緊圍繞國家領土完整、邊塞安危的主題,這與南宋也有相似之處。�

中晚唐邊塞詩的題材較之盛唐也有開拓之處,如反映南方邊地的生活,如施肩吾《島夷行》、王建的《海人謠》、李商隱的《異俗》等等,比之盛唐邊塞詩僅限於東北和西北有所拓展。此外反映軍中官兵苦樂不均、朝廷賞罰不明、反映和蕃的太和公主從回紇返回長安等主題。劉商《胡笳十八拍》中就明確寫道:

「漢室將衰兮四夷不賓,動干戈兮征戰頻」,「一朝胡騎入中國,蒼黃處處逢胡人」,詩中寫沒蕃人的痛苦經歷。又如司空圖《河湟有感》中:「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詩中所反映的情境在初盛唐的邊塞詩中是決計不會有的,這使人想起陳亮《賀新郎》中「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

」這些淪陷區出生的後代因年代久遠,已沒有原來的民族意識,他們已沒有迴歸故國的要求,這是詩人所最擔心的。詩中的議論說理也充滿憂傷而感憤。�

中晚唐沒有出現王、李、高、岑和王昌齡那樣的邊塞詩大家,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一時期邊塞詩不但在思想的尖銳和深刻方面有所加強,而且反映的題材也有所拓展,這同樣是不爭的事實。�

唐代的邊塞詩是縱貫初、盛、中、晚整個過程的。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從親歷的見聞和經驗來進行邊塞詩創作,另一些詩人則利用間接的材料,用一些樂府舊題進行舊調翻新的創作,這類樂府詩題在不同時期其內涵也各不相同,顯然,後者的作家人數眾多,數量也多得多,而且出現過李白、杜甫及高適《燕歌行》之類的傑作,但就總體水平而言,前者的那類詩作中更貼近邊塞生活,更能準確反映時代精神,藝術特色也更為鮮明。

由於國力強弱不同,在對外戰爭中的勝負不同,初盛唐邊塞詩中多昂揚奮發的格調,中唐前期尚有其餘響,而中唐後期及晚唐只有對昔日盛況的追慕以及淒涼現實的哀嘆。終唐之世,邊塞詩始終是唐詩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部分。�

個人認為:從邊塞詩看當時人的尚武情節,一定不能忽略當時的詩人的寫作背景,這一點是很關鍵的.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觸景生情在這裡可以化為觸景生詩...

所以,在你讀不同的邊塞詩的時候,一定要從詩人所在時期的歷史背景入手,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以一個"當時人"的身份去體會和揣摩詩人的寫作動機和目的.

另外,我所想到的邊塞詩的背景也告訴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種,就是一些詩人通常是忿忿而不得志這一型別的.看到邊塞戰火瀰漫,想投身報國卻又無從下手,於是積蓄在心中的鬱悶之情成了邊塞詩的雛形.

第二種,就是在自己投身無望的情況下在國家軍隊某次勝利的激勵下,慷慨而作,一方面是讓積累在自己心中情感得以釋放抒發,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激勵國家軍隊,希望他們再接再厲,爭取收復更多的山河...

第三種,就是在國家連連敗退的時候因為氣憤和擔憂且傷感而發,這種詩往往以國家被侵略被前提,可能會表現說傷感之情,更可能一上來先描寫戰後的一些頹廢之景然後在最後話鋒一轉,直接抨擊當朝者.

想到就那麼多,大家都喜歡故事,希望能多交流

求唐朝邊塞詩和宋朝邊塞詩的區別求唐朝邊塞詩和宋朝邊塞詩的區別

1 與唐詩比較,宋代大量詩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時期的政治 社會狀況。二者相比,宋代的詩人自然也就多了憂國 憂民的感傷情懷,自然而然地使詩的內容與政治掛上了勾。從以下幾個方面更能鮮明地體現出這一特點。2 政治鬥爭方面。宋詩在政治鬥爭的表現方面,與唐詩,以至於與歷代所有古詩相比,都顯得更為深入。因為有很多...

哪位唐朝詩人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唐代邊塞詩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高適 岑參 王昌齡 李頎 王維,哪位唐朝詩人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 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 高適 岑參 王昌齡 李頎 王維 唐代邊塞詩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有高適 岑參 李頎 王 昌齡 王之渙 王翰等。高適 700 765 字達夫。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

關於邊塞的古詩有哪些,關於邊塞的古詩大全

邊塞詩中的翹楚,蒼涼而不淒涼,小學必背古詩 涼州詞 關於邊塞的古詩大全 1 使至塞上 唐代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譯文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