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據清人趙翼的《陔餘叢考》推測,大約從明朝開始,
狀元專指殿試第一名、
榜眼專指第二名、
探花專指第三名,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名
它為什麼叫“狀元”而不叫別的呢?原來,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
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於是改稱“狀元”了
榜眼 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榜眼”之名要晚於“狀元”,終唐一代,沒發現有這個稱謂。
實際上,榜眼這一名稱與狀元、探花一樣,都是民間的習慣用語,並非官方用語。在朝廷正式發放的金榜上,只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探花”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
2樓:柳蜈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名。它為什麼叫“狀元”而不叫別的呢?原來,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
這本是朝廷**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於是改稱“狀元”了。
科舉考試選狀元開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明、清時期,殿試的
一、二、三名,名稱確定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緒三十年(2023年)最後一次科考,共2023年間,共錄取有姓名記載的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最年輕的狀元是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的蘇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的郭元振,當時年齡都不滿18歲;年齡最大的狀元是唐代的尹樞,他一生參加科舉考試幾十次,直到70多歲才自薦考中了狀元,了卻金榜題名的夙願。
中國歷史上雖然出了個女皇帝武則天,卻很少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女狀元。只有清朝太平天國時期,20歲的女子傅善祥,參加太平天國組織的科舉考試而成為了女狀元。
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時代,文人們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激勵著無數學子臥薪嚐膽、懸樑刺股、勇跳龍門。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因其為殿試第一甲第一名,又別稱“殿元”。
又因其位居三鼎甲之首,所以也別稱鼎元。
古代考中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幾個階段。殿試通常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一旦高中狀元,披紅掛綵、敲鼓鳴金、騎馬遊街、前呼後擁,好不威風。
舊時一副對聯生動地描繪了中狀元前後的境遇:
舊歲饑荒,柴米無依。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戚外親,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
今科僥倖,衣祿有望。奪得五經魁首,姓亦揚,名也揚,不論張三李四,踵門慶賀,都來錦上添花。
至於“榜眼”,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榜眼”之名要晚於“狀元”,終唐一代,沒發現有這個稱謂。
實際上,榜眼這一名稱與狀元、探花一樣,都是民間的習慣用語,並非官方用語。在朝廷正式發放的金榜上,只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榜眼之名始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
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
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如北宋初年的王禹僻在《送第三人朱嚴先輩從事和州》詩中雲:“貨船東下歷陽湖,榜眼科名釋褐初。
”據清人趙翼在《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考證:“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蓋眼必有二,故第
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
“探花”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
唐朝的新科進士放榜在每年的春季,此時正是京城長安杏花盛開的季節,新科進士為了盡情慶賀自己中第,要舉行一場遊園盛會,稱為“杏園宴”。挑選進士中兩名年少英俊者為“探花使”,負責到各園採摘鮮花,迎接狀元,於是這兩個人便被稱為“探花郎”。也就是說,唐朝的“探花”只表示一榜進士中年齡最小的兩個人,與殿試取得的名次沒有任何聯絡。
這個詞在五代、北宋時期出現極少,因為五代和宋朝時期的都城裡都沒有“杏園”,自然也就沒有探花郎了。探花什麼時候被作為進士第三名代稱的,這是個很難確切回答的問題。據清人趙翼的《陔餘叢考》推測,大約從明朝開始,狀元專指殿試第一名、榜眼專指第二名、探花專指第三名,才最終成為定式。
3樓:
殿試取中的前三名進士,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
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唐代舉人赴京應禮部考試都須投狀,因此稱進士科及第的第一名為狀元,也叫狀頭。
宋代以殿試首名稱狀元。明、清會試以後,貢士須作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為狀元。
殿試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為定製。唐武則天時,試貢舉之士立於殿前,門下省長官奏狀,名次最高者置於最前,因而稱為狀頭,也叫做狀元。自宋代起,沿用舊稱,以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為狀元。
狀元雖亦被稱狀頭,但已不算正式名稱了。
唐無榜眼,卻有探花郎。唐代新進士榜公佈後,他們在曲江有盛大宴遊活動,以最年少者為探花郎;原意只是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
二、第三名進士為榜眼。因為填進士榜時,狀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進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體的眼部地位,所以稱作榜眼。北宋陳若拙並無文才而取中第二名,人們都嘲笑他是「瞎榜」。
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改稱為探花,於是榜眼成為第二名的專名。因此說,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合成於南宋。
太祖以後,學校與薦舉變得有名無實,科舉考試卻日益受重視。
明代的科舉,分鄉試、會試、殿試三階段。學校生員(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參加會考,教做鄉試,錄取的人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舉人和國子監的監生在隔年春天到禮部應考,稱為會試,錄取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同年再由天子親自在殿上出題測驗進士,稱為殿試或廷試,把會試錄取的進士分為三等:一甲三人,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傳臚。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指一連考了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第一名
進士一詞始於隋煬帝之設進士科進士第一名稱狀元,又稱“魁甲”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試製度,即在吏部考試後,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的名單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於是都成了“天子門生”。殿試後,舉行皇帝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瓊林苑,故稱瓊林宴。
殿試第一名稱榜首,第
二、三名稱榜眼,一、二、三名都可稱狀元。南宋以後,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宋哲宗時,將進士分為經義、詩賦兩科,分別舉行考試,經義進士以經義定取捨,詩賦進士以詩賦定去留。
宋代的常科考試分為州府試、禮部試、殿試**。州府試稱解試,禮部試稱省試,殿試帶有複雜的性質。宋代在正科之外,還設科。
連續考十五場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辦法,賜予本科出身。
4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名。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
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於是改稱“狀元”。科舉考試選狀元開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明、清時期,殿試的
一、二、三名,名稱確定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至於“榜眼”,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榜眼”之名要晚於“狀元”,終唐一代,沒發現有這個稱謂。
榜眼之名始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
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
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探花”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唐朝的新科進士放榜在每年的春季,此時正是京城長安杏花盛開的季節,新科進士為了盡情慶賀自己中第,要舉行一場遊園盛會,稱為“杏園宴”。
挑選進士中兩名年少英俊者為“探花使”,負責到各園採摘鮮花,迎接狀元,於是這兩個人便被稱為“探花郎”。也就是說,唐朝的“探花”只表示一榜進士中年齡最小的兩個人,與殿試取得的名次沒有任何聯絡。據清人趙翼的《陔餘叢考》推測,大約從明朝開始,狀元專指殿試第一名、榜眼專指第二名、探花專指第三名,才最終成為定式。
5樓:逸樂的草鞋
古代第一名到第三名
6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第一 榜樣第二 探花第三
7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8樓:匿名使用者
豆瓣上有非常詳細的說明,你可以搜一下
秀才、舉人、狀元,探花、榜眼分別是什麼?
9樓:莉莉
秀才: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
舉人:明清兩代稱鄉試考取的人。
狀元:科舉時代的一種稱號。唐代稱進士科及第的第一人,有時也泛稱新進士。宋代主要指第一名,有時也用於第
二、三名。元代以後限於稱殿試第一甲(第一等)第一名。
探花:科舉時代的一種稱號。明清兩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三名的人。
榜眼:科舉時代的一腫稱號。明清兩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
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是什麼意思
10樓:阿明
狀元指的是:科舉考試殿
試第一名。
榜眼指的是:科舉考試殿試第二名。
探花指的是:科舉考試殿試第三名
11樓:wyp駱遙
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意思。
1、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2、榜眼,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bǎng yǎn,是科舉時代的一種名次稱號。即在中國科舉制度中的殿試中,取得進士考試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3、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進士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
“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時至今日,“探花”的稱呼仍歷久不衰。
狀元 榜眼及探花的來歷,狀元,榜眼,探花的來由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是一種由朝廷開設科目,士人可以自由報 考,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的選拔 制度。科舉制度萌芽於 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確立於唐,而完備於宋,又延續至元 明 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科舉考試分為縣試 府試 院試 鄉試 會試 殿試幾個階段,而殿試通常是由皇帝欽命大臣或皇帝親自主...
姚明是哪年的狀元秀?那年的榜眼和探花分別是誰
同屆狀元 榜眼 探花,同時效力一支球隊有多難?歷史僅一次 我覺得如果把歷屆狀元秀放在同一年參選,那狀元一定是詹姆斯。我感覺分別是喬丹 科比 詹姆斯。其實相對還是說,我感覺肯定有這個詹姆斯,另外還有這個科比。關公戰秦瓊,這樣比較其實意義不大。非要說前幾位的,我覺得狀元當然是!喬丹,毫無疑問,榜眼是奧尼...
計算機記憶體,硬碟分別儲存什麼資訊,有何區別
記憶體是計算機要執行的程式調運到記憶體上!硬碟是用來存未要用的資訊和將用資訊 硬碟是儲存資料的地方,斷電不會消失資料。記憶體是cpu處理資料暫存的地方,斷電資訊消失。去看看這個吧!很詳細!打個比方 你放學回來了 要寫作業 你把書從書包裡拿出來,放在桌子上 就好比把資料從硬碟裡讀取出來,放在記憶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