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阿哥」是什麼意思,清代阿哥的級別都是什麼?有哪些歷史依據?

2022-01-12 18:14:15 字數 6103 閱讀 4695

1樓:釘釘專家大臉貓

阿哥 [ā gē]

阿哥是一個滿族俗語,即對兄長子輩的互稱,清代沒有成年的皇子,也指對年紀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親熱的稱呼,尤其是某些少數民族地區年輕未婚女子對自己異性朋友的稱呼。

2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的阿哥並不是一個爵位,它泛指那些還沒有受封的皇子。

阿哥,清代皇室稱沒有成年的皇子。

3樓:飛雪

滿族人父母稱呼自己的兒子就會叫阿哥。

皇室對未成年的皇子也會這麼稱呼,一般皇子成年會有封號,貝勒貝子,郡王親王什麼的,那時候基本就是皇子的長輩表示親近才會繼續稱呼阿哥了。

4樓:永生者_哈維

阿哥是一個滿族俗語,即對兄長子輩的互稱,清代沒有成年的皇子,也指對年紀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親熱的稱呼,尤其是某些少數民族地區年輕未婚女子對自己異性朋友的稱呼。

5樓:尹逸姝

滿族語言裡是皇子的意思,跟王子一個意思

6樓:

阿哥是清朝對皇子的專用稱呼,不能用於其他人,包括宗室和親王郡王的兒子。

7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未封爵的皇子都叫阿哥

8樓:小馬哥

1.哥哥。

2.對年紀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親熱的稱呼。

3.滿俗。同輩彼此間的互稱。

4.為父母對兒子的稱呼。

5.為對皇子的通稱。

[elder brother]∶對兄長的稱呼。

[brother]∶對年輕男子的親熱稱呼——尤其是某些少數民族地區年輕未婚女子對自己異性朋友的稱呼。

[son]∶a(四聲)ge(一聲)滿族父母對兒子的稱呼。

[young prince]∶a(四聲)ge(一聲)清代皇室稱沒有成年的皇子

9樓:莫家閒人

皇子,的意思。aqui te amo。

清代阿哥的級別都是什麼?有哪些歷史依據?

10樓:吳海韻說歷史

盛行的清宮劇裡,基本統一稱皇帝兒子為阿哥,然後按照順序在阿哥前面加上數字,便於區分。這似乎就是阿哥們的分別了。

在滿語裡,阿哥是對兄長子輩的稱呼。在宗室級別裡面,阿哥指的是「未受封的皇子」。所以阿哥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稱謂,待到受封時,就要按封號來稱呼了。

所以,稱號才是最重要,最能體現阿哥身份的。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1、和碩親王:簡稱親王。清朝宗室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一般都是世襲者。

2、多羅郡王:簡稱郡王,清朝宗室的第二等爵,皇子、宗室子,一般都是承嗣者。

3、多羅貝勒

4、固山貝子

5、奉恩鎮國公

6、奉恩輔國公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所謂「入八分」是八種標幟,表示其顯赫的身分。如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其中皮條是指車上有皮鞭可驅散擋路的人,背壺是指車上可帶暖壺,護眼指雙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當差,也不必在京裡住)

9、鎮國將軍(相當於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輔國將軍(相當於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奉國將軍(相當於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於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

所以,封號才是最能體現身份的。

例如康熙長子,雖佔著皇長子身份,不得康熙喜愛,僅僅得了個固山貝子的封號。

例如康熙十阿哥,因九子奪嫡被雍正削爵幽禁,雖在乾隆朝被釋放,也只是個輔國公稱號。

例如康熙十三阿哥胤祥,因為很受雍正信任和重用,在雍正朝被封為怡親王,是宗室的第一等爵。

而康熙十四阿哥胤禎,雖也因九子奪嫡之爭被雍正削爵幽禁,但是在乾隆朝也被封為恂勤郡王,為第二等級。

例如乾隆五阿哥永琪,深受乾隆喜愛,被封為榮親王。

例如乾隆十二阿哥永璂,雖是皇后所生,是乾隆嫡子。本應身份尊貴。但是因為乾隆和皇后烏拉那拉氏在乾隆三十年的南巡鬧翻,連累十二阿哥也不受乾隆待見,在乾隆時期沒有得到任何封號,本是皇后嫡子的出身,反而成為兄弟間身份最低的那個,直到嘉慶朝才被封為多羅貝勒。

清代阿哥的級別都是什麼?有哪些歷史依據?

11樓:經濟後果虎骨酒

清朝的阿哥沒有級別,只是簡單的對「未成年皇子」的一個稱謂。這個稱謂是**於滿族的俗語,也就是民間對兄長子輩的一個稱呼,甚至可以對自己玩得好的男子也這樣稱呼,當然現如今很多少數民族女子對有好感的異性也稱「阿哥」。

既然阿哥沒有級別,但是因為他們都是皇帝的兒子,所以個個都是潛力股,因為清朝對他們是設立了等級的,想要讓自己的「阿哥」有級別,就必須努力讓「阿哥」前面加爵位,加的爵位越高自然自己這個「阿哥」等級就越高了。

我們先來看看清朝爵位的制度;清朝爵位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既然是阿哥,那肯定是宗室爵位,畢竟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其實宗室爵位還有個稱號,那就是宗室覺羅世爵,只授予愛新覺羅氏族人,這個宗室爵位共有12個等級,所以清朝阿哥想要讓自己有級別,就必須朝這12個爵位奮鬥。

這四個爵位是高階爵位,也是阿哥們的爵位,只要是皇帝的兒子,最低也能受封貝子級別的,但是凡事不絕對,就有一些老犯錯,或者不討喜的阿哥,最後被封為鎮國將軍。如果阿哥被封為親王,或者郡王,那自己的級別自然就高了,就連自己的補服也比其他阿哥要高階、上檔次,因為當上親王、郡王的阿哥補服前後胸的位置加上兩個肩膀的位置共有4團龍,而貝勒只有前後兩團正蟒,貝子為兩團行蟒。別說補服,就連俸祿都不一樣,而且自己的子嗣還能得到更多的好處,這樣阿哥之間的差距就很明顯了。

既然是爵位,自然會有世襲,而清朝的爵位世襲還分為降等世襲與世襲罔替。也就是說阿哥們還得努力保證自己的爵位不被降級,讓後人也享有自己的爵位,不過這個就比較難,一般來說都會降級,除非是世襲罔替,就是永不降級,清朝的鐵帽子王就是如此,其後世一直延續自己的爵位。話說回來,清朝阿哥也不一定是非要自己努力才可以獲得高爵位,有的阿哥,因為生母受寵的原因,也會獲得爵位,有的阿哥因為生母受排擠,一輩子也得不到封賞,所以有個好母親也是非常不錯的,當然也不排除皇帝的情感因素,比如皇帝認為哪個阿哥聰明、可愛,從而封爵。

但是在沒有封爵之前,阿哥們都是賜名之後,稱為皇子,按位次稱皇長子、皇次子、皇三子等,但是阿哥們如果到了十五歲就會由宗人府題請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欽定 。

清朝時··阿哥的等級時怎麼分的···

12樓:不戀水的魚

阿哥:凡皇帝所生子均稱為皇子,待賜名後才開始按位次稱皇長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長至十五歲就由宗人府題請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欽定 。

有高到低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順治六年規定,親王一子封親王,餘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餘子封貝勒。

貝勒之子封貝子,貝子之子封鎮國公,鎮國公之子封輔國公,輔國公之子授三等鎮國將軍。其後又有所修改。皇太極第五子碩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後又以軍功晉親王。

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孫,稱為「恩封諸王」。

「阿哥」是皇上的兒子這一點毫無疑問

,親王是清朝最高的封爵了(一般為皇親宗室)而貝勒則是較差一些的爵位了,不一定是皇子阿哥,就是一般的王子也可以封貝勒的 。

13樓:睿多多

貝子,貝勒是爵位,除了阿哥也可以封給其他人

14樓:匿名使用者

阿哥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

15樓:凌雨菲

阿哥"是滿語音譯,其意為"哥哥",它有兩個義項.一是 清代滿族宮廷稱皇子,可按排行稱阿哥,如大阿哥,二阿哥等.二是 旗人的貴族稱兒子,此處尤須注意"阿"讀四聲,"哥"讀輕聲.

貝勒,貝子在滿語中原意是對男子的尊稱,後來發展成為對貴族男子的通稱。依清例,滿洲男兒都是旗兵。所以每旗都有很多個姓。

例如正黃旗就不單是愛新覺羅一姓。反之同一姓也分佈於不同的固山之中。和碩是指城或國(等同於漢朝的國,不是國家是王國)。

多羅是指漢人的鄉。

所以,和碩貝勒要比多羅貝勒為尊.

貝勒屬於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時候也會授予蒙古人);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雲都尉、輕車都尉都是給非皇室成員的.

宗室封爵,封授宗室和覺羅,由宗人府掌管。爵位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分三等)、輔國將軍(分三等)、奉國將軍(分三等)、奉恩將軍共十二等;加上嫡子受封二等(即親王一子封為世子、郡王一子封為長子),共十四個名位二十等級。宗室封爵,分為功封、恩封、襲封、考封:

以功勳受封的為「功封」;以天潢近支得封的為「恩封」;親王至奉恩將軍出缺,由欽定承襲的為「襲封」;親王以下,除襲封的一子外,其餘諸子,年至二十按例考試受封的為「考封」。襲封次數,各有不同:功封爵位皆世襲罔替;恩封、考封爵位皆以次遞降,和碩親王降至奉恩鎮國公止,多羅郡王降至奉恩輔國公止,多羅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止,固山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止,奉恩鎮國公降至一等鎮國將軍止,奉恩輔國公降至一等輔國將軍止,其餘爵位皆降至奉恩將軍止;凡由本支子孫襲封者,降至最後一等均準世襲罔替;由旁支子孫襲封者,功封降至奉恩將軍襲五次止,恩封、考封降至奉恩將軍襲三次止。

初封親王、郡王死時賜封號;承襲者仍稱其祖原封號,死亡,在封號下加一字為諡。

16樓:匿名使用者

阿哥就是阿哥吧?**有什麼等級之分啊?貝勒好似不是和阿哥同一個概念吧?

清朝的幾個阿哥都分別是什麼結果?

17樓:匿名使用者

老大被康熙終生圈禁、老二兩立兩廢、第二次廢的時候康熙下旨以後再也不會立他、老三看見老二的下場之後就不敢再爭了、老四就是最後的勝利者、也就是雍正皇帝、老

九、老十是幫老八的、老十三是幫老四的、但是他被康熙圈禁了十年。老五、老七、老十二就是有自知之明的、無意爭位。後來好像是老四登基後、把他的兄弟們都殺了吧(曾經讀過這段歷史、但記不太清楚了)、但清楚的一點是他登極後、把他兄弟的名(胤..

中的胤)改為了另一個同音字。但是他僅僅把這個「胤」字留給了老十

四、這也就成為了很多年來雍正即位疑案--------改密旨十四子於四子。 如果當初真的是老四強了十四的皇位的話、那麼這個「胤」字、便是雍正對弟弟的一種補償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朝阿哥有多少等級?

18樓:柳州阿妹侃歷史

在清朝,統一把皇帝兒子統稱為阿哥,然後根據順序在阿哥的面前加上數字,這樣能區分皇子。比如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這就是皇子之間的區別。

阿哥的稱謂,來自於滿語,也是民間對兄長子輩一個稱呼,有時候女子對玩得要好男子也叫做阿哥。現在一些少數民族女子對有好感的異性也叫做「阿哥」。

在清朝宗師級別中,阿哥都是「未受封的皇子」,所以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稱謂。當阿哥被受封的時候,就需要用封號來進行稱呼。

所以,稱號是最體現皇子阿哥的身份,稱號主要分為幾個等級: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

既然阿哥是皇子,屬於愛新覺羅宗室的,肯定是宗室爵位,畢竟都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其實宗室爵位還有個稱號,那就是宗室覺羅世爵。宗室爵位共有十二個等級,清朝阿哥想要讓自己有級別,就必須朝這12個爵位奮鬥。在高階爵位中,一共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這四個爵位。

阿哥其實也有另一種意思,就是從夏朝開始到明朝,皇子只要降生不夭折,在成年之後都能夠擁有自己的封地。但是在清朝就不一樣,除了皇位之外,能世襲的爵位就只有鐵帽王,其餘覺得都會逐步削弱。

所以,作為清朝皇子,如果想獲得封號與爵位,就需要自己不斷努力。對於皇子來說,阿哥的稱謂也是皇子最鄙視的,因為除了可以繼承皇位的阿哥之外,其餘皇子阿哥只能封為親王、貝勒等八個爵位。例如,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的永琪曾被封為榮親王,在這些爵位中這已是第一等了。

清朝皇帝的子嗣一般都很多,所以後宮母親的地位也是阿哥能繼承皇位一個重要的資助。如乾隆的十二阿哥永璂,雖是皇后所生,是乾隆嫡子,身份尊貴。但是由於乾隆和皇后烏拉那拉氏在南巡鬧翻,使得十二阿哥的地位也受到牽連,不受乾隆待見。

由於母親皇后被乾隆皇帝冷落,十二阿哥在乾隆時期沒有得到任何封號。所以,本來身份顯赫,卻成為兄弟間身份最低,直到嘉慶朝才被封為多羅貝勒。

清代宗室中從親王到貝子,薪俸歲銀均在1000兩以上;鎮國公以下都在千兩以內,最少的奉恩將軍只有110兩。所以,清朝血統純正的「阿哥」能享受富貴的特權,尤其是未成年的皇子能享受請朝廷的優厚待遇。在乾隆時期,對於未成年的皇子,按其應得的俸祿米石,減半賞給,甚至全俸賞給。

此外,皇子們還領有莊田及各種賞賜。

清朝十四阿哥的結局

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五十七年,任撫遠大將軍,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師駐甘州,進次吐魯番。雍正元年,晉為郡王。三年,被降為貝子。四年,革爵禁錮。乾隆即位時,命釋放,封輔國公。乾隆十二年,晉貝勒。十三年,晉恂郡王。二十年,卒,諡號勤。胤禵十分有主見,也很善於聽取有益的建議。藏語文獻 戶口冊與歷史...

雍正的兄弟們有什麼下場,清朝雍正的阿哥兄弟們最後下場

我從電視劇裡面看到的,出來老十三,其他多害死了 清朝雍正的阿哥兄弟們最後下場 不受禮遇的兄弟結局 1 大阿哥胤褆是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雍正十二年死,以貝子禮殯葬。2 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二年 1724年 胤礽死去。3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機編書,...

清朝康熙的六阿哥胤祚,養母最可能是誰

胤祚的祚字是皇位的意思,這個代表不言而喻,可以想象康熙應該很喜歡這個兒子很重視這個兒子,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所以如果養育這個孩子的也應該也是出身高貴地位很高的人,如果是妃嬪也會是很受康熙寵愛的后妃。按照這樣想,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太后 孝懿仁皇后 佟貴妃 或是後來叱吒後宮幾十年的康熙四妃中的惠妃 宜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