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作背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作背景 要簡練!!

2022-01-11 04:51:24 字數 5295 閱讀 9590

1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端,直接敘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誌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一。這對於多年漂泊「劍南」急於結束流落返回故鄉的詩人來說,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湧、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

詩的第二聯,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帶著欣喜的熱淚,回看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雲早已驅散,正沉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悅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於一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恰當地把詩人大喜欲狂的心態逼真地表現出來。

「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的還想,於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把內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昇華。尾聯是想象中的具體還鄉路線,「巴峽」是出發之地,「巫峽」是必經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

這一句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時所作。這一年杜甫52歲,由於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有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彷彿已經穿過巴峽、巫峽,路過襄陽、洛陽,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後人說:

「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此詩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當的評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作背景 要簡練!!

3樓:名字太難起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春天。寶應元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汴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4樓:小仙女軟糖

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

原文如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如下: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餘,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雲,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註解如下:

⑴聞:聽見。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收:收復。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復。指當時黃河以南和及黃河以北地區。

⑵「劍外」句:這幾個字裡面便包含著眼淚。人是遠在劍南,訊息是來得這樣出人意外,而這訊息又正是有關整個國家的大喜事,哪能不驚喜掉淚?

稱劍南為劍外,猶稱湖南為湖外,嶺南為嶺外,乃唐人習慣語。劍外:劍門關以外,這裡指四川。

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劍南。薊北:

河北北部地區。

⑶「初聞」句:這是痛定思痛、喜極而悲的眼淚。

擴充套件資料:

杜甫在這首詩下自注:「餘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

「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備嘗艱苦,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是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

如今「忽傳收薊北」,驚喜的洪流,一下子衝開了鬱積已久的情感閘門,令詩人心中濤翻浪湧。「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實表現。

5樓:ann08安妮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作背景 要簡練!!

同上我來答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春天。寶應元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汴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6樓:

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古詩今譯

在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乍聽到止不住的淚水灑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兒沒有了愁容,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禁得欣喜若狂。白日裡引吭高歌且縱情飲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

立即動身走巴峽穿巫峽,然後經襄陽而轉向那舊都洛陽。

名句賞析——「青春作伴好還鄉。」

這是杜甫52歲流落到梓州時被稱為生平第一首快詩的佳作。因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突然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彷彿已經穿過巴峽、巫峽,路過襄陽、洛陽,回到了夢寐以求的家鄉。後人說:

此詩句句有喜悅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當的評語。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端,直接敘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誌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一。這對於多年漂泊「劍南」急於結束流落返回故鄉的詩人來說,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湧、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

詩的第二聯,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帶著欣喜的熱淚,回看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雲早已驅散,正沉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悅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於一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恰當地把詩人大喜欲狂的心態逼真地表現出來。

「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的還想,於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把內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昇華。尾聯是想象中的具體還鄉路線,「巴峽」是出發之地,「巫峽」是必經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

這一句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7樓:叢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作背景 要簡練!!

同上我來答有獎勵

名字太難起了47

lv.6 2019-07-10聊聊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寫作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春天。寶應元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汴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訊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8樓:大瞐飛鷹

我來答2017-09-17

【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9樓:暗影刺

回答匿名使用者

推薦於 2017-09-17

【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全文

4 245 904

芹芹834

lv.1 2018-09-10

【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全文

0 21 10

3364781

lv.7 2009-09-07

寫作背景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古詩今譯 在全文

0 91 68

陳雪菲菲

lv.2 2009-09-08

這首詩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時所作。這一年杜甫52歲,由於安史之亂而漂泊到劍門之外已是第五個年頭,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葉落歸根。突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喜極而泣,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忽傳」、「初聞」、「卻看」、「漫卷」四個連續動作,把驚喜心情有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著自己彷彿已經穿過巴全文

0 63 47

願為幽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意思,《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每個字的意思

掌衣 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安史之亂時,叛軍收服了叛軍的根據地一河南河北 聽說官兵將要收復,河南河北兩地的訊息有感。 001學神 聞 聽。官軍 唐朝的軍隊。收 收復。河南,河北 地名。 我看這個人搞的一點也不好,真是的。還不讓我踩呀,我非要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用了哪些地名?

作者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全詩用了哪些地名?冀北 巴峽 巫峽 襄陽 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賞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平生第一快詩,表達出作者渴望回家的願望。謝謝啦,但是有些偏離主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賞析 原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今譯 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乍聽到止不住的淚水灑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兒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