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樹能做成紙,紙為什麼是樹的根做成的呢?

2021-08-21 03:06:54 字數 3934 閱讀 6285

1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的造紙程式可分為製漿、調製、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驟

1.製漿的過程 製漿為造紙的第一步,一般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製漿法、化學制漿法和半化學制漿法等三種。

2.調製過程 紙料的調製為造紙的另一重點,紙張完成後的強度、色調、印刷性的優劣、紙張儲存期限的長短直接與它有關。

一般常見的調製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步驟: a. 散漿 b.打漿 c.加膠與充填

3.抄造過程 抄紙部門的主要工作為將稀的紙料,使其均勻的交織和脫水,再經乾燥、壓光、捲紙、裁切、選別、包裝,故一般常見之流程如下:

a.紙料的篩選 將調製過的紙料再稀釋成較低的濃度,並藉著篩選裝置,再次的篩除雜物及未解離纖維束,以保持品質及保護裝置。

b.網 部 使紙料從頭箱流出在迴圈的銅絲網或塑料網上並均勻的分佈和交織。

c.壓榨部 將網面移開的溼紙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個滾轆間,藉滾轆的壓擠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將溼紙作進一步的脫水,並使紙質較緊密,以改善紙面,增加強度。

d.壓 光 由於經過壓榨後的溼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 - 70%,此時已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溼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氣的圓筒表面使紙乾燥。

e.卷 紙 由於經過壓榨後的溼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 - 70%,此時已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溼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氣的圓筒表面使紙乾燥。

g.裁切、選別 包裝:取前面已捲成筒狀的紙卷多支,用裁紙機裁成一張張的紙,再經人工或機械的選別,剔除有破損或汙點的紙張,最後將每五百張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有把樹做成紙的機器。

紙為什麼是樹的根做成的呢?

3樓:你大爺

紙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纖維,原料中除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較少的組分,如樹脂、灰份等。此外還有硫酸鈉等輔助成分。 紙張中除了植物纖維,還需要根據不同紙材新增不同的填料。

現在環保呼聲日益高漲,製紙廠紛紛推出了加入不同百分比的再生紙成分的紙,有100%再生紙,亦有隻加入50%再生紙成分的紙張,適合不同客戶的需求。再生紙來自於廢紙,經過消毒、碎漿等處理後可以再度利用。碎漿系統的目的都是將廢紙完全碎解而不損傷纖維,不打碎非紙成分。

原料的化學成分 植物纖維中主要含有 1、纖維素 在棉花中,纖維素的含量在90%以上;木材、蘆葦、荻葦中也含有40~50%的纖維素。從造紙角度看,在製漿過程中應極力設法保留纖維素,以提高紙漿得率和紙張強度。 2、半纖維素 在植物纖維原料中,闊葉木和草類原料中的半纖維素含量可高達30%左右;而在針葉木中一般只含有20%左右;在棉花中含量更少。

為了提高製漿得率和紙張強度,在製漿過程中也要儘量多保留一些半纖維素。 3、木素 在針葉木材中,木素含量佔30%左右,而草類原料一般含20%左右,棉花、亞麻則不含木素。化學制漿就是用化學藥品使細胞之間粘結物質溶去一部分,使纖維互相分離成漿。

原料中含木素愈多,則製漿愈困難,所要消耗的化學藥品也愈多。 次要成分: 植物纖維原料中除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較少的組分,如樹脂、灰份等。

在一般常用的原料中含量不大,對造紙不會造成太大的困難。但若含量過多,對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紙張則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除去。 1、樹脂、脂肪 一般的原料含量較少,都在1%以下,但在鬆屬木材中含量較多,它們的粘性較大,容易粘結成團,如粘在銅網和壓輥上,造成抄紙困難,在紙上則形成透明的樹脂點,降低了紙的質量。

它們易與鹼作用生成肥皂,而溶於水中,所以含樹脂多的松木一般都用鹼法制漿,以減少它們的危害。脂肪一般危害不大,也可以被皂化溶出。 2、澱粉、果膠 澱粉為細胞腔內的貯存物質,含量不多,易溶於熱水,對製漿造紙沒有什麼影響。

一般原料中含果膠不多,它們易被稀鹼液分解溶出。在植物中以果膠酸鹽的形式存在,被認為是植物中灰份的**。亞麻等韌皮纖維細胞介質主要是果膠質,只需要少量的鹼蒸煮即可脫膠。

3、單寧、色素 一般的原料中含量較少不致為害,它們易被熱水抽出。但含量較多時應事先設法抽出,否則使紙漿的顏色變深不易漂白。 4、灰份 灰份是植物纖維原料中的無機鹽類,主要是鉀、鈉、鈣、鎂、硫、磷、矽的鹽類。

木材中的灰份都在0.2~1.0%之間,草類原料中灰份稍高一些。

一般紙張對原料中的灰份含量沒有什麼特殊要求。但在生產電器絕緣紙時,必須除去灰份才能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草類原料中,尤其是稻草灰份高,灰份中的sio2的含量較高,造成了鹼**的困難。

減少或消除鹼**中矽的干擾,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樹是怎麼變成紙張的

4樓:匿名使用者

1、木料去皮。原料有很多,這裡用木頭作原料,***,將用來造紙的木料放進滾筒,去掉樹皮。

2、切削。把去皮後的木頭放進削切機。

3、碎木蒸煮。將碎木片送入蒸煮器,接著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淨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

4、隨後利用打漿裝置進行打漿,紙漿送入造紙機,變成溼溼的紙漿帶,其中的纖維會被滾筒輕輕地壓在一起。

5、水分擠壓。 紙漿沿著帶子移動,再去水,變得更緊密。

6、熨壓。用表面光滑的滾筒,將紙張的正反兩面熨壓光滑。

7、裁剪。最後將紙張放到機器裡面裁剪到標準的大小,這樣紙張就成功的製作好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造紙是由許多機器參與共同完成的,大體要經過打漿、清洗、掛漿、壓光、烘乾,裁切等一些工序,籠統的說就是把造紙原料打碎成紙漿,通過造紙毛布掛上均勻的一層,經過擠壓形成一個長條紙坯,在烘缸上烤乾然後切成需要大小的紙張,這些都是連續進行的。

為什麼紙必須用樹造出來?

6樓:冷沁殤淚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早在西漢,我國已發明用麻類植物纖維造紙。

宋蘇易簡《紙譜》:“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造紙,舊用人工製造,先取植物類纖維質之柔韌者,煮沸搗爛,和成粘液,勻制漉筐,使結薄膜,稍幹,用重物壓之即成。

今日所用之紙,多為機制。

造紙術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有重大作用。關於蔡倫與造紙術的關係,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他是造紙術發明者,第二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只是造紙術革新者。

現在看來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因早在蔡倫200年前的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階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但“造意用樹膚以為紙”者,倒有可能是蔡倫或其尚方下屬。皮紙用樹皮纖維製成,其技術難度比麻紙更大。

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來2023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而得以迅速發展。

至晉代(4世紀)時,紙已最終取代帛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蔡倫在促進麻紙及皮紙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雖不是造紙術發明者,但作為技術革新者和組織推廣者的歷史地位應予肯定。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彩色列印紙為什麼用樹木做成?

7樓:短短長長長短

您好朋友,因為彩色列印紙它也是一種紙張用樹木做成的紙張。

為什麼要用樹木來造紙??

8樓:大之至謂之元

我國造紙原料不一定是用樹木的啊。

除了樹木以外,草類植物:如蘆葦、竹子、芒稈、麥草、稻草、龍鬚草、高粱稈、蔗渣等;韌皮纖維類,如亞麻、黃麻、洋麻、檀樹皮、桑皮、棉稈皮等;種毛纖維類,如棉花、棉短絨、棉破布;廢紙纖維類,按照我國的習慣劃為一等廢紙(未經印刷從工廠或有關單位挑的白紙邊、破殘紙),二等廢紙(經過印刷的廢舊書刊、報紙),三等廢紙(除了以上兩種以外的一切廢紙、舊紙板、破紙箱)等。

9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孩子,這是古時候為了保證支援產權,用樹皮造紙打死外國人也想不到,現在已經習慣成自然改不了了。

家養倉鼠為什麼吃紙,為什麼倉鼠愛「吃」紙?

家養倉鼠為什麼會吃紙巾?我現在給大家說 馬上到冬天天氣漸漸涼起來了倉鼠要紙巾就是因為要蓋房子。那如果你家倉鼠長出了牙齒。就要去商店裡給他買磨牙神器。為什麼倉鼠愛 吃 紙?是什麼紙啊?硬紙是來因為自磨牙,軟的紙巾是bai因為他們需要鋪du蓋窩,而且他們zhi也不知道那個dao能不能吃,像小孩子一樣啊,...

為什麼紙能把手指割破,為什麼紙能把手指割破劃破

因為紙與手指之間接觸面積小,壓強大,手指與紙之間產生摩擦力時導致手指劃破。產生摩擦時紙與手指間產生的相對速度很大。滿意請採納 紙能割破手?太不可思議了 是什麼紙這麼厲害。是這個 脂 吧,它可以劃破手的,要小心使用喲 為什麼a4紙張能割破手指?沒有使用過bai的新紙,由於硬度比du較高瞬間接觸 的zh...

為什麼糯米只能做成粽子,不能做成米飯

糯米的種植環境要求比較高,相對於普通稻穀來說它的產量要低很多,而且糯米太粘,作為米飯吃起來口感不太好。之所以糯米只能做成粽子,不能做成米飯,就是因為糯米他本身是粘度非常高的。所以如果做成米飯的話是非常不讓人消化的。因為糯米做成米飯之後,口感就會下降,讓人吃起來沒有一點食慾。所以糯米只能做成粽子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