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職場達人小佩奇
有的是還在堅持清朝統治,在堅持和那些新政對立;有的是看到了時代的發展了,覺得無能為力了,所以就主動交出權利,退位了;還有的呢,就慫恿清朝滅亡,覺得應該換個時代了。這十二個鐵帽子還是各自有各種很大的看法的,行動和看法非常地不統一。
那些還在堅持清朝統治的鐵帽子王,就比如說恭親王溥偉等人,他們是堅持維護清朝的。以恭親王溥偉為首的這些人,對清朝的道路非常看重,他們不希望清朝滅亡,所以溥儀說要退位的時候,恭親王溥偉就一直在阻止他退位,而且還主張帶軍隊去和新政策的人打仗,就為了不讓他們侵略到清朝,但是,最後溥儀還是退位了嘛,所以恭親王溥偉對於這個當然很生氣哎,但是沒有辦法。
還有幾個鐵帽子王,是比較佛系的,在那種情況下,他也不在乎權利了,只想安穩。這種佛系鐵帽子王就比如說醇親王載灃,他的權利還是不接大的,因為他的兒子溥儀是當時的皇上啊,但是醇親王看得很淡,他明白了局勢之後,就直接默默交出了權利,也不想管,也不想問,就自己過著自己的日子,有人去拜訪他,跟他聊一些事情,他也只是說幾句而已就不說了,所以他還是不接佛系的。
另幾個鐵帽子王,就是支援清朝滅亡,去轉向新型社會和制度的了,他們是支援溥儀退位的。這裡面的代表就是慶親王奕劻,慶親王奕劻其實他是個挺勢力的人的,太貪心,在那種情況下他還想去獲得權利,他一直就慫恿溥儀退位,以謀求一些利益吧,後來溥儀真的退位了,但是其實溥儀內心還是怨他的。
這些鐵帽子王,確實在大清朝時期,都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一到關鍵時刻,還是比較能看得出來他們各種的品德和為人的。
2樓:楊永龍心理疏導
我們知道,清朝近300年間,一共產生了12個世襲罔替的親王和郡王,俗稱「鐵帽子王」。他們為清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清朝滅亡時,這12個鐵帽子王又在幹什麼呢?
1.有的組織軍隊與革命軍決戰,這以恭親王溥偉為代表。
溥偉是第一代恭親王奕欣的嫡系孫子,生於2023年12月13日,2023年承襲王爵,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菸事務大臣等要職。在溥字輩的皇族子弟裡面,溥偉年齡最大,辦事幹練,還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肯定,「溥偉最親,可引以為助。」2023年,光緒皇帝病重,急於尋找繼承人,溥偉也在備選之列。
不過,後來,慈禧太后還是選擇了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2023年,武昌起義引發了辛亥革命,清朝統治岌岌可危。溥偉與良弼、鐵良等人成立宗社黨,由鐵良任總司令,組織軍隊與革命軍決戰。
隆裕太后考慮到溥儀年齡太小,準備讓他退位。此舉遭到溥偉的激烈反對。他向隆裕太后和溥儀提出請求:
「太后和皇上賞兵去報國。」當然,此時清朝的覆滅命運,已經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改變了。2023年,溥儀頒發《退位詔書》後,溥偉大怒,叫嚷道:
「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不會亡。」然而,這種螳臂當車註定沒有什麼用,很快溥偉見大勢已去,便離開了京城。
2.有的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在2023年前後,清朝政治舞臺上掌握實權最大的鐵帽子王,當是醇親王載灃。在很大程度上,這得益於載灃的兒子溥儀被立為皇帝,父以子貴。載灃成為攝政王后,掌握朝政大權。
就連如日中天的慶親王、領班軍機大臣奕劻,在處理政事上都得聽命於載灃。載灃跟他父親老醇親王一樣,行事低調、小心謹慎。辛亥革命發生後,載灃看到清朝統治已經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完全不是太平天國起義之初的情況所能比擬,便果斷將權力讓度出來,回到醇親王府,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溥儀頒發《退位詔書》後,載灃不再理會任何政治活動。哪怕家裡來了客人,高談闊論之際,他也只是在一邊聽著,從不發表什麼意見。載灃深居簡出,極少外出。
偶爾參加親戚本族的紅白喜事,也是到了之後,簡單寒暄幾句,便告辭回府。或許正是因為這種低調謹慎,載灃直到2023年才病逝,享年68歲。
3.有的順應時勢主張和平交權
在清朝末期,慶親王奕劻以貪得無厭著稱。他與兒子載振、大臣那桐勾結在一起,公開賣官鬻爵,獲取鉅額收入,被人稱為「慶那公司」。不過,奕劻對時局的判斷能力倒是挺高的。
2023年初,皇室內部對皇帝是否退位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許多人,如溥偉、載澤等人都堅決反對皇帝退位,主張頑抗到底。只有奕劻等少數幾個人主張皇帝退位,和平交接權力。
那時候,由於醇親王載灃已經隱退,奕劻在皇室內部輩分高、權力大,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溥偉、載澤等人糾結10多人前往慶親王府,圍攻奕劻。奕劻不為所動。
最終,在奕劻的堅持下,溥儀頒發了《退位詔書》,終結了清朝近300年的統治。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2023年1月,當奕劻病逝後,溥儀賜予了一個諡號「密」,暗示他應該對清朝的滅亡負責任。
3樓:小助首領的品牌知識店
都沒落了。
有的變賣祖產回老家了。
有的甚至就消亡了。
4樓:進步份子
在幹什麼 在撈錢 已經移民和準備移民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滿清八大鐵帽子王,最後都是什麼結局,真的是世襲罔替了嗎?
5樓:今天就中了是的
清朝的鐵帽子王指的是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它相比一般的王權是隔代不降爵的,清朝的建國以後宗室和功臣要等級森嚴的爵位制度,包括親王貝勒等多個爵位,但是同樣為了防止爵位的泛濫,清朝還制定了降襲制度,就好比說你之前是親王爵,但是你下一代的時候就成了郡王爵。
滿清的時候一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有和碩裡親王代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等等十二位,但是其中八位是為了大清立下了非常大的戰功掙來的,不為那四位一樣,都是由於皇上的恩典冊封的,就像是禮親王代善一樣,帶上一家共有三個鐵帽子王。
除了代善外還有他的長子嶽託和他的孫子勒克德渾,他們可謂是大清赫赫有名的戰將,跟隨著努爾哈赤,皇太極四處征戰,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帶上還在皇太極稱帝的過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順治五年的時候代善也是得病去世了, 嶽託和勒克德渾也分別在崇德三年和順治九年病逝。
而像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在皇太極去世後,他擁立順治帝繼位,但是順治帝繼位的時候只有五歲,所以他就也成了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出征的路上去世了,豫親王多鐸也是身染天花去世,肅親王豪格因為和多爾袞言語不和死於獄中,還有莊親王碩塞也在順治十二年病逝,他們都是清朝的功臣,也享受了世襲罔替的特權。
6樓:淡年華
剛開始時是十二個鐵帽子王的,其實這些鐵帽子王就是分封的諸侯王,當然權力要比以前小得多,而這些鐵帽子王在之後也是逐漸的被削弱職權,代代削爵,不復存在了。
7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什麼關係能夠非常鐵的,一般都會受到利益的影響,所以最後的結局都不是特別的好。
8樓:今天不想吃肉肉
我覺得應該是,反正這樣的權臣結局能好了才怪,所以,悲慘的結局才是他們的最終歸宿。
9樓:知昂張
結局肯定是非常慘的,帝王會慢慢剝削分散各個鐵帽子王的勢力、權力。
10樓:歷史天天見
結局當然是悲慘的啦,難道有鐵帽子就不用死了嗎?結果當然是成為帝王權力的犧牲品啦。
11樓:哈哈兒哈
其實對於這樣的人,很多結局都是非常的悲劇的。
12樓:此時無少
在歷史之中並不是這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權力慢慢的就被削弱了。
13樓:卿卿小築
一代一代的削減了他們的權利,政權收復
14樓:沙幼荷
結局就是一步步被剝削,不死就很好了
清朝鐵帽子王有。森格林沁也是鐵帽子王,但是他不是皇族,為什麼也可以獲得世襲的榮譽呢?他有子孫世
僧格林沁本名sengge rinchen,sengge藏語意為獅子,rinchen藏語意為珍寶。據 蒙古世系 載,僧格林沁為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二十六代孫,少貧,後為遠房堂叔科爾沁郡王索特納木多布濟養為嗣子。清宣宗道光五年 1825年 襲郡王。清文宗咸豐三年 1853年 僧格林沁領兵大敗太平天國...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好使嗎
滿清共有12個鐵帽子王。所謂鐵帽子王,類似於今天的鐵飯碗。也就是說,他們是世襲的王爺,不會降低,也不會降低待遇。當時滿清的皇族爵位分為12等,其中前面6個,也就是 和碩親王 多羅郡王 多羅貝勒 固山貝子 奉恩鎮國公 奉恩輔國公。這6個裡面,分為世代不降低爵位和下代會降低爵位 一共兩種。下代會降低爵位...
清朝鐵帽子忘是誰啊,清朝八個鐵帽子忘是誰啊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貴且封爵像鐵般牢固,在清朝國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關外時期約近三百年的漫長歲月之中,獲此殊榮的滿清貴胄僅有十二家,分別為禮親王 鄭親王 睿親王 豫親王 肅親王 莊親王 克勤郡王 順承郡王 怡親王 恭親王 醇親王,以及慶親王。在上述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中,頭八位都是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