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請功臣,為什麼宴會後劉伯溫提出要告老還鄉

2022-01-24 10:07:09 字數 5411 閱讀 2037

1樓:趴趴貓

朱元璋起義的時候光靠自己肯定不夠的,少不了身邊文臣武將的輔助,無論古代現代,領導者都是求賢如渴的。在朱元璋創立明朝期間,有李善長、胡惟庸和劉伯溫等賢才為建立明朝立下汗馬功勞,其中為他出謀劃策最多的是劉伯溫。

劉伯溫從小就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過人的智慧,給朱元璋當軍師,屢立戰功,也深得朱元璋敬佩,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對有功之人都進行了封賞。但是在朱元璋當了皇帝后,總是害怕手握重拳的開國功臣謀反,皇帝總是怕臣子功高蓋主,所以他的猜疑也不無道理。

尤其是自己的兒子死後,他懷疑是他的臣子殺害了他的兒子,更加讓他猜忌他身邊的人,並通過各種事考驗他的大臣。有次吃飯,全部都是素菜,朱元璋吩咐上了兔肉和狗肉,而劉伯溫料事如神,也知道了朱元璋的想法,勸身邊人不要吃這頓飯,兔死狗烹,這是皇帝對臣子的試探啊。

此後朱元璋又舉辦了一次宴會,參加此宴會的臣子中,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就只剩劉伯溫一人了,劉伯溫跟隨朱元璋這麼多年,心思很敏銳,也知道朱元璋這次宴會的目的。宴會過後,劉伯溫三次請命要辭官回鄉,朱元璋也象徵性地拒絕了他,最後就讓他回老家養老了。劉伯溫這樣做也是為了躲避朱元璋對正面衝突,擺脫自己的嫌疑。

2樓:

這擺明就是一場鴻門宴,而劉伯溫看出了朱元璋想殺功臣的心思,所以要退出官場,免遭懷疑

3樓:淡年華

朱元璋喜歡在宴席當中來找藉口殺掉對自己有威脅的功臣,而宴會之後劉伯溫就提出告老還鄉的辭呈,主要還是因為他在宴會中瞭解到了朱元璋對他的忌憚以及欲除之而後快的心思。

4樓:超音索尼克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過去一同打天下的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朱元璋宴請群臣,就是一場鴻門宴,他的目的就是想讓大臣杯酒釋兵權,害怕功臣自恃位高權重,令他江山社稷不保。

劉伯溫提出告老還鄉,是明智之舉,不然恐怕性命不保,回家頤養天年也未嘗不是一個好主意,只有這樣才能保全性命。

5樓:今天不想吃肉肉

因為劉伯溫發現這是朱元璋的警告,為了活下去,就只能告老還鄉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6樓:哈哈兒哈

之所以要告老還鄉,主要是因為他覺得繼續下去的話,自己也會被殺的。

7樓:歷史天天見

因為劉伯溫知道朱元璋已經起了殺心了,還不如這個時候早點放權,至少還能活命。

8樓:此時無少

其實當時的劉伯溫就已經發現,朱元璋想要一點點處理掉身邊的人了,才會這樣做。

9樓:晨風

同患難易,同享樂難。他這樣做很簡單,不引起朱元璋的猜忌而已,只想好好活著

10樓:卿卿小築

因為劉伯溫聽出了話外之音,看清了局勢

11樓:朱高格

因為看出來朱元璋是要誅殺大臣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了

劉基功勞不小,為何在朱元璋稱帝后主動告老還鄉?

12樓: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基在明朝建國之初,就宣佈告老還鄉,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害怕在權力傾軋中受害。劉基絕頂聰明,被朱元璋稱作是自己的張子房。但是他有個毛病,就是性格比較急,又稍微有些固執。

這樣一來,他和朝廷中其他大臣的關係就不太好。比如,他因為制度法令問題,和李善長產生了很深的矛盾。同時,他因為多次被朱元璋召見,被胡惟庸猜忌。

(劉伯溫)

劉基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同時,他也明白當初朝中的李善長、胡惟庸,乃至楊憲、汪廣洋等人都不是省油的燈。為了避免自己受傷害,因此提前告老還鄉。

二是不受朱元璋重用。朱元璋多次召見劉基,和他討論國家大事,甚至好幾次和劉基討論朝廷裡的宰相的任職人選。這樣看來,表面上是非常重視劉基的,實際上是沒有打算重用他。

因為覺得他與「宰相」的事無關,才和他討論。如果要任命他為宰相,肯定不會和他討論這個了。

劉基既然不受朱元璋重用,因此不如歸去。

(胡惟庸)

三是害怕被朱元璋殺掉。朱元璋當時非常猜忌那些位高權重的功臣,時時算計著,怎樣才能把他們除掉。雖然劉基並不是位高權重的大臣,但是,劉基和朱元璋交流了比較多,掌握了不少朱元璋的核心祕密。

這一點,對朱元璋也是一個威脅。

所以,劉基特別害怕朱元璋也把他也放入清洗和誅殺的行列。與其將來遭遇不測,不如提前告老還鄉。

(朱元璋)

四是劉基不願意多事。劉基性格上對權力並沒有太大的慾望,喜歡清閒的日子,喜歡研究學術。既然如此,他就打算提早回家做這些事情,免得最終身陷囹圄,把自己搞得很難堪。

由此,劉基就提前告老還鄉了。

13樓:安陽源易緣

謝謝邀請。

劉基,又名劉伯溫。他在幫朱元璋取得天下後,選擇了高老還鄉。

史料記載,劉伯溫高老還鄉,是在他的再三請求下,朱元璋才同意的。他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有幾個:

一是未被朝庭重用。

爭奪天下時,朱元璋為了爭取到朱元璋,曾三蕃五次派人去請劉伯溫,但都遭拒絕。

最後劉伯溫,看到孫炎拿著朱元璋的寶劍,並告訴他:「劍當獻天子,斬不順命者,人臣不敢私……「才後來追隨了朱元璋。

朱元璋天下初定後,後來重用的是淮西集團的老鄉李善長、胡惟庸等人。而功勞巨大的劉伯溫,並未受封王侯,只被封了伯爵。

二是朱元璋疑心過大。

劉伯溫心裡明白,天下君王大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可共苦,卻難同甘。

朱元璋也不例外,是個疑心很大的人。由於劉伯溫才能卓著,又有威望,成為了浙東集團的的領導人,不自覺捲進了朝黨之爭,與胡惟庸勢不兩立。

但胡惟庸是朱元璋的老鄉,朱元璋後來更是懷疑起劉伯溫。

在最後的鬥爭中,淮西集團大勝。大勢所趨下,劉伯溫只得選擇退隱。

三是出於自保。

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不會不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這個處世哲理。

劉伯溫看到朱元璋取得天下,火燒慶功樓,殺害有功之臣……他選擇別告還鄉,既是一種高人自保的智慧,又有迫於當時朝廷時局的無奈……

14樓:歪史

劉基也就是劉伯溫,元末明初的人物,在我國民間影響巨大,被過度神話。他在朱元璋陣營中的地位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但不否認他在朱元璋陣營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朱元璋取天下文靠李善長、武靠徐達。這一點上,朱元璋也不失公允,在建立明朝,於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劉基被封為誠意伯,而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在爵位上就差兩等。

而在歲祿上,李善長4千石。劉基240石,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按理說,封妻廕子,是古代很多人,文臣武將都念茲在茲的追求。歷史上極少有人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但是劉基在大封功臣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洪武四年,劉基突然請求罷官回家養老,朱元璋准許,這一年,劉基六十一歲。在古代,這年紀確實是老了,貌似沒什麼不正常。

但是檢視明史,在李善長傳裡面有著一條記載:

也就是說,劉基罷官與李善長有關。這個原因就是因為劉基與李善長爭論法令,一度辱罵劉基,這讓劉基惶恐不安,於是請求告老還鄉,朱元璋准奏。劉基也沒有說明自己告老還鄉的真實原因,朱元璋也沒有追問。

也就是預設了劉基老了的事實。

那麼,劉基是不是真的老了?以至於要主動告老還鄉!這個時候,他61歲,距離他逝世,還有四年,參照明史中的記載,劉基肯定不是真的老了,而是因為感受到打壓而被迫隱退。

這個打壓肯定不是來自李善長,因為僅僅一個法令的爭執不至於讓他萌生退意。

既然不是李善長的原因,誰有能力讓當時劉伯溫告老還鄉?自然而然是朱元璋。劉伯溫善於識人,所以他能指出胡惟庸、楊憲、汪廣洋等人缺點,而且非常精準,肯定他也能看出朱元璋什麼品性,引出可以猜測,在朱元璋大封功臣之後,劉基已經萌生退意。

而和李善長的爭執只是讓他下定注意的臨門一腳。並不是唯一原因,歪史猜測可能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刻薄寡恩的朱元璋的不滿。曾經被朱元璋禮請直帳下的劉基幫朱元璋自立、平定陳友諒等人上有不小的作用,這一點朱元璋也不諱言:

(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巨集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

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這裡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功勞是很清楚的,但是在封賞時候,僅僅封為伯爵、年祿240石,很明顯和一等爵差了很多,那麼是不是因為這個導致劉伯溫內心不滿,認為自己的貢獻沒有得到公正的嘉獎,而產生出的一種消極抵抗?

馬皇后送給劉伯溫「一栆一梨」,劉伯溫收到後為何就主動告老還鄉?

15樓:小月魚剪輯

棗即「早」,梨則「離」,所以馬皇后是要劉伯溫早早離去。

劉伯溫是明朝第一大謀臣,作為剛剛建立的王朝正需要他出謀劃策,為皇帝分憂解難。

即便如此,朱元璋仍對劉伯溫有了殺心,而且馬皇后勸不了。朱元璋對馬皇后是十分敬愛的,既然她都求不了情,那唯一保住劉伯溫的辦法就是讓他早早離去。

16樓:阿涵涵

馬皇后知道劉伯溫為明朝做出的貢獻,但看到丈夫已經下定了決心,知道自己再怎麼勸說也不管用,不忍心就這樣看他被殺死,於是在丈夫下手前急忙派人去給他送了一個水果籃子,裡面裝了一個梨和兩個棗,意思就是儘早離開。劉伯溫看到水果後十分驚訝,立馬心領神會。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就提出因為身體的原因要告老還鄉,朱元璋看他如此識相,非常爽快的就答應了,離開朝廷的劉伯溫平安度過了餘生。

歷史總是這樣的,歷朝歷代的誕生,總是會伴隨著些許的殺戮,這件事情也只是在野史中提到過,正史中有沒有此事還是值得**的。歷朝歷代的君王都是擔心大臣功高蓋主,都在國家穩定富強之後開始卸磨殺驢處理大臣,而明朝初期算是一個頂尖點,開國大臣被處理很多,而劉伯溫正是為數不多善終的一位,所以還是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善終

17樓:馬明途

棗與梨子,說的就是早離開,劉伯溫可是非常聰明的軍師了,但是朱元璋覺得他太聰明瞭,所以讓馬皇后來告勸他早早離開。

18樓:__葑茚丶誋憶

馬皇后送一梨兩棗的意思,就是告訴劉伯溫早點離開,主要是因為當時朱元璋想要殺了劉伯溫。

19樓:楢崎

馬皇后和朱元璋多年夫妻,知道他忌諱功臣,所以送棗子和梨子給劉伯溫,暗示他「早早離開」以保平安。劉伯溫也很聰明,知道朱元璋早晚會對自己下手,所以就走了。

20樓:丶扯淡

這擺明就是一場鴻門宴,而劉伯溫看出了朱元璋想殺功臣的心思,所以要退出官場,免遭懷疑

21樓:孤鳥度一

一栆一梨的諧音就是「早離」,劉伯溫是個識趣的人,他明白皇后的意思就早早離開。

22樓:田螺姑娘

早代表早,梨代表離,馬皇后的意思是讓劉伯溫儘快離開,所以他就告老還鄉了

23樓:廖昀邇

棗的別因是 早,梨的別因就是 離, 聰明的人看到後都會懂的。

朱元璋宴請功臣,功臣們大喜,為什麼劉伯溫指著菜說我們必死

朱元璋這個人心思特別重,心眼小,他這個人和他共同渡過難關但是不能同富貴,從這幾道菜中,劉伯溫看到了他們的結局 雖然他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具有智力和很強的學習能力,他的艱苦生活培養了他的堅強意志和生存能力,遠遠超過普通人。後來,朱元璋加入了農民軍,由於他的激烈戰鬥,他成了一個...

朱元璋請功臣徐達喝酒,為何在酒席宴間下令處死他的妻子謝氏

朱元璋請徐達喝酒,為何在宴席之間,偷偷派人處死他的妻子?馬皇后跟朱元璋談及此事,頗為憂心地說 謝氏對臣妾不用敬稱,而是直呼為 你 實在是無禮至極。更令人憂心的是,她在感慨皇宮富麗堂皇之際,臉上頗有不平之色,若是在枕蓆之間跟徐達談及此事,難保他會心生別念。這個時候,朱元璋又想起謝氏的父親謝再興,當年不...

朱元璋怕那些開國功臣們造反,設立了個什麼機構來專門對付

呵呵 記起歷史課本上的一個故事 說是當時錦衣衛的人佈滿天下,以至於朱元璋雖在身宮卻能知道外面所有人的 一舉一動。有一次朱元璋和丞相聊時問丞相,說是你家裡昨天有什麼事沒有?丞相不敢隱瞞,就說昨天他請客,有什麼人都來他家了 然後朱元璋笑著說,你沒有騙我,並且給丞相遞了張圖讓看。丞相一看原來畫的是他昨天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