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程是什麼,關於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程

2021-12-26 21:00:08 字數 3915 閱讀 2458

1樓:匿名使用者

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

原子結構模型是科學家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子結構的形象描摹。一種模型代表了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的一個階段。人類認識原子的歷史是漫長的,也是無止境的。

下面介紹的幾種原子結構模型簡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類對原子結構認識逐步深化的演變過程。

道爾頓原子模型 ( 1803 年):原子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的粒子,它們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

湯姆生原子模型 ( 1904 年):原子是一個平均分佈著正電荷的粒子,其中鑲嵌著許多電子,中和了正電荷,從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盧瑟福原子模型 ( 1911 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帶正電荷的核,它的質量幾乎等於原子的全部質量,電子在它的周圍沿著不同的軌道運轉,就像行星環繞太陽運轉一樣。

玻爾原子模型 ( 1913 年):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的一定軌道上繞核做高速的圓周運動。

電子雲模型 ( 1927 年—— 1935 年):現代物質結構學說。

現在,科學家已能利用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表示原子影象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原子的認識過程還會不斷深化。

2樓:秒懂百科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

關於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程

3樓:秒懂百科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的歷史

4樓:量土微臣

道耳頓(1803) 根據質量守恆及定比定律提出原子說 原子為最小單位

湯木生(1897) 陰極射線管實驗 發現電子 提出西瓜模型:質量和正電荷均勻分佈,而電子埋於其中

米立坎(1909) 油滴實驗測得電子電量 (e)=1.6*10-19庫侖

拉塞福(1911) α粒子散射實驗 建立核原子模型:原子中帶正電的粒子聚整合原子核具有原子大部分的質量,電子繞核轉動

湯木生(1913) 使用質譜儀測各元素質量數 得知同位素種類

拉塞福(1919) α粒子撞擊氮核 發現質子

查兌克(1932) α粒子撞擊鈹原子 發現中子,中子不帶電質量約等於質子的質量

玻爾(1938)氫原子光譜 量子力學 相對論 原子殼層分佈和確定軌道……

5樓:

我有記筆記哎

第一個絕對是2023年道爾頓提出實心球模型,其他什麼1808的肯定錯嘛!

2023年湯姆森提出西瓜模型(又稱麵包模型,就像葡萄乾鑲嵌在麵包裡)2023年盧瑟福提出行星繞太陽模型(書上是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2023年玻爾提出分層模型

1927—1935電子雲模型(應該是一大群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所以沒有署名)

簡介沒有去找,個人覺得沒多大意思,知道這麼個人就好了。要了解就去了解道爾頓以及他的原子論,這和還是比較有用的,我爸的高一化學教案也有提到

6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圖書館或網路等途徑收集原子結構模型發展的有關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道爾頓提出實心球模型

2023年湯姆森提出西瓜模型

2023年盧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2023年玻爾提出分成模型

8樓:

2023年道爾頓提出實心球模型

2023年湯姆森提出西瓜模型

2023年盧瑟福提出行星繞太陽模型(用阿爾法粒子轟擊金屬箔)2023年玻爾提出分層模型

9樓:

湯姆森2023年生於英國。畢業於劍橋大學。歷任阿拉伯丁大學、皇家學院教授。

因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而獲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二次大戰期間曾赴加拿大,參與制定美國生產原子彈計劃。2023年逝世。

10樓:匿名使用者

道爾頓2023年英國科學家提出原子概念,開闢從微觀世界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新世紀。

湯姆森2023年英國科學家發現原子內有電子。他提出了原子模型為後來的研究墊好基礎。

盧瑟福2023年英國科學家發現原子中有原子核電子繞原子核轉原子結構現代

模型問世了。

玻爾2023年丹麥科學家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穩定的軌道。

11樓:匿名使用者

you也是初二下學期嗎?me too.look book.核外電子運動狀態、電子雲looktoo。原子結構的發展

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道爾頓模型、湯姆生模型、盧瑟福模型、玻爾模型、電子雲模型。

2023年 道爾頓模型2023年 湯姆生模型 2023年 盧瑟福模型 2023年 玻爾模型 20世紀20年代以來 現代模型(電子雲模型)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懂哦 ~~~~~~~~~~誰知道的啊 知道的話 提供點資料啊~~~~````

13樓:悠囡囡

我也真在找這個答案呢~煩死了~

天哪~樓主也是初二下學期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這些好難哦~搞啊搞不靈清~有時候真想買塊豆腐撞死~~~~~~-_-

15樓:天后愛華仔

這些好難哦,我讀了好多遍才讀懂

16樓:

啊哈哈~~碰到那麼多同類..

作業本上的題目啊.....

嗯...我寫下.....活活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正在學,道爾頓是實心球模型……………………………

18樓:來自美陂古村神采奕奕的開心果

初二下學期科學書有拉,我也正在找呢`````

19樓:

時間 模型型別 內容

2023年 道爾頓模型 原子是一個堅硬的小球

2023年 湯姆生模型 原子是一個帶正電荷的球,電子鑲嵌在裡面,原子好似一塊「不滿漿果的鬆糕」

2023年 盧瑟福模型 原子的大部分體積是空的,電子隨意的圍繞著一個帶正電荷的很小的原子核運轉。

2023年 玻爾模型 電子不是隨意佔據在原子核的周圍,而是在固定的層面上運動,當電子從一個層面躍遷到另一個層面時,原子便吸收或釋放能量。

20世紀20年代以來 現代模型(電子雲模型) 電子繞核運動形成一個帶負電荷的雲團,在一個確定電子的時刻不能精確測定電子的確切位置

20樓:匿名使用者

道爾頓,2023年出生在英國。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偉大科學家。,其最大功績是創立了科學的原子論。

道爾頓一生科研成果卓著。2023年,他通過對自己的色盲眼研究,第一次指出了人眼視覺色盲現象。他從21歲起,就以滿腔熱情和堅強的毅力,利用業餘時間,天天觀察天象,並作日記,50年如一日,記下了多次觀測資料。

他從氣象的研究,擴充套件到研究大氣的成分和性質;從大氣的研究又擴充套件到研究物理學上氣體的壓力、體積、擴散和溶解等問題;接著又從氣體擴散、溶解研究,擴充套件到研究物質的結構和化學組成,最終引出並確立了他的科學原子論。道爾頓為此獲得了崇高的榮譽。

在道爾頓創立科學的原子論之前,法國化學家普羅斯於2023年發現了定比定律,英國化學家戴維於2023年發現了倍比定律。道爾頓在研究中發現這兩個定律與自己的氣體研究結果相符合,便據之提出了科學的原子論。他說,物質是由具有一定質量的原子構成的,元素是由同一種類的原子構成的,化合物是由該化合物成分的元素的原子結合而成的,原子是化學作用的最小單位,它在化學變化中不會改變。

原子是有質量的,因而鑑別不同元素原子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應該是去鑑別它們的相對質量即原子量。如果在所有相應事例中,能知道一種元素有幾個原子和另一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化合,就可以測算出元素的原子量來。道爾頓確立的科學原子論,使當時的一些化學基本定律得到了統一解釋,是對當時人們瞭解的各種化學變化材料進行的一次大綜合、大整理。

它很快為化學界接受和重視,使大批化學家開始了原子量的測定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化學的發展。

原子結構的發展歷史,關於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程

原子結構模型發展 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 人類在探索原子結構奧祕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歷史階段 1 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請填寫下表 發展階段 主要化學家 主要貢獻 1 道爾頓創立了近現代原子論 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 湯姆孫提出的葡萄乾麵包原子模型 波爾提出了現代原子論,故答案...

(1)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某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為該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上有個電子

1 原子是化bai學變化中du的最小微粒,原子結構zhi示意圖中弧dao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版 層上的電子數,故最外層權電子為6 故填 化學變化 6 2 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如水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可表示為 h2o,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3個水分子可表示為3...

(2019 威海)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如圖是不

1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因而道爾頓提出的原子論 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 存在的缺陷 在原子中,核外電子是繞核不斷運動的,因而湯姆生提出了一個被稱為 西瓜式 結構的原子結構模型,電子就像 西瓜子 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 西瓜瓤 中的觀點存在的缺陷 2 盧瑟福的實驗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