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 是什麼意思

2021-08-10 01:21:26 字數 4355 閱讀 4116

1樓:匿名使用者

大致的意思應該是:記載世的人將一位君主作為一世,將一種姓氏作為一代人就足夠了。其中古代稱三十年為一世,姓指代此姓家族,這僅是個人理解。

2樓:匿名使用者

全句都體現了,“一”就體現了

【歷史】 王夫之 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 這是什麼主張?

3樓:

大致意思是 :記載世的人將一位君主作為一世,將一種姓氏作為一代人就足夠了。當權帝王,以一位君王為一世(一種思想指導之類的如革新、法案之類的)一姓為一代足矣:

一個姓氏家族有思想行為一般只能影響一代而已。

思想主張:強調 “天地之化日新”,歷史運動“勢之必然”。

足矣,君需防暑 是什麼意思?

4樓:

提醒閣下你,你需要防暑。

5樓:喔喔

你做的可以了,你要注意防暑,注意身體喲!

6樓:葉小靜

夠了,你應該要防暑了

明清之際有學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紀

7樓:用千柳

物質發展變化有規律可循符合王夫之的思想認識,故選d。

原題: 明清之際有學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以下屬於他的主張的是a.反對以孔子是非為標準b.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c.主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d.物質發展變化有規律可循

試題分析:根據材料資訊“天地之化日新”是指世間的變化又是每一天在更新,體現了王夫之的古代唯物思想,a項對應李贄,b項對應黃宗羲,c相對應顧炎武,物質發展變化有規律可循符合王夫之的思想認識,故選d。

王夫之(2023年10月7日-2023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曆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鑑論》、《宋論》等書。

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於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概括起來有七點:

首先、反禁慾主義,提倡不能離開人慾空談天理,天理即在人慾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傳》、《尚書引義》等書中對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提出了批評。

其次、均天下、反**、愛國理想。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與《宋論》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觀點。

其三、氣一元論,王夫之認為氣是唯一實體,不是“心外無物”。王夫之還指出,天地間存在著的一切都是具體的實物,一般原理存在於具體事物之中,決不可說具體事物依存於一般原理。王夫之認為“形而上”與“形而下”雖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著上下之間有界限可以分割開來。

從知識的**上看,原理、規律是從對事物的抽象而得來的,因此,應該是先有具體形器,後有抽象觀念。道家佛家都把“虛無”視為無限和絕對,而將“有”視為有限和相對。王夫之認為這把相對、絕對的關係弄反了,在他看來,“有”是無限的,絕對的,而“無”是有限的,相對的。

王夫之是這樣論證的:人們通常講無,是相對於有而言。就象相對於犬有毛而說龜**,相對於鹿有角才說兔無角。

所以,講“無”只是講“無其有”。王夫之認為,廢然無動、絕對的靜即熄滅,這是天地間所沒有的。王夫之說,“動而成象則靜”,“靜者靜動,非不動也”,“動而趨行者動,動而赴止者靜”。

王夫之的這些話表明,靜止裡包含著運動,靜止是運動在區域性上的趨於穩定而成形象的暫時狀態,所以靜止的東西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動靈活的。

其四、心物(知行)之辯——反對“生而知之”的先驗論。王夫之說,“耳有聰,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聲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

聰必歷於聲而始辨,明必擇於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豈驀然有聞,瞥然有見,心不待思,洞洞輝輝,如螢乍曜之得為生知哉?果爾,則天下之生知,無若禽獸。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季氏篇》)意思是說,憑藉感官心知,進入世界萬物聲色之中,去探尋知曉事物的規律,這才是認識世界的途徑。也就是說,知識是後天獲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其五、揭示“名”、“辭”、推的辯證性質。王夫之認為,真知識一定是名與實的統一“知實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實,皆不知也。”對於概念能否如實地模寫現實,邏輯思維能否把握宇宙發展法則,這是認識論上的大問題,老子講“無名”,莊子講“坐忘”,禪宗講“無念”,共同之處都在於認為名言、概念不足以表達變化之道,只有破除一切名相,才能達到與本體合一。

王夫之提出“克念”,就是說人能夠進行正確的思維。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個過程,既不可執著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運動看作是剎那生滅,不留痕跡。

其六、理勢合一的歷史觀。王夫之提出“理勢合一”,並在其著作《讀通鑑論》對前人所提出的“復古論歷史觀”、“迴圈論歷史觀”等歷史形式進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

其七、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論。王夫之在其《四書訓義》一書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同時,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動的,人可以主動地權衡和取捨。他說:

“生之初,人未有權也,不能自取而自用也。……已生之後,人既有權也,能自取而自用也。

8樓:幽靈軍團小嬬

d試題分析:根據材料資訊“天地之化日新”是指世間的變化又是每一天在更新,體現了王夫之的古代唯物思想,a項對應李贄,b項對應黃宗羲,c相對應顧炎武,物質發展變化有規律可循符合王夫之的思想認識,故選d。

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跪求翻譯

9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當權帝王,以一位君王為一世(一種思想指導之類的如革新、法案之類的)

一姓為一代足矣:一個姓氏家族有思想行為一般只能影響一代而已

10樓:葫蘆娃

一種思想指導之類的如革新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紀世者以一君

11樓:司寇春柳

d試題分析:“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是一種樸素的唯物思想,“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表明作者反對君主**。題乾材料從唯物思想的角度論證了反對君主**的合理性,故d項正確。

a李贄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b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c黃宗羲猛烈抨擊君主**,但他不是唯物思想家。

君即有不諱,誰可以自代者——求翻譯

12樓:儒雅的北歐之星

參考英文如下。

if you were unfortunate to die, who would be able to take the replacement?

(18分)人類文明歷經千百年的隔絕、碰撞、交融,不斷走向新的“解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

13樓:千秋

(1)孔子:仁、禮、中庸;老子:道、無為、小國寡民。

蘇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現了“自我”;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贄:反對盲從孔子,認為不能以“聖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顧炎武:注意實學,經世致用;王夫之:

強調“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3)康有為。《孔子改制考》。

翻譯《天演論》;宣傳、提倡進化論,成為維新派的理論**。

試題分析:本題以思想的交融與解放為主題切入、以主要思想家為載體考查中外思想發展。第(1)問考查基礎知識的積累,結合所學內容,歸納概括即可,注意回答要精煉,結合教材內容回答即可。

第(2)問主要根據材料進行歸納,不要脫離材料而直接回答課本所學知識,這樣容易造成所答非所問的狀況。立足材料概括,關鍵在於抓住關鍵資訊,如,李贄“鹹以孔子是非為是非”“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顧炎武“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等。第(3)問考查維新變法思想,從材料資訊“改制……孔子”可以推斷是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一書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出版,增強了仁人志士救亡圖存的信心。

至於嚴復的思想結合課本知識回答。前面圍繞康有為來歸納即可,後面結合所學,概括嚴復的成就即可。

人類文明歷經千百年的隔絕、碰撞、交融,不斷走向新的“解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

14樓:哇嘎

(1)孔子:仁、禮、中庸;老子:道、無為、小國寡民。蘇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學意義上發現“自我”;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贄:反對盲從孔子,認為不能以“聖人”之言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顧炎武:注重實學,經世致用;王夫之:強調“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

(3)康有為。《孔子改制考》。翻譯《天演論》;宣傳、提倡進化論、成為維新派的理論**。

查理一世為什麼被送上斷頭臺簡介,查理一世為什麼被送上斷頭臺

在查理一世最後的幾年中,他與國會之間爆發英國內戰。同時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回政策,引起了答以清教徒為代表的加爾文教派的不滿。由於認定國王對人民發動戰爭,軍事領袖們決定國王必須接受審判。下院這時也清洗了與懷特島上的查理議和的和平派。1649年1月一個高階法庭建立起來,國王被帶到威斯敏斯特大廳受審。由...

一世紀等於多少年

一個世紀是一百年,通常是指連續的一百年。當用來計算日子時,世紀通常從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後一年開始,例如2000年或2001年。這種奇數的紀年法來自於耶穌紀元後,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 吾主之年 year of our lord 因此第一世紀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紀則從公元1901年到...

那一世,你為古剎,我為青燈這首詩什麼名字

這首詩是 三生石 原詩 那一世,你為古剎,我為青燈 那一世,你為落花,我為繡女 那一世,你為清石,我為月芽兒 那一世,你為強人,我為駿馬。我知道,我將生生世世與你結緣。於是我跪在佛前求了500年,求他讓我在最美麗的時候遇見你,求他讓我們結一段美麗情愫。佛於是把我變成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