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是啥意思

2021-10-04 21:01:10 字數 5384 閱讀 1826

1樓:中國消防救援

意思是: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出自: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朝代:唐

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翻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卻共賞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2樓:

釋義: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卻共賞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原詩:《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唐代: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簡介:《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所作古詩,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

3樓:韓琴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這句詩出自唐代張九齡所作的《望月懷遠》,全詩原文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白話文釋義: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簡介: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

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

創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後,於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望月懷遠》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後。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

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溼,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

「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

4樓:如戈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溼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

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

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

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

」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痴念。

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5樓:3226王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

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

「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

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髮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裡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彩。

這一聲「怨長夜」,包孕著多麼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採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儲存著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採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溼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

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

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

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

」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痴念。

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詩題《望月懷遠》,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物件。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麼柔情,把情寫得那麼沉著,詩的情意是那麼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

這種風格對以後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唐詩名篇賞析》)

6樓:李家思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一輪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賞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長,徹夜不眠將你思念。滅了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憐愛,披起衣服,露水沾掛溼衣衫。

不能手捧銀光贈給你,不如回床入夢鄉,或許夢境中還能與你歡聚一堂。

註釋1.懷遠:懷念遠方的親友。此句寫處身異地的親人在同樣的時間裡懷著同樣的情懷共看明月。

2.情人:有情人。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一整夜。

3.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

4.遙夜:漫長的夜晚。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是啥意思

7樓:陳小懿的往事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一輪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賞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長,徹夜不眠將你思念。滅了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憐愛,披起衣服,露水沾掛溼衣衫。

不能手捧銀光贈給你,不如回床入夢鄉,或許夢境中還能與你歡聚一堂。

註釋1.懷遠:懷念遠方的親友。此句寫處身異地的親人在同樣的時間裡懷著同樣的情懷共看明月。

2.情人:有情人。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一整夜。

3.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

4.遙夜:漫長的夜晚。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霜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因月亮圓滿光華,所以滅了燭火好好欣賞。披衣走出門去,才發現秋露已然滋生,季節暗中遞換。月光如此美好,卻不能掬在手中送給你,只好回房去就寢,或許可以在夢與你相會。

9樓:匿名使用者

頸聯「滅燭憐抄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襲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滋」,沾溼。

上句寫詩人徘徊於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於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溼了披在身上的衣服。這就把徹夜難眠的情境形象傳神的描繪出來。

這一聯對仗工整,描繪細緻。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進一步書寫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不堪」,不能。「盈手」,滿手,一滿把。

「佳期」,重逢之期,歡會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贈給遠方的親友,只希望能在夢中與你重相聚。這裡暗用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詩意,並且進一步升發,表現出綿綿不盡的意思。

這首詩抒寫了對遠方友人的深摯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