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劉邦畫像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史學常識。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的勝出者劉邦在山東定陶登基稱帝。因為劉邦此前曾經被封為漢王,所以,劉邦稱帝之後天下的國號自然也叫漢朝。
劉邦稱帝之後,本來想著到洛陽定都,後來因為劉敬、張良等人的勸諫,最終決定入關定都關中,以長安為首都。
西漢疆域圖
到了公元8年,王莽憑藉著外戚之勢最終取代了漢朝的天下,建立一個「新」朝。不過王莽當了皇帝之後的一些朝前改革措施,卻全部以失敗而告終,鬧得天下大亂。王莽末年的混戰之中,各路豪雄紛紛打出了漢朝的旗號。
最終,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高邑稱帝。當年的十月,劉秀奪取了洛陽,入主洛陽南宮卻非殿。劉秀登基之後,所用國號依然是漢。
王莽畫像
劉秀依然宣稱自己是漢朝,而自己的祖先也就是大漢江山的開創者劉邦。根據傳世文獻記載,劉邦之子漢文帝生了漢景帝,漢景帝生了長沙定王劉發,長沙定王劉發生了舂陵節侯劉買,劉買生了鉅鹿都尉劉回,劉回生了南頓令劉欽,而劉欽就是劉秀的父親。所以,劉秀宣稱自己就是大漢王朝的合法繼承者,自己雖然也是白手起家,但自己是為了恢復大漢江山,恢復祖宗基業。
所以,劉秀登基之後國號也叫漢朝。
劉秀畫像
但是,明明在王莽的時候,漢朝是亡了的。這十多年,天下姓王,不姓劉。所以,劉秀所建立的漢朝和劉邦所建立的漢朝已經不是一回事了。
因而後世,人們為了區分兩個漢朝,或者以時間順序稱呼劉邦所建立的漢朝叫前漢,稱呼劉秀所建立的漢朝叫後漢。或者是因為地理方位,因為劉邦所建立的漢朝定都長安,地處西方,所以稱之為西漢。劉秀所建立的王朝定都洛陽,地處東方,所以稱之為東漢。
公元220年東漢被曹魏所取代,漢朝滅亡。
東漢疆域圖
這個時候,又冒出來一個劉邦的後代,他就是劉備,他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朝滅亡後,劉備在四川稱帝,宣稱自己就是大漢朝的延續,自己要恢復大漢江山。結果最終卻是在公元263年,劉備的兒子劉禪向曹魏投降。
劉備的這個漢朝,被人稱之為蜀,或者蜀漢。
2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唐朝統治者的政治手腕強硬,還有就是他們的領導才能非常的卓越所導致的結果。
3樓:三棵樹
因為光武帝雖然姓劉,但他跟西漢沒有半毛錢關係,所以才開創了東漢,而唐朝皇帝一直是李淵的後代,所以沒有分為東唐跟西唐。
4樓:技術小輝
因為漢朝有兩個,為了區分才有了西漢和東漢之分,而唐朝只有一個,所以唐朝沒有分成東西兩唐。
漢朝為什麼分西漢和東漢.唐朝為什麼不分
5樓:飛躍精靈
因為漢朝的時候中期王莽竄政,光武帝劉秀中興並且把首都往東遷到洛陽了,所以史稱西漢東漢,唐朝首都一直都在長安,雖然中途背武則天統治了幾年。
漢朝和唐朝相比,哪個朝代更厲害?
6樓:蘆葦的櫻花
雖然說唐漢都是中國最強盛的時期,但是總體上來說是漢朝比唐朝在所處的年代上更厲害一些,因為漢朝時征服了整個西域,打的匈奴遠遁千里而且在終漢一朝都沒有讓外族入侵過,在黃巾起義之後中國諸侯內戰,各個地方軍閥都能把異族打的落花流水,無人敢進犯中國,都不說是漢朝最強盛的西漢時期了,就是東漢時期都能喊出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可見大漢之雄威,,在看唐朝呢?除了前期安史之亂之前還有強大的實力,之後就讓個個強大的外族這頓欺負啊,打的皇帝老從長安出逃慘不忍睹啊,但是如果不是按整個朝代看,分個個帝王的時期看的話是,唐高宗時期最強,呵呵,不可思議吧,但就是最強,是整個唐朝最強時期,打敗了連續擊敗楊廣李世民的高句麗,擁有比貞觀時期都要大的版圖,所以是唐漢兩朝最強時期了,不知道你滿不滿意啊,求精啊
求助!**等,挺急的!請列出:秦朝,漢朝(東漢西漢),隋朝,唐朝,宋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7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 前221年-前207年 咸陽 陝西咸陽 秦始皇帝嬴政 秦二世胡亥
漢朝(西漢) 前202年-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新朝 8年-23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新太祖王莽
漢朝(玄漢) 23年-25年 南陽、洛陽、長安 河南南陽、河南洛陽、陝西西安 漢更始帝劉玄
漢朝(東漢) 25年-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世祖劉秀
隋朝 581年-618年 大興、洛陽 陝西西安、河南洛陽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
唐朝「前期」 618年-690年 長安、洛陽 陝西西安、河南洛陽 唐高祖李淵
周朝 690年-705年 神都洛陽 河南洛陽 聖神皇帝武則天
唐朝「中後期」 705年-907年 長安、洛陽 陝西西安、河南洛陽 唐中宗李顯 唐景宗李柷
宋朝(北宋) 960年-2023年 開封府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宋欽宗
宋朝(南宋) 2023年-2023年 應天府、臨安府 河南商丘、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宋懷宗
元朝 2023年-2023年 大都路 北京 元太祖鐵木真 元順帝
明朝 2023年-2023年 應天府、順天府 江蘇南京、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崇禎
清朝 2023年-2023年 奉天府、順天府 遼寧瀋陽、北京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溥儀
8樓:揮灑的淚水
後面的私信給你了,望採納
為什麼東漢,唐和明朝會出現宦官專權現象
9樓:
皇帝昏庸,分權給太監,太監治國,太監得小勢,經大臣阿諛奉承後,野心膨脹,專斷獨權,得大勢。
第一宦官得勢有他的隻身優勢,宦官是皇帝身邊最近的人,皇帝一年和宦官在一起的時間要多過皇帝和他老婆們在一起的時間.用句話說:別管乾的怎麼樣,先和皇帝混個臉熟.
所以,你是皇帝的話,你是信任天天和你在一起的人,還是信任你一年都見不了幾回的人呢?
第二.唐代宦官得勢有他的歷史原因.唐玄宗時期的高力士大家都知道吧,那是唐代宦官的傑出人物,自打他開始,宦官在唐朝的政治舞臺上就很有地位.
第三.文人集團的自身的弊端.中國讀書人走上仕途,那都是分幫分派的.
誰是誰的人,那都是很清楚的,得罪了皇帝死不了,要是得罪了自己幫派的人那可是要命的啊.這就是唐代的朋黨之爭.可是皇帝就是老哥一個啊.
他是和別人解不了幫派,充其量是用一個壓一個,可是一派獨大又要威脅皇權,所以就要平衡各個派系.在皇帝眼裡文官集團太可怕,還離不了.怎麼辦?
只有信任身邊的宦官吧.
第四.外戚的壓力.自有漢以來,外戚的壓力對皇帝都是很大的.
漢朝的呂后,竇皇后,王皇后,還有亡了西漢的王莽一家都是外戚.武則天代唐的事實還在眼前.可是在抵抗外戚威脅皇權的鬥爭中,文人集團是牆頭草,沒有賣命的支援皇帝,所以唐的皇帝吸取了教訓,不信任文官.
可在皇帝和外戚爭奪權利的時候,宦官卻是堅定的站在了皇帝的一邊!東漢的十常侍幫助皇帝奪回皇權.
第五.文官集團的軟弱性和分散性也是助長了唐宦官的囂張氣焰.
可以說,宦官掌權在我國有幾個厲害的朝代是漢,唐和明.可是最厲害就是唐朝.皇帝的廢立都是宦官說的算.明代最厲害的就是魏忠賢了,可是皇帝的一個聖旨就要了他的命.
10樓:王彥路
我通俗點講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說東漢 東漢一開始不是宦官專權 而是外戚專權 就是皇后太后她們家親戚 皇帝沒有實權 但是皇帝是不甘心沒有實權的 可不甘心的話就要搶 搶的話就需要人幫忙 誰能幫忙呢 皇帝身邊就只剩下太監了 所以皇帝利用太監來幫自己抗衡外戚 最終外戚被幹掉了 而幫助皇帝的太監自然受到重用 這一下就從外戚專權變成了宦官專權了
接下來是唐朝 唐朝的宦官專權是晚期的時候了 但這不是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唐朝晚期首先是節度使藩鎮割據 不聽朝廷調遣 其次是黨爭激烈 致使朝政腐敗 這個是關鍵 就是說皇帝想收回實權 振作朝綱 但是沒人幫他 節度使不鳥皇帝 大臣不搭理皇帝 都不把他當盤菜 所以皇帝又只能依靠太監來幫他做事 而可悲的是太監也利用皇帝給予的一些權力和大臣聯合起來整皇帝
最後我們說說明朝 明朝的宦官專權和漢朝唐朝都不一樣 漢朝和唐朝的太監權力是非常大的 動不動就把皇帝給害死了 但是我們細心觀察了明朝的宦官所謂專權 從王振到劉瑾再到魏忠賢 無論他權力多大 即便是魏忠賢都到了九千歲的地步 皇帝想弄死他們也都是是非常輕鬆的 漢朝和唐朝宦官專權是皇帝管不了 而明朝的宦官專權是因為皇帝不管 那為什麼明朝皇帝要縱容宦官呢 因為大臣太牛了......明朝的內閣制度 到了中後期權力大的驚人 可以封還聖旨 這個時候皇帝面對已經不是某一個大臣 而是一群大臣 所以 他又需要幫手了 這就好像拔河 一邊是大臣 一邊是皇帝 大臣人多 皇帝眼看撐不住了 沒辦法 只好叫太監來幫自己 其實就是這麼個關係 但是由於明朝在制度上的先進 所以即使宦官在某一時期會很風光 但等到皇帝不待見他了 一道聖旨 宦官身上的所有光環就都消失了 王振如是 劉瑾如是 魏忠賢如是 所以你看明朝太監無論多牛 都不會去害皇帝 因為他們之所以牛 是因為有皇帝作靠山 典型的狐假虎威.
11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宦官專權開始於十歲即位的漢和帝時期。此後的歷代東漢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殤帝即位時剛滿百日,桓帝即位時年齡較大,但也不過十五歲。每當小皇帝上臺,因其年幼無知,國政往往操之於母后之手,而母后當權又往往依賴於外戚,從而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面。
我國封建社會的宦官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掌權。一般說來,貴族勢力大,能夠分掌中樞大權時輪不到宦官掌權;必須皇帝有較大權力就是**高度集權的時候,作為皇帝的家奴才有可能掌權。歷史上宦官掌過權的朝代,如秦、漢、唐、宋、明等莫不如此。
明朝,是皇帝親手培養的,朱元璋設立東廠,本來只是採辦,但後來和錦衣衛權力就差不多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皇帝受到大臣的欺凌,沒有實力的皇帝只好依靠宦官來對抗外臣以維護自己的尊嚴
13樓:思想指揮行動
帝王的權衡之術,一般認為宦官沒有篡位的魄力,野心及威望!
14樓:靜觀
因為外戚的勢力太大,皇帝借宦官來平衡權利,控制不當,導致宦官專權
15樓:人大
東漢:東漢外戚和士閥實力過於強、皇帝控制不了他們、就要倚重身邊這些太監辦差、從放權到縱容、還有就是東漢後期都是幼帝即位、
唐朝:最重要的就是唐朝的宦官都掌兵權
明朝:明朝宦官專權是政治形勢發展的需要,隨著文官集團勢力的逐漸強大,開始與皇帝爭權,皇帝需要第三方力量來對文官集團進行制衡,所以培植宦官勢力,就成了皇帝眼中非常必要之舉、
16樓:柳宓軒
東漢是由於外戚專權,作威作福,皇帝也可以任意更換,黨羽遍佈,小皇帝需要尋找幫手,就找了那些太監,授予他們權力與外戚抗爭,久而造成專權。
唐朝,是因為後來出現牛李黨爭,朝廷上下鬥得不可開交,宦官趁機而入。
明朝,是皇帝親手培養的,朱元璋設立東廠,本來只是採辦,但後來和錦衣衛權力就差不多了,憲宗時設立西廠,的確有一些權力,但絕對沒像東漢和唐朝那樣權勢滔天,皇權還是掌握在皇帝手中
漢朝時騎兵有馬鐙嗎,歷史上這個時期騎兵有馬鐙嗎
我記得應該有,西漢就有馬鞍了,東漢末年就有人發明了馬鐙,不然,曹操的虎豹騎哪來的?天上掉下來的?史書記載,曹操率領虎豹騎,一日一夜追劉備三百里。要是沒馬鐙和馬鞍的話,不比有馬鞍和馬鐙更難過麼?宋朝才有馬鐙,漢朝沒有,三國演義是藝術作品了,啥青龍偃月刀 丈八舌茅槍都是杜撰的,因為根本在沒有馬鐙的馬上用...
歷史上有張飛和關羽嗎,歷史上真的有劉備 關羽和張飛嗎?
當然有了。有的人認為沒有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三國演繹只是部 內容不可輕信。其實,我們看歷史,最主要的還是看正史,那時官方史料的確切記載,有考據的。三國演繹只是一部演繹 它是以當年三國史實和人物原型為依據而加以藝術化的寫作,所成的演繹 人物是肯定存在的,大部分史實也在正史中能找到,只不過它將這些人物和故事...
蘇東坡與高俅的關係,歷史上的高俅和蘇軾有什麼關係呢?
真實的高俅原是蘇軾的小書僮,據說他原來叫高毬,蘇軾說這個 毬 字不好,看著檔次太低,就改成了 俅 俅 通假字 逑 凡看過 水滸傳 的人,都知道宋徽宗時有個太尉叫高俅,而且知道他是被 小蘇學士 推薦給小王都太尉王詵的。而後因為善於踢球,被端王看中。不久端王當了皇帝,高俅跟著發跡。但是這麼一個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