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尤尤老師
諾貝爾獎的評選並非基於任何公認或眾所周知的原則或標準,而只是基於諾貝爾個人生前的願望和設想。其法律基準就是諾貝爾於2023年11月27日簽署的最後遺囑。
並非任何人都有資格作為諾貝爾獎提名人,團體提名和自我申請不被接受。文學獎的提名人資格是:
1、瑞典文學院院士和各國相當於文學院士資格的人士
2、高等院校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
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4、各國作家協會主席
章程規定各國文學院院士、大學和其他高等學校的文學史和語文教授、歷年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和各國作家協會主席才有權推薦候選人,本人申請不予考慮。推薦書每年1月1日前交瑞典文學院,11月1日前後公佈選拔結果。
授獎一般是因為某作家在整個創作方面的成就,有時也因為某一部作品的成就,如法國作家馬·杜·加爾因長篇**《蒂博一家》,德國作家托馬斯曼因長篇**《布登勃洛克一家》,英國作家高爾斯華綏因長篇**《福賽特家史》,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因長篇**《德里納河上的橋》而獲獎。
2樓:水吧粉絲組
諾貝爾文學獎的權威性和國際性固然是不可動搖的,但有些現象 卻是難以令人理解的。例如任何熟悉20世紀世界文學發展的人都會問 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托爾斯泰、左拉等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作家未 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一些成績並不突出的二流作家卻摘取了諾貝 爾的皇冠?
為什麼喬伊期、普魯斯特等意識流大師未被提名為評獎侯 選人,而在他們之後的意識流**家卻獲獎了呢?要回答這些問題並 不簡單,因為這裡面的複雜因素很多,其中至少有以下幾種:評獎委 員的審美趣味不一,鑑賞力不盡相同;文學風尚的不斷變化,往往致 使昨天備受冷落的作品可能在今天大受推崇;評獎委員本身的個人偏 好及涉獵面所限;,諾貝爾文學獎不同於同 類的其他幾項科學獎,它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因此我們也不應以某個 作家是否獲了獎作為判定他的重要性的唯一標準。
按照評獎會主席埃 斯普馬克的說法, 謝謝!支援我!別忘啦加分
麻煩採納,謝謝!
3樓:柳蜈
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的標準一共有5個:
第一,要對人類有重大貢獻;
第二,作品候選人的標準必須是在前一年有舉世矚目的工作成就;
第三,不考慮國籍;
第四,必須在文學上有極其出色的貢獻;
第五,作品必須趨向於理想主義色彩。
獎項與國家無關,是授予得獎者本人的。諾貝爾獎不僅重視純文學作品(詩歌、**、劇本),文學領域其他型別的作品也可以獲獎。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在2023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於同年建立「諾貝爾**會」,負責把**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中國作家莫言。
文學獎頒給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該獎由瑞典文學院頒發。
4樓:安卓
自古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獎向來接沒有一定確切的標準. 諾貝爾終生對文學抱有濃烈的興趣,他非常推崇浪漫主義文學,故此,他在遺囑中留下了關於「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的要求和「最傑出的作品」的理解,他也對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給出了一個最基本的標準,正是憑藉著對這個標準的理解,委員會對世界範圍內的優秀作家進行了嚴格的篩選。 在2023年6月29日頒佈的《諾貝爾**會章程》中對其專項獎項文學獎的評判物件給出如下定義:
「不僅包括純文學,而且包括在形式和風格上具有文學價值的其他文學作品」,從而使文學獎擴充套件到了整個人文學科的範疇。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獲獎者較多地集中在北歐和一些較小民族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使得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在文學評選中也不由自主地奉行了一種「中立國」的政策。鑑於當時極少數的作家能夠超然於民族和國家利益之上,文學的桂冠自然就落到了某些政治立場中立、其創作成就相對比較平庸的一批作家身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文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探索時期,文藝思潮此起彼伏,藝術上的創新者璀璨如群星。這一階段,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採取了相應的調整措施,開始注意敢於大膽創新的作家,這一階段的獲獎者所包括的20世紀的文學大師為最多。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評獎委員會發布了一套「實用主義」的遴選原則,諾貝爾文學獎不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投資和賭注,他們對諾貝爾的遺願再度進行了詮釋,認為「捐贈人的願望是把獎金授予處於一生中富有創造性階段的人,以便他的活動得以繼續並受益於獎金」。
於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目的被再度強調為向前看,支援探索,鼓勵創造,落實到實踐中則是,評獎的著眼點在於獎勵一部新作而非對某個作家終生進行蓋棺定論。 最近幾年,諾貝爾文學獎似乎垂青於「移民作家」和「文學混血」作家,生於小語種而用大語種寫作,既體現了「以歐洲文化為中心」,又體現了「政治上正確」,並且具有「異國風光」和「全球化」的噱頭。但這類矯枉過正的重心轉移又導致其作為傳統歐洲文學獎項的影響力日漸式微。
當下對這一重頭獎項的評獎標準的潛規則已經形成了「第三順位優勝」的概念,即:當候選人在三個以上的時候,避免衝突成了必須考慮的因素,這個時候,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工作業績突出而不冒尖的人(第三順位候選人),因為這可以避免第
一、第二順位的直接對立,又可以為第三順位之後的候選人樹立一個公正的觀念。在實際的政治哲學操作中,這種妥協,往往還有著另一層概念:表達自我聲音,體現意志的選擇,但放棄衝突和對立。
近年來博爾赫斯、昆德拉之類大師無緣該獎都體現出這種無奈的妥協。
5樓:叛逆尊
諾貝爾文學獎是按照諾貝爾的遺願設立的,其發獎宗旨也是充分尊重諾貝爾的遺願的。按照諾貝爾的遺願,文學獎應贈給"文學家,他曾在文學園地裡,產生富有理想主義的最傑出的作品。"在遺囑的末尾,諾貝爾還表示:
"我確切地希望,在決定各獎的得獎人時,不顧及得獎人的國籍;只有貢獻最大的人,可獲得獎金,無論他(或她)是不是出生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國家裡。" 諾貝爾的遺願是非常美好的,然而,如何掌握理想主義則不容易。何為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的內涵中包含著多少道德原則,多少美學藝術原則?在掌握理想原則時是強調它的古典的、永恆性內容還是強調它的現代性內容?這不是像學生在考卷上做出幾句理論答案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文學院在評選中選擇一些與人類理想、人類總體期待、總體希望相合拍的基本視角和標準。
然而,即使選擇了最符合理想主義的批評視角,也難以避免批評的主觀性。視角、標準、審美判斷畢竟是人創造出來的,文學作品極為豐富複雜,人的視野、眼光、能力極為有限,並非三頭八臂的瑞典文學院士們儘管辛苦勞作,功勞很大,但也不能不表現出很大的侷限。我們不妨共同作次世紀性的文學之旅,然後看看諾貝爾文學獎的得失。
6樓:早分早好
獎金創始人諾貝爾在遺囑中的意願,諾貝爾文學獎應授給寫出「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優秀作品」的文學家。但文學評選不可避免帶有主觀性,評委的情趣對評選影響很大。
諾貝爾文學獎的標準是什麼?
7樓:
2023年6月29日頒佈的《諾貝爾**會章程》中對其專項獎項文學獎的評判物件給出如下定義:「不僅包括純文學,而且包括在形式和風格上具有文學價值的其他文學作品」,從而使文學獎擴充套件到了整個人文學科的範疇。
諾貝爾終生對文學抱有濃烈的興趣,他非常推崇浪漫主義文學,故此,他在遺囑中留下了關於「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的要求和「最傑出的作品」的理解,他也對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給出了一個最基本的標準,正是憑藉著對這個標準的理解,委員會對世界範圍內的優秀作家進行了嚴格的篩選。
8樓:
蝸居只是把中國的社會現狀描述了一下,拿到世界上只會引起轟動,但距諾貝爾獎還有差距
9樓:匿名使用者
諾貝爾終生對文學抱有濃烈的興趣,他非常推崇浪漫主義文學,故此,他在遺囑中留下了關於「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的要求和「最傑出的作品」的理解,他也對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給出了一個最基本的標準,正是憑藉著對這個標準的理解,委員會對世界範圍內的優秀作家進行了嚴格的篩選。
在2023年6月29日頒佈的《諾貝爾**會章程》中對其專項獎項文學獎的評判物件給出如下定義:「不僅包括純文學,而且包括在形式和風格上具有文學價值的其他文學作品」,從而使文學獎擴充套件到了整個人文學科的範疇。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獲獎者較多地集中在北歐和一些較小民族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使得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在文學評選中也不由自主地奉行了一種「中立國」的政策。鑑於當時極少數的作家能夠超然於民族和國家利益之上,文學的桂冠自然就落到了某些政治立場中立、其創作成就相對比較平庸的一批作家身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文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探索時期,文藝思潮此起彼伏,藝術上的創新者璀璨如群星。這一階段,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採取了相應的調整措施,開始注意敢於大膽創新的作家,這一階段的獲獎者所包括的20世紀的文學大師為最多。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評獎委員會發布了一套「實用主義」的遴選原則,諾貝爾文學獎不再是一種榮譽而是一種投資和賭注,他們對諾貝爾的遺願再度進行了詮釋,認為「捐贈人的願望是把獎金授予處於一生中富有創造性階段的人,以便他的活動得以繼續並受益於獎金」。於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發目的被再度強調為向前看,支援探索,鼓勵創造,落實到實踐中則是,評獎的著眼點在於獎勵一部新作而非對某個作家終生進行蓋棺定論。
最近幾年,諾貝爾文學獎似乎垂青於「移民作家」和「文學混血」作家,生於小語種而用大語種寫作,既體現了「以歐洲文化為中心」,又體現了「政治上正確」,並且具有「異國風光」和「全球化」的噱頭。但這類矯枉過正的重心轉移又導致其作為傳統歐洲文學獎項的影響力日漸式微。當下對這一重頭獎項的評獎標準的潛規則已經形成了「第三順位優勝」的概念,即:
當候選人在三個以上的時候,避免衝突成了必須考慮的因素,這個時候,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工作業績突出而不冒尖的人(第三順位候選人),因為這可以避免第
一、第二順位的直接對立,又可以為第三順位之後的候選人樹立一個公正的觀念。在實際的政治哲學操作中,這種妥協,往往還有著另一層概念:表達自我聲音,體現意志的選擇,但放棄衝突和對立。
近年來博爾赫斯、昆德拉之類大師無緣該獎都體現出這種無奈的妥協。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為何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是「雙黃蛋」
在瑞典時間是10月10號的下午一點的時候,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已經揭曉。在2018年的時候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一些原因沒有按時的頒發,所以今年同時揭曉了2018年和2019年的獲獎者,所以很多人稱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雙黃蛋。為什麼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會頒發出雙黃蛋呢?這是因為之前出了一件醜聞,在201...
尋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名單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名單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 蘇利 普呂多姆 1839 1907 法國詩人。主要詩作有 命運 散文 詩之遺囑和 論美術 等。1901年作品 孤獨與深思 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是高尚的理想 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特奧多爾 蒙森 1817 1903 德國歷史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名單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名單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 蘇利 普呂多姆 1839 1907 法國詩人。主要詩作有 命運 散文 詩之遺囑和 論美術 等。1901年作品 孤獨與深思 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理由 是高尚的理想 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特奧多爾 蒙森 1817 1903 德國歷史學家。主要詩作有五卷本 羅馬史 ...