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

2021-08-30 23:20:52 字數 6944 閱讀 7590

1樓:六號檔案館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源出杜甫的名篇《蜀相》,全詩是這樣的: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作於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詩人初遊成都武侯祠時。詩前四句寫祠堂之景,“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悽清之極”(《杜詩解》)。後四句議丞相之事,“就公始未以寓感慨”(《唐詩摘鈔》)。

前四句寫得疏灑,後四句議得沉鬱。

詩句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輔國功業,大筆如椽。三顧,三次拜訪,指諸葛亮隱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陽縣西20裡)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已打天下。諸葛亮《出師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頻煩,屢屢,多次,指劉備屢屢跟諸葛亮商討。天下計,統一天下的策略。

兩朝,指劉備、劉禪兩朝。開濟,指輔劉備開創基業,佐劉禪匡濟危難。《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先主病篤,謂亮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敢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初,亮自表後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這就是“老臣心”。“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終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方面付託之重,一方面圖報之誠。”(周汝昌語,見《唐詩鑑賞辭典》)天下計,可見諸葛亮的匡時雄略;老臣心,可見諸葛亮的報國苦衷。詩句屬對工緻,沉鬱頓挫,反映了詩人對這位蜀漢丞相的無比崇敬而又無限惋惜的感情。

“有此二句之沉摯悲壯,結作痛心酸鼻語,方有精神。宋宗簡公歸歿時誦此二語,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2樓:匿名使用者

抓住“三顧”、“天下計”、“出師”三個同來考慮。

所以答案是:三顧茅廬 《出師表》 《隆中對》

3樓:匿名使用者

詩名是《蜀相》,作者(唐)杜甫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一生的四個時期

4樓:小琪琪

一、讀書與壯遊

(公元 712年至745 年,0至34 歲),20 歲漫遊吳越,5 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中。再漫遊齊趙。在洛陽遇李白。

壯志凌雲豪情萬丈,俯瞰天下仗劍遠遊,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初定理想,積極進取。代表作《望嶽》。

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二、困守長安十年

(公元746年至755 年,35 歲至44 歲),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為官、建功立業,卻又對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壯志難酬,無奈、孤獨、無助;對於百姓生活的關注與同情,讓杜甫開始關注民生。代表作《兵車行》。

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三、陷賊時期

(從“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杜甫虛歲45歲,在投奔新皇帝唐肅宗的途中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被迫做了偽官。半年後,他潛逃至鳳翔,找到了唐肅宗,這一經歷,被稱為杜甫的“陷賊時期”)和為官(公元 756年至759 年,45 歲至48 歲)對戰亂的厭煩,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悲嘆。代表作《月夜》、《月夜憶舍弟》。

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四、漂泊西南

(公元 760年至770 年,49 歲至59 歲),詩歌帶有豐富的政治內容和濃郁的時代氣息:憂國憂民,對以諸葛亮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對自身命運的感慨和對世事的感懷;隱居心境的恬淡;對親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漢》、《登高》。

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擴充套件資料

杜甫所寫之詩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在客觀的敘述事件,而是在用詩去寫歷史,他的詩體大部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事件,真實的將歷史重現在讀者的眼前,也將那個時代受到戰亂和腐敗統治毒害的現狀披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杜甫能有“詩聖”這一雅號,不止因為其涉獵題材之寬,還在於他能夠很好的將律詩運用的如此自如,將這樣的詩體運用於無形,甚是有才能。

杜甫甚能駕馭各種形式的詩歌,他能將社會永珍及人民的生活描繪的十分生動,他的詩歌中所隱含的不僅是批判和同情,也有很多他被壓抑的情懷和抑鬱的情感,但這依舊不影響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

5樓:蔚藍老火鍋

第一期:讀書遊歷時期(712年-745年)

這一個時期就是杜甫在34歲以前讀書並且遊歷的時期,據杜甫《壯遊》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又據《進雕賦表》:“臣幸賴先臣緒業,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餘篇。”

由此可見,杜甫自七歲起便已經寫詩了,到他43歲寫《進雕賦表》時,應該連詩帶文章有一千多篇了。那麼依此理推算,屬於杜甫34歲以前的作品,至少也有三四百首了。

可是,杜甫現存的詩,能確定是這個時期的詩,僅僅留存下來二十多首,本文作者“史家之韻”對此表示非常惋惜並遺憾。

杜甫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第一次遊齊趙時,即寫出了《望嶽》,這大概是他現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了,詩中最後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第二期:困守長安時期(746年-755年)

這第二時期,包括杜甫35歲到44歲的十年間作品,這個時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長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長安所寫。這一個時期對於杜甫成長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著重大的意義,這個時期結束了他年輕時期的遊歷生活,但另一個方面卻又是一個新的以政治內容與社會內容為主的遊歷生活開始。

杜甫雖然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長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獻賦,仕途失意,鬱郁不得志,也過著貧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觸到下層人民的生活,因而豐富了他創作的視線。

據杜甫現存的詩,這十年間杜甫寫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詩,創作出《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詩。

第三期:陷安史叛軍中、為官時期(756年-759年)

這一個時期,包括杜甫45歲至48歲的作品,這個時期杜甫在逃亂時陷於叛軍中為時九個月,後又為官約兩年零兩個月。

由於杜甫曾身陷叛軍中,親自嚐到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這一時期作品最突出最顯著的特徵,便是杜甫的愛國精神。從作品質量來看,內容也非常的充實,已經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在這個時期,雖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創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詩,其中以五律、五言古體詩最多,杜甫最長的五古《北征》和最長七古《洗兵馬》均是這個時期創作的。

其它著名的作品還有:《三吏》、《三別》、《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縣歌七首》等。尤其是三吏三別是杜甫的現實主義的一個光輝頂點,是他那種“窮年憂黎元”的進步思想。

所謂“驚心動魄,一字千金”,說的正是這三吏三別。

第四期:漂泊西南時期(760年-770年)

這最後一期,包括杜甫49歲到其生命最後的時期,這一時期杜甫總共創作了一千餘首詩,算算相當於杜甫一生所創作詩歌的70%強。

而這一時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算是從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時,創作了四百八十多首。

第二階段是從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這一時期也創作了四百三十多首。

第三階段是杜甫又漂泊於湖北和湖南,最終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這一階段杜甫也創作了一百五十多首詩。

在這一時期,杜甫的作品抒情詩特別多,而且是多種多樣的,有描寫景物的,有描寫勞動生活的,有回憶往事的,有詠懷古蹟的,也有大聲疾呼的,更有政治諷刺詩。

具體作品有:《蜀相》、《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壯遊》、《登高》等等。

6樓:貞觀之風

1、讀書遊歷時期(712年-745年),這一個時期就是杜甫在34歲以前讀書並且遊歷的時期。這一時期的詩作鬥志昂揚,激情滿懷,體現了青年應有的抱負。

2、坐守長安時期(746年-755年),這第二時期,包括杜甫35歲到44歲的十年間作品,這個時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長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長安所寫,詩風開始轉向現實主義風格。

3、陷於安史叛軍中的時期(756年-759年),這一個時期,包括杜甫在逃亂時陷於叛軍中為時九個月,後又為官約兩年零兩個月,親歷山河破碎,人民困苦不堪。作品著重表現人民困苦。

4、第四期、漂泊西南時期(760年-770年),這最後一期,包括杜甫49歲到其生命最後的時期,作品佔一生總數百分之60以上,幾乎大部分作品反映了淒涼、悲愴的哀嘆。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7樓:終點葉落

1、魯迅先生的作品主要有**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且介亭雜文》(或《墳》或《華蓋集》等)等雜文集。

2、我國第一部編年史著作是《春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是《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最早的一部國別史是《國語》。

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寫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崩潰和解體過程。他的“三部曲”名作還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4、《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

“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手法上,《詩經》使用賦、比、興。賦是直陳其事;比是打比方;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5、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雜劇和明清傳奇。

關漢卿的《竇娥冤》和王實甫的《西廂記》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

明傳奇的代表作是湯顯祖的《牡丹亭》。清傳奇的代表作是洪昇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

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曆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

中國文學常識:

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琰

2、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第一部文言志人**集:《世說新語》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 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鑑》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淩濛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4、三王:夏禹 商湯 周武王(一說周文王)

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釋、道

27、三公:

周時:司馬、司徒、司空

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明清:太師、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巨集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31、歲寒三友:鬆、竹、梅

32、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中國畫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馮夢龍)

3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 棠棣之花

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 動搖 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 秋收 殘冬

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 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國策

45、 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 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曹丕)

49、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 陶淵明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第一部日記體遊記:明代的徐巨集祖的《徐霞客遊記》

54、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55、《詩經》三體:風、雅、頌。

56、文學史上“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說的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容若。

每一幅對聯都蘊含著故事,對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1 上聯 三顧頻煩天下計 寫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具體如下 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識,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他出山輔佐。這天恰巧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劉備又和關羽 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

三顧茅廬的出處,三顧茅廬出自哪裡?

顧 拜訪,茅廬 草房 劉備曾三次到諸葛亮的茅廬拜請諸葛亮出來輔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拜訪有專長的賢人。三顧茅廬本為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 出師表 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拜訪有專長的賢人。據相關文史記載,劉備...

三顧茅廬閱讀理解,三顧茅廬的閱讀答案

我簡單寫 解釋詞語 1 三顧茅廬 比喻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拜訪有專長的人 2 茅塞頓開 形容思想突然開竅 劉備為什麼要拜訪諸葛亮?因為劉備想讓諸葛亮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你覺得劉備和諸葛亮分別是怎樣的人?劉備 禮賢下士 尊重別人 有禮貌求賢若渴 重用人才諸葛亮 雄才大略 重情重義 有心計 三顧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