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痛苦不是死亡,而是不老不死不生不滅對嗎

2022-01-18 01:20:02 字數 5887 閱讀 3224

1樓:清風

對,面對時間的流逝自己卻一點變化都沒有,看著朋友,愛人 ,親人一個個死在眼前你卻無能為力,你連死亡都做不到,你只能在無盡的痛苦和寂寞裡活著,一百年,一千年甚至更久,你只能無盡的活下去,當你看透了這個世界,你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2樓:德雲社我雷哥

是啊,你仔細想想你最愛的人,你的父母都已離你而去,一個人孤獨的活著很累

3樓:匿名使用者

生場病你就會明白死亡有多痛苦

4樓:湫韻墨瞳

是的,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你長生不老必定要身份證,但你死了不卻沒超能力,只能生活深山中,很容易被發現你的祕密然後是幾千年的囚禁除非人類掌握長生,那麼多年都在研究室解剖好可憐

5樓:英女皇的悉尼

這就叫想死都死不了

自殺又覺得沒必要

這個時候「永恆」是可怕的

雖然見證世間萬物的變化是一件不錯的事

但同時也經歷著萬物的生死起落

所以永恆也不是一件那麼好的事情吶

只能說,經歷的事情太多會讓人麻木。。。

6樓:匿名使用者

我腦子壞了搜了這個問題,上面回答的人好多。。看了答案以後瞬間覺得自己比你們高大上很多,我只想對自己和你們這些傻x說,你愛死不死,關他md誰屁事?一群傻x

7樓:la傾北夕

若是有你相伴,不老不死 不傷不滅 便是最大的恩賜。

8樓:小小木的獵人

不死不滅的痛苦,是經歷一次又一次,身邊的人生老病死,看著至親,老友,愛人死去,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這就是長生不死最痛苦的事情

9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 痛苦是知道自己馬上將要死亡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語文體育老師教的嗎

宗教感情

11樓:兄弟父老姐妹

首先要理解宗教感情不是社會的產物,而是人性的產物,人生來就有宗教情感,要對某些人或事產生信賴和依靠,初級信賴是媽媽的的乳房可以使自己吃飽,媽媽的胸懷可以使自己安全,中級信賴是從家庭和社會涉取而來的知識,讓自己不斷得到增長,並實現自我價值,以致依靠自己,崇拜自己,高階信賴是對外物的存在產生模糊的信任,當這種信任一級級昇華的時候,感情也隨之加深,這種宗教感情是矛盾的,你又想否定這種看不見的又想信任的外物存在體,又不得不繼續相信並依靠他的幫助,這種矛盾是在不斷的求索之路而產生的心理反映。

12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的矛盾?

沒有矛盾啊!

13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感情是源於社會並高於社會的精神生活,他們稱現實社會中愛恨貪嗔痴,生老病死苦為世俗,但又不得已在其中生活感受,從中悟出真諦,這就是產生矛盾的地方。

什麼叫宗教情感

14樓:李盼雲李盼雲

我個人認為,宗教情感是一種源於信仰宗教,並逐步發展而來的一種情感。他是在你信仰宗教時,所不自覺地被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個時候的宗教與你而言就好像是朋友,有了友誼的存在。

這是我個人理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15樓:匿名使用者

不僅僅是情感,而是真理

16樓:匿名使用者

對宗教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就像人們對家的感情。

17樓:弗晰

呵呵,佛教的感悟麼?這是沒什麼意義的東西,隨便說什麼都可以的。所謂領悟,騙人的了

宗教感情的產生和深遠影響

18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的產生、宗教感情的產生 皆源於一個因:貪深遠影響:貪得意義無盡、解決方

法不定。 所有修道人都是大貪之人:貪永生、貪天堂的享樂、貪救贖、貪平安、貪成聖人、貪到彼岸、貪名譽.........

由於這些貪得執著障心成瞎而愚痴;由於障心執著鑽牛角尖而火氣大。進而一步產生更多的貶向因素。 由於這些貪得意思無盡所以解釋解決的方法篇幅也無盡——這使人類會不停的研究追求、信奉膜拜。

19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和我媽媽去做禮拜哦,有空也去禮拜,(*^__^*)...嘻嘻,

煩惱與什麼宗教有關

20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看破紅塵就能出家了。

21樓:000劉000鑫

都有關係 虔誠的宗教信仰會使你精神的寄託同時 宗教信仰可以緩解和**心理傷害 也就是可以解決一些沒有必要的煩惱所以都有關係

中國人,為什麼宗教情感淡薄

22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是選擇太多導致的,其實咱們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的自由度是全世界最高的,選擇一多就容易變,所以你會覺得國人宗教情感淡薄,其實大家並沒有不同。宗教只有具備了實際效用才會產生依賴性或者是你所說的情感深厚,我不認為天天拜佛唸經或者祈禱或者禮拜就是感情深厚,人是社會性生物,宗教只是社會行為的一種,而且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有的行為,如果某種宗教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見異思遷就並非不理性。

宗教思想能讓我們真正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嗎?

23樓:百度使用者

要實踐,看看這:

學佛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但我們學佛學什麼?什麼是佛?向佛學習什麼?

一定要搞清楚。佛是覺者 ,《華嚴經》 雲: 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

這就是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講:就是要了解自己,瞭解一切。

行止圓滿無缺。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這個,學做一個明白人,不作糊塗人。

自覺覺他首先是要自覺,瞭解自心。我們會有人說:難道我還不知道自己嗎?

事實上正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人並不瞭解自己,不熟悉自己。為什麼這樣講呢?

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何運轉,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生病,為什麼會死。這是任何一門科學都無法回答清楚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語言邏輯是怎麼產生的。

不瞭解為什麼有的事情想記記不起來,有的想忘忘不掉。不懂得人活在世,該如何做、如何行,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很多哲學家熱衷於**的問題。

甚至於有人為此而發瘋。是任何心理學家也不能徹底搞明白的問題。他或許能夠幫助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如何運作,為什麼就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會有夢、有幻。有自我,有恐懼,有愛情。這一切的問題無人能夠回答。除了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然而世尊並不是簡單的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幫助我們瞭解答案。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能夠用語言傳達的。

《佔察善惡業報經》 中講唯心識觀。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什麼方法呢?第一步就是對自己的行動、語言、思維切實詳細地觀察。

隨時隨地、沒有間斷地觀察。經典中講「 隨身語意所有作業,悉當觀察 」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如何產生。我們要自覺,就要深刻、沒有遺漏地瞭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徹底問題的根源,拔除病根才能痊癒、才能幸福。

這樣的瞭解最初可以達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其實也是前面所提問題的初步答案。那就是「 知唯是心 」知道這一切無不是源於自己的心。

這個心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產生一切問題的根源。不僅是我們痛苦的源頭,更是我們脫離痛苦、成就幸福,得到無上快樂、清靜、喜樂的鑰匙。

……摘自地藏論壇《唯心識觀(五)-知唯是心》

24樓:方舟以外

不能只讓你變得愚昧,酒精,鴉片,讓你麻木,可是他們會毀滅你的生活。

25樓:匿名使用者

能,但是還是要慢慢來,除非你前世就是一位高手。

26樓:煩惱即菩提

佛教就是徹底解決煩惱的,讓我們從生死中解脫。

27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是主要是看自己的信仰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你看所謂的恐怖組織,其實就是宗教徒,當信仰到達巔峰的時候,死都不怕了!

28樓:布拉德泥漿

明顯不能 自欺欺人罷了

29樓:地獄的爬蟲

強烈的信仰能帶來自信

宗教是怎麼看待愛情的??

30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想太多~不要羨慕別人...

舉例:一個鄉下人很羨慕都市人'(好像懂很多)~~終於跑去都市闖天下~~學了"十八般武藝"之後~卻失去了善良~他發現他再也無法像原來那樣單純的看事情'(變成常常要從人性醜惡的角度來防備別人)..失去了純真(難以再恢復).....

(再也難以交到真心的朋友)...

"情"這種東西(人間之情'並不"偉大")要瀟灑超越~這樣才是高階的"玩家"~~不要搞的焦頭爛額~變成一種執著'(負擔)...

祝福您!

31樓:匿名使用者

大哥,我和你也有類似的經歷,當時感覺很迷茫,機緣巧合的讀了圓覺經,可以說是讓我起死回生的一本書。

強烈建議你讀佛教的《圓覺經》,不算太長。我想會幫助你的。全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32樓:陽光友友

對於愛情「這個可以有」但是不要執著,不要讓愛情為自己造成煩惱或者痛苦。有一個好的心態每天都會是美好的日子。「無」有無的美好「有」有的快樂。

33樓:輝常從容

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

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

34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亦即愛情、親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沒有父母,也不可能沒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應有個人的配偶。佛把眾生稱為『有情』,也就是說脫離以上三種情,就不是眾生。

而且,學佛是由眾生來學的,是由凡夫開始的,任何人之間的接觸交往,都必須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講離欲,則無法使一般人進入佛門;如果佛的教化沒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難教化眾生。

佛法所稱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人稱之為『愛』。愛除了分為有條件和無條件之外,也有『有我』和『無我』之別。佛菩薩的慈悲是無我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有我的;親子之愛是無條件的,男女之愛和朋友之愛則可能是有條件,也可能是無條件的。

佛法是要從基礎的愛來引導至無我的慈悲。

由於佛菩薩可以無我,眾生不可能無我,因此要教導眾生從有我的愛而漸漸進入無我的慈悲;也需要先從有條件的愛,而加以淨化成無條件的愛。因此,佛教不能一開始就叫人離開感情生活。

至於佛教徒應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呢?家庭是感情關係的基礎。家庭的基礎從倫理上說是親子之情,它的構成始於男女的夫婦關係,繼而從家庭成員擴充套件到家庭以外的親戚朋友。

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會的活動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國有句俗諺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說『夫唱婦隨,白首偕老』。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為基點。

如果沒有情,就像機器沒有潤滑的油,隨時都可能發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損傷。佛法目的不外為教化世間凡夫,誘導凡夫將矛盾化為和諧。因此,佛法有兩個不變的法門——智慧和慈悲。

智慧是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來指導慈悲、運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從混亂變為條理,從矛盾成為和諧。情感如果離開理性的智慧,就會氾濫成災,自害害人。

35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你多看一些戀愛方面的書,書店裡有。戀愛也需要技巧與交流。可能你這方面的經驗較少。既然想戀愛,就要多一些瞭解女人,你生活中的另一半。你缺少的是這方面的知識。

36樓:

建議看一看《佛法與婚姻》。很全面,個人感覺很好。http:

//blog.fosss.org/sf_9b386d75dd544f5481faad786ff2c1f7_3_amituofo.

html

37樓:李振利

是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真正能困住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高牆 什麼意思

也就是意識形態的封鎖 因為某件事而煩惱,憤怒,傷心,不是那件事造成的,而是你認為那些事令你失去理智而造成的 人的意識遠比想象的要厲害 真正能困住一個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高牆。每個人都有自己執著的地方,或限於諾言或追求權欲,這是弱點也是思維的圍牆,但是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無底線的人,也...

真正能困住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高牆

每個人都有自己執著的地方,或限於諾言或追求權欲,這是弱點也是思維的圍牆,但是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無底線的人,也是很沒辦法。就是說不是外界可以困住你,而是你自己的內心困住自己 那麼這句話你懂麼?bai 一個人永遠無du 法戰勝的別人而是zhi他自己 別人說的dao 版對做的造的都是外在的 你自己的內 權心...

真正的成熟,不是把道理想得多麼透徹,而是慢慢的認識到很多事情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人生哪有那麼多道

做人就是要平平淡淡的過。平淡是福。能認識到這些做人就沒那麼累了。心無雜念知足者常樂。走好自己的路,享受生活感悟人生。您是來直抒胸臆的麼?我表示,您說的很對 第一句話說的很對,看來我現在還不成熟。真正的成熟,不是把道理想得多麼透徹,而是慢慢的認識到很多事情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可言,人生哪有那麼多道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