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雨說情感
南蠻是中國古代對南部的部族的稱呼。南蠻是對今伏牛山脈以南漢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以至雲貴高原各個民族的統稱,其中族系複雜:長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蠻;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長江中上游有濮與巴蜀;雲貴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個族系。
南蠻的稱謂最早出現在周代的《禮記》,禮記·王制篇記錄了當時除了華夏族外的四個部落,即東胡、西戎、南蠻、北狄。
元朝蒙古人以蒙古為中心,稱淮河以南(但是不包括四川)的漢人為「南蠻」、「蠻子」。滿清時代,亦有以此作為滿人對漢人的蔑稱。康熙深知黨爭之害,但鑑於滿漢之間的矛盾,卻也不加以整頓,他與旗人權貴談話總稱漢**為「蠻子」。
擴充套件資料
1、東夷
先秦文獻中的東夷,專指今山東省及淮河以北那些非華夏方國和部落,即分佈在今山東、蘇北、淮北地區。
東夷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東夷人是中國最古老文字、弓箭、禮制和金屬的發明和使用者。
東夷不全是東方的土著,有些也出自炎黃一系,如徐國國君追溯他們的祖先到了顓頊、伯益。《史記·趙世家》記載趙人、秦人始祖蜚廉、惡來、季勝也屬東夷。
伏羲,又名太皞(昊),是傳說中東夷族最早的領袖,東夷人最早發明弓箭,擅長射箭,因此有所謂「東夷」為東邊的弓箭手說法。
據說涿鹿大戰後,東夷集團瓦解,其中一部分與炎黃部落融合,另一部分則向南遷移到淮河流域,而後被稱為「淮夷」。
又過去了幾百年,淮夷在於中原的華夏族的戰爭中,被逼退到了江南。於是淮夷與當地苗蠻族融合,逐漸變成了一個分支,這就是今天苗族的祖先。
2、西戎
西戎是古代中國中原王朝對其邊界西方的部落的泛指,也可以指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國家。 應劭《風俗通義》說:「戎者,凶也。」夏朝時稱西戎為崑崙、析支、渠搜等。
《史記·匈奴列傳》記秦穆公時有西戎八國,即綿諸(今甘肅東部)、緄戎(今甘肅東部)、翟、鎔之戎(今陝西北部)。
岐山、梁山(今陝西韓城與洛川之間)、涇水、漆水以北有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大荔(今陝西大荔東)、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甘寧交界處)、朐衍(今寧夏鹽池一帶),皆位於隴山(今寧夏六盤山)附近。
犬戎,中國古代周朝時期活躍在周朝西部(今甘肅東部、寧夏一帶)的少數民族部落。《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犬戎自稱祖先是兩白犬,崇拜白犬圖騰,屬於西羌族的遊牧部族。
3、北狄
北狄的稱謂最早起始於周代,是古代華夏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春秋中葉以後,狄與戎在地域上有明顯的不同,但整個春秋時代,乃至戰國中葉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稱,有些部落仍兼有戎與狄兩種稱號。
這種情況以及春秋北狄諸部的姓族,陝北、山西、河北諸地的戎狄文化遺存,都說明春秋時期的戎與狄只是地域分佈有明顯區分,族類卻比較接近。
春秋初,在秦、晉、鄭、衛、邢等國以北,即今陝北及山西、河北兩省的中部與北部,有許多強悍有力的部落統一稱為戎,只在方位上稱為北戎。
至春秋中葉,出現了稱上述地區各部落為狄的記載,因其在北,稱為北狄。在狄的族稱出現以後差不多100年間,又出現了赤狄、白狄、長狄等許多稱號。
狄的本義,王國維先生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斷定,是由「遠」與「剔除」的含義,「後乃引申之為驅除之於遠方之義」。此外,狄還有強悍有力,行動疾快等含義。
中華民族今天的繁榮富強,少不了歷史上各個民族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一條獨具魅力的東方巨龍,這就是中華民族千年來都不曾變過的包容之心。
2樓:
南蠻就是對長江以南各民族的統稱,不僅是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曾有蠻族居住。現在南方的少數民族大部分是由古蠻族演變而來的。
南蠻是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稱呼。古代中原人以中原(即黃河中下游一帶)為天下中心,稱周邊四方為"夷、蠻、戎、狄"。
現在南方的大部分的少數民族是由古蠻族演變而來的,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長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蠻;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長江中上游有濮與巴蜀;雲貴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個族系。
3樓:公主的寶石
在南宋末年明朝末年,「南蠻人」是蒙古人和滿族人對退守南方的漢族人的稱呼。
公元2023年6月12日,宋高宗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宋朝,以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位於南方,史稱南宋,以別於北宋。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金朝、西遼、大理國、西夏、吐蕃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為並存政權。
南宋由於軍事實力始終不敵金國,統治範圍被迫限於淮水秦嶺以南地區,與金國長期軍事對峙。華夏文明的主體與漢族的正朔在南宋已經完全位於中國現今的南方地區。這也是滿族人為什麼在擊敗南宋以後將漢人稱為南蠻。
滿人野蠻**,卻痛恨文化程度要高於自身的漢人,並對任何敢於反抗其統治的漢人稱為「漢蠻」或者是「蠻子」,並定期屠戮,在清朝統治的260多年裡,中國逐漸由世界頂富頂強之國淪為東亞病夫,在南宋之後,日本人心中仰慕的華夏文明經過蒙古人和滿人的屠戮和野蠻統治已經不復存在,日本人不再稱漢人為華夏民族,而是稱為支那人。
南蠻的稱謂最早記載來自於周代的《禮記》禮記·王制,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有不粒食者矣,雕題交趾。
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火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4樓:東方財訊
狹義上是淮河流域以南的廣大地區 廣義上是長城以南的地區
我個人認為應該以西安所在維度劃分比較合理
5樓:郗端
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海南
滿意請採納
6樓:真朱丶
商朝時有荊蠻、庸、濮、蜀、髳、微、越。 先秦時稱南蠻、荊蠻、荊越、揚越、百越、閩、庸、百濮、巴、蜀、僬僥、卉服島夷、有苗、三苗、和夷、裸國。 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
百越族系分佈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佈於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佈於今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 另外,日本人也有南蠻的說法,但那指的是十五世紀開始出現在菲律賓和琉球一帶的歐洲人,主要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7樓:匿名使用者
蠻 語譯 在百越語裡面是村寨的意思 番禺百越語意 天下最大的村寨。據 漢書地理志 從交趾至會稽(越南至浙江)都是百越之地。
古時候的南蠻,指的是現在哪個地方?
8樓:喵喵喵
南蠻就是對長江以南各民族的統稱,不僅是廣東,浙江、江蘇、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曾有蠻族居住。現在南方的少數民族大部分是由古蠻族演變而來的。
南蠻的稱謂最早出現在周代的《禮記》,禮記·王制篇記錄了當時除了華夏族外的四個部落,即東胡、西戎、南蠻、北狄。
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佈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佈於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佈於今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現在大多分佈於四川瀘州一帶。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南蠻的地區和主要族群
一是長江中游的三苗、楚人和群蠻《山海經·大荒北經》說:「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苗民釐姓」。三苗部落曾經雄踞中原,是上古時代的「四凶族」之一,後在與炎黃集團的戰鬥中失敗,三苗部落不斷南遷,在南遷的過程中又分為九黎部落散居各地。
三苗便是今天南方苗族、侗族、黎族等少數民族的先祖。
三苗之後,春秋戰國時代南方最大的割據王國楚國代替了三苗的地位。楚國公族祝融八姓中的羋姓崛起,成為南方蠻國的首領。此外,除了楚人還有庸盧、濮、巴等少數民族群體稱之為群蠻。
其中,庸一直與楚開戰,最後被楚所滅。
二是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濮、巴和蜀濮又稱之為卜,是《牧誓》所記載的「西土」八族之一。由於部落眾多,濮又被稱之為百濮。濮的分佈地點在蜀以東,楚之南和西南。
其大概地點在今天的重慶東部、湖北的南部、貴州的東部等地區。
巴又稱為巴人,《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西南有巴國。大皋生鹹鳥,鹹鳥生乘釐,乘釐生後照,後照生始為巴人。
」巴人的地域活動範圍很廣,主要包括了川東、鄂西和陝西漢中。巴人最早的中心在夷城,即今天的湖北恩施。進入戰國之後,巴國被秦、楚等強國吞併。
蜀是長江中上游文明發達最早的古代民族與方國。在春秋戰國時代,長江中上游的各少數民族部落與方國中,蜀最為強大,文明程度也最高。巴與蜀雖然緊靠在一起,但巴與蜀卻是不同的民族。
巴人主要由濮人構成,而蜀卻是出自於黃帝的孫子顓頊,也就是說蜀是華夏族。蜀最最早的開國者是蠶叢和魚鳧,最早的王朝是杜宇王朝。
三是長江中下游及嶺南、百越。南方的越作為族稱,與甌和閩一樣都稱之為越族。百越是起源於中國南方的土著,廣泛的分佈在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海南等地。
越人之中最出名的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爭霸的吳國和越國,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便是越族人。
9樓:藍藍藍
南蠻是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稱呼。古代中原人以中原(即黃河中下游一帶)為天下中心,稱周邊四方為"夷、蠻、戎、狄"。
現在南方的大部分的少數民族是由古蠻族演變而來的,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長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蠻;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長江中上游有濮與巴蜀;雲貴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個族系。
10樓:沒空玩
南蠻的總稱,大概出現於戰國。《孟子·滕文公上》稱楚人許行為「南蠻鴃舌之人」,是說南蠻講話如鴃鳥(八哥)那樣舌頭不好使;南蠻是對今伏牛山脈以南漢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以至雲貴高原各個民族的統稱,其中族系複雜:長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蠻;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長江中上游有濮與巴蜀;雲貴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個族系。
11樓:癮大技術差
就是指廣東福建廣西一帶的人。
12樓:我一個人
時間不同,範圍不一。重慶以南左右
古代指的蠻夷之地是**?
13樓:妄與梔枯
黃河及長江流域地區。
黃河及長江流域地區,氣候溫宜,雨量適中,土壤肥腴,故較早即進入城廓農耕社會,地稱為中國,人稱為華夏。邊區自然條件較差,多為遊獵畜牧之族所居,故稱為蠻夷。
古代泛指華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蠻、北狄、西戎和東夷。多數情況下,蠻夷戎狄統稱蠻夷或四夷。
蠻夷之地吳國的崛起
周朝建立,吳國被一分為二,一國為虞國,建於中原,另一國為吳國,建在蠻夷之地。傳至十二代時,晉國滅掉了中原地區的虞國。兩代之後,蠻夷之地的吳國崛起,縱觀吳國曆史,從太伯創國至壽夢時期崛起,總共歷經十九代更迭。
吳地最早的百姓被稱為「東夷」,至夏商時期,改為「九夷」。壽夢時期前,吳越民族一直生活在南部平原,而這裡一直被北方百姓視作「蠻荒之地」,吳越原住民自然而然成為了「蠻夷」。吳國的起源,離不開太湖水網地域,為漁耕部落。
隨著歷代發展,吳地衍生出獨特的水文化、魚文化,船文化。受此影響,歷代吳國君主的名字與王號,都與這些文化息息相關。在他們看來,由獨特地域衍生出來的文化,是吳國的靈魂,更是賴以生存的根基。
古代虢國在現在哪個地區?春秋時期,虢國,虞國在哪?
有兩種說法 一,在今河南的三門峽地區。二,在今河南省陝縣。從歷史資料來看,截至公元前655年 晉國 假虞滅虢 時,虢國在三門峽地區存在了100多年。而鄭國從公元前769年在現在的滎陽建國伊始至公元前375年被韓國所滅,在河南大地上共經歷了394年。兩個國家在地域上相距千里,它們如何起源?相互有沒有聯...
薊在古代是指哪個地方,古代的薊北在現在的哪兒
字典釋義 薊 j 古州名,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 今天津市薊縣 古縣名 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縣名。在天津市北部,鄰接北京市和河北省。秦置無終縣,隋改漁陽縣,明入薊州,1913年改為薊縣。古州名,唐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 今天津市薊縣 古縣名 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縣名。在...
大宋時期的遼國人是現在哪個地區的人
在內蒙,東北那一塊 契丹族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一個民族。歷史文獻上有關契丹族的確實記載,始於北魏登國四年 公元389年 其主要活動地區是在潢河 今西拉木倫河 一帶,生活方式是逐水草遷徙的遊牧 狩獵。該族不斷地發展壯大。唐朝初年,契丹八個部落組成部落聯盟,有兵四萬,接受唐朝統轄。唐朝衰落後,契丹族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